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Deep Learning-Based Question Chain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DOI: 10.12677/ces.2025.131183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韵红, 於银梅: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深度学习问题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eep Learning Question Cha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目前阅读教学多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浅层信息的提取,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有效迁移与创新应用。问题链作为一种以系列化、层次性、开放性提问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发展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中“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课的具体案例,系统阐述了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中的应用原则与设计策略,以期为通过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能提供实践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s,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has become the central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Current reading instruction tends to focu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e extraction of superficial information, making it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The concept of deep learning emphasizes studen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critical thinking, effective transfer,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s a teaching strategy driven by systematic, hierarchical, and open-ended questioning, question chains serve as an effective pathway to guide students toward deep reading and develop their thinking quality. Guided by deep learning theory and using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lesson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from the FLTRP Compulsory English 3 textbook,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design strategies of question chains in the three stage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pre-class preview, in-class inquiry, and post-class extension. It aim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students’ deep learning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 chains.
文章引用:李韵红, 於银梅.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1): 26-3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1836

1. 引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1]。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仍面临普遍困境: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对文本词汇、语法和表面信息的讲解,导致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呈“碎片化”与“浅层化”状态。这种碎片化现象已成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2]

深度学习的出现为破解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困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其强调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维与迁移应用的特点,对推动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具有积极意义;而要实现深度学习,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其中问题链教学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依托深度学习理论,在外研版教材“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的阅读语篇教学中,科学设计并有效运用问题链,以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与高阶思维品质。

2. 深度学习与问题链概述

2.1. 深度学习的内涵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位美国学者就开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并在1976年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的概念[3]。国内深度学习的研究始于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05年发表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4]。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本文所指的“深度学习”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层信息,通过分析、批判、迁移等思维活动,实现语言知识、文化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2.2. 问题链的内涵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形式上看,问题链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紧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5]

3.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将深度学习理念与问题链策略相融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3.1. 推动教学范式从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受知识本位范式束缚,常聚焦词汇、语法等碎片化知识的单向灌输,将语篇拆解为孤立语言点讲解。这种教学问题多停留在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记忆、理解,仅能满足学生对表层知识的获取,无法触及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需求,导致学生虽掌握语言知识,却难以实现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与思维能力的系统发展。不仅割裂语言知识与生活语境的联系,还使学生丧失对语篇的深度探究欲、同伴思维互动意识及阅读意义建构能力[6]。而融合深度学习理念的问题链,是以语篇主题为核心的逻辑递进式探究问题序列,能打破知识本位局限,推动阅读教学从“知识传递”向“思维培育”转型。

3.2. 为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提供结构化路径

问题链将宏观、复杂的阅读目标分解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从感知理解、分析判断到评价创新的思维阶梯。学生循着问题链一步步深入文本,经历比较、归纳、批判、创造等认知活动,其中涉及的分析、归纳、推理、想象、概括等属于高阶思维能力[7],从而系统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有效解决了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碎片化、随意化的问题。

4.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案例分析

4.1. 案例说明

本课例来源于笔者设计并执教的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内容为外研版必修三——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该语篇类型为人物介绍,介绍了一位名为Ryan的加拿大男孩从事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过程,文章描写了他的个人成长,引发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社会意义。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4.2.1. 导入阶段:引入性问题链的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的导入阶段并非单纯热身,而是连接学生已有认知与语篇深层理解的桥梁,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① 扫除语篇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盲区;② 激活与语篇匹配的核心词汇、句型,避免阅读时因语言障碍中断理解;③ 建立语篇主题–学生生活的关联,明确阅读任务方向。高中英语阅读导入阶段的引入性问题链,是指在阅读课导入环节,教师围绕阅读文本主题、学生生活经验及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设计的一系列由浅入深、逻辑连贯的英语问题组合。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互动问答,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铺垫关键语言点、引发对文本内容的预测与好奇,为后续深度阅读搭建认知桥梁。

导入阶段:连接新旧知识的问题链,以下为部分教学片段:

Teacher: Good morning, class! How’s the weather today?

Student 1: Good morning, teacher! It’s raining!

Teacher: Wonderful! Do you like rainy days and why?

Students: No. Inconvenient, boring...

Teacher: Great! Rainy days are very inconvenient for us. But who do you think would be especially happy when it rains? Why?

Student 2: Farmers! If it doesn’t rain for a long time, their crops will wither.

Student 3: People who live in places where there’s not much water! Maybe rain can provide them with more water to use.

Teacher: Very good! So, where are the drier places on the earth?

Students: Africa, Australia, The Sahara Desert...

Teacher: Exactly! As we all know, Africa faces severe water problems. Look at the African map, do you notice the different colors? What does it mean?

Students: Different problems? Different degrees?

Teacher: Let’s check your answers. Look at the information below the map. So, could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freshwater problems do they face?

Students: Freshwater shortage, freshwater stress.

Teacher: So, everyone,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these problems?

【设计意图】本导入阶段的问题链设计以连接新旧知识、铺垫文本阅读基础为核心,遵循“生活旧知切入–常识关联过渡–新知具象深化–情感共情收尾”的递进逻辑,实现学生已有认知与阅读所需背景的自然衔接。

开篇以:今天天气如何?打破课堂沉默的同时隐性铺垫雨水与淡水的关联;紧接着通过:谁会期盼下雨?引导学生从个人感受迁移到群体需求,结合生活观察联想缺水人群,为后续聚焦非洲困境做过渡;再依托学生地理常识提问:地球上较干旱的地区在哪里?将抽象的“干旱”转化为具象地理场景;随后紧扣非洲淡水短缺地图谈:他们所面临的淡水问题;最后以:是否经历过淡水问题?引导学生关联自身经历,打破对非洲问题的疏离感,激发共情。

整个问题链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环环相扣地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既借助旧知搭建认知阶梯,又通过问题驱动发展高阶思维,还依托情感共鸣孕育价值认知,最终为后续文本阅读中实现“梳理事件脉络、分析人物品质、提炼主题意义”等深度学习任务,构建了完整的认知与情感准备体系,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导向下问题链“以思促学、以情启智、以知育能”的应用价值。

4.2.2. 读中阶段:分析拓展层问题链的设计

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读中阶段的分析拓展层问题链设计需承接导入阶段“非洲淡水短缺”的背景认知,聚焦“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文本的细节逻辑、人物内核与意义关联,以“驱动高阶思维、建构文本结构、实现认知迁移”为核心。以下是部分教学片段:

Teacher: How about his target? And was it successful in the end?

Student 1: His target was successful!

Teacher: Excellent! So, what is Ryan’s attitude towards building the well? Positive or negative?

Students: Positive!

Teacher: Very good! Now, can you recall the solutions that Ryan has done?

Students: Build a well, set up a foundation, call on people to help them.

Teacher: Good job! These solutions also made great changes. This well not only changed the people’s lives in Africa, but also attracted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o, what kind of person is Ryan? Find evidence from the text to support your claim. (e.g., persistent, compassionate, determined...)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进行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课堂问题链严格遵循了层次递进原则[5]。从分析人物和文本到进行评价与创造,思维梯度不断上升。要求学生深入文本内部,进行分析与应用,跳出文本,结合自身经验和社会现实,进行评价与创造。特别是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式任务,完美体现了深度学习中迁移与应用、反思与元认知的特征,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解决一个真实问题。

4.2.3. 读后阶段:迁移创新层问题链的设计

Q1: If you were to launch a “Micro-Charity” project like Ryan, what issue in your community would you focus on? How would you plan and promote it?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促使学生将文本中的精神、方法迁移应用到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深度学习认知迁移、意义建构、创新应用理念与英语学习活动观迁移创新层面要求的双重指引下,读后阶段迁移创新层问题链设计需以“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文本中Ryan小行动撬动大改变的核心逻辑为锚点,承接导入阶段非洲淡水问题的现实认知与读中阶段人物品质、行动逻辑的深层解构,聚焦“留守老人、垃圾分类、支教”三大日常生活场景,以推动高阶思维发展、实现文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迁移、深化小行动改变大世界主旨认同为核心,搭建“文本理念→场景分析→创新实践”的深度学习路径,助力学生从“理解文本”走向“用文本理念解决生活问题”。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迁移创新层面,需重视并合理设计此类活动,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8]

5.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5.1. 从知识传授者转向思维引导者、课程设计师

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问题链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跳出逐句讲解文本、罗列语言知识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深入研读课标与文本,精准定位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序列;另一方面需充分预判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困惑点,同时还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9]。这要求教师在课前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学情分析–目标拆解–问题设计”,成为连接文本、课标与学生的课程设计师。

5.2. 问题链设计:锚定文本逻辑与学生认知

问题链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与文本内核的契合度及与学生认知规律的适配性。其一,需紧扣文本类型与主题逻辑:本案例为人物介绍类语篇,问题链围绕“人物行动(建井–动机(解决淡水问题)–影响(改变世界))”的叙事逻辑展开,确保问题不偏离文本核心;其二,需遵循低阶思维铺垫–高阶思维突破的梯度:如导入环节从事实性问题(天气如何)过渡到体验性问题(是否经历淡水短缺),读中从分析性问题“Ryan是怎样的人?”升级为评价性问题“井为何改变世界?”,逐步推动学生认知从碎片化信息提取走向系统性意义建构,这与黎加厚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需实现知识与认知结构融合的观点高度契合。

5.3. 构建情境–探究–迁移的深度学习闭环

英语阅读教学需打破文本内部解读的局限,通过问题链搭建“文本情境–生活现实–创新实践”的连接。一方面,需创设真实或拟真的问题情境,如导入环节借助非洲淡水短缺地图让“干旱”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场景,读后通过社区微慈善任务让学生置身真实公益情境,增强学习的代入感与探究欲,这符合情境关联性原则;另一方面,需注重探究成果的迁移应用,活动观强调对意义的探究,教师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和碎片化教学方式,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10]。如将读中分析的Ryan的坚持与Compassion转化为读后设计微慈善项目的行动准则,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协同发展,落实王蔷教授提出的“英语教学需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

6. 结语

本研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聚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浅层化的现实困境,以问题链为核心教学策略,结合外研版“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语篇展开实践探究,系统阐述了问题链在导入–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并非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文本逻辑与学生认知设计的思维引导载体:它能通过层次递进的问题序列打破碎片化知识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解读文本,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学以致用的认知跨越;也能通过情境关联与迁移创新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人物精神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服务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落地。

从实践价值来看,本研究提供的问题链设计原则与具体案例,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破解阅读教学难以促进高阶思维的困境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尤其对人物介绍类语篇的阅读教学设计具有直接的示范意义。同时,研究也印证了问题链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契合性——深度学习为问题链设计提供了以理解与迁移为核心的理念指引,问题链则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落地、可操作”的教学路径,二者协同发力,能有效推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

当然,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案例仅聚焦记叙文语篇,对议论文、说明文等其他文本类型的问题链设计尚未展开深入探究;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文本范围,探索不同语篇类型下问题链的差异化设计策略。未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持续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引领,以问题链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以思促学、以用促能的教学模式,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发展思维、理解文化、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供更坚实的实践支撑。

基金项目

2025年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立项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批准号:503202503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张献臣.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 42(6): 1-7.
[3] 何玲, 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 2005(5): 29-30.
[4] 樊雅琴, 王炳皓, 邢红梅, 等. 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6): 99-103.
[5] 王后雄. “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 2010(5): 50-54.
[6] 钟启泉. 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1): 5-20.
[7] 程晓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
[8] 李秀, 吴明珠, 潘东梅. 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指向问题解决的高中英语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4, 47(7): 1-6.
[9] 王长安. 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 甘肃教育, 2016(5): 76.
[10] 梅德明, 王蔷. 改什么? 如何教? 怎样教?——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