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探究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Based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摘要: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进阶,是建构学生与社会关联的必修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环节往往衔接不足,易造成学生参与深度不够、成果认同感较弱及自主探究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以健康生活项目为例,从项目主题选定、目标设定、任务确定、驱动性问题提出、过程性活动设计以及评价反思几个方面讨论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体验感与获得感的有效增强,成功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Abstract: English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represent a transformation and advancement in learning approaches, serving a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that constructs students’ connection with society. However, a disconnect often exists between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during implementation, leading to a lack of student engagement,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ddressing this iss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within these activities, using the healthy living project as a case study. It discusses the key implementation steps, including project theme selection, goal setting, task definition, formulation of driving questions, design of proced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PBL effectively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hereby successfully foster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English discipline.
文章引用:隗紫沁.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1): 350-35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1877

1. 引言

教育部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共同构成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整体[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建议英语教师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

郭元祥和伍香平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自主进行学习的活动,它与学生自身生活联系紧密,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3]。文可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义为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4]。综合上述概念,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统筹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联系社会生活,围绕特定主题和情境,以真实的问题或任务为驱动而自主展开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5]。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跨学科知识整合提供了实践载体,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衔接。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存在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导致英语学科主体地位缺失,使学生缺乏体验感、获得感和内驱力[6]。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在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教育实践形态[7],是改善并促进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项目式学习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2.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认知

明确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定义、核心要素以及与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适切性,是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

项目式学习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克伯屈于1918年正式提出。他认为,学生应当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通过完整的、有目的的活动(即“项目”)来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8]。目前,对项目式学习的界定很多,其中巴克教育研究所对其界定比较详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9]。国内学者夏雪梅在2018年提出的项目式学习理论框架因其系统性及本土适应性,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共识。在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构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9]

2.2.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真实性任务、挑战性问题、学生的主导地位与持续探究,以及项目的反思与评价。

真实性任务中的真实性指教学情境、学习环境以及问题的真实性[10];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真实性任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整合并运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挑战性问题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水平,这种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往往来自真实生活,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价值判断,因而具有驱动性作用,能够吸引学生参与项目,促使项目有序开展并最终促进结果产出[11]

持续性探究指在项目过程中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一个学习活动,更是一个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应该是认知和学习技能发展的源泉,而不是认知和学习技能发展的结果[12];项目式学习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之间互动协作、持续探究的过程。

主体性地位指项目式学习应以学生主体性为原则推进项目实施[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项目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项目的“主人”。

反思与评价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包括对驱动性问题的理解、执行策略的调整,以及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等;同时,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对最终成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13]。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师生都要以评价和反思为手段,调整与改进下一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2.3. 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优势与实施挑战

大量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在激发学习动机、深化知识理解、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以及促进跨学科融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国红延等(2021)指出,项目式学习能优化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它能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置于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与合作能力[11]。《义教课标》也明确建议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项目式学习路径,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2]

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教师角色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设计者、引导者和资源协调者,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还需掌握项目管理和过程指导的技能[14]。部分教师可能因理念转变困难或专业储备不足而感到压力。其次,教学过程管理与时间分配存在困难。项目式学习通常周期较长,探究过程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保证项目质量,是教师面临的现实难题[13]。再者,学生个体差异与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如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并获得发展,需要精心的任务设计和过程监控[6]。此外,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也是一大挑战,需要设计能够兼顾过程与成果、个体与团队、知识与素养的多元评价方案[9]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可操作的项目设计模板与资源支持[15];采用灵活的时间管理策略,将长项目与短活动相结合;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阶段性成果汇报和个体反思,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构建包含多元主体、多维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注重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4. 项目式学习与相关教学方法的辨析

为了更清晰地界定项目式学习,有必要将其与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等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它们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侧重点与实施路径各有不同。

1) 项目式学习(PBL)与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辨析

① 核心焦点不同

TBLT的核心是“任务”,关注的是语言意义的传达和特定语言形式的习得,任务通常是封闭或半封闭的,旨在通过活动达成预定的语言学习目标。而PBL的核心是“项目”和“驱动性问题”,更侧重于对复杂问题的持续探究和综合性的最终成果,语言学习是作为探究和完成项目的工具与自然结果,其目标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超越单一的语言技能。

② 过程与结构

TBLT的任务流程相对固定(如前任务、任务环、语言聚焦),周期较短。PBL则是一个更长期、更结构化的探究过程,包含项目启动、知识建构、探索与创作、总结反思等多个阶段,强调持续的探究与迭代。

③ 成果导向

TBLT的成果通常是任务完成本身,如制定一个计划、解决一个信息差。PBL则强调产生公开的、有形的最终成果,如海报、调查报告、演示文稿等,并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度反思。

尽管存在差异,PBL与TBLT并非对立,而是可以互补。在英语PBL中,可以嵌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语言任务(如阅读文献、撰写问卷、进行访谈、准备展示),这些任务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架,同时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PBL可以视为一个包容性更强的宏观教学框架,能够有效整合任务型教学等微观策略。

2) 项目式学习(PBL)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辨析

① 逻辑起点与层次

OBE是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模式,它强调围绕“学生最终应取得的学习成果”来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16]。PBL则是一种具体的中观教学策略与模式,是落实OBE理念的有效路径之一。换言之,OBE定义了“要去哪里”,而PBL提供了“如何到达那里”的一种方法。

② 关注焦点

OBE高度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Outcome),并以此为核心组织教学。PBL在关注最终公开成果(Product)的同时,同样重视探究的过程(Process),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建构与应用。

③ 实施粒度

OBE的实施通常作用于专业、课程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层面,涉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顶层设计。PBL的实施则更多地体现在一门课程内的单元或模块设计上,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PBL与OBE具有高度的相容性。在OBE框架下,PBL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和最终成果要求,可以直接对接和承载OBE所定义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成果(如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通过PBL的实施,可以使OBE所期望的抽象学习成果在具体、真实的学生作品中变得可见、可评。

2.5. 项目式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适切性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与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切性。一是核心理念一致。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在强调英语学科本体知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媒介的基础上,揭示了以真实性问题或任务驱动主题学习的课程性质,推荐了自主性与综合性的活动形式[14]。这在理念上与项目式学习高度一致,使得基于项目式学习设计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可行性。二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项目式学习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义教课标》建议教师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采取项目式学习的路径,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有机融合[2]。项目式学习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2]。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为实践案例,具体阐述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路径与方法。

3.1. 确定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的确定是实施项目式学习的首要环节。教师在确立主题时,一方面需立足课程标准,深入解析教材内容,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贴切的项目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和学习兴趣。

1) 分析教学内容

本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隶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下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子主题。教学内容聚焦于运用频率副词描述与讨论个人及他人的生活习惯,并最终能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议。因此,单元核心内容明确指向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为项目主题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2) 了解学情

学生是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项目主题的确立需紧密结合其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及兴趣经验。经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描述个人生活习惯的语言表达,并对健康生活方式具备一定的分析意识。本单元Section B的语篇情境中,学生与Jane有相似经历,这一关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健康生活主题的兴趣。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师确定了健康生活的主题——To lead a healthier life,旨在通过协作探索与语言实践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生成健康意识,并发展出个性化的健康生活行为模式。

3.2. 制定活动性目标

项目式活动性目标的设定,是整个项目和教学的关键,应该处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心位置[15]。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其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强化团队协作与评价能力。基于此,健康生活的项目目标按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创新实践和团队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如下设计:

1) 核心素养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频率副词及相关句型,准确描述与分析个人及他人的日常作息与生活习惯;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评价不同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能够整合单元语言知识,在项目展示中清晰阐述健康生活理念。

2) 问题解决

学生能够发现并诊断自身或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学生能够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分析他人习惯养成障碍,从而审思自身坏习惯,制定健康生活行动卡。

3) 创新实践

学生能够创造性设计健康生活宣传海报,融合跨学科知识,传播健康理念。

4) 团队合作

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承担角色分工,发挥自身特长,协作完成健康生活项目;学生能够通过协商优化小组方案,共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如健康观念差异。

3.3. 设计真实性任务

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是驱动学生达成项目目标的重要抓手。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产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迁移。根据本项目活动内容,教师可设计以下两项任务。

1) 制作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英文宣传海报。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健康生活相关的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等关键要素以图文的形式呈现于海报中,使海报兼具知识性与视觉吸引力。这一过程不仅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健康生活知识,还能提升其信息筛选与表达能力。

2) 设计一份英文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家人及朋友的生活习惯。学生需根据健康生活的核心要点从多个维度设计调查问题,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利用图表呈现调查结果。在统计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数据处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学会依据调查反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3.4. 提出驱动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设计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疑问”,引领整个项目持续发展,也就是驱动性问题[15]

Table 1. Decomposition of driving issues for healthy living project

1. 健康生活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分解

子问题

项目活动

成果

关联学科

1. How healthy are our current habits?

2. What does healthy living mean?

1. 小组讨论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2. 阅读关于健康生活的英文定义和核心要素资料。

3. 学习相关健康话题的英文表达。

英文展示

英语

1. How can we make our posters attractive?

2. How can we promote healthy living effectively in a poster?

1. 学习健康主题英文海报的要素。2. 创作吸引人的英文标题和简洁有力的宣传语。3. 运用图画、图表等元素增强表现力。

健康生活主题英文宣传海报

英语

美术

数学

1. How many kinds of questions can we raise about this topic?

2. How can we effectively collect and organize data from our survey?

3. What do the survey results tell us about common habits and problems?

1. 小组头脑风暴调查问题,聚焦家人或朋友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2. 学习运用各种统计图整理调查结果。

3. 分析得到的调查数据,找到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和健康习惯,并讨论这些习惯的影响。

调查报告

英语

数学

科学

Based on all we’ve learned, what specific goals can I set for my health life?

结合调查发现的普遍问题,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习惯。

个人健康生活行动卡

英语

生活教育

1) 提炼驱动性问题

健康生活这一项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一项目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设定为“How can we live more healthily?”,这一问题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也能为他们的项目探索过程提供方向。

2) 分解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需兼顾学科学习与项目实践的双重目标。“How can we live more healthily?”这一驱动性问题要求学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具体的驱动性问题分解见表1

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用英语进行项目探究与交流,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素养的整合发展。例如,在回答“How can we make our posters attractive?”时,学生需要运用美术学科中美化的技能;在回答“How can we effectively collect and organize data from our survey?”时,学生需要用到数学中统计的方法;在制定健康生活行动卡,即回答“what specific goals can I set for my health life?”时,学生则需要根据在生活课上学习到的健康生活观念来完成任务。

3.5. 组织过程性活动

围绕活动主题、学习目标、任务及驱动性问题进行过程性活动设计,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次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1) 项目准备:宣传海报制作

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英文宣传海报制作任务。学生将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语言知识,包括频率副词(e.g., always, sometimes, often)以及描述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e.g., stay up late, eat junk food)。同时,教师通过引入“How can we make our posters attractive?”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在保障语言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海报的视觉呈现与版面布局,从而将美术素养融合在使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健康生活宣传海报范例如图1所示。

Figure 1. Health promotion poster

1. 健康生活宣传海报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英文宣传海报,强化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将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频率副词和动词词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海报设计中,从而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获得感。通过关注海报的美观性和布局,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美术素养,还能在实践中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 项目实施:制作调查问卷

①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调查目的和调查问题组成。首先,学生需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卷的核心目标:调查家人或朋友的生活习惯健康程度。随后,教师通过提问“How many kinds of questions can we raise about this topic?”,启发学生思考并确定问题类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适时在语言知识上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英文调查问卷设计范例如表2所示。

Table 2. English survey questionnaire

2. 英文调查问卷

Research purpose: To know if you have healthy living habits

Question types

Questions

Sports

1. Do you often take a walk after dinner on weekends?

2. How often do you engage in outdoor activities (e.g., hiking, swimming)?

3. How many hours do you exercise every week?

Food

1. Do you often drink beverages?

2. How often do you eat fried food?

3.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4. How often do you eat breakfast?

Entertainment

1.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2. How often do you read books?

3. How many hours per day do you spend on electronic devices?

4. How often do you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e.g., meeting friends, attending events)?

Sleep

1. How often do you experience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2.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3. How often do you use electronic devices (e.g., phone, iPad) before bedtime?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掌握英文问卷制作方法,在制作问卷过程中将英语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调研工具,进而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词汇运用的理解,同时初步建立起健康生活的评价意识,为后续的反思与行为改进奠定了基础。

② 分析调查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调查工具完成设计、发放、回收及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学习使用统计图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展综合运用英语与数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分析数据、比较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健康意识,提升批判性思维,还能深化对英语实践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

3) 项目呈现

① 实践成果汇报

各小组需以PPT形式展示所收集的调查报告,内容需涵盖调查背景、目的、数据分析、结论及改进建议。汇报期间,其余小组与教师将依据评价表(见表3)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

【设计意图】通过PPT展示活动,旨在提升学生整合英语表达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分析数据、提出建议的过程中,既能促进他人健康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自身建立科学的生活观念。成果展示环节通过可视化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有效提升其学习参与度与内在动力。

Table 3. Rating form

3. 评价表

Content

Excellent

Good

Okay

Poor

Questions

Valuable questions

Advice

Proper advic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Logical structure

Coherence

Good coherence

Language

Relevance

Use target language

Fluency

Speak fluently

② 完成健康生活行动卡

学生从反思坏习惯、制定健康生活目标以及规划行动方案三个方面完成行动卡,如表4所示。

Table 4. Action card

4. 行动卡

A Planning Card for a Healthy life

My bad habits

My goals

Possible actions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健康生活行动卡,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将英语学习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健康生活习惯时,将英语语言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6. 开展项目反思与评价

项目反思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贯穿全过程,融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项目结项阶段作为成果展示环节,能够全面反映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的设计需与项目学习目标紧密结合(见表5)。

Table 5. Evaluation criterion

5.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星(涂色)

核心素养

能够运用相关表达谈论健康生活,并介绍自己的观念。

☆☆☆☆☆

问题解决

1. 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周围人的生活习惯。

☆☆☆☆☆

2. 能够针对自己的不良习惯,制作健康生活规划表。

☆☆☆☆☆

创新实践

1. 能够制作出具有美观性和创造性的健康生活宣传海报。

☆☆☆☆☆

2. 能设计有效问卷/访谈收集数据,分析他人习惯养成障碍,并反思自身问题。

☆☆☆☆☆

团队合作

1. 能够倾听小组同伴的发言。

☆☆☆☆☆

2.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分工,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

3. 遇到问题能够与同伴相互协商和沟通。

☆☆☆☆☆

项目反思侧重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反馈。教师需审视项目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适宜性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平衡。同时,评估资源分配和时间管理的合理性,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学生则应反思个人在项目中的角色、团队合作的体验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应对策略,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和核心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实现了跨学科知识整合。这种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团队协作、创新实践和持续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它为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实施时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设定明确且具挑战性的目标;创设真实有趣的任务以激发兴趣;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项目推进;组织多样化活动促进深度参与;采用多元评价关注过程与成果。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红延, 王雅煖, 李慧芳. 利用项目式学习优化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7): 19-23.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郭元祥, 伍香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文可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论[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5] 蒋京丽. 践行新课程理念, 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3(9): 7-11+22.
[6] 潘利若, 姚梅林. 美国服务性学习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启示[J]. 教育科学, 2011, 27(2): 85-89.
[7] 郭华. 项目学习的教育学意义[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1): 25-31.
[8] Kilpatrick, W.H. (1918) The Project Method.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 1-5.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9] 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10] 王愉鑫, 桑国元.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 2023(20): 20-24.
[11] Boss Suzie, Larmer John. 项目式教学: 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12] A∙柯祖林. 心理工具: 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3] 蒋玉中. 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要素与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20(4): 58-61.
[14] 陈芳.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建构与实施[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 41(1): 28-32.
[15] Larmer, John. 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 每个教师都能做PBL (中学版)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
[16] Spady, W.G. (1994)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