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否定副词“别”和“不”
A Brief Discussion on Negative Adverbs “Bié” and “Bù”
摘要: “不”与“别”作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否定副词,虽然都用于表达否定意义,但在语义和语用层面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基于真实语料,通过系统分析“不”和“别”在具体句式及搭配中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二者在语法功能与语义表达方面的区别。
Abstract: As two commonly used negative adverbs in modern Chinese, “bù” and “bié”, although both express negative meaning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ased on authentic corpus data, 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ù” and “bié” in specific sentence patterns and collocations, thereby summarizing their differences in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semantic expressions.
文章引用:梁爽. 浅议否定副词“别”和“不”[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1): 462-46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11184

1. 引言

对行为或状态加以否定的副词被称为否定副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有“不”、“没”、“未”、“别”、“非”、“休”、“莫”、“甭”等[1]。这类副词的基本功能是对动作行为、状态或主观意愿进行否定,而每个否定副词在具体使用中又具有各自独特的语义范围和适用语境。

本文拟从语法功能与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入手,依托丰富真实的汉语语料,系统考察“不”与“别”这两个常用否定副词在使用中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厘清二者在句法分布、否定辖域与语用条件等方面的区别,从而深化对现代汉语否定表达机制的理解。

2. “别”和“不”的基本概念

“别”在现代汉语中既有动词的用法,也有副词的用法。作为动词,表示分离、区别、固定等含义,通常情况下作谓语。而在和“不”相提并论进行比较时,一般指的是副词“别”。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副词“别”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禁止或劝阻,意同“不要”,吕叔湘也认为“别”表示“禁止”,由“不要”合音演变而成,在部分情况下,二者可以替换使用[2]。如:别抽烟、别打孩子、你别走了;二是表示揣测义,通常和“是”字连用,如:“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不来了吧?”;“这么久没回来,别是出什么事了。”

“不”是现代汉语中最典型的否定副词之一,否定的范围也很广,既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表示否定[3],如:不去、不一定、不很好;又能加在短语或句子前否定整个结构,如:不吃这个菜;还可以加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否定[4],如:装不下、看不完、说不出。

3. “别”和“不”的语法功能对比

3.1. “别”和“不”的相同用法

“别”和“不”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表示否定,但在具体用法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首先,“不”和“别”都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前表否定,在句中充当状语位置,位于谓语之前[5]。例句如下:

(1) 他不是好人(修饰动词)。

(2) 你们别吵了,安静点!(修饰形容词)。

其次,在少数情况下,“不”和“别”都可以单独用来作为问题的回复。例句如下:

(3) A:你今天还去图书馆吗?

B:不。

(4) 母亲:今天菜做得好,我再给你盛碗饭吧。

孩子:别。

3.2. “别”和“不”的语法差异

3.2.1. “不”的语法分布

“不”可以和名词性构词语素组合构成形容词,而“别”在作为副词使用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如:不法分子、不规则图形等。

“不”能修饰大部分形容词,表示对人、事物本性、属性的否定性质,形容词“粗、远、近、便利、漂亮、出色、真诚”等都可以被“不”直接否定,只有少部分的形容词不可以[6]。列举如下:

1) 词汇意义中已经带有程度义的一些状态形容词,比如“雪白、蔚蓝、粉红、碧绿、苍白”,这些形容词都是偏正结构的构词方式,没有对应的否定形式,只能出现在肯定句中,我们可以说“天空是蔚蓝的,云彩是雪白的”,可以说“天空不蓝,云彩不白”但不能说“天空不蔚蓝,云彩不雪白”。

2) 重叠式的形容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描写性[7],如“茫茫、苍苍、皑皑、匆匆忙忙、轰轰烈烈、浑浑噩噩”,这些重叠式的形容词也是状态形容词,不能被“不”修饰。

3) 当形容词本身的构词语素含有“不”时,如“不雅、不测、不轨、不忿、不测、不才、不便、不安”,这些词无法被“不”否定。与此类似,形容词本身的构词语素含有“有、无”时,也不能被“不”修饰,如“有益、有用、有效、无益、无理、无害、无效、无用”。肯定形式是“有用、有益”,则对应的否定形式是“无用、无益”,无需用“不”进行含义上的否定。

4) 还有一类特殊的是联合型复合式形容词,如“安静、和睦、团圆、曲折、干瘦、阴冷、湿热”,这些形容词一部分能够被“不”否定,如“安静、和睦、团圆、曲折”,可以说“不安静、不和睦、不曲折”,却不能说“不干瘦、不阴冷、不湿热”。这跟它们的构词方式有关,如果这个词的两个构词语素在意义上相近或相等,那么就能被“不”否定;反之两个构词语素语义上差别很大,则不能被“不”否定[8]

“不”能和大部分动词组合进行否定,比较特殊的是可以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如:不能、不要、不肯、不敢、不得、不愿意、不应当[9]。还可以和能愿动词搭配进行否定。如:我不愿意教他写字;他不会游泳;你不能去。

“不”也可以和副词连用,对副词进行否定。如:他不经常锻炼;她不很饿。“不”之前最常见的是“还、再、更、决、也、并”等副词,彼此搭配使用,“不”有时出现在前面,如:(1) 她不也没来吗?(2) 皇后如今眼睛不大好,不再成日盯着那些乱飞的鸽子(《甄嬛传》)。(3) 孩子变成这样,不也是你这个当爹的没教好?有时出现在后面,如:(1) 你还不把衣服洗了。(2) 你再不去退货,就要过时间了。其中“决”、“就”跟“不”搭配时,从语法上来看已经完整,即可以独立成句,尤其是作为应答句。例句如下:

(5) 特务:情报是什么?你说出来就不用再受刑了。

卧底:决不!

(6) 母亲:你赶紧起来收拾收拾,亲戚们都到家门口了!

孩子:就不。

3.2.2. “别”的语法特点

吕叔湘认为,“别”在表示禁止意义时是由“不要”合音演变而来的,预设的是听话人即将发生某种情况或有意识地做某事,说话人说“别”是为了劝阻听话人最好不做某事或停止做某事。因此,“别”和动词的组合相对丰富,能和大部分动词进行组合表示否定,如:别笑、别说、别跑、别走、别闹。在和动词搭配时,往往带有祈使的意味,有时也表示禁止或劝阻[10]。与语气词进行搭配时,有增强语气的作用。例句如下:

(7) 别说话!老师正在讲课。(祈使)

(8) 别走那么快,我跟不上了。

(9) 别抽烟,对身体不好。(劝阻)

(10) 别着急,慢慢来。(劝告)

(11) 别闹了,行不行?

(12) 别哭了,好吗?

“别”还可以和“是”连用,构成固定句式“别是/别不是……了(吧)”。表示揣测的含义,一般是说话人不确定眼前的情况所作的预设,多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13) 都十点了还没来,别是不来了吧?

(14) 这球踢得这么烂,别不是收钱了故意的吧?

(15) 这豆角这么难嚼,别是没弄熟吧?

(16) 你怎么一口饭不吃,别是在外面吃零食了吧?

4. “别”和“不”的语义差异探讨

4.1. 否定范畴差异

从否定范畴上来看,“不”多是用于主观叙述,否定的是一些判断属性或人的意志行为,和时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因此可以用于否定过去、未来和将来的状态。“别”表示对动作或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带有主观意愿的色彩[11]。例如:别走那么快(劝阻对方走得太快)。“别”虽然也多是否定主观性叙述,但在时间上只能否定现在和将来,不能否定过去。例句如下:

(17) 我下午不去打球了。(主观,否定将来)

(18) 我不吃早餐了。(主观,否定现在)

(19) 鲁迅不做医生,转而拿起了毛笔。(否定过去)

(20) 你轻点走,别把小宝宝吵醒了。(否定现在)

4.1.1. “不”的否定范畴

前文提到“不”主要是否定判断人与事物的属性、特征,表现人的意志行为,而由于表达意愿的事主要发生在现在和将来,因此“不”多用于否定现在和将来。但也能用于否定过去的事件和状态。如:当时家里不富裕,挣一份钱要掰成两份花。

“不”主要否定的是具有连续语义特征的词语。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名词的语义特征是离散的,可以在前面加上修饰限定的量词,因此不能用“不”来否定,可以说“没”,不能说“我不手机”,只能说“我没手机”。

形容词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只是抽象的概念,可以分为相反的两个大致范围,但是边界是模糊的,无法区分出两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它们的语义是连续的。比如说,“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说明多大算“大”,多小算“小”,鸡蛋和鸵鸟蛋放在一起,鸡蛋就是“小”,而如果旁边摆着一个鹌鹑蛋,鸡蛋又成了“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形容词可以被“不”进行否定,如:不漂亮、不开心、不难受、不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否定并不是对形容词的性质进行了绝对的否定,“不漂亮”并不等于丑陋,“不高”也并不等于矮,而是介于“漂亮”和“丑陋”、“高”和“矮”之间的某个量,即是对这种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否定。当使用“不A不B”这类格式对两个相反的形容词进行否定时,如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伦不类,表示的是不全等于其中任何一个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动词也具有连续语义特征,用“不”直接否定动词是最常见的用法,如:不跑、不哭、不笑、不吃、不喜欢、不打球。动词既具有连续的语义特征,又具有离散的语义特征,但动词的离散性必须依据一定的参照物。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前的否定副词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即使语法上成立,也必然伴随着语义的改变,正如“我不吃早餐(还没吃,主观意愿上拒绝吃早餐)”和“我没吃早餐(客观上没有吃,主观意愿上可能想吃)”,虽然语法上都正确,但替换后其想表达的实际含义已经产生了偏移。当动词后跟结果补语时,否定的对象不是动词,而是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不能说“不摔碎、不看懂、不写完、不洗干净”,而应该说“摔不碎/没摔碎、看不懂/没看懂、写不完/没写完、洗不干净/没洗干净”。

表示一种真理性、一贯性、客观性的否定,也可以用“不”。如:(1) 她海鲜过敏,从不吃螃蟹(海鲜过敏是一贯的、客观存在的)。(2) 他每天都不来上课,同学们都没怎么见过他(不来上课是经常性的、客观的)。(3) 她一向不喜欢热闹(不喜欢热闹是她长期以来的固定性格)。(4) 鲸鱼不是鱼(鲸鱼实际上是哺乳类动物,是客观真理)。

4.1.2. “别”的否定范畴

“别”在搭配动词时主要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带有禁止和劝阻的祈使意味,常常用来构成祈使句。“别”既可以修饰自主的动作行为,也可以修饰非自主的动作行为,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上不愿意听话人做某事。如下例所示:

(21) 赶紧出门,别磨蹭!(自主)

(22) 别开灯!孩子还在睡觉。(自主)

(23) 别睡了!已经快十一点了。(非自主)

(24) 快去旁边玩着吧,别捣乱!(自主)

(25) 别迟到!今天所有领导都会来。(自主)

4.2. 情感色彩差异

“不”和“别”都是表否定的副词,在很多情况下能表达相同的含义,但在情感色彩上有一些差别。从总体语用倾向来看,“不”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相对中性的感情色彩,主要用于陈述否定的事实或表达客观态度。然而,在特定语境中——尤其是表达拒绝时——“不”的语气可能显得更为坚决、生硬,甚至带有不容商量的意味。相比之下,“别”则往往带有更丰富的情感倾向,如劝诫、安慰、警告、请求等,此处结合如下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26) 我不会做的,你交给别人吧。

(27) 她不是党员,不用参加这个会议。

(28) 这题不选B,你再想想。

(29) 我不玩了,我得回家了。

(30) 我不会用这种软件,恐怕要从头学了。

(31) 别在这吸烟,办公室是禁烟区。

(32) 那边那个戴帽子的,别踩草坪!

(33) 别忘了是谁给你的机会,让你坐上经理的位置!

(34) 你别说了行吗,我都认错了。

(35) 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有什么事自己回家处理!

(36) 你别哭了,这又不是你的错。

(37) 斯拉格霍恩:你看完这个,别把我想得太坏。(《哈利波特6》)

(38) 你别生气,为了这么个小事气坏了身体不值当。

如上例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在表达否定的含义时,“不”往往更加接近客观的叙述,感情色彩不明显,偏中性。“不会做”、“不是党员”、“不用参加”、“答案不选B”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带有说话人的情感倾向。相比之下,“别”的感情色彩更为浓厚,用于祈使句中,如例(31)、(32)表示警告和劝诫,例(33)暗含警告和威胁,有时也可以表达一种较为温和的劝告或建议,例(36)、(38)流露出劝慰,而例(34)、(37)则表示请求。

在一般情况下,“不”并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在表示拒绝时,语气更为生硬,如例(38),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是拒绝母亲再给自己盛饭,但“不”的语气较为冷淡生硬,听起来没有回转的空间,是不留余地的拒绝,而“别”在听感上则更委婉舒缓。由此可见,虽然“不”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中性色彩,但其语用效果仍受具体语境制约,尤其在表达拒绝时语气强度可能超过“别”。

(39) 母亲:今天的菜做得好,我再给你俩盛碗饭吧?

大儿子:不,我吃饱了。

小儿子:别,我吃饱了。

5. 结语

本文尝试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入手,对比了否定副词“不”和“别”在用法上的不同。总体说来,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重合:都可以修饰动词,某些情况下可以单说作为问题的回答,还可以。但“不”的适用范围要更广,除了修饰动词,还可以修饰大部分的形容词;从语义上来说,“不”表示一般的否定或是严词拒绝,通常情况下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意图;而“别”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警告、劝诫、安慰或揣测,感情色彩较为丰富,语气上也更委婉。

参考文献

[1] 蔡玉梅, 黄慧琴. 论否定副词“不”和“别”的比较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J]. 海外华文教育, 2014(2): 206-211.
[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3] 张谊生, 著.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0.
[4]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5]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6] 石毓智.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增订本) [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7] 李宇明. 程度与否定[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1): 29-36.
[8] 戴耀晶.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不”的语义分析[J]. 语法研究与探索, 2000(3): 45-49.
[9] 吕雪.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否定副词“别”的偏误分析[J]. 汉字文化, 2021(12): 14-15.
[10] 王勇. 试析否定副词“别”和“甭”的用法差异原因[J]. 休闲, 2021(32): 103-104.
[11] 陈振宇, 陈振宁. 为什么“不、没(有) 2、别”是副词而不是附缀——汉语句子结构的类型[J]. 语言研究集刊, 2015(1): 100-11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