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隔代抚养又称隔代抚育、代际照料,指的是家庭中祖辈帮助其成年子女抚养孙辈的行为[1]。隔代抚养作为一个与家庭日常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始终牵动着家庭与社会发展的神经。在国家“一老一小”政策聚焦养老育幼的背景下,农村隔代抚养因现实情况呈现出复杂实践样态。如今,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劳动力为生计离开农村,祖辈大多因精力不足和经济原因承担着育儿压力,而资源相较城市不足的教育环境也使儿童面临着情感陪伴不足、教育引导欠缺等成长困境。本研究通过梳理农村隔代抚养面临的现实问题,可针对性地提出在农村隔代抚养方面的实施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次研究样本及与之背景相似的地区,不可过度推广。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5年7月11日~18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本次研究选取山东济宁鱼台王庙镇作为调研区域,研究对象主要涵盖老年和儿童两类人群。
2.1.1. 老年人群体
参考国际通用的老年人年龄界定标准(通常为60周岁及以上),结合研究聚焦隔代抚养的需求,明确该群体为居住在王庙镇、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且家中有需要抚养的孙辈的留守老年人。此类老年人承担着隔代抚养的任务,是研究隔代抚养相关问题的核心主体之一。
2.1.2. 儿童群体
研究中的儿童为处于初中阶段之前的未成年人,这些儿童是隔代抚养关系中的被抚养方,其在隔代抚养环境下的成长状况等是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收集数据,借助问卷的方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由服务队成员现场指导填写,收集居民针对差异化问卷给出的评分,依据这些评分去计算平均得分。
2.2.2. 参与式观察
服务队驻村8天,观察隔代家庭的互动情况,记录祖辈参与儿童教育的行为,包括辅导作业、与学校沟通等,并记录乡村养老设施如老年活动中心的使用情况,同时留意儿童和祖辈在日常设施场景中的互动。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信度检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农村隔代抚养现状进行分析。
3. “一老一小”政策背景下农村隔代抚养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样本基础信息
3.1.1. 长处和困难问题(SDQ) (儿童版)调查基本情况
在本次针对儿童群体的调研中,采用“长处和困难问题(SDQ) (儿童版)”作为研究工具,样本涵盖了鱼台县王庙镇152名隔代抚养儿童。这些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年级等,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较为广泛的儿童群体特征。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严格审核并剔除了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约为93.42%。
3.1.2. 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祖辈版)调查基本情况
在以“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祖辈版)”为调研工具开展针对祖辈照顾者的调查中,共选取了王庙镇139位子女外出务工、需要照顾孙辈的老人作为样本。这些老人在年龄、照顾孙辈时长、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样本更具代表性。排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数量为135份,有效率达到约97.12%。
因本文在选取量表时,均采用国内外学者量表,因此符合学术要求,在内容上也具备一定的效度。
3.2. 信度检验与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进行评估,以验证量表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对五个维度分别进行信度分析,包括“情绪症状”(0.827)、“品行问题”(0.747)、“多动”(0.714)、“同伴交往问题”(0.61)和“亲社会行为”(0.855),根据表1中数据可知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77,表明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测量结果稳定可靠,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所以验证了本文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Table 1. Reliability test for the children’s version
表1. 儿童版信度检验
可靠性分析 |
Cronbacha系数 |
项数 |
0.877 |
25 |
经检验,“自身负担”“经济与外部支持”“孙辈相关焦虑”“健康与责任顾虑”四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871、0.730、0.835、0.754,从表2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943,大于0.8,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
Table 2. Reliability test of the grandparent version
表2. 祖辈版信度检验
可靠性分析 |
Cronbacha系数 |
项数 |
0.943 |
12 |
一般认为如果KMO值介于0.7至0.8或大于0.8则具备较高效度。情绪症状和亲社会行为KMO值分别0.819和0.839,均大于0.8,品行问题KMO值为0.726,大于0.7,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KMO值为0.656和0.644,均大于0.6,由表3可知KMO值为0.836,所以本文研究结果效度较好。
Table 3. Validity analysis of the children’s version
表3. 儿童版效度分析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
0.836 |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1451.542 |
自由度 |
300 |
显著性 |
<0.001 |
根据表4检验结果可知KMO值为0.929,所以本文研究结果效度较好。
Table 4. Validity analysis of the grandparent version
表4. 祖辈版效度分析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
0.929 |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1214.248 |
自由度 |
66 |
显著性 |
<0.001 |
3.3. 调查对象困难与负担得分
问卷采用1~3分的评分方式(1 = 不符合,2 = 有点符合,3 = 完全符合),其中7,11,14,21,25为反向评分(3 = 不符合,2 = 有点符合,1 = 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存在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越多。从调查结果看,儿童困难问题主要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占比分别为15.3%、16.0%、19.8%、20.8%和28.2%,其中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比较突出(表5)。
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1 = 非常不同意,2 = 不同意,3 = 一般,4 = 同意,5 = 非常同意)。其中轻度负担:12~24分,中度负担:25~36分,重度负担:37~60分,分数越高表示负担越重。由表6可知,祖辈在自身负担、经济与外部支持、孙辈相关焦虑和责任与健康顾虑得分占比分别为30.1%、16.0%、29.3%、24.6%,可知祖辈在自身及孙辈方面负担最重。
Table 5.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in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for children
表5. 儿童长处与困难问题各维度得分
各维度 |
得分 |
情绪症状 |
6.97 ± 0.16 |
品行问题 |
7.25 ± 0.14 |
多动 |
9.01 ± 0.11 |
同伴交往问题 |
9.49 ± 0.13 |
亲社会行为 |
12.82 ± 0.17 |
Table 6.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the grandparent caregiver burden scale
表6. 祖辈照顾者负担量表各维度得分
各维度 |
得分 |
自身负担 |
8.85 ± 0.32 |
经济与外部支持 |
4.72 ± 0.17 |
孙辈相关焦虑 |
8.62 ± 0.28 |
责任与健康顾虑 |
7.24 ± 0.24 |
总得分情况 |
29.43 ± 0.93 |
3.4. 祖辈照顾者负担与相关因素相关性研究
如表7所示,所有维度间的显著性(双尾)均为0.000 (小于0.01),说明各维度之间也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祖辈照顾者在自身负担、经济与外部支持、孙辈关联、责任与健康等方面的感受相互关联,一个方面的负担情况会与其他方面的负担情况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
Table 7. Correlation of the grandparent caregiver burden scale
表7. 祖辈照顾者负担量表相关性
相关性 |
|
自身负担 |
经济与外部支持 |
孙辈相关 |
责任与健康 |
总分 |
自身负担 |
皮尔逊相关性 |
1 |
0.822** |
0.734** |
0.825** |
0.928** |
显著性(双尾)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个案数 |
135 |
135 |
135 |
135 |
135 |
经济与外部支持 |
皮尔逊相关性 |
0.822** |
1 |
0.770** |
0.793** |
0.904** |
显著性(双尾) |
0.000 |
|
0.000 |
0.000 |
0.000 |
个案数 |
135 |
135 |
135 |
135 |
135 |
孙辈相关 |
皮尔逊相关性 |
0.734** |
0.770** |
1 |
0.822** |
0.908** |
显著性(双尾) |
0.000 |
0.000 |
|
0.000 |
0.000 |
个案数 |
135 |
135 |
135 |
135 |
135 |
责任与健康 |
皮尔逊相关性 |
0.825** |
0.793** |
0.822** |
1 |
0.935** |
显著性(双尾) |
0.000 |
0.000 |
0.000 |
|
0.000 |
个案数 |
135 |
135 |
135 |
135 |
135 |
总分 |
皮尔逊相关性 |
0.928** |
0.904** |
0.908** |
0.935** |
1 |
显著性(双尾)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
个案数 |
135 |
135 |
135 |
135 |
135 |
注:**.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3.5. 祖辈照顾孙辈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经济压力、外部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表8可知,常量、经济压力与外部支持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表明显著性良好,经济压力和外部支持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534和0.344,意味着两者均对“照顾孙辈”的压力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表9以教育问题和不听说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量、教育问题和不听说教的显著性均小于0.01,显著性良好,教育问题和不听说教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57和0.405,均可显著正向作用于对“孙辈未来发展”的担忧。
Table 8. Table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andparents’ economy and external support
表8. 祖辈经济与外部支持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系数表
系数a |
模型 |
未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 |
显著性 |
B |
标准错误 |
Beta |
(常量) |
0.332 |
0.147 |
|
2.252 |
0.026 |
经济压力 |
0.515 |
0.064 |
0.534 |
8.101 |
0.000 |
外部支持 |
0.320 |
0.061 |
0.344 |
5.219 |
0.000 |
a. 因变量:整体上,照顾孙辈让我感到压力大。
Table 9. Table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table for the grandparents’ anxiety related to grandchildren
表9. 祖辈对于孙辈相关焦虑多元线性回归系数表
系数a |
模型 |
未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 |
显著性 |
B |
标准错误 |
Beta |
(常量) |
1.198 |
0.223 |
|
5.372 |
<0.001 |
教育问题 |
0.337 |
0.086 |
0.357 |
3.919 |
<0.001 |
不听说教 |
0.430 |
0.103 |
0.405 |
4.172 |
<0.001 |
a. 因变量:我担心孙辈的发展。
4. “一老一小”背景下农村隔代抚养困境审视与优化路径探讨
4.1. 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保障体系
由表6可以看出,祖辈总得分情况为(29.43 ± 0.93),处于中度负担,而其中在自身精力、就医以及对孙辈的教育、未来发展等方面忧虑的程度最高。农村学校少且师资弱,农村儿童教育起点低,同样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对疾病难以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管理,老人儿童健康保障仍待提升。
由此可见农村祖辈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承受的负担与压力,政府应对“一老一小”相关具体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做梳理,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监管,提高农村基础。同时推广“农村本土产业就业扶持”计划,让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兴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从而减少儿童对祖辈监护的依赖,增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与陪伴。
4.2. 强化社会责任,促进帮扶力量
除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参考表8可知,经济和外部支持因素在祖辈整体压力上影响显著,这与祖辈需承担孙辈的日常开支,经济负担直接转化为压力的现实相符。
鉴于祖辈在孙辈养育中面临的实际经济困境,企业需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大对农村“一老一小”公益的投入,依托乡镇加工厂、电商服务站增设儿童课后托管区和老人休息角,员工可优先使用且向村民开放。也可以通过“公益创投”模式资助农村托育机构升级设施,或为隔代抚养家庭提供包含儿童读物等在内的“物质支持包”。
4.3. 开展志愿帮扶,聚焦老小需求
由表5可以看出,儿童在对外交往上问题最大,其中亲社会行为得分达到(12.82 ± 0.17),由此可以看出儿童需要获得专业的心理辅导,缓解成长中的情绪困扰。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的抑郁情绪要显著低于不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2],而对留守儿童而言,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3]。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地区还缺乏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人员,无法为老幼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基于上述农村老幼群体在心理支持方面存在的短板,志愿者队伍应持续提供稳定的、长久的、多样化的帮助,社会组织应积极在农村开展活动志愿者队伍提供稳定服务,如利用闲置房间建设“老小之家”,提供日间照料、课后托管等一站式服务对接,也可以根据需求组织“志愿者支教”、心理辅导等项目,补充专业服务。
4.4. 明确责任边界,提升教养能力
由表9可知,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祖辈颇为担忧。隔代抚养家庭祖辈普遍文化水平低,仅能简单照料生活,对功课辅导力不从心,更难以兼顾素质教育,孩子课后学习生活缺乏有效管理。此外,对于孙辈不听说教一事,祖辈也很是焦虑,这是因为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部分老人育儿养老观念老旧,与现代需求脱节,在育儿方面存在溺爱,忽视了孙辈的独立性培养。
针对隔代抚养家庭祖辈在孙辈教育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家庭应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外出父母要强化“陪伴责任”,增加陪伴时间,增加实地探望的次数,或通过村委会或社工了解孩子成长情况;针对祖辈因孙辈不听说教产生的焦虑,可由村委会或社工机构定期开展“隔代亲子有效沟通技巧”培训,指导祖辈学习如何以孙辈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引导,同时帮助祖辈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既避免溺爱,也防止严苛管教。家庭内部要明确父母在经济支持和情感陪伴方面的责任以及祖辈的照料意愿,在面对祖辈的支持和付出时即时地做到反馈,与祖辈在抚育过程中做到责任与义务的共担[4]。
基金项目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