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实现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for E-Commerce Development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摘要: 防范化解微观金融风险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本文旨在为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构建实现路径,研究指出,电商发展主要通过增收机制、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但在此缓解过程中也面临人力资本制约、基础设施制约和金融服务制约的多重困境,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实现路径: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基础支撑与政策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旨在为有效防范化解农村微观金融风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Abstract: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micro-level financial risks serves as a crucial safeguard for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construct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for e-commerce development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e-commerce development mainly mitigates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through income-increasing mechanisms, 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mechanisms, and risk-sharing mechanisms. However, during this mitigation process, it also encounters multiple constraint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human capital,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 respons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enhancing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omentum,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market entities, and strengthening foundational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is paper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olicy insights for 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micro-level financial risks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文章引用:王语嫣. 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实现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1): 108-11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3412

1. 引言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稳妥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凸显了中央对金融安全的高度重视。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微观家庭部门的金融健康已成为确保宏观金融稳健的基础。然而,相较于城镇家庭,我国广大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收入结构单一、资产积累薄弱、社会保障相对不足和金融服务获取困难等问题,且缺乏长远财务规划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金融资产配置结构较为不合理,多为单一存款,导致农村家庭普遍表现为较强的金融脆弱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极易导致陷入贫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故深入探究如何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防范化解农村家庭金融风险,对于防止农村家庭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也是筑牢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微观基石。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数字经济正以高速重塑中国经济格局,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高度重视数字化新业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实施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近年来,农村电商呈高速发展态势,《2024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持续走高,农村网络零售额屡创新高,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此外“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农村地区商业经营模式和农户生产生活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电商发展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带动农户就业创业[1]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电子商务通过嵌入式的数字支付、数字信贷等金融服务,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包容性。

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如何起到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电商发展在促进农村家庭经济韧性增强,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多重现实困境的制约。因此,系统性地剖析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机制,客观审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科学规划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此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有效防范化解农村微观金融风险,提升农村家庭金融稳健性,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2. 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机制分析

2.1. 增收机制

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收入水平的低下以及收入的不稳定性,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占比较低,因此提高农业收入是降低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重要途径。电商平台发展则突破市场边界,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半径,使得农产品能够触达更为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为农民实现收入“开源”,并且能够减缓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交易低成本的特性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良好平台[2]。此外,电商发展还能够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创业机会,实现收入多元化[3],如农村电商发展促进物流配送、客服运营、乡村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为农村居民带来更为丰富的就业选择,实现家庭收入结构从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转变为多元收入结构,有效提升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稳定家庭整体收入流,降低金融脆弱性。

2.2. 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机制

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不仅要“开源”,也要“善用”,电商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助力农村家庭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提升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从而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其一,数字技术赋能信贷获取,缓解流动性约束。农村金融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传统金融机构因缺乏可靠信用记录以及尚未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往往导致农户借贷难的问题,电商平台记录的交易记录、流水信息等“数字足迹”为农户生产经营的信用状况提供参考信息,其联合金融机构可据此为农户提供相应普惠金融服务,促进资金向农村弱势群体流动[4]。其二,电商促进资金管理与非农投资,提升资产收益。电商平台交易的线上支付方式极大程度上加速了资金流转效率,数字化支付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进而提升理财意识,电商关联的金融平台(如支付宝)提供的零钱理财产品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传统储蓄之外的收益更优的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方式,增强农民跨期决策以及投资的能力,逐步优化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

2.3. 风险分担机制

在注重人情往来并且亲缘关系更为浓厚的农村地区,社会网络这种民间非正规风险保障机制在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风险分担作用[5]。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农村居民社会网络的积累,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扩大原有社会网络。电商发展促使农民由“个体”向“集体”转变,减缓资本与劳动要素外流,促进农民社会资本的积累[6],如“淘宝村”等集群模式的兴起和发展,助力农村居民稳固和扩大原有的社会网络,组织内部更易形成互助机制,共同抵御风险。其二,构建新的社会网络。电商发展亦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产业联动,由此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交流,电商平台上的农户与供应商、服务商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促进农户扩大社交范围,形成新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存在为农村家庭提供了良好的风险分担途径,使其在面临风险冲击时能够获得多元有效的支持,防止脆弱性积累。

3. 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现实困境

3.1. 人力资本制约

人力资本是农村居民参与电商活动并从中获益的基础,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在此方面存在显著短板。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未完全消除,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著,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落后于城镇地区,且当前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农村青壮年多倾向于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由此形成了电商产业高速发展和农村电商人才稀缺的结构性矛盾[7],而农村中高龄人群数字鸿沟的存在则更不利于电商运营能力的提升,难以把握电商机遇,以实现传统农民向数字商人的身份转变,这不仅限制了农村电商发展,还易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利于弱势家庭金融脆弱性的降低。此外,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普遍欠缺,一方面对电商相关金融产品认知不足,难以有效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对电商经营收入缺乏长远理性的财务规划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难以改善家庭金融结构。上述人力资本因素的制约构成了电商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瓶颈。

3.2. 基础设施制约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电商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基础设施的欠缺仍是一大硬性约束。虽然当前我国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不断有新突破,但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16.8%的差异率,城乡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网络覆盖盲点或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农村地区电商业务运行的效率,亦制约了电商模式的创新。除此以外,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昂亦是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人口居住分散,订单密度低,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薄弱造成了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且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的特点也对运输存储条件提出了严格要求[8]。物流运输过程的不利极易造成农产品损耗,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造成亏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参与电商运营的积极性。

3.3. 金融服务制约

电商运营生态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但传统金融体系的服务供给与农村电商的新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配,新兴数字金融服务供给与农民自身素养不足的矛盾亦较为突出。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供给存在“风险识别难”和“贷款审批难”的问题,不利于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获取所需的金融服务,涉农信贷市场中的金融排斥现象屡见不鲜。而农民普遍数字素养水平偏低,对新兴数字金融服务的了解不足,且对数字金融工具使用能力不足等原因的存在,致使数字金融服务渠道的渗透率较低[9]。另外,保险保障体系的缺失也造成了农村电商经营活动面临多重风险的局面,如农产品价格波动、物流运输损耗等,针对此类风险的相应保险产品较为缺失,而传统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这使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进行电商活动时需承担全部风险,易陷入困境,故电商收入的脆弱性较高。上述多重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农民参与电商运营过程中获取所需金融服务以缓解金融脆弱性的行为。

4. 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路径构建

4.1. 提升内生发展动力

破解电商赋能困境的根本在于“人”,需将资源投入到农村家庭自身的能力建设与提升上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激发农村居民内生发展动力。有针对性地构建分类分层的教育培训体系,从基础层面上而言,面向全体农村居民,将数字能力和金融知识培养纳入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全面宣传普及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使用、在线支付等数字技能,并设立相应的村庄金融服务站点,拓宽金融知识普及渠道,同时开设农村“电商金融”专题教育培训课程,系统讲解涉农小额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产品,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和财务规划意识,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水平,从而增强家庭金融稳定性。从进阶层面上而言,针对农村电商创业者,有针对性地提供网店运营、直播带货、新媒体营销等电商实战技能培训,同时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10],打造“农村电商导师”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电商人力资本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电商专家和返乡青年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领头雁”,为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实地指导,起到农村电商人才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4.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力激发电商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精准化、普惠化。一方面,电商平台可通过设立对应渠道以助力农产品销售,如“特色农产品绿色通道”,并给予流量倾斜和平台佣金减免等普惠待遇,同时针对农村电商弱势群体开发低成本、易操作的电商运营工具,如AI文案生成、数据分析插件等,降低电商运营的技术门槛,避免农户因技术难题而难以进入电商行业。此外,电商平台可联合金融服务平台,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共享电商经营信用数据,帮助农户建立“信用资产”,破解农户借贷难题。另一方面,激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普惠性金融产品,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帮助农村居民弱势群体获取所需金融服务。如丰富涉农保险产品的供给,根据农产品电商经营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发相应保险产品,构建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为农户电商经营保驾护航。此外电商平台还可提供多样化嵌入式金融服务,将支付结算、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结合进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中,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电商金融服务。

4.3. 强化基础支撑与政策指导

政府需着眼于市场弱势发展领域,为电商普惠发展打造坚实的设施基础和优良的政策环境,助力农村电商发展。首先,需要补齐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深度覆盖,并重点支持县域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的构建,整合物流资源,有效提高配送效率,着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农产品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产品销售品质[11]。此外,加强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建设,支持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数字仓库,从源头上为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为电商营销提供稳定优质货源。其次,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指导,统筹农业农村、工商、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合力,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将农村电商发展成效纳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同时优化财政与税收政策,对农村电商初创企业、合作社等弱势市场主体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为电商经营农户提供补贴;还需加强电商市场监管,杜绝平台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规范行业行为,保护农村居民的数据权益,营造良好的电商营销市场环境。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双重现实背景,深入探究电商发展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电商发展在减缓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主要体现为农村居民数字能力、金融素养较低和农村电商人才不足的人力资本制约,数字基础设施欠缺和物流体系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制约,以及金融服务供给和农村电商需求错位的金融服务制约。

为破解上述难题,需全面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实践路径。一是从个体和家庭角度入手,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分类分层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二是从市场角度入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普惠化的服务;三是从政府角度入手,着力补齐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支持县域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的构建,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指导,多措并举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通过上述路径可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为防范化解农村家庭金融风险,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学翠, 刘修岩, 王峤. 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了乡村创业吗?: 来自中国镇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25(3): 89-102.
[2] 尹志超, 冷泠, 吴子硕. 数字经济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 2025(6): 21-31.
[3] 关昕, 胡志全. 农村电商持续赋能间接参与农户的增收机制[J]. 中国流通经济, 2025, 39(8): 50-61.
[4] 刘晓峰, 朴宗根.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困境检视及破解路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 37(5): 55-66.
[5] 姚健, 臧旭恒, 周博文. 社会网络与中国家庭金融脆弱性[J]. 金融研究, 2024(4): 151-168.
[6] 卜洁文, 汤龙, 赵妍妍, 等. 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能减缓资本与劳动力要素外流吗?——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例[J]. 金融研究, 2023(10): 145-164.
[7] 郭凯凯, 高启杰.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2): 103-111.
[8] 任晓聪, 和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路径[J]. 现代经济探讨, 2017(3): 45-49.
[9] 宋博, 马欣茹. 数字乡村建设对涉农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41(4): 21-28+115.
[10] 沈佳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9): 1381-1387.
[11] 常理. 农村电商释放银发群体消费潜能的实践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9): 1404-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