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研究
A Study of Tetrasyllabic Words in Tengchong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5.1311116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双寄: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腾冲方言四音格词结构特点语音结构语义特点Tengchong Dialect Tetrasyllabic Words Structural Feature Phonetic Structur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摘要: 本研究主要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结构特征、语音结构、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在构词方面,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有拟声、复合、附加、重叠,部分联合式复合词有多层构词结构。在语音结构方面,主要有七种音节重叠形式,ABCD非重叠式四音格词在数量上占优势。在语义方面,语义层次多样、形象色彩突出、贬义色彩明显。
Abstract: This study main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 phone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Tetrasyllabic words in Tengchong dialect. In terms of word formation,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in Tengchong dialect have a variety of structures, mainly including onomatopoeic, compound, additional, and reduplication. Some combined compound words have multi-layer word 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erms of phonetic structure, there are seven main forms of syllable reduplication, but ABCD non-reduplication tetrasyllabic words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in quantity. In terms of semantics, various semantic structural patterns, image features, and derogatory features are prominent.
文章引用:周双寄.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1): 269-27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11162

1. 引言

腾冲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东临保山,北接缅甸,西、南毗德宏,居住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地区内各族人民的日常用语是腾冲汉语方言[1]。腾冲方言属西南官话云南片滇西小片,四音格词是腾冲汉语方言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意义丰富、语音和结构特殊,在母语人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内现有关四音格词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各地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展开的。近年来,对云南汉语方言中的四音格词研究包括昆明、罗平、临沧、禄劝、曲靖、保山六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腾冲地区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而展开的研究。最早提及“四字格”的是陆志韦的《汉语的并立四字格》[2]。孙艳认为:汉语四音格词是一种由四个音节构成、结构词化、意义词化的特殊词汇单位[3]。刘希瑞和杨志喆提出:“四音格词由四个韵律单位组成,有深层语义内涵,口语色彩强烈”[4]。戴庆厦、孙艳在《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中强调:要加强对单一语言微观、全面的描写研究[5]。进行四音格词研究,要在收集丰富语料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四音格词展开针对性研究。针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研究空白,本文结合语料、从微观的角度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展开针对性研究。

2.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结构特点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有单纯词、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又有复合、附加、重叠这几类[6] (pp. 206-208)。在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日常应用中,复合式的四音格词是最为常见的。它类别多,词量大,运用频率高。

2.1. 单纯词

这类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只有一个语素。词的四个音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表示一定意义,音节拆开之后就无任何意义。如:

一力五六:做事不认真,敷衍、潦草。

极呖呖呢:刺痛的感觉。

引领弯拦:多形容人一拥而上的场面。

白米翻担:不听话、调皮的年轻人。

鬼五十七:形容人非常狡猾。

四音格单纯词大多来自腾冲汉语方言原始词汇,四个音节不能分开,只能整体使用。拟声词属于单纯词的一种,腾冲汉语方言中四个音节的拟声词很多,用来模拟日常生活中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或人说话的声音。如:

镔拎帮啷:金属类器具撞击发出的响声。

哔哩嘣拢:物品在地上滚动的声音。

咳则咳则:形容食物煮不熟,或者吃起来口感脆,或者吃东西吃到沙子。

金硬金硬:食物嚼起来硬。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单纯词,只包含单一语素,并且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它的词义是母语人约定俗成的,其语音和词义之间的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2.2. 复合式

复合式四音格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一起构成”[6] (p. 207)。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中,复合结构多,据词根之间的关系,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联合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指构成四音格词的两个词根意义相近,如“缺牙”、“半齿”,两个词根的意思均指不完整、有残缺,无论是结构还是词义上都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又可以称为并列式。有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联合为第一个构词层次,构成联合的两个词又分别具有第二、三个构词层次,根据二、三个构词层次的结构类型,可以将联合式四音格词进行以下分析:

1) 偏正联合式

偏正联合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是由两个偏正结构且词义相近的二字格词联合而成的。词的第一个构词层次为联合结构,第二、三个的构词层次都是偏正结构。从词性上来看,偏正联合式的四音格词一般为形容词。例如:

缺牙半齿:意为事物残缺、不完整,或者作物长的不好、虫害等。

嘈心寡肚:食物没有一点油水,不顶饱。

破衣烂褂:破衣服。

2) 主谓联合式

主谓联合式四音格词,指由两个主谓结构的词联合而成,词的第一个构词层次为联合结构,第二、三个构词层次都是主谓结构。这类词在词性上为形容词,如:

皮泡眼肿:脸、眼睛肿起来,形容刚睡醒或者被人打了

皮塌裤甩:形容衣衫不整。

脚瘫手软:手脚瘫软,浑身没有力气。

3) 述宾联合式

述宾联合式四音格词,指由两个述宾结构的词联合而成,第一个构词层次为联合结构,第二、三个构词层次是述宾结构,述宾联合式的四音格词主要是动词。

如下:

拦巴栅路:挡道。

缩脚缩手:内向,胆怯。

款嘴撩脚:说话夸张、爱吹牛。

2.3. 述宾式

述宾式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由动词和名词组合而成。动词述语是具体的动作,支配名词宾语所代表的事物。腾冲汉语方言中,述宾式四音格词有:

嚼牙巴骨:指说别人闲话。

画鬼画符:随意乱涂乱画。

下雾露水:早晨出现露水。

部分述宾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以补充结构或定中结构作为第二个构词层次。具体情况如下:

1) 补充结构

个别述宾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述语带有补语,形成述补结构,对动作行为的结果进行补充。例子如下:

炸破肚子:“炸肚子”指吃东西,吃得多。

词的第一个构词层次是述宾结构“炸肚子”,第二个构词层次是述补结构“炸破”。“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炸”的结果进行了补充。

2) 定中结构

有部分述宾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宾语带有定语,形成了定中结构,所以述宾结构里又以定中结构作为第二个构词层次,如下:

挣长脖子:“挣脖子”,指说话、骂人。

(“挣脖子”为述宾结构,“长脖子”为定中结构。)

2.3. 补充式

补充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指四个音节里,后面两个词根音节对前面两个词根音节所表示的意义内涵、行为结果、状态特点等进行补充和描述。具体例子如:

过意不克:心里过意不去,表感谢。

客气不赢:形容人非常客气。

2.4. 主谓式

主谓式也可以称为陈述式。四音格词前面的两个音节是名词主语,后面两个音节是动词或形容词性谓语,前后两个音节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如:

眼泪叭洒:眼泪滴落。

口水拉哩:口水流得很长。

露水巴叽:露水很多。

鬼火日冒:非常生气的样子。

2.5. 偏正式

偏正式四音格词,核心词义由后面的词根决定,但又受到前面词根的限制。偏正式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很少,只有个别,前后为定中关系,例如:

死米央蛇:死了的懒蛇,比喻人懒惰什么都不干。

2.6. 附加式

现代汉语中可以通过分析词缀和词根的前后位置,对词缀进行分类。附加式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根据词缀的类型,相应地可以分为前、中、后缀型三类。

如下:

1) 前缀型

前缀型四音格词,指词缀在词根前。根据前缀的音节数量,前缀可分为单音节前缀和三音节前缀。

单音节前缀 + 词根 + 单音节前缀 + 词根

指四音格词内部,第一、三个音节为单音节前缀,二、四音节为词根。例如:

老早八早:时间还早。

死眯羊眼:眯眼,没有精神。

烂贵时贵:价格昂贵。

附加式、前缀型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较少。“干A时A”是单音节前缀型四音格词的典型构词形式,如:

干整时整:做无用功。

干笑时笑:单纯憨笑。

三音节前缀 + 词根

这一结构指四音格词前三个音节为前缀,第四个音节为词根。例如:

黄烤辣热:太阳很晒、很热。

2) 中缀型

中缀一般位于词根和词根之间。如果四音格词的中缀只是一个音节,就叫单音节中缀型四音格词。如果中缀有两个音节,就叫双音节中缀型四音格词。

词根 + 单音节中缀 + 词根

“A里AB”式是单音节中缀型的主要形式,AB是词根,以“里”作为单音节中缀,这一类型的词主要有:

拦里拦办:多余。

朽里朽晃:不稳定、不靠谱。

夹里夹骚:故作姿态、害羞做作的样子。

词根 + 双音节中缀 + 词根

双音节中缀型四音格词主要通过在双音节词根中加入双音节中缀得来,例如:

怪[niA 214]十说:怪说,无稽之谈。

董七八[niA 214]:说话没有逻辑,乱说乱做。

到七八处:到处。

3) 后缀型

后缀型,是词缀位置在后的一种四音格词构词形式。根据后缀的音节数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分为三音节后缀型四音格词、双音节后缀型四音格词两种。

单音节词根 + 三音节后缀

构成这一类型四音格词的单音节词根多为形容词,后缀有“非常、很”的意思,深化词根的表达程度,相当于程度副词,如:

黑蒙底冬:很黑。

糊只马得:糊。

酸激寡溜:很酸。

此外,三音节后缀型四音格词,常以“眯日眼”作为后缀,搭配形容词性词根,如:

憨眯日眼:非常憨。

双音节词根 + 双音节后缀

双音节后缀型四音格词的词义主要由前面两个音节表示。前面的两个双音节词根在交际生活中有时会单独使用,但是表意没有四音格词深刻。如:

黑漆麻洞:黑暗。

2.7. 小结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中,复合式的词,通过分析词根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个构词层次来看,有联合、偏正、补充等五种复合类型,有的四音格词中,这五种结构关系相互包含,使得词具有多个构词层次。附加式四音格词可以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位置将其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又可以根据词缀音节数继续进行分类。有的四音格词词缀形态固定、词义虚化,具有能产性。这一类词缀,可以通过改变词根来构成新词。而有的词缀只是相对具体某个四音格词来说的,不能改变词根构成新词,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配音音节,其存在是为了凑足四个音节。不论何种词缀,它们都在四音格词中起到了加深程度、增添语义色彩等作用。

3.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分析

通过语料统计整理,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形式总共有8种,分别是:AABB、ABAB、ABAC、ABCC、ABCB、AABC、ABCA、ABCD。只有ABCD式结构的词不存在语音方面的重叠。语音上重叠的四音格词,如果重叠的音节为词根,那么从词的结构上来看,它就是重叠式;如果重叠的音节是词缀,则不是重叠式,仅是语音上重叠。

3.1. AABB式

AABB式四音格词的第一、二个音节的语音和第三、四个音节的语音分别构成重叠。AABB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可以根据词性进行如下分类:

1) 形容词

AABB式、形容词性的四音格词,主要由谓词性二字格词重叠构成。例如:

昌昌盛盛:有作为、表夸奖。

称称拖拖:事物整洁、事情有序。

四四方方:整洁方正。

2) 名词

AABB式四音格名词有两种构成情况。一种是完全由名词性二字格词语重叠构成,是重叠式四音格词。重叠过后名词的“量”上有变化,表示数量的增多。

如下:

姊姊妹妹:姐妹们。

汤汤水水:菜汤。

团团转转:周围、附近。

3) 动词

动词性AABB式四音格词是由一个单音节动词当词根,词根重叠后再加一个音节重叠的双音节词缀,如下:

看看整整:看一看。

吃吃整整:吃吃看。

听听整整:听一听。

以上四音格词的词性由构成重叠的词根决定,重叠后词性不变。在表达上,重叠后起到了增强形容词表达效果、增加名词数量等作用。

3.2. ABAB式

ABAB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音上构成重叠。词的一、三音节和二、四音节相同,四个音节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词。具体情况如下:

缩丝缩丝:害羞,不大方。

摸松摸松:动作缓慢。

股扭股扭:乱动。

在统计中,ABAB语音形式的四音格词较少,仅有20个,占收集词汇总数的6%。

3.3. ABAC式

ABAC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第二、四个音节的语音不一样。第一、三个音节语音重叠,且是词根重叠,所以它是重叠式四音格词。ABAC式四音格词是形容词,以“A里AB”式居多。具体如下:

昏里昏冬:头脑不清楚。

懒里懒瞧:讨厌、不喜欢。

水淋水淌:不干爽。

3.4. ABCC式

ABCC式四音格词在语音上有重叠:第三个、第四个音节语音相同,但是第一、二个音节的语音并不相同。因为重叠的音节是词缀,所以它不是重叠式四音格词。例子如下:

哭咪酥酥:哭得很厉害。

僵巴阴阴:潮湿,不干爽。

ABCC式四音格词一般为形容词,这种结构类型的词很少,只占本次研究中所有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总数量的8%。

3.5. ABCB式

ABCB式的四音格词,第一、三个音节不同,第二、四个音节重叠,从结构类型上来说,是重叠式四音格词,具体如下:

一哈两哈:一会儿。

老早八早:很早。

天亮不亮:天蒙蒙亮。

这一语音形式的四音格词主要是形容词,从数量上看,在本次收集到的语料中,ABCB式四音格词占总词数的3%,只有12个。

3.6. AABC式

AABC式四音格词,第三、四个音节不同,第一、二个音节语音重叠,是词根重叠,所以从结构类型上来说,是重叠式四音格词。

例如:

高高在处:高的地方。

矮矮些处:低的地方。

AABC式语音结构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最常见的是“动词重叠 + 补语”,具体情况如下:

搞搞不赢:搞也搞不完。

吃吃不下:吃也吃不下。

睡睡不着:睡也睡不着。

从数量上看,在本次收集到的语料中,AABC式只有12个词。

3.7. ABCA式

ABCA式四音格词,第二、三个音节不同,第一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的语音重叠,是词根的重叠,所以这一语音结构的词是重叠式四音格词,具体例子如:

天把两天:一两天。

回把两回:一两次。

顿把两顿:一两顿。

现有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音形式研究中,很少提到ABCA一语音结构形式,赵雪丹的《昆明方言四音格词研究》[7]、毛雪燕的《曲靖方言四音格词探析》[8]等,都没ABCA这一语音形式。现代汉语中,存在ABCA式,如“亲上加亲”、“为所欲为”等。ABCA式的四音格词在汉藏语四音格词之中比较少见,是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在语音结构上与其他四音格词相区别的一大特点。

3.8. ABCD式

ABCD式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四个音节中,没有语音发音相同的情况,具体例子如下:

渣八五裂:丑陋,不圆滑。

东跑西廖:到处溜达,不着家。

脏巴拉曲:不干净。

ABCD式在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音结构占有优势,占62%。许多西南官话四音格词语音结构形式研究表明这一结构形式比重较高。

综上,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音结构类型、所占百分比、具体词数如下表1所示。

4.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语义分析

前面两个部分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下文将从语义层次、语义色彩两个方面来分析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词义特点。

Table 1. Table of phonetic structure types for tetrasyllabic words in Tengchong dialect

1.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音结构类型表

音节类型

AABB

ABAB

ABAC

ABCC

ABCB

AABC

ABCA

ABCD

收集数量

37

20

14

24

12

12

6

208

百分比

11%

6%

4%

8%

3%

3%

2%

63%

4.1. 语义层次分析

随着构词结构的层层划分,四音格词的语义也层层显现。刘劲荣在《拉祜语四音格词研究》[9] (p. 141)中提出了四音格词语义层次划分的方法。据此对腾冲汉语方言进行分析,得出整体、单层、双层、多层四种语义结构类型。

1) 整体结构

这类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由四个不同音节连缀形成,是只含单一语素的单纯词,如:

一力五六:做事不认真,敷衍、潦草。

哔哩剥啰:物品在地上滚动的声音。

怪里古董:非常奇怪。

2) 单层结构

单层结构四音格词指的是,从中部把词分开成前、后两个部分,得到一个语义层次,但是分开后的两个部分不能再往下分。如:

旺子沥勒:流血。

鼻涕拿浓:鼻涕流出来很恶心。

渣巴撩舞:形容小孩非常调皮。

3) 双层结构

双层结构指的是把四音格词从中部分割开后,前面两个音节,或者后面的两个音节可以再次进行分割。例如:

口水沥勒:流口水。

烂雨巴渣:大雨连绵不断。

4) 多层结构

多层次结构是指,把四音格词从中部分割开后,前面两个音节和后面两个音节可以分别继续往下划分出第二、三个语义层次。例如:

犁田罢地:犁地松土。

蹬打乱抓:乱抓乱打。

粗脚大手:粗壮、健壮。

4.2. 语义色彩分析

词汇意义由概念义和色彩义构成。腾冲方言四音格词中,表示核心意义的部分是概念义,色彩义附属于概念义。词的色彩义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种。

1) 感情色彩

关于词的感情色彩,叶蜚声、徐通锵在《语言学纲要》中提出:“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10] (p. 123)。根据词所包含的不同情感色彩,可以将词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大部分是含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褒义词和中性词较少。

褒义

腾冲汉语方言中有些词是表示对事物或人的赞扬、肯定和喜爱之情,具有褒义色彩,如:

称称拖拖:用来表扬事情办得漂亮、稳妥或者事物整洁有序。

成成器器:夸赞人有本事。

丢丢秀秀:清秀、整洁。

表示褒义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一般为AABB式的重叠词,这类词由二字格褒义词重叠而来,重叠后增强了褒义程度。

中性

中性词,即不含褒贬,表示中立态度的词。不含褒贬态度的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有:

汗巴脸水:流汗很多,脸上都是汗水。

撇坡烂陡:地势不平坦。

金丝亮晃:光亮耀眼。

有些四音格中性词会因为词的运用语境,而产生褒贬的感情。所以说中性词在运用时具体表示什么情感色彩,要结合语境进行实际分析。

贬义

贬义色彩指一种不满、讨厌的态度。腾冲汉语方言中,表贬义的四音格词很多,例如:

憨巴拉出:形容人不聪明。

眼巴狗屎:样子不好看。

二股二股:性格犟。

日不笼松:不正经。

2) 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又叫作文体色彩,它与语言运用的交际场合、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水平相关。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是一种地域方言词汇,使用群体有限,具有地域性,主要是以口语的形式被运用在日常交流中,具有突出的口语色彩,其体现在语音和语义上。从语音上来看,语音重叠、具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日常口头交流。从语义上看,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意义通俗易懂、约定俗成,易于理解和使用。

3) 形象色彩

当我们提及有些四音格词时,脑海里会出现事物的形态或动作、状态,这是词赋予了形象感。黄、廖版《现代汉语》指出:形象色彩不局限于“形态”,还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6] (p. 125)。

形态

撇坡烂抖:坡很多,地势不平。

飞陡十崖:地势陡峭、险峻。

动态

旺子沥勒:血流下来。

口水沥勒:流口水。

颜色

绿茵杠霞:很绿。

黄[pia 214]烂渣:黄。

词的形象色彩不只体现在声音、动作、颜色等方面,曹儒提出:形象色彩还体现在空间、数量等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从方位、数量等方面感知事物特点,具有形象色彩。

4.3. 小结

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的语义构成具有层次性,共有整体、单一、双层、多层四种语义结构层次类型。感情色彩上,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有褒、有贬、有中性,在当地实际语用习惯中,这三种情感色彩在语境中转化。当地的语言习惯中,人们喜欢正话反说,一些褒义词和中性词常用来反讽、调侃,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批评、指正,带有幽默诙谐的意味。从语体色彩上看,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主要运用于口头交流,口语色彩突出。此外,腾冲汉语方言形象色彩突出,用于描述事物、现象的特点,生动地传达出描述对象的性质状态特点,给人强烈的画面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在结构、语音结构形式、语义方面的一些特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构词方式多样;其语音结构类型丰富,共有七种音节重叠形式,但非重叠形式在数量上占优势;语义上,四音格词语义层次丰富,贬义色彩、口语色彩、形象色彩突出。尽管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从构词、语义上都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但是在运用中,还是以四个音节整体运用为主,结构的紧密性、语音和语义的整体性突出。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在母语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四音格词运用到言语表达中。但是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四音格词的传承面临一定威胁,加强对腾冲汉语方言四音格词语料收集整理、研究保存是有必要的。

基金项目

本课题由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腾冲方言亲属称谓女称男化现象研究”资助(项目编号:YJSJJ25-B39)。

参考文献

[1] 腾冲县志编纂委员会. 腾冲县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2] 陆志韦. 汉语的并立四字格[J]. 语言研究, 1956(1): 17.
[3] 孙艳. 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刘希瑞, 杨志喆. 中国境内语言四音(字)格研究综述[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5(1): 100-104.
[5] 戴庆厦, 孙艳. 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J]. 汉语学习, 2003(6): 4-5.
[6]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7] 赵雪丹. 昆明方言四音格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8] 毛雪燕. 曲靖方言四音格词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8): 133-134.
[9] 刘劲荣. 拉祜语四音格词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10] 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