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升商科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是培养数字经济新质人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结合商科专业特点,构建包含信息与数据、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公民、学习能力与职业相关等六大素养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陕西省某应用型本科高校26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其总体数字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数字公民素养表现最佳,数字内容创建与职业相关素养较弱。差异性分析表明,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年级差异明显,高年级学生数字素养显著提升。基于此,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与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以期为商科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Abstract: Enhanc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business undergraduates is a crucial measure for cultivating new-quality talent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is sector.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disciplines,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encompassing six core dimensions of digital literacy: information and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digital citizenship, learning ability, and career-related competenci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69 students at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in Shaanx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ir overall digital literacy is at a moderate level, with digital citizenship showing the strongest performance, while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and career-related competencies are relatively weak. A differential analysis reveal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sparities, but notable grade-level differences, as senior studen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igital literac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pathways for enhancing digital literacy from perspectives such as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igit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business disciplines.
1. 引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实现创新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发展数字经济。商科专业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能够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数字技术难题、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明确数字素养在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是推动专业建设与持续优化的核心目标与价值旨归。
随着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数字素养已成为公民在数字社会中学习、工作与生活所必备的综合素质[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数字素养展开了广泛研究,李玉顺等(2023)提出“四维数字素养框架”,涵盖技术实践、高阶思维、认知情感与社会文化维度,为素养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2];梁钦等(2025)基于全国29,425名大学生的调查指出,学生在“数字内容创建”与“职业相关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3];韩宁宁等(2025)则从教育实施层面分析了数字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融合与伦理教育方面的挑战[4]。此外,李文欢(2024)针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证研究表明,其数字素养整体水平偏低,且在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这些研究为本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基础与理论参照,但也普遍存在针对商科类专业等特定专业数字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不足、与产业发展需求衔接不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5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新发展优势”,并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6]。商科专业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积极推进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字素养培养体系[7]-[9]。
基于此,本研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结合商科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构建涵盖信息与数据、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公民、学习能力与职业相关六大维度的数字素养评价框架,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当前本科生数字素养现状及其差异特征,进而提出系统化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商科专业重新定位培育目标、优化师资结构、提升课堂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信息与数据素养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商科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商科大学生决策日益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洞察与挖掘。该维度要求学生不仅能获取宏观经济数据、市场情报与商业信息,更能进行深度处理、分析与保护,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支持战略决策的价值信息,直接服务于产业优化与商业模式创新。
沟通与协作素养是数字化组织形态中的必备技能。新质生产力催生了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与全球化的商业活动,要求商科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高效互动、分享知识与成果,并参与线上协同项目与远程团队管理,这对应了数字经济时代对组织效能与跨界合作能力的新要求。
数字内容创建素养是驱动价值创造与创新的直接体现。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主导,商科人才不仅要是数据的消费者,更应成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创造者。该维度要求学生掌握从制作可视化数据分析报告、构建财务预测模型,到策划数字营销方案等数字化产出能力,这正是将管理思想与商业创意转化为具体数字资产、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数字公民素养确保了数字化转型的合规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安全、可信、伦理的数字生态中进行。商科大学生未来将管理和运营涉及大量用户数据与数字资产的商业实体,必须具备清晰的数字身份管理意识,了解并遵守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以规范和负责任的行为参与数字经济,这是构建健康数字商业环境的基石。
学习能力素养是适应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终身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随着技术革命而持续演进,要求人才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该维度强调学生主动利用数字工具与平台,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优化学习策略,以应对未来经济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挑战。
职业相关素养是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的桥梁。该维度直接聚焦商科专业领域,衡量学生对专业数字工具(如ERP、量化投资平台、大数据风控系统等)的获取与使用能力[10]。这确保了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具体岗位,将通用的数字素养转化为解决实际商科问题的专业生产力,直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急需人才”的能力要求。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71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为99.3%。为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首先进行了预调查,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0,KMO值为0.912,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进行后续分析。
Table 1.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ing
表1. 信效度检验结果
Cronbach’s Alpha |
0.920 |
|
KMO值 |
0.912 |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4516.316 |
|
自由度 |
403 |
|
显著性 |
0.000 |
2.2.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2,表2显示,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总体均值为3.95 (标准分79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数字公民素养(83.3)、沟通与协作素养(82.3)、信息与数据素养(80.3)、学习能力素养(77.4)、职业相关素养(75.8)和数字内容创建素养(71.6)。这表明学生在数字公民素养、沟通与协作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数字内容创建、职业相关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素养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igital literacy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表2.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分 |
均值 |
信息与数据素养 |
信息与数据的获取能力 |
4.13 |
0.74 |
82.6 |
80.3 |
信息与数据的处理能力 |
3.87 |
0.92 |
77.4 |
信息与数据的保存管理能力 |
3.80 |
0.93 |
76 |
信息与数据的保护意识 |
4.26 |
0.82 |
85.2 |
沟通与协作素养 |
使用数字技术互动 |
4.10 |
0.84 |
82 |
82.3 |
使用数字技术分享 |
4.11 |
0.84 |
82.2 |
使用数字技术参与公民事务 |
4.13 |
0.85 |
82.6 |
数字内容创建素养 |
数字内容创建的基本能力 |
3.94 |
0.91 |
78.8 |
71.6 |
数字内容创建的软件操作 |
3.22 |
1.24 |
64.4 |
数字公民 |
管理数字公民身份意识 |
4.11 |
0.79 |
82.2 |
83.3 |
了解数字公民网络政策 |
4.31 |
0.68 |
86.2 |
规范数字公民网络行为 |
4.08 |
0.81 |
81.6 |
学习能力 |
拥有数字学习意识 |
3.49 |
0.95 |
69.8 |
77.4 |
使用数字学习工具 |
4.04 |
0.82 |
80.8 |
使用数字学习平台 |
3.99 |
0.82 |
79.8 |
优化数字学习习惯 |
3.96 |
0.84 |
79.2 |
职业相关素养 |
商科大学生类数字学习工具的获取能力 |
3.85 |
0.96 |
77 |
75.8 |
商科大学生类数字学习工具的使用能力 |
3.73 |
1.03 |
74.6 |
均值 |
|
3.95 |
0.87 |
79 |
79 |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最活跃的群体,数字公民维度以83.3分的均值成为学生表现最好的领域,体现了其高度的网络责任感和规范性。“了解数字公民网络政策”项得分高达86.2分,显示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有清晰认知。“管理数字公民身份意识”(82.2分)和“规范数字公民网络行为”(81.6分)也表现良好,说明他们不仅具备保护自身数字身份的意识,还能在网络空间中保持理性和负责任的行为,具备了成为优秀数字公民的基本素质。学生在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互动、分享和参与公民事务方面表现良好,反映出其具备较强的数字社交与协作能力。
然而,“数字内容创建”维度得分最低,仅为71.6分,尤其是“数字内容创建的软件操作”能力明显薄弱(64.4分),暴露出学生在数字化创作工具使用方面的不足。此外,“学习能力”维度中,“拥有数字学习意识”一项得分较低(69.8分),说明学生在主动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仍有待加强。在“职业相关素养”方面,学生对商科类专业职业数字工具的获取与使用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75.8分),提示在专业与数字技能融合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训练。
2.3.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digital literacy survey among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s
表3.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调研描述统计表
指标 |
分类 |
占比(%) |
信息与
数据 |
沟通与
协作 |
数字内容创建素养 |
数字公民素养 |
学习能力素养 |
职业相关素养 |
总体数字素养 |
性别 |
男 |
33.21 |
3.98 |
4.12 |
3.79 |
4.24 |
3.83 |
3.71 |
3.94 |
女 |
66.79 |
4.04 |
4.11 |
3.73 |
4.24 |
3.89 |
3.83 |
3.97 |
年级 |
一年级 |
11.81 |
3.92 |
4.21 |
3.78 |
4.21 |
3.83 |
3.59 |
3.96 |
二年级 |
27.3 |
4.01 |
4.10 |
3.66 |
4.27 |
3.89 |
3.74 |
3.94 |
三年级 |
31 |
4.01 |
4.06 |
3.74 |
4.12 |
3.78 |
3.75 |
3.91 |
四年级 |
29.89 |
4.08 |
4.13 |
3.94 |
4.28 |
3.97 |
3.94 |
4.04 |
分别从性格及年级差异对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性别角度看,在数字素养的各分项中,女生在“信息与数据素养”“学习能力素养”“职业相关素养”及“总体数字素养”上略高于男生,尤其在“职业相关素养”方面差距相对明显。男生仅在“数字内容创建素养”一项略高于女生,而在“沟通与协作”和“数字公民素养”方面两者持平。这一差异可能反映出商科类女生在信息处理、持续学习与职业准备方面更具主动性,而男生在内容创造方面稍有优势,但整体差异不大,说明性别并非数字素养的关键区分因素。
从年级角度看,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在“总体数字素养”上,四年级学生得分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尤其在一、二、三年级总体得分接近的背景下显得突出。进一步观察发现,四年级学生在“数字内容创建素养”“学习能力素养”和“职业相关素养”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低年级,说明随着学业进程推进,高年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实践与科研训练,在数字工具应用、自主学习和职业相关技能上有了实质性提升。尤其“数字内容创建素养”从三年级的3.74上升至四年级的3.94,表明毕业班学生在数字化产出与创新方面能力更强。
3. 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
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在数字内容创建、职业相关技能及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为系统提升其数字素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如下培养路径:
3.1. 构建数字素养课程体系
应在现有商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数字素养教育模块,分层次、分阶段实施。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数字工具基础”“信息检索与数据处理”等通识课程,夯实其数字基础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专业方向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决策”“Python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数字营销与智能客服”等进阶课程,强化其专业数字化应用能力。同时,鼓励跨学科选修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拓宽数字技能边界。
3.2. 推动“数字素养 + 专业实践”深度融合
数字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真实场景的实践锻炼。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真实经济管理问题作为案例教学或课程设计内容,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此外,可通过设立“数字创新实验室”“商科大学生大数据实训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和项目实战机会,增强其数字内容创建与职业相关素养。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数字素养培训
教师是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实施者。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工具教学应用等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教学能力。同时,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数字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导师,丰富教学团队结构,推动教学方式从传统讲授向项目驱动、案例研讨、虚实结合等模式转变。
3.4. 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大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学习条件。同时,通过举办数字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坊、数字素养主题活动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兴趣,形成“重数字、用数字、创数字”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揭示了商科大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并从课程、实践、师资、环境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商科人才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陕西省高等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GH24Z20);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大学生专业建设的思路和路径研究(24jyjx106);商洛学院博士科研项目(20SKY004);商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139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