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nder Employment Orientation
摘要: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可持续的工程,发展型资助育人核心目标是加强受资助学生的就业指导,从而实现受资助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目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进行现实审思与实践路径探索。研究认为,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核心特征是:需求导向,精准赋能;注重实践,长效发展;个性职业规划,全程育人。具有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时代价值。当前存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就业导向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受资助学生的有效就业指导及心理关怀、缺乏对大学生的求职激励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提出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引领,优化“资助 + 就业”融合育人体系;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指导,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目标,依托校内外力量提升就业资助质量等策略。
Abstract: The work of university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a long-term, systematic, and sustainable project. The core goal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sponsored students, thereby achieving high-quality employment goals for sponsored students.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and reflection on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re demand orientation and precise empowerment; Emphasis on practic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ersonalized career planning, full process education. It has contemporary valu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schools, enhancing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universities,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incomplete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mechanisms in universities, lack of effectiv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care for sponsored students, and lack of job seeking incentiv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it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system of “funding + employment”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Guided by the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concept,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ponsored students; Achieving the goal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 relying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文章引用:秦振翼.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现状、困境及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399-40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049

1. 研究依据

1.1. 政策层面:国家相关政策有力助推“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

国家战略的明确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调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推动教育公平,并要求高校资助工作从“兜底救助”向“育人导向”转型。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需通过主题活动(如“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强化就业与职业能力培养,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研究目标高度契合(部分政策文件见表1)。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是一项政策趋势。

1.2. 实践层面:高校“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实践活动初步开展

部分高校已探索发展型资助模式,如中国计量大学通过精准资助结合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课程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提出“助学贷款 + 就业推荐”模式,与企业合作打通就业通道。鉴于此,借鉴其他高校“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打造一校一品:“资助 + 高质量就业”模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是一种实践趋势。

Table 1. Contents of n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on “employment + funding” integrated education

1. 关于“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的国家政策文件内容

序号

颁布机构

发布日期

政策(会议)名称

相关内容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

2024-05-17

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

2

国务院办公厅

2023-04-19

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对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2-10-16

党的二十大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调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推动教育公平。

4

国务院办公厅

2022-05-13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面向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面向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结对帮扶。

1.3. 理论层面:现有关于高校“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研究有待完善

通过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第一主题词为“就业 + 资助”,第二主题词为“育人”点击同义词拓展(检索时间为2025-8-10),共得到67篇中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1篇,学术期刊65篇,学术会议6篇,图书1本,查阅可知,关于“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的深度不够,涉及的范围不广。学者对如何以资助促受助学生就业的具体实施方法缺少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实践与理论探索,当前“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为后续高校“就业 + 资助”融合育人提供实践与理论参考。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是一项理论研究趋势。

2.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概念及价值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就业导向概念

就业导向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求职能力等,从而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种理念。在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求职指导、实习实践、行业合作等途径,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核心目标。就业导向理论强调“文武双全”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1.2. 发展型资助育人概念

首先,抓住一个核心: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重视受资助学生的职业发展与长远利益。

其次,把握一个目标:发展型资助通过多维度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目标,最终形成“资助–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最后,加强多元援助:发展型资助不仅为学生提供“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经济支持,而且提供心理咨询、实习实践、个性化职业规划、就业跟踪等全方位的精神支持,发展型资助育人强调对受资助学生的长期关怀与持续跟踪,致力于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与职业能力等,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1]

2.2.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价值

2.2.1. 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职能之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高校受资助学生的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求职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针对受资助学生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理论与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就业助学金等,在经济上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不适感,并有一定的求职资金,为求职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实训项目等,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并可以破解学生的心理包袱,增强求职自信,更好地认清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2.2. 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资助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能显著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双向赋能[2]。一方面,就业导向的资助育人模式能够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强化社会认同。通过将资助政策与职业规划、实习实践相结合,高校能够精准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就业导向的资助育人能够塑造高校的责任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当高校通过系统化资助体系帮助寒门学子实现“教育脱贫–高质量就业–社会阶层流动”的跨越时,其展现的社会责任感会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进而形成“高就业率–优质生源–社会美誉”的良性循环,增强公众对高校教育价值的认可。

2.2.3.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不仅助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更在促进社会公平、缓解就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首先,促进社会公平,减少阶层固化。就业导向的资助育人通过提供经济援助、职业培训等,帮助寒门学子提升就业竞争力,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有助于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减少社会阶层固化。其次,缓解就业压力,降低社会风险。高校通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配性,使受助学生顺利就业,避免因失业引发的社会矛盾。最后,增强社会认同,提升社会凝聚力。当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切实帮助贫困学生实现“求学–就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受助者以积极态度回馈社会,如投身西部计划等,形成正向的社会示范效应。

3.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核心特征

3.1. 需求导向,精准赋能

发展型资助以学生就业需求为核心,通过精准识别不同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的发展短板,提供差异化支持。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强化技能实训,针对文科学生加强职业素养培训,确保资助资源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

3.2. 注重实践,长效发展

不同于传统资助仅关注经济帮扶,发展型资助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机会等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市场所需的硬技能(如专业技术)和软技能(如沟通协作),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3.3. 个性职业规划,全程育人

发展型资助贯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定期评估资助成效,做到全员全程全方面育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心理辅导、校友资源对接等持续支持,确保受助学生不仅在毕业时顺利就业,更能在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

4.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现实困境

4.1.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就业导向机制不完善

当前,部分高校在资助育人项目的开展实施过程中,未能将就业育人与资助育人相融合。一是资助与就业导向相分离。对于某些传统资助项目,忽略了就业育人要素的挖掘,忽略了受资助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从而影响资助育人的“就业导向”功能。二是资助育人项目的就业导向力度不足。高校应以提升受资助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其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进行充分了解,并按求职能力提升进行精准资助,对一切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资助项目进行研究,以此来拓宽资助育人项目的开发方式。三是对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 + 就业育人的认识与实践不够深入。部分高校的“资助 + 就业”育人的内容和方式未能与时俱进,比如,资助育人的主体还是以经济援助为中心,而忽略了对受资助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的培养。

4.2. 缺乏对受资助学生的有效就业指导及心理关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高校受资助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关键,明确的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受资助学生提升求职技能等[3]。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受资助学生的就业指导。存在“重经济、轻实践”的问题,部分高校仅提供经济援助,忽略了对受资助学生的实习实践等指导,导致受资助学生职业能力较低,毕业季面对社会产生求职恐慌等现象。另一方面,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受经济能力、心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就业认知上存在误区,对就业后的薪资待遇具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时,产生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资助育人工作要结合受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等专业性辅助工作,促使受资助学生获得求职自信、提升求职能力。

4.3. 资助育人缺乏对大学生的求职激励

传统资助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个目标本身是正确且伟大的,但它主要解决了“入口”问题(上大学),而较少关注“出口”问题(好就业)。工作的重心自然放在了经济援助的发放和合规性上。在许多高校,负责资助工作的部门(学生处/资助中心)和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是分开的,分属不同领导分管。这种行政壁垒导致资源、信息和政策难以整合,无法形成“资助–培养–就业”的闭环。现有的资助育人活动可能更多集中在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与职业能力直接挂钩的、强制性的、系统性的赋能活动严重不足。

5. 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策略

5.1. 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引领,优化“资助 + 就业”融合育人体系

优化“资助 + 就业”融合育人体系,是一场深刻的育人理念与实践变革[4]。唯有坚持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引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旨归,通过体系化的设计、精准化的服务和长效化的机制,才能真正打破经济困难可能带来的代际传递,帮助每一位学生将资助带来的“助力”转化为职业道路上的“实力”,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成才”与“就业”的完美统一,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部门协同化:建立由校领导牵头,学生资助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团委、各学院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规划,共享信息,协同行动。二是导师多元化:构建“学业导师 + 职业导师 + 校友导师”的多维导师库,为受助学生提供从专业知识到行业洞察、从求职技巧到人生规划的全方位指导。三是校企协同化:主动对接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或“英才培养基金”,共同开发课程,建立面向受助学生的专属实习实践基地,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通道。

5.2. 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指导,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指导,提升受资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要义。这要求高校推动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跃升,实现从单纯经济援助到综合能力赋能的根本转变[5]。具体而言,首先要将经济资助与生涯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通过个性化指导增强学生规划能力。其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工作坊,提供专属实习岗位,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抗挫折能力与职业精神,实现精神层面的赋能。最终,通过构建“经济保障、能力提升、精神赋能”三位一体的发展型模式,有效破除贫困的代际传递,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更支撑其实现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贡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5.3. 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目标,依托校内外力量提升就业资助质量

实现发展型资助育人目标,必须打破传统资助工作的封闭模式,积极统筹和依托校内外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升就业资助工作的质量与实效。校内层面,要建立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团委及各学院的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举办模拟面试大赛、提供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构建系统化的就业能力提升体系。同时,优先选拔受助学生参与助研、助管等实践性强的勤工助学岗位,积累工作经验。校外层面,应积极引入企业、校友等社会资源。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聘任企业HR和优秀校友担任职业导师等形式,为受助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精准的行业指导和宝贵的就业机会,有效拓宽其就业渠道。通过构建这种“校内联动、校外协同”的开放式工作格局,能够为受助学生提供从经济支持、技能培训到岗位对接的全链条、高质量就业资助,最终实现其充分就业和长远发展。

基金项目

宁夏师范大学2025年度学生“资助育人”项目:“就业导向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立红. 以就业为导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J]. 就业与保障, 2024(10): 154-156.
[2] 吁娟. 贫困生资助方式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0.
[3] 马雅芬.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成才型资助育人实践探索[J]. 秦智, 2024(5): 111-113.
[4] 杜佳星. 发展型资助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3(3): 73-77.
[5] 孔彦茹. 基于发展型资助理念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