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Talent Supply System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DOI: 10.12677/ecl.2025.14113446, PDF, HTML, XML,   
作者: 常佳泞, 向 婕: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人才供给Digital Economy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 Supply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然而,行业在数字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境电商运营技能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缺口日益凸显,传统人才供给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下的市场需求。基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能力的实际要求,从人才供给端、企业需求端与政策环境端三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当前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提出应从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人才供给、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储备、完善政策协同与评估机制等方面,构建高效协同的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体系,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增强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竞争力。
Abstract: D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force driv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facilit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ual-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radigm. However, the industry is facing a growing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talent equipped with digital literac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operational expertise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ditional talent supply models struggle to meet market demands under rapi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mismatch between current talent supply and industry demands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 talent supply side, the enterprise demand side, an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Consequently, it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and collaborative high-quality talent supply system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Key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aligning talent supply with industry needs, deepen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enhance talent reserves, and improving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This framework aims to provide robust talent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sector.
文章引用:常佳泞, 向婕.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1): 371-375.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3446

1. 引言

当今,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深刻重塑了全球贸易格局。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国际经济发展模式,革新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与关键引擎[1]。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业态,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行业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激增,传统的人才供给模式已难以匹配市场现实需求,人才数量存在缺口与能力存在短板的问题正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学界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目前学界着重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性,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行业人才供给质量。然而,在剖析人才供给矛盾时,现有研究多从院校或企业单一视角出发,缺乏从供给端、需求端与环境端三方面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将“三螺旋”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来审视电商人才供给体系中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精准把握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特征,系统分析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探索有效的人才赋能路径,对于破解行业人才困境、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需求分析

2.1. 数字素养

在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正朝着以技术赋能,数字驱动为核心的新型贸易生态方向转变。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的角逐则聚焦于数据驱动下的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这一转变使得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为系统化综合化的能力要求。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已成为跨境电商企业拓展跨境电商市场、实现创新创业终极目标的重要素质[2]。卓越的数字素养已成为从业者支撑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商业优势的核心能力。具体到跨境电商的关键环节上,即运用数字思维分析市场与用户,借助数字工具进行营销与物流管理。数字思维要求从业者从海量的数据中精准高效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敏锐捕捉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行为,同时以数据和逻辑为基础制定营销策略。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力,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把握发展机遇、降低运营风险的关键。数字工具的应用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实现业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数字思维落地的关键支撑。例如,运用数字工具进行精准广告投放、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数字电商工具的熟练运用,能够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促成电商交易的顺利进行。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境电商不仅是商品的跨境流通,更是不同地区文化与消费习惯的深度融合。正如陈增发所强调的,“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与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沟通,语言能力是跨境电商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3]”。语言是基础的沟通工具,确保与客户、供应商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除语言水平外,跨境电商行业还要求从业者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审美偏好与价值取向,并将其应用于核心业务决策和客户沟通维护上。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在价值观念和消费决策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的系统把握是精准定位产品、设计营销活动,避免文化冲突的重要前提。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决定电商品牌能否成功融入目标市场、实现本土化运营的核心,同时也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塑造与客户忠诚度的建立。

2.3. 跨境电商运营技能

扎实的跨境电商运营技能是企业将商业策略转化为市场实绩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实现业务增长与商业盈利的关键。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体系涵盖市场调研、平台运营、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及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从业者具备卓越的跨境电商运营技能,可以确保业务处理过程中产品上架、订单处理、供应链物流、客户维护等环节顺利,优化客户购物体验,增强客户信任与忠诚度,助力企业塑造优良品牌形象。扎实的跨境电商运营技能,是业务在启动阶段得以成功立足,并在后续持续增长阶段实现稳定扩张的重要基石。

3.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3.1. 院校供给端:人才输出与产业需求脱节

在数字经济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更新变化快,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正朝着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方向演进,对人才的数字素养与实战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教育所输出的跨境电商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转型升级下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4]。传统院校作为跨境电商人才供给的关键一环,在人才输出上与行业需求存在显著滞后与错位现象。一方面,大部分院校目前仍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为主体,未能系统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和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教材更新缓慢,案例陈旧,缺乏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跨境电商数字工具和平台等前沿内容的介绍,导致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体系滞后于当前商业环境。另一方面,人才定位与行业岗位需求存在偏差。许多院校仍将跨境电商视为国际贸易的电子化延伸,仍然延续传统的“电商 + 外语”培养模式,没有深刻把握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这种定位偏差导致人才供给难以跟上跨境电商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毕业生普遍缺乏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具体电商业务无法快速熟悉上手,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

3.2. 企业需求端:人才战略短视,资源投入有限

当今,跨境电商企业依托自身竞争力和国家政策扶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然而,大部分企业存在人才资源战略短视、资源投入有限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倾向于招聘已具备多年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以快速实现业务落地和商业盈利,忽视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缺乏长远布局和战略规划。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虽能满足业务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人才断层的困境,使企业新业务开发受阻,错失市场发展的宝贵机遇。此外,大部分企业在跨境电商人才上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未能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5],尤其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的应用培训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投入,导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人才技术瓶颈,难以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3.3. 政策环境端:协同机制不足,成效评估困难

在支撑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发展的生态构建方面,政府政策引导是关键要素。然而,现有政策在协同性与效能评估方面的不足,使得人才供给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支撑效率有待提升。跨境电商产业政策涉及商务、工信、人社等多个部门,缺乏统筹推进的一体化协调机制。各部门往往基于自身职能范围制定政策,政策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现象,各方资源也未能有效整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公共资源浪费。更为关键的是,对政策实施成效的科学评估机制尚不健全。对于政策投入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人才痛点、是否有效促进了产业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等关键问题,缺乏科学可信的量化评估指标。这种局面导致政府政策的优化调整缺乏关键数据支撑,难以精准响应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从而延缓了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4.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路径

4.1. 对接行业需求,输出新型数字人才

为支撑跨境电商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持续发展,作为最大的人才供给端——高等院校应发扬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紧跟跨境电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步伐,以行业实时需求为导向,输出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具体而言,课程内容要直接对标岗位需求,紧密贴合产业数字化实践,将数字工具平台的应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等时代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到院校育人机制之中。正如苏婷指出:“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建设理实一体‘数字素养’专项教育课程[6]”,其目的在于确保人才所具备的技能与行业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而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引入企业真实商务案例、打造数字技术应用的真实场景、强化学生在真实电商业务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有效弥合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鸿沟。此外,跨境电商的全球性特质要求人才必须能够跨越地理与文化边界,具备全球视野与跨文化商业运作能力。例如,张威主张“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合作[7]”,来使学生直接接触国际前沿的跨境电商模式和理念,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动态与趋势,从而为中国品牌与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4.2.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战略储备

在跨境电商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跨境电商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从被动的人才“使用者”转变为人才“培育者”。为深化产教融合,可以建立一个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调、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师认证与交流机制。对于该机制的资金来源,可以由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资助以及高校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构成,主要用于支持教师赴企业实践、企业专家进校授课、校企共同合作开发课程。与之相对应的,需建立与该机制所配套的“双师型”评价体系。比如,要求高校教师须具备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训经历或拥有主持商业项目的实践经历;要求企业导师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能力等。此外,对于已经取得“双师型”认证的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绩效分配和项目申报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于企业导师,可享受对应的授课津贴、税收优惠及校企合作项目优先参与机会等。最后,企业也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来巩固自身的人才基础,强化人才储备,从而为企业的战略转型与业务创新构建高质量人才梯队。

4.3. 完善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持与评估体系

为有效攻克环境端在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中存在的政策协同不足与成效评估困难的问题,需构建一个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持与评估体系,以提升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强化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适配。首先,应成立一个跨部门的,由商务、人社、工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项小组。负责在总体层面上统筹规划有关跨境电商人才的重大政策、项目安排和资源分配,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要与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这一行业发展新动向深度融合,确保各项政策相互衔接、相互支撑,避免政策的碎片化。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涵盖人才数量、质量、创新能力、数字素养、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等多个维度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此举旨在有效提升政府端在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体系建设工作中的统筹力与执行力,有效衡量政策的投入产出,保障各项政策能够协同发力、精准落地并产生实效,确保公共政策能真正响应产业需求,精准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效协同的跨境电商高质量人才供给体系需要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环境端协同发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关注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持续的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动态优化人才的供给路径,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进而巩固并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对外贸易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健欣.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才智, 2021(32): 189-192.
[2] 沈子杰, 赵亚杰. 数字素养引领下高职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育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19): 172-176.
[3] 陈增发.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4, 27(2): 14-18.
[4] 陈中明, 侯希.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4(22): 184-186.
[5] 刘佩佩, 陈晓星. 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1(14): 45-47.
[6] 苏婷. 数字时代跨境电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 28(9): 185-188.
[7] 张威. 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 27(15):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