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经济视域下城市空巢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及应对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Bridging Pathway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Urban Empty-Nest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ve Streaming Economy
DOI: 10.12677/ecl.2025.1411343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陆潭晟, 邵昱晨, 王晨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直播经济城市空巢老人数字鸿沟社会融入Live Streaming Economy Urban Empty-Nesters Digital Divide Social Inclusion
摘要: 本研究聚焦直播经济背景下城市空巢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揭示数字鸿沟之中该群体在物理设备获取、数字技能缺失及社会心理排斥等层面的多重障碍。并指出发展性因素、情绪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共同构成了数字鸿沟的深层成因,导致城市空巢老年群体面临消费风险加剧与社会隔离等衍生问题。针对这一复杂症结,提出层级化治理方案:个体层面通过适老化培训与心理干预提升数字素养;社会层面建立“政府政策引导–社区服务支撑–家庭反哺协同”的多元支持网络;经济层面推动直播平台适老化改造与信任机制建设。创新性提出“技术适配 + 消费引导 + 产业融合”的三维融入策略,形成从需求识别到环境优化的闭环治理路径,为老龄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与行动方向。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urban empty-neste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live streaming economy. It reveals the multifaceted barriers this group faces across physical access to devices, digital skills deficits, and socio-psychological exclusion. It further identifies developmental, emotional, and social factors a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igital divide, which consequently exacerbate consumption risks and social isolation for this demographic. Addressing this complex challenge, a tiered governance framework is propos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enhancing digital literacy through elderly-adaptive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t the societal level, establishing a multi-stakeholder support network encompassing “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community service provision-family support synergy”; at the economic level, promoting platform elderly-adaptive modifications and trust mechanisms within the live-streaming sector. Innovatively,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echnological adaptation + consumption guidance +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introduced. This approach ultimately forges a closed-loop governance pathway spanning from demand identif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thereby contributing valuable references and actionable directives to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thin aging societies.
文章引用:陆潭晟, 邵昱晨, 王晨行. 直播经济视域下城市空巢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及应对策略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1): 256-26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3431

1. 引言

当下,直播经济作为数字经济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经济形式,凭借其独特的互动性、即时性以及沉浸式体验等特性,在经济领域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动力源。直播经济催生了一系列新型商业模式与就业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拓展了多元的信息获取途径。基于此,近年来我国网络视听市场、直播经济等新兴业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高达1.22万亿元,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万亿元[1]。然而,在享受数字时代红利的同时,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逐渐浮现,即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尤其是城市空巢老年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巢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异地定居而独自居住,缺乏日常照料与情感支持。在数字时代,受生理机能衰退、数字技能匮乏、信息获取渠道受限以及对新技术存在心理抵触等多种因素影响,这部分老年群体在面对直播经济等新兴数字应用时,往往难以适应,从而形成一道无形的“数字鸿沟”。这一鸿沟不仅阻碍了该群体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还可能加剧其社会隔离感与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使其成为网络诈骗等风险的受害者。弥合城市空巢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鸿沟,不仅是实现数字时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举措。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融入直播经济,有助于挖掘“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老年数字鸿沟的代际差异与干预举措[2],亦有研究对老年人参与直播带货的困境以及直播互动对老年消费意愿的影响展开了探讨[3]。然而,以直播经济为切入点,针对城市空巢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研究仍显匮乏。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直播经济背景下城市空巢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现状、成因及其多维度表征,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提出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老年群体积极融入直播经济的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开发适老化产品、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服务以及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老年人数字福祉提供理论支撑,助力城市空巢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 数字鸿沟的现状分析

2.1. 数字鸿沟的多维表现

2.1.1. 接入层面:物理与经济障碍

数字鸿沟指的是社会不同群体在信息技术获取、运用及利用能力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随着时代的演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受限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接入状况、数字技能匮乏以及对新兴技术接受度较低等因素,老年群体在信息获取、社会参与和经济活动方面与其他群体易产生差距。这一差距不仅制约了老年群体对数字资源的利用,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入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与社会排斥现象。因此,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弥合数字鸿沟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社会性意义。

同时,接入性鸿沟作为数字鸿沟最基础的层面,主要体现于城市空巢老年人对数字设备和网络的拥有及使用能力[2]方面。尽管智能手机普及率颇高,但部分老年人受经济条件所限,难以承担智能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高昂的网络流量费用。此外,即便拥有相关设备,也可能因操作复杂、界面不友好等因素,无法有效接入互联网。例如,许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应用下载、账号注册等基本功能感到陌生且操作困难,致使设备闲置或功能受限。这种物理与经济层面的障碍,使得老年群体从一开始便被排除在数字世界之外。

2.1.2. 使用层面:技能与认知缺乏

即便具备接入互联网的条件,城市空巢老年人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与操作环节仍面临诸多挑战。直播平台往往功能多样、界面繁杂,对于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的老年人而言,掌握其操作技巧颇具难度。老年群体可能对直播购物的流程、支付方式不够熟悉,甚至对直播中出现的各类新词汇、新概念感到费解。这种技能与认知层面的欠缺,致使其无法充分借助直播经济带来的便利,甚至可能因操作失误而遭受损失。例如,部分老年人可能不明确如何鉴别直播商品的真伪,易受虚假宣传误导[4]

数字素养不仅涵盖操作技能,更关键的是对数字信息的理解、评估与应用能力。城市空巢老年人普遍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易轻信直播中的虚假宣传广告,甚至沦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更为关键的是,老年人对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相对淡薄,易泄露个人隐私,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直播经济领域,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的特性,通过虚假抽奖、低价诱惑等手段实施诈骗,给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与精神打击[5]

2.1.3. 影响层面:生理与心理弊害

数字鸿沟的存在,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对城市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产生影响。面对不断革新的数字技术,部分老年人会滋生焦虑、恐惧乃至排斥情绪,认为自身“难以掌握”“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进而主动放弃学习与使用。这种心理障碍致使他们与数字社会的距离逐渐拉大,加剧了社会隔离感。当目睹同龄人或年轻人熟练运用直播平台进行购物、娱乐及社交活动时,老年人可能会萌生失落、自卑情绪,甚至产生被社会遗弃之感。这种心理层面的鸿沟,使他们难以从直播经济中获取乐趣与归属感[6]。因担忧自身利益受损而排斥网络使用,也是空巢老年群体在使用数字设备时的常见现象。除心理健康问题外,城市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方面同样面临挑战。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概率显著更高。这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的焦虑与隔阂[7]

直播经济不仅是消费平台,更是重要的社交互动空间。然而,由于数字技能受限和心理障碍,城市空巢老年人往往难以参与直播间的互动,错失与主播及其他观众交流的机会。这导致该群体无法借助直播平台拓展社交圈子,获取情感慰藉与归属感。对于空巢老年人而言,社交互动和情感联结尤为关键,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他们失去了通过直播经济弥补情感缺失的渠道,进一步加剧了孤独感[8]

2.2. 数字鸿沟的深层原因

2.2.1. 发展性因素:机能下降与认知衰退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是数字化进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具体体现。针对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有必要实施干预举措,改善该问题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9]。随着年龄递增,老年人的视听、记忆等生理机能普遍呈下降态势,这使其在面对数字设备时,在感知与操作方面存在一定阻碍。例如,小字体、复杂界面以及快速变化的画面等,均可能给老年人带来困扰。认知能力的衰退导致该群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速度减缓,对复杂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能力降低,难以适应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这种生理与认知层面的变化,也是造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内在因素[10]

2.2.2. 情绪性因素:心理障碍与刻板印象

空巢老年群体普遍在数字化进程中滞后,在信息获取层面与年轻群体形成隔阂,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对该群体的数字排斥现象,对城市空巢老年群体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参与现代信息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11]。部分老年人对数字技术存在畏难情绪与心理抵触,认为数字产品为年轻群体所专属,自身难以掌握和运用。这种心理障碍的形成,可能源于过往学习新技术的失败经验,也可能受到社会上对老年人数字能力刻板认知的影响。一些老年人甚至担忧使用数字产品会引发安全隐患,如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进而主动选择回避。这种心理上的抗拒,导致其丧失了学习与尝试的动力[12]

此外,社会对于老年人数字能力的刻板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媒体往往聚焦于年轻人对数字技术的熟练掌握,而忽视了老年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单方面的宣传,无形中加深了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无法适应这一新的社会趋势。实际上,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阻碍了老年人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了社会对老年人潜力的认识和利用。

2.2.3. 社会性因素:代际失衡与帮扶缺失

城市空巢老年人因缺乏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与协助,成为引发数字鸿沟的关键因素。年轻一代通常是数字技术的熟练运用者,但受工作繁忙、居住空间分离等因素影响,难以给予及时且有效的数字帮扶。与此同时,社会层面针对老年人开展的数字技能培训与普及活动相对有限,或者培训内容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契合度较低,致使老年人无法获得系统性的学习支撑。这种社会支持的缺位,使老年人在数字学习进程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外,代际间沟通方式的变化也加剧了这一现象。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通讯工具的普及,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交流,而老年人可能对这些新兴的交流方式不够熟悉或感到不适。这种沟通方式上的代际差异,导致老年人在遇到数字问题时,难以及时从子女那里获得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

加之当前市场上,面向老年人的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匮乏,企业往往更侧重于年轻用户市场,对老年市场的投入不足,导致适老化产品的研发动力欠缺。这种市场供给的不足,使得老年人即便有融入数字生活的意愿,也难以寻觅到适合自身的工具与平台。

3. 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3.1. 个体维度:提高数字素养,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3.1.1. 深化数字技能,增强操作自信

提升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比例,能够有效缓解该群体的孤独感,同时还需注重提升个体的数字素养水平[13]。鉴于老年人的特征,应设计并推广易于学习和理解的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内容需聚焦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应用场景,如直播购物、在线支付、视频通话、出行服务等。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并鼓励子女、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其中,给予耐心且细致的指导。此外,社区可定期举办“智能手机课堂”“直播购物体验课”,通过亲身指导教学的方式,助力老年人掌握基本操作,逐步树立其运用数字技术的自信心。同时,要重视培养老年人的信息辨别能力与网络安全意识,传授老年人识别虚假信息、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确保其在数字世界中的安全。

3.1.2. 引导积极心态,消除心理障碍

运用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法,引导城市空巢老年人树立积极的数字生活观念,消除其对数字技术的畏惧与排斥心理。可邀请已成功融入数字生活的老年人分享经验,阐述数字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发挥朋辈示范效应。媒体应增加对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生活正面案例的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数字福祉的良好氛围,鼓励老年人主动尝试新事物,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认识到数字技术是提升生活品质、拓展社交空间的关键工具。同时,社会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认可其在学习数字技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针对空巢老年群体可能存在的自卑和焦虑情绪,应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认识到学习数字技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数字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3.2. 社会维度:重构支持网络,激活多元治理效能

3.2.1. 激活组织功能,提供精准服务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纳入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例如,颁布具有强制性的标准,推动各类数字平台及应用开展适老化改造,构建完善的老年人数字权益保障机制等。同时,需强化对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举措,激励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优质的适老化产品。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可设立老年数字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人员与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数字设备操作指导、网络故障排除、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老年数字兴趣小组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交活动,鼓励老年人借助直播平台参与社区活动、学习兴趣爱好,拓展社交网络。通过社区的精准化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数字便利。

各类社会组织,如老年大学、慈善机构、志愿者协会等,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与灵活性。相关机构可开发针对性强的数字教育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帮扶服务,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活动。例如,志愿者可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数字设备维护与操作指导;老年大学可开设直播电商课程,助力老年人了解直播经济的运行模式,甚至培养老年主播。通过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良好格局。

3.2.2. 倡导家庭反哺,促进代际融合

家庭是老年人获得数字支持最直接、最温暖的渠道。就城市空巢老人而言,不该承受“子孙满堂的另类孤独”,子女应承担起数字反哺的责任,耐心教导父母使用数字设备和应用,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种反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更是情感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参与直播活动,如一起观看直播带货、一起学习线上课程,增进代际沟通和理解。通过家庭的积极参与,打破代际数字壁垒,促进家庭内部的数字融合,让老年人在亲情中感受数字时代的温暖[14]

同时,社区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数字技能课堂或工作坊,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数字互助能力。这些课堂不仅教授数字设备的基本操作,还强调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子女们理解父母在数字生活中的困惑与需求,从而提供更加贴心和有效的支持。此外,可以设立家庭数字反哺奖励机制,表彰在数字反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家庭,以此激励更多家庭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的数字生活环境。

3.3. 经济维度: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多维信任体系

3.3.1. 推动产品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品创新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动力,应当鼓励企业针对空巢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实现适老化数字生态系统的构建。该举措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依赖于软件与服务的优化。适老化设计的首要步骤应为简化用户界面及操作流程。鉴于老年人认知与操作能力存在局限性,简洁明晰的用户界面、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搭配简易功能与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使用,能够为其提供良好体验[15]。应鼓励科技企业与直播平台加大对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将老年人需求融入产品设计的全流程。

具体而言,这涵盖开发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字体清晰且语音交互功能完备的直播应用程序;推出专门为老年人定制的智能设备,如大字体手机、一键呼叫设备等;提供老年专属的直播内容,如养生保健、兴趣爱好、老年大学课程等。与此同时,应鼓励直播平台设立老年专区或老年友好型直播间,配备具备耐心与专业素养的客服人员,提供人工咨询与协助。借助市场化力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从而提供更多契合老年人需求的高质量数字产品与服务。

3.3.2. 完善信任机制,保障消费安全

在直播经济中,信任是老年人参与消费的关键。应建立健全多维度的信任机制,保障老年人的消费安全。首先,加强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推广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老年人在线支付的风险。再次,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其选择正规平台和信誉良好的商家。最后,建立快速响应的投诉处理机制,为老年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及时解决消费纠纷。通过构建多维信任体系,让老年人能够安心、放心地参与直播经济。

此外,还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直播平台、主播及商家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同时,建立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增强其维权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直播消费环境,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4. 数字鸿沟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技术适配:打造老年友好型数字生态环境

4.1.1. 优化平台功能,设计适老元素

弥合数字鸿沟的终极目标在于推动城市空巢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社会,实现数字红利的共享。直播平台需充分考量老年用户的生理特征与认知特性,开展全方位的适老化改造。具体涵盖以下方面:简化操作流程,削减不必要的页面跳转与复杂设置;增大字体与图标尺寸,增强视觉清晰度;增添语音识别、语音输入及语音播报功能,以便利老年人操作;提供简洁明晰的导航,凸显核心功能;设置“老年模式”或“关怀模式”,提供个性化定制选择。与此同时,应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适老化服务中的运用,例如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等,以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直播平台还应注重情感关怀与社交互动的设计,如增设亲情连线、亲友圈分享等功能,让老年人在享受直播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与友情的温暖。通过情感化的设计,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进一步促进他们融入数字社会。同时,平台可以定期举办针对老年人的线上活动,如健康讲座、兴趣小组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拓宽其社交圈子。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数字生态环境,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也能享受到便捷与乐趣。

4.1.2. 推广智能设备,普及家庭网络

政府与企业应协同合作,推动智能设备在老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可通过财政补贴、运营商优惠套餐等举措,降低老年人获取智能设备的门槛,加快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家庭宽带普及率与网络质量,以确保老年人能够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同时,鼓励子女为父母安装智能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初始设置与使用指导,助力老年人开启数字生活之旅。

此外,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政府与企业还可以联合开展定期的培训与辅导课程,内容涵盖基础操作、网络安全知识等,以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能与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缩小与数字社会的鸿沟。同时,建立健全智能设备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获得专业帮助,增强其使用智能设备的信心与满意度。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将有效推动智能设备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为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4.2. 优化消费结构:营造老年安全型线上参与环境

4.2.1. 引导理性消费,防范消费陷阱

外界引导在弥合老年数字鸿沟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强化对老年人的消费教育,提升其对直播购物的认知程度与风险防范意识。老龄化治理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范畴,政府应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专项推广活动,传播积极的数字化理念,激发老年群体学习数字知识、运用数字技术的主观能动性[16]。可借助社区讲座、媒体宣传、线上课程等形式,普及直播购物的特征、常见消费陷阱(如虚假宣传、价格诱导、退换货难题等)以及维权知识。引导老年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规避盲目跟风与冲动消费行为。鼓励老年人在购物前进行多方面比较、理性评判,并选择信誉优良、口碑良好的直播平台与商家。与此同时,子女应加强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关注与引导,及时察觉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

社区、志愿者组织及老年大学等也应积极参与到老年消费教育的行列中,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模拟购物体验等活动,增强老年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辨识能力。此外,建立老年人消费投诉快速响应机制,简化维权流程,让老年人在遇到消费问题时能够迅速获得帮助,也是提升老年人消费安全感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外界引导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中的理性消费,享受健康、安全的网络购物体验。

4.2.2. 鼓励多元参与,丰富精神生活

直播经济并非仅仅体现在购物平台,更是空巢老人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精神生活的关键平台。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直播间互动,如发表评论、点赞、分享等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其参与感与归属感。引导他们观看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兴趣爱好等直播内容,有助于其学习新知识与技能,充实文化生活。例如,支持老年人加入线上书画、音乐兴趣班,或尝试担任主播分享才艺经验,实现个人价值。这种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的深度融入,使老年人在直播中寻得乐趣与意义,是推动积极老龄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参与模式,直播经济成为连接老年社交、激发生活热情的数字化桥梁。其多层次参与方式有助于缩小代际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包容,并推动健康关怀与情感支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消费的发展。同时,多层次参与方式不仅涵盖了观看直播的互动行为,还鼓励老年人主动创造内容,成为直播的主角。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使老年人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数字素养与自信心。同时,直播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形态,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社交机会,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增强社会联系。

4.3. 促进产业融合:建造老年适用型直播服务环境

4.3.1. 推动模式创新,直播联动养老

探究直播经济与养老服务的深度契合,创新“直播 + 养老”服务范式。举例而言,养老机构可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线上健康讲座、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以便行动受限的老年人获取专业支持。社区可组织线上老年大学,以直播形式开设各类课程,满足老年人的学习诉求。与此同时,可发展“助老直播”,由专业人员或志愿者通过直播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伴、信息咨询等服务,填补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空缺。此种模式的创新,将使直播经济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应充分发掘老年市场的消费潜能,推动直播经济与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研发契合老年人消费特征与需求的产品,并通过直播平台实施精准营销。例如,可推出老年专属的健康食品、智能穿戴设备、适老化家居用品等。同时,可培育老年主播,使其成为银发经济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老年主播凭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亲和力,更易与同龄人建立信任,带动老年消费。通过“直播 + 银发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还能为其创造新的就业与创业契机。随着参与互联网活动老年人数量的逐步增多,其在追求时尚潮流的同时,仍秉持求实审慎的消费观念。应依据其消费意向与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凭借高性价比和社交娱乐属性吸引老年群体的关注,以品质和服务激发老年群体的消费意愿,运用大数据广告投放对老年群体开展针对性营销,以推动老年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17]

4.3.2. 构建多元参与,推动协同治理

应该构建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以及老年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以共同推进老年友好型直播生态圈的建设。政府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支持以及强化监管的职责;企业负责开展产品研发、推动服务创新以及实施平台适老化改造;社区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积极组织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术培训活动。定期邀请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到社区开展电商知识讲座与培训课程,为老年人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亦是社区的重要职能。子女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给予支持与鼓励,能够激发老年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同时可形成居家智慧养老的新型模式。

与此同时,应强化老年友好型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人们愈发倡导心灵充实与精神富足。而弥合数字鸿沟,仅在技术知识层面进行弥补往往是不足的,还需从心理层面给予老年人关怀,增强其信心,构建数字养老的“数字圈”,形成智慧幸福养老的新型模式。家庭负责提供日常帮扶与情感支持;老年人则应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适应。通过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城市空巢老年群体营造一个安全、便捷且温馨的数字生活环境[18]

5. 结语

“以人为本”是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基本原则。在老年数字鸿沟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要将老年人的需求、权益和福祉置于治理工作的核心位置,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和社会融入[19]。与此同时,直播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给城市空巢老年人带来了以往未曾有过的机遇,也带来了数字鸿沟方面的挑战。弥合这样的鸿沟,对于老年人的福祉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社会公平以及和谐发展而言同样关键。本文详细剖析了直播经济背景下城市空巢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多维度表现以及深层次原因,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弥合路径及融入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协同努力。伴随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适老化理念的日益普及,城市空巢老年群体将会更加积极地融入直播经济,共同畅享数字时代的繁荣与美好。

基金项目

202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城市空巢老人社会疏离的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5SJYB1558);2025年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字适老化背景下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及弥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5132X)。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 [EB/OL].
http://www.cnnic.cn/n4/2025/0328/c326-11272.html, 2025-03-26.
[2] 黄晨熹. 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EB/OL]. 人民论坛网.
https://www.rmlt.com.cn/2020/1023/596984.shtml, 2020-10-30.
[3] 张艳菊, 陈志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电商直播对老年消费群体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8): 100-102.
[4] 牛斌花. 银发直播中的互动仪式与代际鸿沟弥合[J]. 东南传播, 2024(2): 105-107.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3.
[6] 施赵宏, 李毅. 文化反哺视角下老年群体互联网直播的使用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8(27): 49-53.
[7] 王怡姮, 刘小勤, 吉妍蓉, 雷玉. 西部地区空巢老人健康老龄化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25(2): 23-27.
[8] 陈灿灿, 王云霞. 大数据背景下银发经济与电商平台融合的发展路径探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 2630-2639.
[9] Diana, M.G., Mascia, M.L., Tomczyk, Ł. and Penna, M.P. (2025) The Digital Divide and the Elderly: How Urban and Rural Realities Shape Well-Being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the Sardinian Context. Sustainability, 17, Article 171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10] 杨柳, 葛文娴, 陆艳芳. 后疫情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研究[J]. 现代交际, 2022(12): 130-132.
[11] 李亭姗. 勾连理论视野中城市空巢老人数字困境与进路研究[J]. 区域治理, 2025(1): 238-241.
[12] 蔡汶均. 场域理论下代际反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路径探究[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394-1403.
[13] Zhang, K., Song, Q. and Burr, J.A. (2023) Internet Use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 Aging & Mental Health, 28, 866-87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14] 昂润钰, 张志胜. 数字鸿沟与城市老年人的社区参与[J]. 邵阳学院学报, 2023(1): 58-63.
[15] 吴紫缘, 戴舒婷, 郇玉萱. 跨越银发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现状与弥合策略[J]. 经济管理, 2025(3): 163-166.
[16] 聂玥. 多元治理视角下老年数字鸿沟弥合路径探索[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4): 1379-1384.
[17] 程广州, 任琦玥, 张倚晨, 王嘉豪, 刘佳庆. 论注意力经济视角下老年群体消费市场的开发[J]. 北方经贸, 2022(7): 42-46.
[18] 邹小艳, 胡江伟.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银发族”数字鸿沟弥合研究[J]. 科技传播, 2023(14): 113-116.
[19] 宋晔琴, 顾丽梅. 整体性视角下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 兰州学刊, 2023(5): 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