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同与职业本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中介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mong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Future Insight
DOI: 10.12677/ass.2025.1411103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 磊: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学生处,辽宁 锦州;胡 淼*: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关键词: 职业本科专业认同学习投入职业未来洞察力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arning Engagement Career Future Insight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及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究专业认同对职业本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及职业未来洞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专业认同量表、职业未来洞察力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辽宁省某职业大学的9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专业认同、职业未来洞察力及学习投入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 = 0.50~0.66, p < 0.01);专业认同既可直接正向影响学习投入,也可通过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投入,间接效应值为0.25。结论:职业未来洞察力在专业认同对职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 Purpose: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future insight in this relationship. Methods: A sample of 900 students from a vocational univers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the Career Future Insight Scale, and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Scale. Resul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areer future insight,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r = 0.50~0.66, p < 0.01). Professional identity not only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learning engagement but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d it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future insight. The indirect effect value was 0.25. Conclusion: Career future insight plays a significant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文章引用:朱磊, 胡淼. 专业认同与职业本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中介作用[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11): 561-56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111030

1. 引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核心使命[1]。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层次组成部分,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2]。在现实中,职业教育深受外界“污名化”评价的困扰,这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一方面承受着“成就落差”与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则普遍表现出内生发展动力欠缺、学习投入不足、学业自信匮乏及学业成绩偏低等现实问题[3]。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因此,深入探究影响职业本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有效提升其学习投入水平和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体的行为受到学习主体的认知、环境和行为三者动态交互作用的影响[4]。主体的先行认知因素在此间扮演重要角色。专业认同作为个体对所学专业的认可与接受程度[5],是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6]。研究表明,高水平的专业认同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例如:专业认同度高的护理专业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投入水平[7]。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专业认同能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

职业未来洞察力指个体对未来职业自我的清晰度和行动倾向的认知表征。依据认知情感系统理论[8],个体的行为受到个性系统中复杂的认知–情感单元(如编码、预期与信念、情感、目标与价值、能力与自我调节计划)交互作用的影响。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关于专业的信念,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目标与价值系统(如职业未来洞察力),进而作用于其学习行为(学习投入)。已有研究支持这一推断:具有较高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个体倾向于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以获取相关资源[9];同时,专业认同被发现能正向预测藏族职高生的职业未来洞察力[10]。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职业未来洞察力在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构建并检验一个中介模型,探讨专业认同如何影响职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并重点考察职业未来洞察力在其中的中介机制,为提升职业本科生的学习投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华北、华南、华中等地区抽取7个某职业院校的9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依据测谎题自相矛盾等标准进行无效问卷的剔除,共回收有效问卷843份,有效回收率为93.67%。在本研究的843有效被试中,男生464人(55%),女生379人(45%),大一年级506人(60%)、大二年级206人(24.4%)、大三年级105人(12.5%)、大四年级26人(3.1%)。独生子女409人(485%),非独生子女434人(51.5%),生源地类型为城市199人(23.6%),城镇193人(22.9%),农村451人(53.5%),担任班干部518人(61.4%),未担任班干部325人(38.6%),自主选择专业631人(74.9%),父母或他人选择109人(12.9%),调剂103人(12.2%)。

2.2. 研究工具

2.2.1. 学习投入量表

采用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11],该量表共17个条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活力、奉献、和专注,采用“完全不同意(1)~完全同意(7)”李克特七点计分方式,总分越高则学习投入程度越高。此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

2.2.2. 专业认同量表

专业认同的测量选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12]。该量表包含23个条目,涵盖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5分)进行评定,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越高。此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2.2.3. 未来职业时间洞察力

未来职业时间洞察力的测量采用丁晓雯等人编制的《未来职业时间洞察力量表》[13]。该量表共9个题项,同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5分)。得分越高,反映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时间洞察力越强。此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现实,共有10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累积贡献率为88.52%,其中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30.26%,小于40%临界值,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14]

3.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对主要变量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表1)。结果表明,专业认同、职业未来洞察力及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研究假设得到初步支持。

Table 1.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each variable

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

x ¯ ±s

1

2

3

1) 专业认同

3.97 ± 0.78

1

2) 职业未来洞察力

3.09 ± 0.64

0.66**

1

3) 学习投入

4.50 ± 1.33

0.59**

0.50**

1

注:**p < 0.01。

3.3. 中介模型检验

专业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未来洞察力(β = 0.541, p < 0.001),职业未来洞察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 = 0.426, p < 0.001),专业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 =0.904, p < 0.001),最后运用Bootstrap法检验ab乘积的置信区间,本研究的随机重复抽样为5000次,检验结果发现,本研究中的ab乘积的效应大小为0.23,95%CI为[0.14, 0.34],置信区间不包含0,专业认同能够通过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预测学习投入,见表2

Table 2.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future insight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2. 职业未来洞察力在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R

R2

p

β

t

95%CI

职业未来洞察力

专业认同(a)

0.66

0.43

<0.001

0.541

25.25

0.50, 0.58

学习投入

专业认同(c)

0.59

0.34

<0.001

0.904

20.89

0.81, 0.99

学习投入

专业认同(c’)

0.61

0.37

<0.001

0.674

12.36

0.55, 0.90

职业未来洞察力(b)

0.426

5.59

0.28, 0.58

4. 讨论

本研究聚焦职业本科大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的现实问题,基于社会认知理论[4]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9],揭示了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并验证了职业未来洞察力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支持假设1)。这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7] [15]。高专业认同的学生更易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情感[16],这种内在驱动力是促使其深入钻研、积极参与课堂与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3]。同时,强烈的专业认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导向,从而更合理地规划学习路径,并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目标[1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认知,并据此评估自身与专业的匹配度。积极的评价会强化专业情感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学习投入水平[18]。本研究数据有力地支持了专业认同作为学习投入重要前因变量的理论预期。

同时,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职业未来洞察力在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支持假设2)。认知情感系统理论[8]为理解这一机制提供了框架。该理论强调,环境事件(如专业学习经历)会与个体内在的认知–情感单元(如信念、目标、价值)发生交互作用,最终塑造行为。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关于“所学专业价值及其与自我关联”的信念系统,构成了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认知基础。然而,学习投入这一行为不仅受当前信念驱动,更受到个体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和价值判断的指引。职业未来洞察力正是这种面向未来的目标与价值系统的体现。它反映了个体对未来职业自我的清晰愿景和行动意愿。两个专业认同水平相近的学生,若其职业未来洞察力(即对未来职业自我的清晰度、价值感和行动力)存在差异,其学习投入程度也可能显著不同。本研究发现,专业认同不仅直接推动学习投入,更能通过塑造更清晰、更具行动导向的职业未来洞察力,间接地、更强有力地促进学习投入(间接效应占比达25%)。这一发现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相契合:行为是多重认知–情感单元(包括当下的信念认同与未来的目标价值)共同作用的结果[8]。前人研究也指出,大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的关键期,未来洞察力是其学习投入的重要潜隐变量[19];对职业本科生而言,积极的专业认同是其形成积极职业观和未来洞察力的基石[20]。综上,本研究支持了职业未来洞察力作为专业认同影响学习投入重要桥梁的理论假设。

5.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5.1. 研究局限

本研究虽取得上述发现,但仍存在若干局限,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在研究设计上,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数据进行中介机制检验,尽管严格遵循了统计程序,并能有效揭示变量间的关联,但难以确立变量间严格的因果关系。专业认同、职业未来洞察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动态、相互影响的。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或动态评估方法,在多个时间点收集数据,以更清晰地揭示变量间的因果路径与发展轨迹。

其次,在研究样本方面,本研究的取样主要集中于少数几所职业本科院校,其地域分布与院校类型的覆盖面有限,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扩大取样范围,纳入更多元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以检验本研究模型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类型职业本科学生群体中的稳定性。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数据均通过学生自我报告收集,虽然保证了问卷的匿名性,但仍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投入,未来研究可结合多源数据,如引入教师评价、同辈观察或客观的行为数据(如图书馆借阅记录、在线学习平台活跃度等),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最后,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职业未来洞察力这一中介机制,但模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重要的调节变量。例如,学校的社会支持氛围、教师的期望与反馈、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环境因素,都可能调节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未来研究可引入这些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而更深入、更情境化地理解专业认同影响学习投入的边界条件。

5.2. 研究建议

基于上述发现,专业认同既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也通过职业未来洞察力发挥强大的间接推动作用。这表明两者在学习投入的预测中均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因此,为提升职业本科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5.2.1. 重视志愿选择,鼓励自主决定

学校、家长与学生都应高度重视志愿填报。学校应在填报前提供有效支持,例如邀请专家进行性格兴趣测评帮助学生自我认知,组织校友分享会深入介绍专业情况。家长应避免包办,转而关注孩子需求,加强平等沟通,在充分尊重其意愿基础上提供信息参考,鼓励其自主选择理想院校与专业。学生自身更需主动多渠道(如就业前景、专业评价)搜集信息,结合自身兴趣与意愿,勇敢地为未来负责,做出自主决定。

5.2.2. 加强专业教育,提升适应能力

即便学生基于个人兴趣选择了专业,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可能因认知偏差或调剂而面临预期与现实的落差。为此,高校应在新生入学阶段积极开展专业导入教育,通过清晰阐释培养目标、系统介绍就业路径、开放实验室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专业内涵,从而增强认同感和学习动力。同时,应逐步放宽转专业限制,增设辅修与第二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再选择机会。对暂无法调整专业的学生,学校需引导其理性评估现状、接纳自我,鼓励他们在本专业中寻找发展契机,逐步建立适应能力和学科兴趣,提升归属感与投入度。另一方面,学生也应以开放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差距,主动了解专业前沿,勇于应对挑战,积极与教师交流,在不断探索中巩固专业信心、实现自我成长。

5.2.3. 着力提升职业未来洞察力

职业未来洞察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核心要素。为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未来图景,学校需多层次地开展引导工作:信息技术课程可指导学生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未知领域,拓宽认知边界;班会课则可融入时事热点讨论,培养学生对行业趋势与社会变化的敏感度。在职业规划课程中,通过引入职业性格测试(如MBTI)及系统讲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路径与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建立动态的职业认知框架,使其逐步形成与个人特质相契合的发展规划。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未来的感知力和规划力,进而促进其更有目标、更投入地开展学习与实践。

5.2.4. 构建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

为确保教育引导措施的有效性,需建立动态跟踪与反馈体系。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后定期开展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组织阶段性座谈会了解学生适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支持策略。针对已毕业学生,可建立校友数据库,定期收集职业发展反馈,将其转化为专业建设与课程优化的参考依据。家长应保持与孩子的长期沟通,避免志愿填报后放任不管,而是持续关注其学业与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与理性建议。学生则需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定期评估目标完成度,主动利用学校资源(如生涯咨询、心理辅导)解决阶段性困惑,形成“计划–实践–反馈–调整”的良性循环。

基金项目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本科学生学习表现调查研究,校级课题,项目编号:LNLG2024ZD0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阎雷.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 山西日报, 2025-05-20(011).
[2] 罗强. 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担当[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2): 5-9.
[3] 高洁. 在线学业情绪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J].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2): 89-95.
[4] Miller, T.Q., Marksides, K.S., Chiriboga, D.A. and Ray, L.A.A. (1995) Test of the Psychosocial Vulner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Models of Hostility: Results from an 11-Year Follow-Up Study of Mexican American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57, 572-581.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5] 安芹, 贾晓明.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2): 203-206.
[6] 孙景贤, 王爱红, 刘月仙, 徐清情.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建构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 中华护理教育, 2022, 19(4): 331-338.
[7] 张帆, 蒋文慧. 专业认同在护理高职生逆境商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护理教育, 2022, 19(10): 893-897.
[8] 于松梅, 杨丽珠.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2): 197-201.
[9] 常媛. 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投入与职业生涯定向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心理学系, 2022.
[10] 杨小林. 藏族职高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专业认同、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 2019.
[11] 方来坛, 时勘, 张风华. 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6): 618-620.
[12] 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心理学系, 2009.
[13] 丁晓雯, 魏万宏, 杨帆, 王含伊, 周珂. 职业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 2024, 38(16): 2842-2847.
[14] 周浩, 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6): 942-950.
[15] 尹训宝, 孙映红, 李春悦, 马继武. 特殊教育师范生成就动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 潍坊学院学报, 2025, 25(1): 95-101.
[16] 范生根, 尹一然, 伍城成, 卢玲. 学校归属感在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间的作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18): 100-104.
[17] 和建秋, 朱毕婷, 张倩, 赵样. 人工智能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J]. 台州学院学报, 2024, 46(3): 82-92.
[18] 于世涛, 宋晓禹, 胡艾新, 赵丽君, 石学云. 领悟社会支持与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关系: 专业认同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24, 17(3): 278-285, 288.
[19] 陈奕荣, 吴忠良. 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44-253.
[20] 郜心怡, 王珊珊, 安雨琪, 陈颖.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对护生核心能力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7, 31(32): 4074-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