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大学生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and Cultural Stress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of Rura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sa.2025.141131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新宇*, 张俊馨, 潘月瑛, 刘 静, 王春盈: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宁;孙 雷*:桂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种晓秦#: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济宁
关键词: 外貌焦虑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完美主义社交网站链式中介Appearance Anxiety Sensing Socio-Cultural Pressure Perfectionism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Chain Mediation
摘要: 目的:考察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农村女大学生社交外貌焦虑的关系以及完美主义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问卷、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社交外貌焦虑量表对509名农村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录入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Process4.0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搭建及效应分析。结果:(1)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能够预测社会外貌焦虑;(2) 完美主义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3)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外貌焦虑,还可以通过完美主义和社交网站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外貌焦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d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of rura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fectionism and body image comparison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Methods: 509 rura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ATAQ-3, FMPS, social network body image Comparison Scale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scale. SPSS25.0 software was used for input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rocess4.0 wa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ain mediation model and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1) Perception of socio-cultural stress can predict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2) Perfectionism ha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ceived sociocultural pressure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3) Body image comparis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a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ceived socio-cultural stress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Conclusion: Social and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appearance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anxiety of rura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can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anxiety of rura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mediating effect of perfectionism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文章引用:王新宇, 孙雷, 张俊馨, 潘月瑛, 刘静, 王春盈, 种晓秦. 农村女大学生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的关系[J]. 统计学与应用, 2025, 14(11): 103-112. https://doi.org/10.12677/sa.2025.1411314

1. 引言

社会外貌焦虑是个体对于指向外表的社会评价性的焦虑[1],农村地区的孩子从原有的社区文化向大学的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由于阶层区隔可能会面临融入和适应问题[2] [3]。如今,人们承受着来自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信息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些信息在理想外貌建立过程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被认为有助于维持社会焦虑[5],它使完美主义者无限放大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感知到更高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女性经常进行外貌相关的社会比较[6],当个体的理想外貌与现实外貌产生差距时,这种向上比较由欣赏会转变为压力,引发心理健康问题[7] [8]。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农村女大学生感知社会压力、完美主义、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进行调查,探究社会外貌焦虑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其外貌焦虑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本研究提出四个假设,假设模型图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横断面研究采整群随机抽样,本研究于2022年11月调查了山东省某医学高校中年级农村女性。使用在线调查平台“问卷星”创建问卷,在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持,向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统一填答。根据问卷指导语,采取匿名作答,以提高应答率和填答质量。共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有效回收的标准,有效回收率100%,共有509人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独生52人(10.2%),非独生457人(89.8%);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218人(42.8%),5000~10,000元227人(44.8%),10,000元以上64人(12.8%)。

Figure 1. Hypothetical chain mediation model

1. 假设的链式中介模型

2.2. 方法

2.2.1. 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问卷

采用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量表(SATAQ-3)来测量个体感知到的社会文化压力,SATAQ-3共包括四个方面。本研究采用其中的分量表,现有研究已证明,其分量表与外观的焦虑有相当大的关联[9]。共8个项目,采取Likert 5级计分。其中的一个题目为:“感觉到来自电视或杂志的压力,我要改变自己的外貌或身材。”在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9。

2.2.2. 完美主义量表

Frost (1990)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共6个维度,其中个人标准(PS)、条理组织化(OR)测量积极完美主义,对错误的在意(CM)、行为的迟疑(DA)、父母期望(PE)和父母责难(PC)测量消极完美主义。本次研究采用国内学者訾非和周旭[10]以中国大陆学生为样本编订的中文版本(CFMPS),该量表共27个条目,分为担心错误、条理组织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的疑虑5个维度,其中条理组织性为积极完美主义维度,其余四个维度为消极完美主义维度。采取Likert 5级计分,该量表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

2.2.3.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

采用Fardouly和Vartanian (2015)改编的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对社交网站中的体像比较进行评估。该量表共3个项目,采取Likert 5级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902。

2.2.4. 社交外貌焦虑量表

社交外貌焦虑量表(SAAS) [11]是一个由16个项目组成的测量方法,用于评估因他人对一个人的整体外貌(包括体型)的负面评价而产生的焦虑。Likert 5级评分,得分越高外貌焦虑程度越深。本次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

2.3. 统计分析

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录入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Pearon正态性检验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示。使用Hayes (2012)编写的SPSS宏程序Process4.0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搭建及效应分析,以p < 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倚检验

使用被试者的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很可能带来共同方法偏差[12]。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的过程中,主试强调调查的匿名性、保密性,说明数据仅限用于学术研究,尽量控制共同偏倚的来源。尽量控制共同偏倚的来源,采用Harman单因子分析法进行共同偏倚的检验。结果有9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了69.5%的方差。第一个因素占总方差的33.8%,小于40% [13]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常见方法偏倚问题。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常见方法偏倚问题。

3.2. 人口统计学差异性检验

基于本次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的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F检验的方法,检验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完美主义、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和社交外貌焦虑量表的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家庭收入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确保模型构造的更加准确[14]。结果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社交外貌焦虑总分存在的差异显著意义(t = −2.535; p < 0.05);家庭收入情况在社交网络体相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F = 3.999; p < 0.05);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家庭收入情况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态度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对完美主义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将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家庭收入作为控制变量,排除其对各变量的影响。

3.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双变量Pearson检验,以确定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表1)。果不其然,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r = 0.505, p < 0.01)、完美主义(r = 0.558, p < 0.01)、社交网站体像比较(r = 0.557, p < 0.01)与社交外貌焦虑均呈正相关;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r = 0.474, p < 0.01)与完美主义呈正相关;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r = 0.511, p < 0.01)、完美主义(r = 0.436, p < 0.01)均与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呈正相关。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ach variable

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M

SD

1

2

3

4

1.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

20.23

7.491

2. 完美主义

54.872

17.500

0.474**

3.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

7.160

3.357

0.511**

0.436**

4. 外貌焦虑

41.47

13.04

0.505**

0.558**

0.557**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4.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完美主义、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社交外貌焦虑间的链式中介分析及 检验

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4.0,使用模型6,进行独立链式中介与链式中介分析,分析及检验完美主义与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和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控制了独生子女和家庭收入(表2)。结果显示,感知社会文化压力正向预测完美主义(β = 1.109, t = 12.091, p < 0.001);感知社会文化压力正向预测社交网站体像比较(β = 0.173, t = −9.227, p < 0.001),完美主义正向预测社交网站体像比较(β = 0.048, t = 5.998, p < 0.001)。接下来,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以测试研究程序的最后步骤。完美主义(β = 0.252, t = 8.846, p < 0.001)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β = 1.233, t = 8.076, p < 0.001)是社交外貌焦虑的重要正向预测因素。将完美主义与社交网络体像对比添加到回归分析中,研究对象的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关系仍然显着(β = 0.317, t = 4.557, p < 0.001)。这些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大学生的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和社交外貌焦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次研究中,所以的预测因子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 (最大值VIF为1.513),说明排除共线性问题对实验的干扰。

Table 2. Analysis of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variables

2. 各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析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R

R2

F

B

t

社交外貌焦虑

0.515

0.265

60.627***

是否独生

−4.086

−2.487*

家庭月收入

−0.659

−0.900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

0.876

13.162***

完美主义

0.476

49.316

36.965***

是否独生

2.226

0.979

家庭月收入

0.514

0.510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

1.109

12.091***

社交网络

0.565

0.319

58.362***

是否独生

−0.516

−1.263

家庭月收入

0.331

1.817

完美主义

0.048

5.998***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

0.173

9.227***

社交外貌焦虑

0.685

0.469

88.798***

是否独生

−4.170

−2.972**

家庭月收入

−1.222

−1.953

完美主义

0.252

8.846***

社交网络

1.233

8.076***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

0.317

4.557***

通过检验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5000次,并计算95%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见表3),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社交外貌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Effect = 0.317, Boot SE = 0.07, Boot 95% CI = [0.001, 0.180]);完美主义(Effect = 0.279, Boot SE = 0.051, Boot 95% CI = [0.129, 0.386])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Effect = 0.214, Boot SE = 0.045, Boot 95% CI = [0.129, 0.306])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完美主义–社交网络体像对比–社交外貌焦虑(Effect = 0.066, Boot SE = 0.018, Boot 95% CI = [0.035, 0.103])的链式中介效应均显著,其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分别占总效应值的36.19%、31.85%、24.43%、7.53%;总中介效应(Effect = 0.559, Boot SE = 0.062, Boot 95% CI = [0.439, 0.683])显著,置信区间不包含0,占总效应值的63.81%。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和社交网络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具体的链式中介作用路径如图2

Table 3.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perfectionism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 body imag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attitud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essure towards appearance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3. 完美主义、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和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效应值

相对效应值

Boot SE

95% CL

Boot LLUI

Boot ULCI

直接影响

0.317

36.19%

0.070

0.001

0.180

间接效应1

0.279

31.85%

0.051

0.189

0.386

间接效应2

0.214

24.43%

0.045

0.129

0.306

间接效应3

0.066

7.53%

0.018

0.035

0.103

总间接

0.559

63.81%

0.062

0.439

0.683

注:模型中每条路径均报告非标准化系数。

Figure 2.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perfectionism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 body imag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attitud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essure towards appearance and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2. 完美主义、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和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4. 讨论

4.1. 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农村女大学生社交外貌焦虑的影响

结果显示,农村女大学生其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态度与社交外貌焦虑呈正相关,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外貌焦虑,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5] [16]。当个体感知到来自媒体对于其外貌的压力越大,社交外貌焦虑程度越高。如今,电视节目或是杂志等媒介,将各式各样有关外貌地时尚快速地传递给大众,大众又可以较容易地了解到此类时尚,这也就使得社会上的各类人群与其联系更加密切,而农村女大学生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17]。根据环境与个体的交互理论,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越多,自身的心理与行为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农村女大学生平时比较关注自身在人群中的外貌形象,长期接触社会中现存的主流外貌时尚。当其发现自身地外貌与主流的标准有差距,并且周而复始地在其心里加深这种差距感时,更容易造成外貌焦虑[18]。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对于外貌的影响作为一种作用于个体的驱动力,可以是正向的,同时也可以是反向的,这主要依赖于社会媒体环境与个体二者共同的努力。个体在发现外界所宣传的外貌美时与自己有诸多不符时,不应过多地向自己施压,做出一些不合常例的事情(如节食、不适当的整容等) [19] [20]

4.2. 完美主义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中起中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通过增加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来加重社交外貌焦虑。以往的研究显示,感知社会文化压力正向预测完美主义[21] [22],个体特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社交外貌焦虑[23]。关注网络、媒体上面对于外貌时尚描写的女大学生,感知到相关的压力越大,过度的去准求外界所标化的时尚美,其迫使自身外貌处于完美状态的愿望也就越强烈。这也就说明,在尝试减轻农村女性这一群体因过多感知外界外貌压力,而导致的焦虑情绪时,或许减少完美主义的水平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女大学生应理智的看待自身体征,有关美的认知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美而自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可以及时地结合情绪转移等心理疗法[24],必要时也可也运用物理疗法。

4.3.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社交网络外貌社交网络外貌对比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中起中介作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通过增加个体的社交网络外貌对比倾向来加重社交外貌焦虑。以往的研究表明,个体感知到来自外界对于其外貌地压力可以正向预测有关外貌对比的心理[25],这种对比的心理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外貌焦虑[26]。感知到媒体对于外貌的压力为一种暴露因子,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寻找客体进行比较。而网络为女大学生平时生活中较容易使用的社交圈子,在社交网络中发生的外貌对比也自然的会被感知到的压力所影响。社交网络中理想化的时尚美形象,容易使女大学生发生上行性外貌比较,而产生个体差异的落差情绪[27]。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个体都应选择合适的对比对象。并且要控制媒体网络的使用的时间,把注意力多放在线下交往上,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体系,寻求社会支持。

4.4. 完美主义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完美主义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机制在农村女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显著。结合社会文化适应理论,农村女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社会背景,包括城乡文化差异、经济资源限制以及适应城市学术环境过程中的身份重构,深刻塑造了这一中介路径。具体而言,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如媒体、同龄群体或社会规范对外貌的标准化期望,首先正向影响完美主义倾向[28]。对于农村女大学生而言,这种压力往往被放大,因为她们在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中,面临文化冲击和归属感挑战,从而更易内化外部审美标准,形成一种针对外表的完美主义追求,这可以视为适应策略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加剧了心理负担。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完美主义倾向正向预测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行为。社会比较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个体通过向上比较,即与理想化形象对比来评估自我,农村女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频繁接触城市同龄人的“完美”形象时,这种比较过程被激活。由于她们的背景可能缺乏类似资源或社会支持,完美主义驱动她们进行频繁的、往往负向上的体像比较,以试图弥合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这进一步引入了自我差异理论的视角:当农村女大学生感知到社会压力所倡导的“标准化美”与自身现实外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会引发自我理想–现实,从而导致情感不适和焦虑。

在整个链式中介路径中,农村女大学生的心理社会背景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作为向上流动的策略,她们可能从农村环境中习得了高度的成就动机和完美主义倾向,但在适应城市文化时,这种倾向被转移到外貌领域;同时,社交网络成为她们进行社会比较的主要场域,因为线下社交机会可能有限或不平等。当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发生变化或新潮流兴起时,如社交媒体推广的审美趋势,农村女大学生更易受到冲击,因为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弱,且完美主义标准使得她们对负面评价更为敏感,从而陷入持续的外貌焦虑状态[29]。总之,这一中介路径不仅反映了普遍心理机制,更凸显了农村女大学生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特脆弱性,理论深度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差异理论得到增强,突出了背景如何调节完美主义与比较行为之间的动态。

4.5. 研究启示

本研究通过构建链式中介模型不仅探讨了感知社会文化压力与社交外貌焦虑的关系,还从其产生机制揭示了感知社会文化压力通过完美主义和社会网站体像比较对农村女大学生外貌焦虑影响的心理机制。因此,为了减少农村女大学生社交外貌焦虑的程度,其本身应改善自我的认知观念,客观的看待自身的外貌及身材,逐步建立稳定的自我体像意识;整个社会媒体应该做好引导及预防工作,应促进女性外貌及身材多样化的发展风向,避免片面且单一的风向,同时不应暗示女性的外貌及身材与其他方面(如地位、品格等等)相联系的思想;学校应做好保护伞的工作,通过开展心理访谈、外貌自信相关的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并支持大学生积极的与自信的外貌认知。同时,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正向的与社会接轨的环境;行业管理部门应完善社会媒体网络服务体系,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个人隐私,细化网络信息审核制度,消灭媒体网络中与外貌相关的歪风邪气。

4.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客观的分析了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对外貌焦虑的影响,以及完美主义和社会网站体像比较的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但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无法直接推论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未来可以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研究和设计实验,更科学地探讨感知社会文化压力对外貌的态度与外貌焦虑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机制。其次,在本研究抽样选择过程中仅以一所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样本缺乏丰富性和代表性,研究结果是否能在其他大学的学生群体中充分适用有待考究。

对本研究的结果解读可以促进对农村女大学生的外貌焦虑的理解,为其外貌焦虑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20YB049);济宁医学院2022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YSZY2022015);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cx2024480py)。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Dion, K.L., Dion, K.K. and Keelan, J.P. (1990) Appearance Anxiety as a Dimension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 Exploring the Ugly Duckling Syndrome.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y, 14, 220-224.
[2] Stephens, N.M., Hamedani, M.G. and Destin, M. (2014) Closing the Social-Class Achievement Gap: A Difference-Education Intervention Improves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All Students’ College Trans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943-95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3] 王兆鑫, 陈彬莉, 王曦影. “学业文化资本”的彰显与式微: 精英大学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求学历程[J]. 重庆高教研究, 2023, 11(6): 31-42.
[4] Turel, T., Jameson, M., Gitimu, P., Rowlands, Z., Mincher, J. and Pohle-Krauza, R. (2018) Disordered Eating: Influence of Body Image, Sociocultural Attitudes, Appeara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A Focus on College Males and a Gender Comparison. Cogent Psychology, 5, Article ID: 1483062.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5] Brosof, L.C. and Levinson, C.A. (2017)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and Dietary Restraint as Mediators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Binge Eating: A Six Month Three Wave Longitudinal Study. Appetite, 108, 335-342.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6] Leahey, T.M., Crowther, J.H. and Mickelson, K.D. (2007) The Frequency, Nature, and Effect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Appearance-Focused Social Comparisons. Behavior Therapy, 38, 132-14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7] 彭先桃, 陈颖娇, 朱晓伟.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的关系: 体像满意度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5): 959-962.
[8] Fardouly, J., Diedrichs, P.C., Vartanian, L.R. and Halliwell, E. (2015) Social Comparisons on Social Media: The Impact of Facebook on Young Women’s Body Image Concerns and Mood. Body Image, 13, 38-4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9] Thompson, J.K., van den Berg, P., Roehrig, M., Guarda, A.S. and Heinberg, L.J. (2004) The Socio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s Appearance Scale‐3 (SATAQ‐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5, 293-30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0] 訾非, 周旭.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6): 560-563.
[11] Hart, T.A., Flora, D.B., Palyo, S.A., Fresco, D.M., Holle, C. and Heimberg, R.G. (2008) Developmen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Scale. Assessment, 15, 48-59.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2] 周浩, 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展, 2004(6): 942-950.
[13] Podsakoff, P.M., MacKenzie, S.B., Lee, J. and Podsakoff, N.P. (2003)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 879-90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4] 郭丽. 基于多模式样本t检验的精准化学习模型构建与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 41(6): 13-17.
[15] Hawes, T., Zimmer-Gembeck, M.J. and Campbell, S.M. (2020) Unique Associations of Social Media Use and Online Appearance Preoccupation with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ppearance Rejection Sensitivity. Body Image, 33, 66-7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6] Monro, F. and Huon, G. (2005) Media-Portrayed Idealized Images, Body Shame, and Appearance Anx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8, 85-9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7] Chen, H. and Jackson, T. (2007) Stability of Body Image Concern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Nine-Month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of the 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05, 677-68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8] Duchesne, S., Larose, S., Vitaro, F. and Tremblay, R.E. (2010) Trajectories of Anxiety in a Population Sample of Children: Clarifying the Role of Children’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nal Parenting.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2, 361-37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9] 任芬, 王燕学. 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的关系: 外观焦虑的中介作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 110-115.
[20] 黄于飞, 史攀, 陈红, 冷雪晨, 张翰之. 媒体压力对女大学生整容手术态度的影响: 上行外貌比较和相貌不满意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 28(2): 229-233+238.
[21] Rice, K.G., Vergara, D.T. and Aldea, M.A. (2006) Cognitive-Affective Mediators of Perfectionism and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463-47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22] Paxton, S.J., Schutz, H.K., Wertheim, E.H. and Muir, S.L. (1999) Friendship Clique and Peer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Concerns, Dietary Restraint, Extreme Weight-Loss Behaviors, and Binge Eating in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8, 255-26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23] 米亚平, 张守臣. 女大学生外表完美主义对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 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 6(1): 42-46+60.
[24] 王慧平, 王佳宁. 完美主义错误担忧对大学生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 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 29(6): 1281-1285.
[25] 黄明明, 张园园.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对女大学生限制性进食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 30(5): 1112-1116.
[26] 于茉莉, 韩金凤, 田录梅. 女大学生同性竞争与社交网站发布美化自拍行为的关系: 外貌比较的调节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0, 18(3): 405-411.
[27] 黎琳, 徐光兴, 迟毓凯. 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7, 12(5): 1218-1220.
[28] 王玉慧, 谢笑春, 陈红, 雷雳. 女性身体意象失调: 社交网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6): 1079-1082+1087.
[29] Stoeber, J., Noland, A.B., Mawenu, T.W.N., Henderson, T.M. and Kent, D.N.P. (2017) Perfectionism, Social Disconn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Hostility: Not All Perfectionists Don’t Play Nicely with Other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9, 112-117. [Google Scholar] [Cross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