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obinson, N.B., Krieger, K., Khan, F.M., et al. (2019) The Current State of Animal Models in Research: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72, 9-1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2]
|
苗明三, 马林纳, 彭孟凡, 等.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2, 32(1): 141-146.
|
|
[3]
|
冯雨菲, 何贵新, 申永艳, 等. 心肌缺血中医动物模型制备及中医药防治新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2, 28(7): 555-560.
|
|
[4]
|
梅琼, 曾祥法. 976例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10): 1370-1372.
|
|
[5]
|
高婷婷, 杨宏昕, 金锐. 不同教材/指南冠心病中医分型和治疗中成药对比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7): 2050-2055.
|
|
[6]
|
王朋, 杨明会, 李绍旦, 等.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 20(3): 309-311.
|
|
[7]
|
李驰坤, 靳宏光, 成光宇, 等. 冠心病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吉林中医药, 2021, 41(9): 1209-1212.
|
|
[8]
|
赵珊珊, 郝艳玲, 袁凤刚, 等.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筛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8): 1048-1049, 1079.
|
|
[9]
|
孙安会. 冠心病血瘀证病因病势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病证网络模型的影响[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
|
|
[10]
|
李磊, 刘建勋, 任钧国, 等.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2, 32(1): 104-110.
|
|
[11]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
|
[12]
|
袁茵, 邓思瑶, 黄雅晨, 等. 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丹参饮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形态与黏附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 2019, 39(1): 78-81.
|
|
[13]
|
张睿, 冯玄烨, 王湘, 等. 杞红方对寒凝血瘀衰老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0(9): 743-749.
|
|
[14]
|
郭倩池, 张龄月, 王康宇, 等. 当归四逆颗粒对冠心病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24, 65(13): 1375-1382.
|
|
[15]
|
李凤金, 牛雯颖, 刘欣欣, 等.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 31-37.
|
|
[16]
|
王小平, 薛志鹏, 杜少兵, 等. 基于PI3K/PDK1/Akt信号通路研究丹参-红花药对对寒凝血瘀型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草药, 2022, 53(16): 5085-5092.
|
|
[17]
|
王朋, 杨明会, 李绍旦, 等.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32(3): 506-508.
|
|
[18]
|
段练, 刘咏梅, 王阶. 血瘀证中医证候模型的现状与展望[J]. 中医杂志, 2017, 58(4): 346-350, 353.
|
|
[19]
|
张雨涵. 胸痹寒凝血瘀证辨证规律的文献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
|
[20]
|
张发艳. 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J]. 天津中医药, 2018, 35(6): 477-480.
|
|
[21]
|
王霞, 任俊玲, 孙玉然, 等. 当归四逆汤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22, 31(13): 123-127.
|
|
[22]
|
王多德, 席孝萍, 刘吉宗, 等. 当归四逆汤治疗阴寒凝滞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21, 34(5): 120-121.
|
|
[23]
|
张戟风, 刘秀丽, 王永利. 当归四逆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6, 22(17): 17-19, 23.
|
|
[24]
|
刘紫微, 王振亮, 王兵. 基于氧化应激-炎症-衰老探讨当归四逆汤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11): 1802-1805, 1844.
|
|
[25]
|
郑华, 秦霞, 宋慧, 等. 基于1H-NMR的当归四逆汤抗凝血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20): 4088-4093.
|
|
[26]
|
蒋亚丽, 王辉. 当归药性与功用考证[J]. 中医药导报, 2019, 25(11): 72-74, 77.
|
|
[27]
|
熊辉.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3): 301-302.
|
|
[28]
|
赵航. 桂皮醛及其乳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对LPS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17.
|
|
[29]
|
徐佳新, 许浚, 曹勇, 等. 中药白芍现代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21): 5486-5495.
|
|
[30]
|
吴昊, 温晓茵, 颜鹏, 等. 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4): 186-195.
|
|
[31]
|
陈学彬, 李联社, 赵明君, 等. 当归四逆汤辅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7): 698-701.
|
|
[32]
|
吴剑宏, 陈幸谊. 血府逐瘀汤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3, 35(5): 1054-1058.
|
|
[33]
|
Zhang, L., Jiang, Z., Yang, J., et al. (2015) Chemical Material Basis study of Xuefu Zhuyu Decoction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3, 811-820.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
|
[34]
|
傅春燕, 刘永辉, 曾立, 等. 血府逐瘀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24, 20(5): 232-237.
|
|
[35]
|
马婧, 任越, 赵博文, 等. 基于活血功效靶标的血府逐瘀汤有效成分群辨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23): 6243-6250.
|
|
[36]
|
杨荣来, 王凤荣. 丹参及其制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及机制研究新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11): 164-169.
|
|
[37]
|
郭玺, 刘盼茹, 唐乙朝, 等. 三七皂苷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0(9): 985-992.
|
|
[38]
|
郝晨伟, 李正翔, 张铭慧, 等. 丹参及其配伍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1, 52(13): 4096-4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