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究
Exploring the Path of AI-Assisted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摘要: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反馈滞后、个性化指导缺失及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文章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构建了“智能批改与即时反馈”、“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词汇与句式增强”和“结构与逻辑优化”四个维度的教学策略,并围绕“写前–写中–写后”三阶段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具体写作教学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激活背景知识、提供语言支架、实现多元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辅助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发展,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
Abstract: High-school English writing instruction is now trapped in delayed feedback, the absence of personalized guidance, and students’ weak expressive ability. Alig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2017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informed by the affordanc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four-dimensional pedagogical framework—“intelligent scoring & instant feedback”, “personalized learning-path planning”, “lexis & syntax enhancement”, and “structure & logic optimization”—and designs a “pre-writing—while-writing—post-writing” workflow. A concrete writing lesson illustrates how AI activates prior knowledge, supplies language scaffolds, and enables multi-party assess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AI-assisted writing instruction can markedly raise teaching efficiency, boost students’ linguistic performance, and foster logical thinking, offering high-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 workable “human-machine synergy” model.
文章引用:池越.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径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1): 215-22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1859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知识和教学资源”[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从理论发展脉络来看,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演进,而自动化写作评估(AWE)系统的发展则为AI辅助写作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3]。近年来,人机协同学习理论进一步强调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互补关系[4],这为构建“AI-教师–学生”三元互动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英语的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体现。然而,传统的大班制写作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困境。

1.1. 反馈滞后与教师高负荷

传统的大班课人数众多,教师对整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作文反馈周期长,学生无法及时了解作文问题,错失修改提升作文的黄金时期。教师疲于机械性的作文批改,难以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和高层次指导。

1.2. 个性化指导严重缺失

在诊断方面,教师难以对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针对性地诊断,很难对每个学生的持久性和个性化的写作问题进行系统跟踪,仅仅停留在经验与印象判断,缺乏后续针对性教学以及训练。在干预方面,受到传统大班课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共性错误,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课后布置的写作任务和练习往往也是统一化的。在评价方面,教师只能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终结性评价,无法提供动态反馈。

1.3. 学生写作表达单一

多数学生的词汇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只能用一些简单的高频词,无法用更精准的词描述。在句式表达方面,学生过度依赖简单句,倒装句、强调句等句型的使用较为困难,句型的单调使作文缺乏层次性,这种单调性会让作文读起来枯燥无味。

1.4. 逻辑结构能力欠缺

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逻辑思维和谋篇布局能力不足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作文文体基本结构掌握不牢,在正确组织论点论据方面存在不足,逻辑衔接手段运用不当,往往会出现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情况,缺乏整体性和目的性。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批改网”因其本土化程度高、反馈维度全面,且在中学应用普及率高而成为代表性平台,构建了一个“即时反馈–数据驱动–人机结合”的英语写作教学新生态,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基于此,本文将聚焦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路径,构建“写前–写中–写后”的写作教学流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一个清晰、可借鉴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帮助其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能;另一方面,也能丰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设计框架和思路指引。

2.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供高效的语言反馈,减轻一线教师教学负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写作路径规划。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以及AI技术的功能特性,本研究构建了以下四个维度的辅助教学策略。

2.1. 智能批改与即时反馈策略

该策略是AI工具的基础核心功能,旨在解决反馈滞后问题。学生完成写作后,可将初稿上传至AI平台(如批改网)。该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对作文初稿进行扫描,精准指出作文拼写(Spelling)、标点(Punctuation)、动词时态(Tense)等浅层错误。这种“即写即评”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反馈滞后和教师教学负担重的困境。在该功能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其职责从“纠错员”(Error-Corrector)转变为“督导员”(Supervisor)和“引导员”(Facilitator)。教师无需再耗费大量精力修改作文的基础语法错误,而是负责督促学生查阅并弄清AI反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在后续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将讲解的重心从基础的语法知识点转向篇章结构、逻辑结构、修辞手法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该策略能明显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即时反馈能把握住写作修改的“黄金期”,强化学习效果。对老师而言,实现了“减负增效”,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角色的优化与升级。

2.2.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策略

该策略是人工智能辅助写作教学的核心体现,旨在利用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首先,AI平台可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写作数据,精准诊断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如持续的单复数、时态混淆等错误)。其次,通过分析学生写作问题,可以精准推送定制化练习资源(如时态专项训练等)。最后,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优秀范文或学习资源。教师通过查阅平台的“班级学情总览”,快速掌握学生写作的共性问题以及个体差异,从而实现精准的班级教学与个别辅导。教学从之前传统的“经验分析”转向“数据分析”。总之,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实施路径。

2.3. 词汇与句式增强策略

该策略旨在突破传统的基础纠错,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丰富度和地道性。首先,AI能够提供智能词汇增强功能,这一功能可在学生使用高频简单词时(如important),自动推送与该语义相近但更精准更地道的同义词(如significant、crucial),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积极词汇表达。其次,当学生用简单句进行堆砌时,AI系统能够智能推荐学生使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者使用倒装句、强调句等高级句式,增加句式的多样性。此外,系统还会提供合适的语域,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选择正式或非正式表达,提升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和得体性。教师在该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在使用AI建议时,避免生搬硬套使用高级词汇,过于追求使用复杂句式,导致表达生硬。教师要结合AI给出的建议,设计相关的语言训练活动,如词汇练习、句式转换训练等,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表达知识。词汇与句式增强策略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词汇使用的地道性以及句式多样性,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坚实基础。

2.4. 结构与逻辑优化策略

该策略针对语篇层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谋篇布局能力。首先,AI系统具有分析语篇结构的功能,可自动生成可视化文章结构图,帮助学生直观掌握写作的组织形式和逻辑框架。其次,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检测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与连贯性,有效识别过渡词的合理性(如however、furthermore等逻辑连接词的缺失或误用),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修改意见。最后,AI系统能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进行评估,引导学生完善论证体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析AI提供的结构分析报告,合理修改作文逻辑结构论证体系。之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逻辑训练,如主题句写作练习、论证结构分析等任务。同时也可以开展同伴互评和小组讨论活动,深化学生对逻辑结构的理解。结构与逻辑优化策略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具有逻辑合理、结构清晰的英语作文。通过人机协同的优化模式,既发挥了AI在结构分析方面的技术优势,又保留了教师在思维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为实现写作教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提供了有效路径。

3.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案例

3.1. 教学设计理念与依据

本课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过程性写作教学法为指导。在写作教学中,过程性写作教学法(Process Writing Approach)重点强调写作过程和写作技能的培养,认为写作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主要分为计划(Planning)、草拟(Drafting)、修订(Revising)、编辑(Editing)等环节[5]

3.2.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流程

本教学案例遵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写作为例,将英语写作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话题切入,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选择该主题的原因在于,“春节”话题不仅符合单元教学要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达欲,为AI辅助英语写作创造良好的内容基础。

3.2.1. 写前准备阶段(Pre-Writing):主题激活与写作构思

1) 情境化学习:激活背景知识

情境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播放与春节主题相关的视频,展示有关春节活动的图片,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during Spring Festival?”“What’s your favorite Spring Festival memory?”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活学生已掌握的与节日相关的词汇(如family reunion、lunar calendar、red envelopes、firecrackers、traditional customs等)。

2) 任务驱动:真实写作情境导入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强调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开展语言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提问“What makes Spring Festival special to you?”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春节的文化意义。之后,教师给出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作为学校文化宣传小组的成员,需要为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撰写一篇生动的春节经历介绍,目的是向国际友人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个人体验。此任务设计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使写作任务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和受众意识。

3) AI辅助介入:拓展写作思路

英语写作教学应以准确使用语言为基础,力求表达地道[6]。教师可提前登录批改网,根据春节的写作主题,搜索并展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素材(如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s、family reunion activities、festival atmosphere等)。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此外,教师整合AI平台提供的精选范文片段,提炼出常用句式结构和段落框架,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3.2.2. 写中实践阶段(While-Writing):语言组织与独立写作

1) 语言支架搭建与句型操练

教师提供结构化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表达和句型结构:基础句型(如描述节日氛围:“The atmosphere was...because...”;表达个人感受:“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进阶句型(如运用复合句叙述事件经过:“It happened when...”、“Although..., I still...”)和高级句型(如使用非谓语动词结构:“Seeing..., I realized...”)。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句式练习,并提供即时反馈。

2) 结构化写作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写作框架指导,如:开头段怎样交代背景并引入主题(时间、人物、地点);中间段怎样描述事件及组织语言;结尾段怎样总结感受并升华主题。同时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衔接词和过渡语(如firstly、moreover、however、finally等)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3) 独立写作与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清单(Writing Checklist),在无人工智能辅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清单包括不同维度: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词汇丰富性、逻辑连贯性以及文化内涵体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举手示意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但需要保持独立写作的过程完整性。

3.2.3. 写后优化阶段(Post-Writing):多元评价与反思提升

1) AI初步反馈与自主修改

学生完成作文初稿后上传至批改网,能够获得即时反馈。系统提供包括:语法准确性评分、词汇丰富度分析、句式多样性评价和篇章结构评估。学生需要根据系统反馈进行至少三轮修改:第一轮重点关注语言准确性,修正语法、拼写和标点错误;第二轮针对词汇丰富性和表达准确性进行优化,运用系统提供的词汇建议;第三轮着重提升句式多样性和段落衔接,改善文章的整体流畅度。

2) 同伴互评与协作学习

基于AI反馈,加入同伴互评环节,建立“AI-教师–同伴”三位一体的多元反馈系统。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同伴作文进行评价,重点关注AI难以评估的维度。值得考虑的是,AI是通过大量数据学习人类语言的,通常反映的是普遍观点和信息[7]。同伴互评环节的加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弥补AI在创造性评价方面的不足。

3) 批判性反思与元认知培养

在构建人机协同的写作教学模式时,首要任务是明确人工智能和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分工和定位[8]。AI辅助写作应聚焦于提供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的具体写作建议和优化方向,而教师则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传授写作策略和技巧,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和评价反馈。教师设计专门的反思活动,要求学生在“写作反思日志”中详细说明“为何接受或拒绝某条AI建议”,并说明修改的理由。这一活动将技术应用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反馈转向主动评估和选择建议,培养其元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使用AI中,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写作过程,辨别AI使用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策略[9]

4) 教师精准指导与个性化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适应性训练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和扩展[10]。教师通过平台的学情分析报告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及时精准把握全班的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根据AI生成的学情数据(如全班错误类型分布图、个体成长轨迹图、词汇复杂度分析等),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根据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如针对普遍存在的时态错误进行专项训练);其次进行分层指导,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进行差异化指导方案;最后进行个别辅导,给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支持。

4. 局限性与展望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为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一些局限性。首先,AI系统的评价往往过于刚性,难以充分理解语境和文化内涵,对创造性和个性化表达的评估存在不足。其次,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AI反馈,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反思,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还会存在学术诚信问题,学生可能会滥用AI生成写作,完成写作任务。

针对提出的局限性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构建“教师引导、AI辅助、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反馈机制,以人性化判断弥补AI评价的刚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明确AI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理使用AI作为其辅助工具。同时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使用规范,防止学术不端的行为。

5.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智能批改、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词汇句式增强和结构逻辑优化等策略,有效缓解了传统写作教学中反馈滞后、教师负担重、学生表达单一和逻辑结构薄弱等问题。本文构建的“写前–写中–写后”三阶段教学流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要注意潜在风险,教师和学生不能过于依赖人工智能,而是要发挥其辅助作用,让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者。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 陈婷. 大型语言模型赋能英语教学: 四个场景[J]. 外语电化教学, 2023(2): 12-17, 106.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Warschauer, M. and Ware, P. (2006) Automated Writing Evaluation: Defining the Classroom Research Agenda.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0, 157-18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4] Baker, R.S. (2016) Stupid Tutoring Systems, Intelligent Hum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26, 600-61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5] Seow, A. (2002)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Process Writing. In: Richards, J.C. and Renandya, W.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15-32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6] 刘健, 施志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设计[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7] Alawida, M., Mejri, S., Mehmood, A., Chikhaoui, B. and Isaac Abiodun, O. (2023)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hatGPT: Advancements, Limitations,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ybersecurity. Information, 14, 462-48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8] 孙光耀.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海外英语, 2023(19): 163-165.
[9] 王芳, 刘媛媛. 人工智能在英语写作辅助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 英语广场, 2024(30): 106-109.
[10] 兰国帅, 杜水莲, 宋帆, 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 关键争议、促进方法与未来议题——UNESCO《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指南》报告要点与思考[J]. 开放教育研究, 2023(6):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