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应用探析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Element Music 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DOI: 10.12677/tcm.2025.1411683, PDF, HTML, XML,   
作者: 周恩光, 盖镜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宋爱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一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五音疗法五行学说音乐疗法乳腺癌临床应用Five-Element Music Therapy Theory of Five Element Music Therapy Breast Cancer Clinical Application
摘要: 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患者常会在术后由于生理或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影响术后康复。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准则的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音乐疗法。近期研究结果显示,五行音乐疗法对调节情志、缓解身体不良症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多个方面均有不错的治效,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五行音乐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运用,并希望在今后为五行音乐在临床中的运用提供治疗思路。
Abstract: Breast cancer has the highest morbidity in Chinese women.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surgical treatment is always the first choice. But patients are often affected by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ch will weaken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The five-element music therapy is a kind of music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ve-element music therap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is effectiv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egulating emotions, relieving physical symptoms, improving immunity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ive-element music therapy in th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hopes to provide treatment ide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ive-element music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周恩光, 盖镜淳, 宋爱英.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应用探析[J]. 中医学, 2025, 14(11): 4739-4745.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5.1411683

1. 引言

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1]。目前以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患者受术后并发症、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不良反应或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对自身性别认同感的降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会加重术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五行音乐疗法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音乐疗法,根据角、徵、宫、商、羽五音与五脏和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辩4证,再结合不同的病因病机,选取与患者病情相符的曲目,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且中医五行理论主张形神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同近代西方医学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符合[2]。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临床研究表明能有效地缓解乳腺癌术后焦虑、抑郁等情况,且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没有不良作用、安全系数极高、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五行音乐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方面的应用进行探析,旨在为今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治疗与护理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2. 中医五行音乐的概述

基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志分别对应,施乐者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患者属于某种证型,并根据证型选择调式,以辨证施乐的方式调和阴阳,调节情志,影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在《黄帝内经》中有“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是五音最早出现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载“肝,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详细地说明五脏与五音、五志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对应。

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其中,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其特征分别为:角为春音,曲调清新舒快,亲切爽朗,有调畅气机,疏肝利胆之功,代表曲目有《平沙落雁》《胡茄十八拍》等;徵为夏音,曲调欢快活泼,抑扬顿挫,有补益心阳,通调血脉之功,表曲目有《金蛇狂舞》《百鸟朝凤》等;宫为长夏音,曲调敦厚庄重,有调和脾胃,补养气血之功,代表曲目有《清都引》《平湖秋月》等;商为秋音,曲调高亢悲壮,有调节肺气宣发肃降,保肾抑肝之功,代表曲目有《阳关三叠》《广陵散》等;羽为冬音,曲调清幽柔润,凄切哀怨,有调和肾与膀胱功能,助肝阴制心火之功,代表曲目有《梅花三弄》《塞上曲》等[3]

在临床上,五行音乐疗法需要根据相应、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行辩证施乐[4]。相应是指五音与五脏相通,即不同曲调的乐曲可以调节与之相对应的脏腑。按照相应关系,角调可用于治疗肝病,徵调可用于治疗心病,宫调可用于治疗脾胃病,商调可用于治疗肺病,羽调可用于治疗肾病。例如,心阳不足者选用徵调乐曲,可养心阳,助心气;脾胃虚弱者选用宫调乐曲,可健脾养胃。相生是指以五行相生理论为基础,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治则,在当某一脏虚损时,选择其母脏对应的音乐进行施乐。如心气虚者,选用角调乐曲以养肝助心;肺气虚者,选用宫调乐曲以补土益肺。相克是指通过五行相克理论和五脏对应的情志,采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素问·五行大论》中说明了情志之间的相胜关系:“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据此,在临床上可以对过度愤怒者施商调以调节情志,对过度欢喜者施羽调以平和心气,对过度思虑者施角调以条达肝气,对过度悲伤者施徵调以消除悲伤,对过度恐惧者施宫调以缓解恐惧,研究发现,角音五行属肝可调节情志,可调节癌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间接产生抗抑郁、焦虑作用[5]。所以在临床运用五行音乐疗法时,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针对病因病机,仔细辨别证型后,再加以1施治,方有较好疗效。

3.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治疗乳腺癌的特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由于外感邪毒、饮食不节、冲任失调、情志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而导致的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和,临床以乳房肿块质地坚硬,推之不移,按之不痛,边界不清晰,乳房表面凹凸不平,或见乳头溢血,日久可见疼痛日增、肿块溃烂、脓血溢出为特点的疾病[6] [7]。乳腺癌在古籍中称为“石痈”、“乳石痈”、“妒乳”、“乳岩”、“石奶”、“乳中结核”等。乳腺癌最早记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中将乳腺癌命名为乳石痈,认为气滞血瘀和寒多热少是乳腺癌的病机。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巉岩崩破,如熟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正式提出乳岩一词。《外科正宗》:“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对乳腺癌的论述更为全面,认为情志内伤是乳岩的主要病因。《医宗金鉴》“乳岩初结核隐痛,肝脾两损气郁凝”,指出该病的病因主要在于七情,责之于肝脾,并将乳腺癌早期称之为乳中结核[8]对于乳腺癌术前患者,中医将乳腺癌术前辨为肝郁痰凝、痰瘀互结、冲任失调、正虚毒炽四种证型,将乳腺癌术后辨为脾胃不和、气血(阴)两虚两种证型,将乳腺癌化疗期辨为脾胃不和、气血(阴)两虚、肝肾亏虚四种证型[9]。在临床上可通过辨证施乐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音乐进行辅助治疗。比如,若患者情绪抑郁,或性情急躁,乳房肿块质硬而边界不清,伴有胸闷胁胀,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痰凝证,应用角调音乐;若患者乳房疼痛无定时,时感腰酸、疲倦、乏力,月经紊乱,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为冲任失调证,应用羽调音乐;若患者食后腹胀,恶心、呕吐,体倦乏力,或见腹痛绵绵,舌质淡,苔腻,脉细弱,为脾胃不和证,应用宫调音乐。

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五行音乐疗法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音乐内容,可以在临床中灵活地应用。手术治疗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对患者来说,手术也是一种创伤,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在术后康复期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疲乏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相当于中医的“郁证”,是由于情志失调,肝气郁滞而导致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或易怒善哭而导致的疾病,临床上以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证最为常见[10]。若患者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选用角调音乐以疏肝解郁;若兼痞满纳呆,嗳气频作,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选用宫调以调和脾胃;若患者精神恍惚,善悲欲哭,失眠多梦,心慌心悸选用徽调以养心安神。乳腺癌患者术后还会存在一些睡眠问题,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是由于阴阳失交而导致的以经常入睡困难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常见的有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等证型[11]。心胆气虚者,宜合用徵调和角调音乐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心脾两虚者,宜合用宫调和徵调音乐以补脾益气,养心安神;肝郁化火者,宜合用角调和徵调音乐有以清肝泻火,养心守神;阴虚火旺者,宜合用徽调和角调音乐以滋阴清热,交通心肾。癌因性疲乏(CRF)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困扰[12]。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癌因性疲乏的概念,但根据CRF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可以将其归为“虚劳病”,是由于先天禀赋薄弱或后天失养等外感内伤多种因素而导致脏腑虚损、气血阴阳虚衰、日久不复,临床以五脏虚证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病位在肝、脾、肾,用健脾益肾疏肝之法调补肝气,固本培元,调理脾肾[13],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宫调、羽调、角调音乐进行辅助治疗。

4.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4.1. 调节焦虑、抑郁情绪

近年来,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4]。由于各种原因,手术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15]。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通常会引发如恶心、呕吐,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16]。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很多学者对中医五行音乐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机制进行研究。有研究结果表明五行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调控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间接调控白介素-1β (IL-1β)的产生的机制,改善神经炎症的发生,产生抗抑郁作用[17]。郑转芳[18]采用五行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存在肝郁状态的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美国乳腺癌生存质量专用量表的评分结果表明,中医五行音乐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李琳等[19]通过观察五行音乐治疗对焦虑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提示五行音乐治疗对焦虑样行为有显著拮抗作用。刘松江等[20]通过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施以自拟乳癌抑郁方联合五行音乐的治疗方法能使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好转。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五行音乐联合免疫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21]

4.2. 缓解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且可能会持续数年[22]。CRF是一种主观上具有劳累感,且不能通过睡眠、休息等得到缓解,通常会妨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肢体沉重,神疲乏力,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体重减轻,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或嗜睡等。其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可能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且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已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可采用多种护理措施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来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有研究结果表明[23]音乐疗法能消除或有效缓解临终肿瘤患者疲乏程度。罗志芹等[24]通过温灸中医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发现可明显减轻癌症患者的疲乏程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对应的脏腑采用五行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辨证施乐,发现五行音乐可明显改善癌因性疲乏的症状。陈苏娟等[25]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脏腑辩证,针对性地选用五行音乐进行干预,显著地缓解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症状。王苗苗等[26]通过研究发现,对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CFS)患者采用隔姜灸联合宫调音乐和羽调音乐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疲劳程度。

4.3. 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其具有高复发率,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虽然大多数化疗药物会杀死肿瘤细胞,但它们的毒性也会杀害在正常人体组织中大量增殖的细胞[27]。故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不同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这会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忍受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得不中断后续的治疗,影响预后效果。许玲等[28]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用QLQ-C30量表进行评分,发现中医五行音乐能够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某些方面优于西方自然音乐。顾云慧[29]通过对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五行音乐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期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减缓化疗期对一氧化氮(NO)的上升趋势,同时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升高,减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水平,还可以使T淋巴细胞CD3、CD4明显升高,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轻化疗对身体的损害。

4.4. 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据调查,超过70%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会出现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即术后患者腋窝、胸壁、手臂等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且持续时间可超过三个月,甚至可持续多年[30]。这种长期的疼痛,为患者带来长期生理不适及心理负担,甚至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患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音乐有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同时,音乐能通过影响大脑从而协调患者生理功能,缓解患者主观疼痛感[31]。有研究发现,相比于西方的自然音乐疗法,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更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乐,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疗法的优势[32]。乳腺癌患者大多因焦虑抑郁的情绪、癌因性疲乏、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疼痛等原因而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运用五行音乐疗法治疗睡眠障碍,可以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带来成瘾性和依赖性,以及头痛、头晕、健忘甚至精神错乱的副作用。冯淑娟等[33]通过采用音乐对失眠患者进行干预发现五行音乐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谢丹等[34]通过观察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五行疗法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5. 小结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会因术后疼痛、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再加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失眠、疲乏等症状,让患者术后康复受到严重影响。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可以调节五脏六腑功能,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减缓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改善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五行音乐疗法与八段锦[35]、艾灸[36]、耳穴压豆[37]等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且通过辨证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在临床应用中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五行音乐疗法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全面地探究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Stewart, B. and Wild, C. (2014)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 孟昕, 汪卫东.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和应用探析[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10): 1218-1221.
[3] 郝万山, 素心. 妙音通经焕新生——五音治疗原理[J]. 中国气功科学, 2000(12): 42-43.
[4] 林法财, 贺娜娜, 黄德弘. 浅探《黄帝内经》中五行音乐疗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1): 4161-4162.
[5] 董芳芳, 陈萍萍, 李恩恩.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五行音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4, 56(17): 155-159.
[6] 陈红风, 主编; 魏跃钢, 秦国政, 裴晓华, 陈明岭, 杨素清, 成秀梅, 副主编; 于庆生, 王万春, 王思农, 石志强, 刘佃温, 等, 编委. 中医外科学 新世纪第4版[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16-117.
[7] 黄宏.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历史发展与现代价值[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8] 董青, 董雪燕, 李忠, 等. 基于中医古籍探索乳腺癌认知源流[J]. 北京中医药, 2019, 38(4): 355-359.
[9] 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试行)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1): 4-5.
[10] 高秀飞, 朱翔贞, 曹志坚, 等. 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探[J]. 浙江中医药大学报, 2019, 43(2): 122-130.
[11] 徐海燕, 张黎丹, 夏兴梅, 等. 五行音乐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负性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19, 60(11): 954-956.
[12] 马红帅, 李彦华, 张伟.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12): 1725-1726.
[13] 王瑞鹏, 卢雯平, 常磊, 等. 从“肝者, 罢极之本”论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J]. 中医杂志, 2022, 63(17): 1698-1700.
[14] 李予春, 李秀坤, 于德志, 等. 不同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4): 282-285.
[15] 李玉芹.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 283.
[16] 李亚坤, 黄敏娜, 贾英杰. 乳腺癌相关抑郁状态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 5(1): 59-64.
[17] 程虹毓, 袁富强. 基于NLRP3/IL-1β通路研究中医五行音乐抗抑郁的调节机制[J]. 中医药导证报, 2020, 26(16): 6-9.
[18] 郑转芳. 基于辨证施乐调理乳腺癌术后肝郁患者的心身康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19] 李琳, 祁静. 五行音乐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J]. 四川中医, 2009, 27(7): 24-26.
[20] 刘松江, 闫珺. 自拟乳癌抑郁方结合中医五行音乐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状态60例回顾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16): 100-101.
[21] 苏秋兰, 李艳, 李冬梅. 五行音乐联合免疫疗法对癌症焦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7): 915-916.
[22] Bower, J.E. (2014) Cancer-Related Fatigue-Mechanisms,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1, 597-609.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23] 吴玉华, 冷海燕, 张佩文. 音乐疗法对临终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上海医药, 2015, 36(18): 32-34.
[24] 罗志芹, 焦杰, 年伟艳, 等. 温灸联合中医五行音乐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J]. 天津护理, 2015, 23(2): 155-157.
[25] 陈苏娟, 金正芳, 刘凤霞, 等.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10): 91-94.
[26] 王苗苗, 马淑丽, 杨莉霞, 等. 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21, 35(22): 4072-4075.
[27] 苏超, 张锐. 针刺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24, 32(16): 104-107.
[28] 许玲, 李宇欣. 五行音乐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市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9: 168-172.
[29] 顾云慧. 中医五音疗法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应激状态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0] 景晓杰, 姜文翰, 刘志敏, 等. 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23, 38(5): 863-866.
[31] 李巧玲, 孟欣, 张月娟. 乳腺癌音乐疗法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20, 18(11): 1316-1320.
[32] 陈晨, 朱化珍, 夏茵, 等. 中医五行音乐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癌痛及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51(9): 64-67.
[33] 冯淑娟, 艾亚婷. 中医五行音乐之宫调对失眠患者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7): 30-31.
[34] 谢丹, 刘德虎, 侯伟, 郑珊红. 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气滞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心理、睡眠干预的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 8(7): 1276-1278.
[35] 罗燕, 陈尚忠, 邵丽, 等. 八段锦联合五行音乐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19): 180-181.
[36] 张巧芳, 李佳. 五行音乐联合循经艾灸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23, 9(9): 1697-1700.
[37] 艾攀, 杨莉霞. 耳穴压豆联合五行音乐在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 2022, 37(8): 141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