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让你好看”、“叫你好看”等是口语中常用的反语句式,该句式具有表达言者不满和警告威胁的语用功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好看”释义为:“1) 看着舒服,美观,精彩;2) 脸上有光彩,体面;3) 反话,指难堪或出丑”。其中义项1和义项3词义相反。因为“好看”具有正反两种词义识解,因此留学生习得时,常出现偏误。请看例句:
(1) 对于上述篡改,作者辩解说,艺术虚构是为了让作品好看。(文汇报2003-5-25)
(2) 果然,化妆会让人好看。(BCC对话)
(3) 侯老板骂过“我知道你是谁,早晚要你的好看”,就回到柜台后坐下了。(《王小波《青铜时代》)
上面三例中,“好看”的格式类似,但词义并不相同。例(1) (2)的“好看”是义项1“精彩”和“美观”的意思,句子内部关系松散。而例(3)的“好看”是义项3,表“反话”义的“难堪或出丑”,与“要”搭配使用。该结构凝固性强,“好看”不能被随意替换。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要好看”列为一个独立的词条,表示“使出丑;使难堪”。结合语料发现,“好看”的反语义作为独立义项使用存在于特定结构中,“要好看”只是其中的一种。且“要好看”表“使出丑、使难堪”的功能实现具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如“要让作品好看”句就不能表示“使出丑、使难堪”。因此,我们认为将“好看”反语功能归为“VX好看”构式更为恰当。
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好看”的词汇化[1],相关构式“有X好VP (的)”的研究时涉及“有X好看的,让/叫X好看”。但尚未有针对反语义“好看”构式的全面考察,对构式的功能和反语语义的实现也较少关注。本文聚焦于构式“VX好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构式理论、反语理论等为基点,探讨“VX好看”的构成、功能及其语义实现。
本文所用语料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为节省篇幅,下文不再标注出处。
2. 构式的构式义及内部组构
2.1. “VX好看”的构式义
“VX好看”构式是言者表达负面立场的方式,构式具有威胁语力。
周启红[2]、王世凯[3]对“有X好VP (的)”进行分析时,涉及“有X好看的”。周文认为构式表示警告或威胁,将“好”和“VP的”处理为构式的构件。王文认为“有X好VP (的)”是否定性警告构式,将“好VP”看作一个构件。
我们基本认同他们的观点,根据“VX好看”的核心功能将其定义为威胁义构式。对构件的分析,我们同意王的观点,认为“好看”已词汇化,应作为一个独立成分。构式由常项“好看”和变项“V”和“X”构成。有时会出现例(3)“要你的好看”类“X的”的用法,王世凯认为这是一个平行结构,我们认为这是同一构式的不同变形,为方便表述,将其归入到变项X中,是X的可选项。
从语义上看,“VX好看”构式具有两个子构式义:1) 言者提示受事X当前实施的行为或表现不符合言者预期,使言者面子或利益受损,而引起言者的不满和指责。2) 威胁受事X注意言者将发出对其不利的行为,迫使X调整行为,以规避不利后果。如:
(4) 可是她很清楚,这口怨气她无论如何也吞不下去,要是找着机会一定给他好看!
(5) 谷嘉淮激动地大叫。“小声点,你要是让妈听见,我一定让你好看。”她凶巴巴地警告他。
例(4)是言者表态,表达不满。例(5)出现“警告”一词,言者通过“让你好看”阻止谷嘉淮大叫的行为,实现让他“小声点”的目的。
言者通过“VX好看”实施威胁的行为时,在语境中常出现“威胁、警告、吓唬”等威慑义词语,如例(5)。又如:
(6) 往后你要把老子闹鬼的事往外传,当心老子回来给你好看!这么吓唬白泉家哩!
2.2. “VX好看”的组构
2.2.1. 构式变项
第一,V的主观施为性。
“VX好看”是一种典型的表“致使”语义的构式,属于致使性使役。而“致使”重在结果,引起“致使”结果产生的原因是言者的言语行为,即:某人致使了某种结果,与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VX好看”表示言者对受事的施力影响,即:施事具有导致结果实现的能力,蕴含“权威性”的语义特征,因此动词V具有强主观施为性,语义特征可描写为[+强意志性] [+施为] [+致使]。
通过考察BCC语料库中“报刊、文学、对话、篇章”四种文体,我们共检索出990例用例。对990例语料进行穷尽分析发现:变项“V”主要有“要、给、让、有、叫、教”6个,可分为两类:1) 使役动词:让、叫、教;2) 非使役动词:要、给、有。具体数据见表1。
Table 1. Usage,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variant V
表1. 构式变项V的使用情况、使用频次和比例
变项V |
要 |
给 |
让 |
有 |
叫 |
教 |
频次 |
365 |
260 |
157 |
124 |
66 |
18 |
比例 |
36.9% |
26.3% |
15.8% |
12.5% |
6.7% |
1.8% |
从上表可知:各动词的使用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非使役动词的使用频次占75.7%,超过使役动词,其中“要”是强势成分。
首先,非使役动词具有动作性和强主观性。“要”是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具有强主观意愿性。“给”是“施予、给与”义,有使役用法,是言者主观意愿,具有强动作性和强主观性。这两个动词的施事都是言者,受事是X。“有”动作性较弱,表领有,在构式中,“有”是言者通过施予使X领有,表明言者主观意志。对受事X而言具有被动性和非预期性。从言者视角来看,体现出言者的主观施为。
其次,在构式中,“叫、教、让”是非原型使役动词(动词本身不含“致使”义) [4],进入构式后,具有了“致使”的抽象关系义,主要起引介施事作用。表示施力者通过施为致使对象X得到相应的惩戒或产生不利的后果,蕴含“权威性”,因而具有[+强意志性] [+致使]的语义特征。如:
(7) 秋田一嘴血啊,打得这么激烈!小黑说:“等个一年半载我长大了有你好看。”
(8) 迟早有一天他玩腻了就甩了你,到时你瞧我怎么教你好看!
例(7)中,因为对方打得秋田一嘴血,因此秋田的儿子小黑表示长大后会进行报复,“有”是小黑通过实施报复行为使对方领有不利后果,是小黑主观意志的体现。例(8)“教你好看”是言者对未然情况的假设,即当“他甩了你”时,“我”将对你实施报复。“教”体现言者施予的决心和意志。
第二,X的指人性。
构式变项“X”的核心特征是指人性,如果X不是指人名词,则构式不能表威胁义,只是字面的正向评价意义。
从构成上看,X包括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短语两大类。当X为人称代词时,以第二、三人称“你、你们、他、他们、伊”等出现为常,有时也可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这是因为第二人称代词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和互动性,因此使用频率远高于第一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9) 一边问他,“你说,你把阿姨怎么啦?你说。今天你不说出来,我会让你好看的。”男孩带着哭腔说,“阿姨打我。”
(10) 我才不会!我站出去,揪出这个侮辱我姐姐的坏蛋,给他一顿好看。
(11) 眼泪汪汪地说:“火根,既然你娘子要我好看,我也只好死!”说完,举起镰刀,装着朝喉咙头割。
指人名词或名词短语也可充当X,如“你这胖丫头、你男人”等。
(12) 我非让那个王八蛋好看不可。
(13) 还有下次我就让你男人好看!
构式的威胁义对指人名词短语有一定的选择限制,能进入构式的指人名词短语X通常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或中性词,极少使用褒义色彩的词。具有明显贬义倾向的X,如“那个王八蛋”等。中性词X,如“对头、赵元奴”等。
此外,可变项“的”可出现在X后,如“要你的好看”,“的”字的隐现对表意影响不大。不过,“X的”只与“要、有”搭配使用。如:
(14) 纳塔莉非得要我从纽约出发走海路。简直是要我这个前空军总参谋长的好看,是不是?
2.2.2. 构式常项“好看”的语义限制
“好看”具有反语义,意思是“难堪或出丑”。“好看”并不是实指,是对不利后果的概括性表述,主要表示致使对象X的受损状态或结果。这种状态或结果体现出变化的特征,该变化具有[−渐变性] [−量级]特征。即:言者未作用前后X所处的状态是不同的。这种变化是突变的,“好看”通常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加程度补语。
此外,反语“好看”具有[−期望]的语义特征,言者威胁要使X得到不利后果,因此“好看”对受事X而言是非期望的事件。
当V为“给”时,“好看”前可被数量短语修饰,如例(10)中,数量名词“一顿”修饰“好看”,“顿”是动量词。
3. 构式的语用功能
“VX好看”构式大都处于言谈对话的语言背景中,属于典型的交互主观语境。构式所处的大语境是受话人的行为导致或将导致说话人利益受损。说话人表达不满,并通过威胁等手段使受话人改变行动。受话人一般会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做出回应,具有高反馈性。因此,“VX好看”涉及言者表态和对听者的关注,具有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3.1. 言者表态:负面评价功能
“VX好看”构式是非始发性行为,从语境联系上看,是被引发的回应性行为。构式常用于事件后,受事X的言语行为不符合言者预期,损害言者的面子或利益,进而引发言者的不满和指责。言者通过构式传递不满、愤怒等不如意情绪。因此,构式表负面评价。
“VX好看”的负面评价功能主要涉及两种情况:一是表判断,即:受事X发出某种言语行为,言者对受事X言语行为的目的和动机进行判断和负面评价。如:
构式前常出现“存心、成心、摆明、分明”等词搭配使用,强调受事X的言语行为是有意为之。如:
(15) 兰嫂闻声出来,见此情景,眉头皱得很紧,不由叹道:“不是成心要我们的好看吗?”
(16) 可是江寒挥舞着拳头,摆明他要再不把事情说清楚,就要他好看。
二是言者表态,传递强烈不满、愤怒和指责情绪。在该用法中,构式多为非现实情态句,是未然事件句。言者未采取行为,仅通过“VX好看”构式表达负面情绪。主要方式有:其一,言者表示因条件不允许,否则得到不利后果,表不满和愤怒。如:
(17) 可惜陈老板没来,不然有他的好看。
其二,言者表示将实施报复,并伴随着威慑性行动。如例(6) (7)。
3.2. 以言行事:交互主观性
Traugott [5] [6]认为交互主观性关乎说话者对听话者态度和信念的意识或察觉,特别是关于他们的面子或自我形象。Breban [7]认为交互主观性是“以听话人为中心的意义”,既是适用于听者态度和信念的意义,也是适用于听话者作为语篇的诠释者或解码者的意义。
“VX好看”构式的交互主观性体现在对听说双方的关涉。
首先,关注受事X的面子。与直接威胁警告相比,“VX好看”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可削减非礼貌程度,体现了对受事X面子的关注。“不好看”客观性强,语气确定。与之相比,反语义“好看”主观性强,语气相对舒缓,显得委婉含蓄,可达到语境和谐的目的。
其次,言者通过“VX好看”构式对“不利后果”的凸显,实现以言行事的目的。构式通过“给、让、要”等动词加强威胁语力。言者通过“VX好看”提醒对方注意将发出对其不利的行为,迫使受事X调整行为,以规避不利后果。
“VX好看”的以言行事功能为威胁受事X对其言语行为进行调整。该威胁警告可以是未然态,也就是说,威胁的语力停留在语言层面,并未有实际行动,目的是阻止行为的发生或继续,如例(5)。
“VX好看”的威胁功能也可以是已然事件。即:话语发出时,言者立刻采取相应的惩罚性行动。目的是表达言者的主观情态,对受话人X的回应,以阻止受事X的继续和再次发生,如例(13)。
4. 构式的语义实现
“VX好看”构式的语义实现是建立在反语基础之上的。目前关于反语的研究有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多种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认知和语用角度对构式的语义实现进行解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反语的本质属性是对立性。在会话理解过程中,如果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差异值达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对立效应。对立效应是反语语用功能的基础。
“VX好看”构式的对立体现在:1) 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对立;2) 立场对立;3) 语用变异。其中语义对立是构式功能实现的基础,立场对立和语用变异涉及反语义的理解。
4.1. 语义实现的认知基础
Langacker [8]最早提出“自主–依存联结”(autonomy-dependence alignment),认为话语生成过程中呈现为双重表述,即显性表述和隐形表述。显性表达即字面意思,是依存成分。隐形含义是自主成分,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构式“VX好看”的依存成分是“让受事X受益”。自主成分是“使X出丑或难堪”。那么语义是如何从依存成分联想到自主成分的呢?
这关涉反语表达的相邻关系。Croft和Cruse [9]、徐盛桓[10]认为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倾向于以相邻律把握事物间的关系。即把同一认知域中距离相近的成分x、y看作是同一单位,x的存在蕴含着y的存在,从而将事物连成一个可理解、可解释和可预测的网络。“VX好看”构式的“让受事X受益”和“使X难堪或出丑”是反向相邻关系,处于同一认知域中距离相反的两端。在认知时,“VX好看”蕴含着“VX难堪或出丑”的存在,因此人们能通过对比联想从“让受事X受益”向“使X难堪或出丑”推衍,这使反语意义有实现的可能。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反语是把统一对称的对立信息置入同一话语而营造出不同的心理空间。依据该理论,“VX好看”中蕴含着“VX难堪或出丑”,这对反义信息被同时置入构式中,也就是说,该构式具有使X受益和威胁义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听话人接收到“VX好看”信息时,根据语境激活不同的心理空间。
4.2. 词语义识解的途径
Grice [11]、Searle [12]和Leech [13]提出反语的语用模式,认为反语不是修辞性表达,而是会话蕴含着与字面意义相反的命题,从字面义到隐含义之间的过渡需要通过推理进行语用替换。那么这种替换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交际双方立场对立。言者和受事处于对立立场,这使“VX好看”必然是对非顺意事件的回应,表意上倾向于否定。
其次是语用变异。所谓“语用变异”是指语句在语境中不适宜。言者使用威胁义构式“VX好看”时,典型语义前提是,语境中存在一个源于受事X的让言者感到不满、愤怒的刺激,使语境具有[+冲突性]和对言者而言的[−顺意性]。
当听者接收到“VX好看”时,首先激活字面意义“让受事X受益”这一心理空间,以此推导言者的意图,结果发现与当前语境不匹配。这时受话人通过推演,唤醒与之相反的威胁义心理空间,从而理解“VX好看”的真实意义和言者的真实意图。
立场对立和语用变异使构式与情景语境不匹配,这种不匹配需要听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寻找与当前语境匹配的解释。关联理论认为认知努力越大,认知效应越强。所以,与直接威胁的言语行为相比,反语的警告威胁强度更大。如:
(18) 你小心点,要不给你好看。
上例中,字面义是使对方受益。而语境是受事X的行为使言者利益(可能)受损,言者对X产生负面评价和不满情绪。字面义与语境产生冲突,此时就有了心理空间转换的必要,使“VX好看”流向“使X难堪或出丑”义。
“当某种语言形式所含有的语义一旦与另一种语义结合并被高频使用,表达一个完整的语篇意义,并被人们长期广泛的使用,这种语义联系就会逐渐固化到前一语言形式之上,使得前一语言形式一旦出现就能使读者或听话者推导出与之高频共现的下一语义”[14]。因而,随着使用频率增加,“VX好看”的威胁义逐渐规约化,并固化成为现代汉语常用构式。
5. 结语
本文从构式内部组构、构式功能和语义实现角度对“VX好看”进行考察,研究表明,“VX好看”的V具有主观施为性,受事X具有指人性,“好看”对受事X而言具有[−期望性] [+被动性]。构式具有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主要功能有:1) 言者表态,传递不满、愤怒等负面评价。2) 以言行事,威胁受事对其言语行为进行调整。
构式通过对立关系引发“对比联想”,使人们能够从“VX好看”向反义的威胁义“VX难堪或出丑”推衍,这为反语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交际双方立场的对立使语境具有[+冲突性]和[−顺意性]特征,语用变异使构式与情景语境不匹配,从而激活与之相反的威胁义心理空间。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整理与研究”(22YJC740103)、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级汉语”精品课程培育建设项目,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孵化项目“基于互动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立场标记研究”的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