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实践育人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New Era in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立德树人、文化自信培育等要求联系密切。将其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促进红色文化精髓的传承发扬,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并做到勇毅前行,也契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育人的融合背景,分析了学科实践育人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意义,结合教材内容探索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策略,为高中思政课实践育人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建议。
Abstrac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al system in the new era, and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quirements such a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pplying these resources to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n facilita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essence of red culture,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a sense of family and national belonging, build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move forward with courage and resolve. It also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rpor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this subject,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combination with textbook content,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文章引用:路佳妮.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实践育人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476-48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060

1. 引言

在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实践育人的研究背景下,其理论支撑可梳理为:“实践育人”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经验改造”)为核心,主张通过红色场馆参观、志愿服务等实践,让学生主动建构红色认知;“情境教学”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红色影像、历史情景剧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最近发展区”,深化红色精神理解;“价值观教育”则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红色人物案例与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内化爱国等核心价值观。这些理论共同构成策略体系的学理框架,提升研究深度。

2.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育人融合背景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身处当代,也不能遗忘历史,要主动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并寻求出路,为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赋能。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取得民族独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从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都值得称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值得教育界深入思考[1]。依托红色文化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让学生走出教材,探索发现历史与时代变化,对接立德树人的要求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树立学生远大理想以及红色文化的情感。从理论角度切入,红色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基于红色文化开展现代教育,可发掘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并转化为学科教学资源,同时体现、传承、发扬探索与奋斗精神。教育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努力。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扩充学生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素养。红色文化融合了先进思想,可让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并充实教学内容,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后备力量。

3.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实践育人意义

3.1. 可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

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可唤醒学生红色记忆,有效联系过去与现在,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为红色文化赋予新动能,还可振奋人们精神,保持优秀文化的底色,做到不忘本、坚守初心。将红色文化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保护当地红色文化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可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故事与人物,体会到红色政权夺权之不易以及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了文化自信并赓续红色血脉[2]

3.2. 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学生象征着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红色文化伴随着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诞生,爱国主义亦属于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奋进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理想信念、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优良作风的体现,为当代高中学生赋予精神力量。应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提炼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并根植在学生内心世界。高中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主力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可坚定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信仰。学生时时刻刻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主动加入文化发展阵列并助力国家发展[3]

3.3. 可坚定学生的人生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本身是一本充满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将其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突出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属性,让学生体会到中国革命与发展之路的艰辛与不易。通过红色文化历史的学习,可让学生得知先辈如何夺取胜利、我国为何要选择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以及为何能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当前高中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渠道并不多,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并丧失理想信念。若缺乏理想信念支持,就难以找到前进之路,无法在生活与工作中勇毅前行。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为学生提供正确思想指引,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树立理想信念并影响其今后发展[4]

4.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实践育人策略

4.1. 挖潜红色文化,增强育人功效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蕴含很多红色文化因素,过往教学中,教师虽注意到红色资源,但是应用浮于表面,未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自然无法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背景、意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素材并融入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更有活力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并凸显育人功能[5]

以必修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教材中简要总结了五四精神的特征与历史意义,尽管言简意赅,但是蕴含了很多历史,是值得发掘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可抓住时机播放《觉醒年代》相关片段,让学生在影像资料中体会中国当时局势之艰险以及革命先辈救亡图存的精神,同时以组为单位讨论“为何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并由教师最终总结。又以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例,教师可事先提出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原则,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的形成特征。立足于课程内容创设“烽火抗日”主题,解释抗战时期人们的表现;展示《松花江上》图片,让学生了解全面抗战14年中日军的暴行,以及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形态的发展状况。通过井冈山上的五星红旗、抗战全过程等内容,可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新中国建立后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问题,助力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内涵并养成民族思想意识。

4.2. 设置红色议题,培养核心素养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基于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创设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与分析总结,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教学法的关键点在于“议题设计”,议题应对接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核心素养要求,要吻合立德树人的总引领。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实现价值引领[6]

以必修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例,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廉政建设”议题发布国家领导人陈云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优秀共产党人身上的品质,深入理解党的廉政建设以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议题为“如何看待党的廉政建设”,根据陈云同志的案例引出了“陈云身上具备哪些品质”“如何基于新时期看待全面从严治党”。教师要做好议题教学的相关准备,比如课前划分小组等等。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分享本组检索的素材,深刻体会陈云同志事迹,提炼中国共产党人朴素廉洁的品质。各组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应发起讨论,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议题式教学还需要任务的支持。教师采纳议题式教学后,应结合教材、学生学情与议题设计议学任务,可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并培养核心素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为例,教师可围绕“回望百年红色党史,感悟何为中国梦”议题设置议学任务,助力学生发展并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任务一为“我来写文案”,线上参观红色主题纪念馆,基于“中国梦”主题写一条朋友圈,宣传该纪念馆;任务二为“我来说感想”,学生两人一组介绍与纪念馆相关的红色革命故事,其他小组表达听故事感受;任务三为“我来记歌词”,聆听纪念馆相关事迹的歌曲,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歌词并表达理解和感受。通过层层递进的议学任务,可深化学生的中国梦认知,同时培养了信息解读、运用能力。

4.3. 重视情感教育,融入生活因素

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应以教材内容为根基,同时利用生活化因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思考探索。学生基于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积累形成情感认知,可主动感受学科中的红色文化因素。教师可延伸课堂,让学生在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文化景点等生活中的场景渗透红色文化内容,让学生从生活角度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7]

以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例,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阐明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根据本课中李大钊思想的相关内容采用特定方式,让学生体会李大钊的思想境界。教师可展示《新青年》以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内容,从工人运动引申到当时群众对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诉求;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与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李大钊一生的理想与追求;还可鼓励学生表达对历史资料的观点、见解,立足于红色文化资源探寻红色文化对时局演变的影响,也夯实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李大钊故居、遵义会议旧址等重要地点的魅力并体现其价值,并拟定教学计划,让学生体会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还可发挥家校互动的作用,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聆听导游讲解并思考提出的思想观念,对文化资源认识更深刻。例如讲解《党章》誓词的重要性以及蕴含的责任感后,可让学生走进实地,自主理解并思考党章内涵,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当前,社团活动在高中学校密集开展,也为生活化的红色文化融入提供契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参与到红色文化社团的创办与实施中,为社团活动提供建议。例如师生共建红歌演唱团、红色文学社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主题社团,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氛围中体会红色文化内涵;亦或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助力学生施展自身特长并增强学习主动性。

4.4. 引入先进技术,促进入脑入心

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课程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渗透提供更多契机。基于互联网开放性、虚拟性的特征,为学生营造虚拟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成为多元化信息的获取客体并使其主动传播文化与价值观,也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给予学生正向刺激,学生愿意在虚拟化场景中获得更多信息,并表达真实内心所想。

教师将虚拟化资源应用在红色文化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等先进平台作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并拓展红色文化下的学科教学场域,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实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教师可利用VR、AR等技术开发与反映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虚拟化场馆,依托虚拟化的呈现方式与现实课堂的结合,革新红色文化的融入方式,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学生在VR、AR下的环境中,可全视角、全方位进入红色景点并让红色文化内涵入脑入心。在红色主题的场馆建设中,同样可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例如高中学校与社会公共机构合作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利用虚拟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再现红色历史的真实场景。学生佩戴专用设备,就能“穿越”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体会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吸取主人公之优秀品质并内化于心。此类场景的建设,还可激发学生的实地探索动力,由此延伸出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入实地,在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入脑入心效果更明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教育价值雄厚。将其融合在高中思想政治实践育人中,顺应新时期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贴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主导方向,为思想政治教学赋予更多时代色彩;同时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更加活跃,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有责任和使命意识,重视实践育人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以高效可行的应用策略提升学科教学育人成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敏. 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 高考, 2024(36): 165-167.
[2] 肖钧文, 陈东.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以黄继光精神为例[J]. 中国军转民, 2024(19): 200-202.
[3] 汪彬, 王艳萍.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毕节红色文化为例[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 8(2): 18-20.
[4] 陈利会.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 2023, 19(9): 44-47.
[5] 黄嘉慧. 清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3.
[6] 彭珊, 朱湘虹.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应用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 2023, 19(2): 15-17+20.
[7] 王平. 运用红色文化培养当代学生爱国主义精神[J]. 中学课程资源, 2023, 19(2):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