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青岛中山路光环境营造设计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Strategy of Zhongshan Road in Qingdao Based on Flow Theory
DOI: 10.12677/aep.2025.1511166, PDF, HTML, XML,   
作者: 高萌雨, 王福云: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心流理论光环境设计心流体验Flow Theory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Flow Experience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环境心理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心流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们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体验。然而,目前关于心流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工作和娱乐等领域,对于空间的光环境营造设计尚未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心流理论在光环境营造中的应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首先阐述心流理论与光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关联,其次,分析光环境营造中心流体验的影响因子,以青岛中山路的光环境营造为例,探讨光环境设计中的条件构成要素,最后结合相关要素进行设计转换,并提出有效的设计策略。本文研究不仅可以为相关光环境营造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对于提升空间的光环境设计质量和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context, flow theory, a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explain people’s mental states and experiences in various activitie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flow theory mainly focuses o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work and entertainment, and the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of space has not been deeply discussed.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theory in ligh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flow theory and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w experience in ligh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factors, the design trans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ive desig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is study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elevant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ace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and people’s mental health.
文章引用:高萌雨, 王福云. 基于心流理论的青岛中山路光环境营造设计策略研究[J]. 环境保护前沿, 2025, 15(11): 1519-1527. https://doi.org/10.12677/aep.2025.1511166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与心理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通过环境设计优化主观体验逐渐成为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光环境作为影响人的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关键物理要素,其设计策略愈发受到重视。适宜的光环境不仅能够提升视觉舒适度与空间美学价值,更有助于使用者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从而为心流体验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国内外关于心流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已积累一定成果,例如在教育、工作及休闲空间中探讨其促进专注与沉浸的潜力。在光环境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如Flynn等较早关注光的情感效应与行为引导,国内研究则多集中于照明参数与视觉舒适的定量分析。然而,将心流理论与光环境设计进行系统性整合的研究尚显不足,多数成果集中于理论推演或局部验证,缺乏针对特定城市文化语境(如历史街区)下的光环境营造策略探讨,也较少从使用者心理体验出发进行跨学科衔接,导致光环境设计策略的心理支撑力度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心流理论,聚焦青岛中山路这一具体案例,旨在深入分析心流体验的关键维度与光环境设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尝试构建能够有效引导积极心理体验的光环境设计框架,旨在为提升历史街区的空间活力与情感价值提供参考。

2. 心流理论与光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2.1. 心流理论概述

心流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塞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一种描述人类在高度专注和全神贯注状态下体验到的心理状态的理论。心流理论在心理学、教育、工作、运动、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促进个体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理论。在环境心理学领域,心流理论也被应用于解释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体验,特别是在设计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时,考虑到心流体验因素能够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品质和用户体验感。

在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契克塞米哈伊首次提出心流理论,将心流体验定义为人们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时,注意力空前集中,并过滤了一切外界影响时的一种情绪体验[1]。而后契克塞米哈伊进一步对该理论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心流体验的九个特征: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行动与意识的融合、适时的反馈、对事件的控制感、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意识的短暂消失、自我沉浸体验、时间感失真,初步奠定了心流理论的基础[2]。随着对心流体验的深入研究,契克塞米哈伊意识到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状态,为了更好研究心流体验的产生机制,他将技能和挑战分别作为横纵坐标,建立起心流三通道模型,而模型上的通道区域就是可以进入心流体验的状态时间。然而,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即使掌握技能水平和所面临的挑战之间达到平衡,但当二者均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也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心流模型,后继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了四通道模型、八通道模型以及PAT模型(如图1),并逐渐将心流体验特征分别划分到心流前因、心流体验和心流结果三个阶段中(如表1),心流理论的发展也逐步完善。

Figure 1. Flow experience related channel model

1. 心流体验相关通道模型

Table 1. Flow experience stag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1. 心流体验阶段及其对应特征

心流前因阶段

心流体验阶段

心流结果阶段

明确清晰的目标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及时的反馈

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专注于当前任务

体验活动的掌控感

个体自我意识消失

时间的失真感

自我沉浸体验

2.2. 光环境营造的设计原则

光是影响人们情绪、行为和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同的光环境可以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效果。光环境营造是指通过调整光的亮度、色温、分布等因素,来营造出适合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空间环境。光环境营造设计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选择合适的色温、保证光的均匀分布、提供光的控制功能、合理利用反射与折射特性等因素,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等条件,以创造出舒适、美观和功能性兼备的空间环境。

空间光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动以及体验感,为了促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得到最好的情绪体验,可以运用心流理论分析人们在事件中行动的七个层次,并分析行动中涉及的光环境设计要素,把行动层次、心流三阶段与光环境设计要素进行匹配,可以保证人们在每个阶段都能产生最佳的心流体验(如图2)。由此可以看出,将心流理论三阶段及其相对应的设计要素引入光环境营造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用户在空间环境中的心流生成,从而达到最佳体验感,提升空间的光环境质量。

Figure 2. The three stages of action level and flow match with the design elements of light environment

2. 行动层次、心流三阶段与光环境设计要素匹配

3. 心流理论在中山路光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 青岛中山路概况

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青岛市中心地区,是青岛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文化底蕴的街道之一。中山路南起栈桥,北至台东商业区,全长1.1公里,沿途两侧建筑风格多样,有欧式建筑、日式建筑、现代商业建筑等,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商铺、餐厅、咖啡馆和文化艺术机构,是青岛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地之一。其主要人群包括当地居民、旅游游客、相关商业人员和部分文化艺术从业者。主要功能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商业区、历史文化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旅游观光区。

针对青岛中山路光环境设计现状展开实地考察,可以看出当地的光环境营造方式主要有建筑立面照明、景观亮化设计以及灯光艺术装置几种(如表2)。

3.2. 光环境设计中触发心流体验的要素构成分析

心流理论的提出,最初受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巅峰体验的影响。他认为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时,当面临的挑战与所掌握的对应这种挑战的技能具有某种关系时,则有可能进入心流体验通道[3]。由于光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建筑、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运用原始的心流理论进行分析,其结果相对单一。Finneran等建立了PAT模型,针对心流前因阶段建立用户、工具和任务三个维度,三者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心流体验的产生。目前,对于心流体验的测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整体概念方式对测量者进行直接的体验测量,另一种是多构念集合测量方式,通常选用三到六个构念来进行间接反映。本文采取后者进行研究,并结合PAT模型进行多维度考虑,总结出光环境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考量要素,方便下一步进行问卷设计(如表3)。

Table 2. Analysis of light environment status and experience in Zhongshan Road, Qingdao

2. 青岛中山路光环境现状及体验感分析

名称

建筑立面照明

景观亮化设计

灯光艺术装置

照明展示

(a) (b)

(a) (b)

(a) (b)

照明内容

(a) 建筑物结构灯带布置

(b) 建筑立面增加氛围感照明装置

(a) 树木景观等间接照明

(b) 相关构筑物间接照明

(a) 装饰性灯光艺术装置

(b) 互动性灯光艺术装置

光环境要素

光照策略,光照信息刺激,光照美学

光照策略,光线引导,光照信息刺激

光影互动,视觉感知,光情绪体验,光精神共鸣

用户体验度

☆☆

☆☆☆☆

对应心流阶段

前因阶段、结果阶段

前因阶段、体验阶段

体验阶段、结果阶段

Table 3. Analysis of elements that trigger flow experience in light environment design

3. 光环境设计中触发心流体验的要素构成分析

PAT维度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要素

对应心流特征

用户

个人特征

性别;年龄;性格等

/

个人经验

职业;学历;居住地;生活经验等

/

工具

照明技术

自然光利用;照明节能性;照明材料可持续性等

明确清晰的目标

及时的反馈

照明基础

亮度;色温;照度;灯光分布均匀性等

明确清晰的目标

及时的反馈

任务

用户在光环境中的体验任务

光线引导;光线布局方式;对灯光的操控性;光线控制的灵活性等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体验活动的掌控感

其他维度

用户的审美感知

灯光的美观性;与环境的协调性;风格的统一性等

及时的反馈

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用户的交互感知

光影的互动性;灯光信息的可识别性;光的利用程度等

专注于当前任务

个体自我意识消失

用户的情感感知

灯光营造的氛围感;光渲染的场所精神与精神共鸣等

时间的失真感

自我沉浸体验

3.3. 中山路光环境的心流体验要素研究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心流理论与模型–提取测量因子并制作问卷–SPSS因子分析验证–获得设计构成要素–总结光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思路,分析中山路光环境营造设计中形成心流体验的方式,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

首先,采用实地考察的调研方法,总结出中山路光环境现状,并分析用户在光环境空间中可能会产生的交互行为以及体验感受。其次,结合上述测量要素进行分析,获取中山路光环境测量的四个主要维度和测量因子,挑选青岛市本地的居民进行问卷访谈,共发放问卷262份并收集最终数据。问卷以心流体验量表为模型,将心流体验要素与光环境设计要素进行关联对应,其主要包括用户个人变量信息和心流体验要素变量信息两部分(如表4)。

信度分析可以测量量表收集结果的一致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相关测量分析。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当测试值大于0.7时,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符合测量要求,可进一步分析,如小于0.7则不符合要求,需要对问卷和样本进行调整。由下表可知,各维度和总体信度系符合大于0.7的标准,可见结果良好,测试表现稳定,进而说明本次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较好(如表5)。

Table 4. Qingdao Zhongshan Road light environment to create flow experience scale

4. 青岛中山路光环境营造心流体验量表

量表维度

题项

量表语句

心流维度特征

因子对应

人口变量

Q1

您的性别

/

/

Q2

您的年龄

Q3

您的受教育程度

Q4

您的职业

Q5

您的居住地区

Q6

您的每月可支配收入

光环境的舒适度

Q7

我对中山路光环境的亮度非常满意

清晰明确的目标

自变量X1

Q8

我认为中山路光环境的色温非常适宜

Q9

我认为中山路的灯光布置非常均匀

Q10

我认为中山路光环境的自然光利用情况非常好

感知愉悦

光环境的控制性

Q11

我认为中山路的光环境控制非常便捷

体验活动的掌控感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自变量X2

Q12

我认为中山路的光环境控制非常灵活

Q13

我在光环境中的控制响应速度非常快

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Q14

我认为中山路的光环境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光环境的美观性

Q15

我认为当前中山路的光环境整体非常美观

清晰明确的目标

自变量X3

Q16

我认为当前中山路的灯光营造与环境非常和谐

感知愉悦

Q17

我很满意当前中山路光环境的色彩搭配

Q18

我认为中山路的光环境形式与周边非常匹配

光环境的技术性

Q19

我认为中山路光环境的节能性能非常好

明确清晰的目标

及时的反馈

自变量X4

Q20

我认为中山路光环境对能源的利用率非常高效

Q21

我很满意当前中山路光环境使用的可持续材料

Q22

我在环境中对光环境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心流体验感知

Q23

我在光环境中可以达到非常专注的程度

专注于当前任务

因变量Y

Q24

我在光环境中具有强烈的沉浸感

自我沉浸体验

Q25

我在光环境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时间的失真感

Q26

我在光环境中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消失程度

个体自我意识消失

Table 5.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flow experience scale for ligh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Zhongshan Road, Qingdao

5. 青岛中山路光环境营造心流体验量表信度分析

Cronbach信度分析

维度

项数

样本量

Cronbach α系数

光环境舒适度

4

262

0.879

光环境控制性

4

262

0.811

光环境美观性

4

262

0.796

光环境技术性

4

262

0.776

心流体验

4

262

0.802

总体

20

262

0.873

探索因子分析可以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是评价量表的常用指标,可以判断各个潜变量的测量变量结构是否一致。本文对各维度构成进行检验,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下表6可以看出: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64,大于0.7,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2072.921,显著性概率为0.000,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效度结构较好。

Table 6. Factor validity analysis of flow experience scale created by light environment in Zhongshan Road

6. 中山路光环境营造心流体验量表因子效度分析

KMO检验和Bartlett的检验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KMO值

0.864

近似卡方

2072.921

df

190

P

0.000

Table 7.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low experience scale of ligh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Zhongshan Road

7. 中山路光环境营造心流体验量表线性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n = 262)

非标准化系数

t

p

B

标准误

常数

−0.919

0.465

−1.977

0.049*

光环境舒适度

0.269

0.064

4.207

0.000***

光环境控制性

0.362

0.086

4.214

0.000***

光环境美观性

0.354

0.097

3.644

0.000***

光环境技术性

0.355

0.085

4.192

0.000***

R2

0.354

调整后R2

0.344

F

F = 35.267, p = 0.000

D-W值

1.904

因变量:心流体验;*p < 0.05 **p < 0.01 ***p < 0.001。

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将心流体验作为因变量,光环境舒适度、光环境控制性、光环美观性、光环境技术性作为自变量,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R2 (RSquare)代表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程度,是分析回归结果的开始,表7数据显示;模型R方值为0.3544,意味着光环境舒适度、光环境控制性、光环境美观性、光环境技术性可以解释心流体验的35.44%变化原因,通过F检验来判断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即检验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也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意义。由结果可得F值为35.267,P值为0.0,模型公式为:心流体验 = −0.919 + 0.269*光环境舒适度 + 0.362*光环境控制性 + 0.354*光环境美观性 + 0.355*光环境技术性。光环境舒适度对心流体验存在显著正影响作用,beta值为0.269,p值为0.0 (p < 0.05)。光环境控制性对心流体验存在显著正影响作用,beta值为0.362,p值为0.0 (p < 0.05)。光环境美观性对心流体验存在显著正影响作用,beta值为0.354,p值为0.0 (p < 0.05)。光环境技术性对心流体验存在显著正影响作用,beta值为0.355,p值为0.0 (p < 0.05)。

4. 基于心流理论的中山路光环境营造设计策略

通过对中山路的光环境现状以及用户心流体验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直接影响中山路光环境心流体验的多样要素,并总结出可以产生心流体验的四个光环境设计维度:(1) 光环境的舒适度;(2) 光环境的美观性;(3) 光环境的控制性;(4) 光环境的技术性。根据上述研究提出适宜的中山路光环境设计策略,可以提升该空间的环境氛围和用户体验感。

4.1. 创造宜人的光环境氛围,提升光环境舒适度

首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的结合,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均提供稳定舒适的照明环境,例如可以考虑采用透光材料或天窗设计等方式,使阳光可以充分照射到空间各地,提升光环境的自然度和舒适感。其次在设置光源时,从多方面考虑光照的亮度、色温、照度以及灯光均匀性等因素,并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满足用户根据不同的情况需求调整照明环境,设置合理的灯光布局和系统控制,增强光环境的舒适度和用户的愉悦感。

4.2. 打造视觉愉悦的光环境效果,提升光环境美观性

一方面,光环境营造需要考虑周边环境与设施的情况,设计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风格和色调相协调。由于青岛中山路属于历史文化街区,光其环境设计还可以考虑融入历史文化特色,通过一定的光影效果凸显当地历史建筑和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为营造用户良好的视觉体验,部分光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用户行为需求。如部分建筑立面的灯光艺术装置设置,需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匹配,并契合建筑的形态、材质和结构等特点,避免用户在街区进行观感体验时出现眼花缭乱、可识别性差以及出现部分安全隐患等问题。

4.3. 实现个性化和灵活性的光环境调节,提升光环境控制性

在光环境营造设计中,为使用户得到快速良好的反馈,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工具的操作反馈以及用户的情感反馈。首先,工具的操作反馈需考虑到用户的互动体验感,可以选择在空间中引入智能化光环境调节系统,例如通过手机app或语音调控等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光线,增强光环境设计的灵活性。此外,可以考虑预设不同的光环境场景模式,例如根据不同功能需要,设置阅读模式、观览模式、交谈模式或放松模式等,以此满足不同体验场景下的需求,从而增强用户对光环境的控制感,得到适时的情感反馈。

4.4. 增加光环境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光环境技术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光环境设计中应考虑一定的可持续和节能性。一方面,可以考虑在设计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灯具,例如可回收材料或低能耗的LED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智能感应器和定时控制等技术,根据用户活动和环境变化,来自动调节光线的亮度、色温和开关状态,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浪费,也可以增强用户在光环境空间中的体验感。

5. 结语

光是影响人们生理和心理感知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光环境设计可以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效果,而在光环境营造中运用一定的心流理论,可以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光环境氛围,提升用户在空间中的沉浸感体验。本研究引入心流理论,不同于传统光环境研究对功能照明和视觉舒适度的单一关注,而是转向探索如何通过光环境设计引导使用者的积极心理体验。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将心流体验的抽象维度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要素,进而构建了一个涵盖舒适度、美观性、控制性与技术性四个核心维度的光环境设计策略框架,并建立了“心理体验–设计维度–实施策略”的传导路径,为历史街区等特定语境下的光环境设计提供了具象化、可评估的方案,不仅提升了空间的物理舒适与美学价值,更为心流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跨学科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许晓云, 李风彦, 杨培. 基于心流理论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综述[J]. 包装工程, 2020, 41(24): 14-21.
[2] 李超逸, 胡伟. 基于心流理论的湘潭窑湾旅游小程序设计[J]. 湖南包装, 2024, 39(3): 49-51+75.
[3] 戴莎. 基于心流理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 2023(11):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