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学术论文引言是论文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构造研究领域、分析研究空白,并陆续创立本文研究目标和进路。因此,对引言进行结构化语言分析,不仅关系到学术写作编辑教学,也是跨文化学术传播的关键环节。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CxG)是一种基于用法的语言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传统语法中预设的词类或句法结构,而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体——“构式”(construction)。Goldberg是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她认为构式可以是从词汇短语到复杂句式的各种语言结构,这些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并承担特定的语义与功能。在她提出的“构式连续统”中,构式的单位涵盖固定搭配(如“give me a break”)、惯用表达、语法模式(如双宾结构)等多个层级[1] [2]。在应用层面,构式语法为理解学术语篇中的语言组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它能够揭示特定语步中高频出现的“形式–功能”配对单位,并分析其如何编码语篇功能,如引入领域、陈述研究意义、回应他人观点等[3]。因此,构式语法视角不仅为语步结构识别提供补充依据,也为解释构式背后的交际意图、信息流动机制与语篇连贯策略打开了路径,是本研究分析俄语学术引言语言结构的重要理论基石。
近年来,构式语法理论逐渐渗透到学术语篇分析之中,尤其是在学术引言、摘要与结论等功能结构高度聚焦的语篇单元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普遍认为,学术写作中频繁出现的某些结构性表达(如“本研究旨在……”、“已有研究表明……”)不仅是语法结构,更是具备特定语篇功能和语用预期的构式[4] [5]。在英语学术语篇研究中,Hyland指出学术话语的建构依赖于特定的语类常规(genre conventions),这些常规常以语言构式的形式体现,如动词短语“this paper argues that...”、“there is a need to...”,这些构式承担了组织信息、表达评价、构建作者立场等重要功能[2]。Boas则强调,将构式语法用于语类分析(genre analysis)有助于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之下的交际意图结构,从而实现从形式到功能的深层解读[6]。这一思路在学术引言分析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例如Kanoksilapatham (2005)基于CARS模型分析生物化学引言时,注意到一些语步重复性表达可归纳为跨学科共现的典型构式[7]。
而在俄语语篇研究领域,构式分析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已有若干尝试。基于Swales的CARS模型,俄罗斯学者也对俄语引言的语步结构进行了本土化分析。例如,Алешинская在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俄罗斯作者在英语发表的引言中常省略“指出研究空白”(Establishing a niche)这一语步,而在本土期刊或英文发表中,CARS的其余步骤仍保留(除第二步的部分移动外) [8]。此外,围绕俄语科研写作引言部分的修辞风险,Tikhonova等学者调查发现,俄语教育研究领域的引言往往存在冗余倾向,这种风格性特征与CARS模型在规范化结构上的不一致性相关联[9]。这些研究虽然尚未聚焦构式语法视角,但为引言的语步功能与构式类型在俄语学术语篇中的可变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基础,支持了构式分析在俄语语篇中的可行性与理论意义。
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与CARS模型已有一定关注,例如施春宏与蔡淑美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构式语法的核心逻辑进行了系统阐释,奠定了该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10];吴清清在其综述中指出,构式语法研究已逐步从理论引介走向方法论创新,特别强调其在语篇层应用的潜力[11];此外,文旭与杨坤提出“历时构式语法”视角,探讨了构式语法如何揭示语言演变与语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12]。这些研究虽未聚焦俄语引言,但为将CARS模型与构式语法结合、以构式视角展开语步功能与结构映射的研究策略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Swales所建立的CARS模型对学术引言结构提供了较为标准化的分析规范,通过“构建域域”、“表明空白”、“设定目标”三大语步定义了引言的功能结构。然而,它更多被应用于英语论文,而对于俄语学术文本,该模型的适应性和实际分析仍有待探索。同时,实证语言学的“构形语法”趋于在语组上抽象“形式–意义”匹配体,这为组织性文本探论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相比于传统语法学基于词组/语法关系进行分析,构形语法不假许语组是“本原”,而是把它看作意义分布的化进构建单元。因此,将CARS模型中的功能语步各自抽象为构形,进而分析其语法结构、意义功能和语用处理,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思路。
2. 语料来源及预处理
本研究选取俄罗斯高校权威语言类期刊《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 19.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莫斯科大学学报:第19辑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中2021年至2025年间发表的俄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作为目标研究语料。该期刊依托莫斯科国立大学语言学系主办,是俄罗斯高水平语言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之一,代表了俄语学术写作在语言与跨文化语境下的实践特点与风格规范。在语料选取时遵循三个标准:文章中含有完整的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为独立标题,具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所有文本均具备明确的引言标题与完整结构,涵盖语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等子领域,代表俄语学术写作的典型样态,具备进行构式识别与语步标注的基本可操作性。
引言文本涵盖语言学多个子领域(语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等),以增强构式提取的广度与代表性。为保证数据质量,本文剔除了结构不完整、双语或非典型的引言语篇,最终选定51篇有效俄语语言学论文引言,经文本清洗与断句处理后,得到以下基础数据:
引言语篇数量:51篇;
总词数(形符):18,222;
不重复词数(类符):3847;
总句子数:702句。
在开始语步标注与构式识别之前,需要对原始语料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其结构一致性与可分析性。考虑到俄语标点使用的复杂性,本文采用Python正则表达式结合NLTK库切句模块对文本进行自动断句处理,初步划分句子边界后,再配合人工校对,以确保语篇中的每个句子成为一个独立分析单元。随后,借助编号系统为每句添加语步索引标签(如M1S1、M2S2等),并以CSV格式整理保存,为语步标注与构式识别提供便利。
语步划分依据Swales提出的CARS模型[13] [14],按照M1 (构建研究领域)、M2 (指出研究空白)、M3 (设定研究目的)三大主语步,并细化为9个子语步(例如:M1-S1引入领域、M2-S2批评现有研究等),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本地化调整。本研究结合构式语法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采用半自动识别和手动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提取构式。标记句法模式与功能标签并结合Goldberg的“形式–意义”映射框架进行语义归类[1]。
3. 构式分布与分析
3.1. 构式的语步分布概况
通过对51篇俄语学术引言语篇的构式分析,本文共识别出覆盖M1、M2、M3三大语步的代表性构式32类,语料中构式总出现频次为967次,平均每篇引言中构式使用频率为18.96次。构式在不同语步中呈现的分布趋势见图1。
Figure 1. Move label frequency chart
图1. 语步标签频次图
M1语步中构式共识别17类,占比53.1%,主要为领域提示型、评价型与引证型;
M2语步中构式共识别8类,占比25%,以限制性判断、批评现有研究、问题未及为主要功能;
M3语步中构式共识别7类,占比21.8%,集中在目标表达、方法预告和结构展望上。
M1语步下的三个子类(尤其是M1S3)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语步,说明“建立研究领域”的策略在俄语学术引言中普遍而关键;而M3 (设定研究目的)与M2 (提出研究空白)亦呈现明确结构层次,具有较强的程式化表达特征。这一分布表明:俄语学术引言的构式使用具有语步敏感性,构式的功能、句式与语义特点均依附于其所在语步所承担的宏观语篇功能。
3.2. M1语步构式分析
构建研究领域M1语步作为引言的起始部分,其核心功能在于界定研究范围、概述研究背景并引导读者进入特定学术领域。根据语料统计,所有语篇均包含M1语步,占引言总句数的53.1%,是CARS模型三大语步中占比最多的语步构式大类。该语步中最常见的构式可归为以下三类:
1) 领域提示型构式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наблюдается + N/NP”(近年来……现象被观察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 особое внимание уделяется + NP/VP”(当代语言学中对……特别关注)
此类构式通常使用时间副词(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与被动动词(наблюдаться, уделяться)组合,构建“时间–现象”框架,语用上具有引入研究背景与暗示研究趋势的功能。它们多出现在引言首段,形成典型的“领域进入”信号,与英语中的Recently,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构式功能相似[2] [4]。
2) 领域评价型构式
“X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обой важный аспект + NP”(X是……的重要方面)
“Проблема + Gen + остаётся актуальной и сегодня”(……问题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该类构式通常含有主观评价成分,动词представлять собой与оставаться用于表达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或持续性,体现作者对研究领域的态度立场,语用上起到强化研究价值的作用。
3) 引证型构式
“Согласн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м + Gen”(根据……的研究)
“Как отмечают/пишут/показывают + NP/研究者”(正如……所指出)
该类构式通过引述权威资料,为研究领域的存在和重要性提供论据支撑,同时帮助作者建构学术话语的“互文性”。
从构式层面看,M1语步中频繁使用的框架均体现出主题前置、客观被动和现象描述三大特征。这些语言手段服务于引导读者关注“现象已存在”,为后续提出研究空白和设定目标做好铺垫。此类构式划分不仅反映了引言语步功能的细分,也与Swales CARS模型中的“指示研究领域(Indicating a territory)”、“主张中心性(Claiming centrality)”和“回顾研究(Reviewing items of previous research)”三种策略密切对应[13] [14]。例如,领域提示型构式通过“近年来”、“当前”等时间副词配合被动表达建构研究现象的存在感,其语用功能即是实现“研究域引入”。领域评价型构式则使用形容词(如“актуальный”、“важный”)传达领域重要性,体现了典型的态度标记[4]。而引证型构式则通过引用权威学者成果建立互文性,是“学术话语中典型的引用块”[5]。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来看,上述结构皆为“形式–语义–语用”三层映射单位,其功能不仅是语步建构,更是交际意图的语法化表现[3] [15]。
3.3. M2语步构式分析
M2语步(指出研究空白)承担着批评前人研究、揭示研究空白或不足的功能,占总语料句数的25%。该语步构式常带有对比、限制或批判语义,其构式形式主要包括:
1) 限制性判断型构式
“Однако до сих пор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 изучено + N/VP”(然而……仍研究不足)
“Несмотря на растущий интерес, остаётся мало изученным + NP”(尽管……兴趣增长,……仍然研究不够)
此类构式使用限制性副词(однако, несмотря на)与“少–多”对比结构,语言逻辑上制造反差,以凸显研究空白。如:
Несмотря на активное изучение языковых норм, вопрос академической лексики остаётся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 проработанным.
此类表达体现出学术写作中典型的“限制性预设”(concessive presupposition)结构,是推动研究空间生成的重要语法机制[16]。
2) 批评现有研究型构式
“Ряд работ посвящён + NP, однако они не учитывают + NP”(已有一些研究致力于……,但未考虑……)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X носят фрагментарный/односторонний характер”(关于X的研究是片面/零散的)
该构式类型将陈述与转折并置,以体现作者对现有研究方法、范围或深度的批评,是M2语步构式中最具主观立场表达的一类。
从构式分布看,M2语步中评价性词汇和对比结构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语步,说明该语步的构式功能不仅在于提出空白,也在于预设“本研究即将填补”的合理性。Swales指出,引言中的第二语步往往通过“指出研究空白”来推动研究空间的生成,这一策略通常借助限制性副词(如“однако”)与缺失性表达结构实现。M2语步中“研究不足”、“尚未深入”等限定判断类构式,即体现了典型的构式化否定预设功能。在构式语法的框架下,此类表达呈现出“限制性标记 + 语义核心”的高频形式组合,是一种专用于语步推进的“准范型构式”[15]。此外,批评类构式中常见的对比结构和主观判断动词,也反映了学术写作中“立场建构”的语用实践[2]。
3.4. M3语步构式分析
M3语步(设定研究目的)是引言结构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任务在于明确研究目标、陈述研究方法,或预测研究结构与价值。该语步在语料中的出现率为21.8%,显示出其作为引言收束性语段的核心地位。
在构式层面,M3语步常见的构式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 研究目标表达型构式
“Цель настояще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 NP/VP”(本研究的目的是……)
“Настоящая работа направлена на + Acc/VP”(本研究旨在……)
“В данной стать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ется попытка + VP”(本文尝试……)
该类构式具有高度程式化的句式形式,动词如“заключаться”、“направляться”、“предприниматься”……在语义上均表现出“计划性”和“设计性”,在语用层面具有引导读者关注研究焦点的功能。
2) 研究方法预告型构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роводится на основе + Gen”(研究基于……进行)
“Анализ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с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 Gen”(分析采用……)
该类构式往往紧接研究目标陈述之后出现,用于提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路径,为正文方法章节作出前导。
3) 研究结构展望型构式
“Статья состоит из + Gen”(本文由……组成)
“В первой части рассматриваются…, во второй— …”(第一部分讨论……,第二部分……)
该类构式语用功能为提示文章结构安排,虽不在所有语料中出现,但在结构清晰度要求较高的学术文本中频率较高。构式中常用动词“состоять”、“рассматриваться”以非人称形式呈现,形成客观中立的文本框架。
总体来看,M3语步构式以形式固定、目的导向和程式性强为主要特点,句式规范性高,是俄语学术写作中最具模板化色彩的语段。其构式的功能核心在于明确“本文意图为何”,并建立起作者与读者间关于研究任务的明确共识。
CARS模型的第三语步“设定研究目标”常通过目标表达、方法提示与结构安排等语言策略实现。本研究识别出的程式化目标构式与Hyland [2]所描述的“语类构式”高度吻合,是学术语篇中典型的程式表达。构式语法理论强调,语言使用者会在特定语用场景中调用“功能明确、形式固定”的构式模板[15],M3语步中的目标构式正是此类“目的导向构式”的集中体现。其核心特征在于计划性动词、被动语态和话语收束结构,是学术写作中实现读者引导与语篇收束的重要语言手段[6]。
4. 构式的结构特征与变体类型
在句法结构层面,俄语学术引言中的构式大致呈现如下特征:
广泛使用动名结构,如“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 Gen + показывает, что…”,体现出论断性语义构建的基本模式;被动语态频率显著高于主动语态,常以非人称表达呈现(如“рассматривается”、“уделяется внимание”),有助于塑造客观中立的学术风格;时间副词(如“в последнее время”、“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频繁嵌入句首,用于建构研究时间框架;评价性形容词(如“актуальный”、“важный”、“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й”)常作为先行修饰成分,强化语义重心,体现研究价值判断。
另外,不同构式在具体使用中具有灵活变体,表现出“形式–意义”关系的动态演变趋势:① 句式变换:如“Цель настояще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可以变为“В настояще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рассматривается…”,虽然形式不同,但功能上均用于陈述研究目的;② 动词替换:某些构式的核心动词存在高频替代关系,如“показать”、“описать”、“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等,分别用于强调不同研究操作;③ 成分重组:某些修饰性构件可前置或后置,以调节句子重心,如“актуальный вопрос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与“вопрос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остаётся актуальным”;④ 主句/插入语可交换:如“Следует отметить, что…”可与“Что важно, следует отметить…”互换使用,反映出表达重点灵活调整的能力。
分析表明,一些构式展现出“层级句式”的使用倾向,即在主结构内嵌套因果、目的、条件等从属句式,使得语篇逻辑更为严密。如“Настоящая статья направлена на то, чтобы 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 влияние…”,通过“чтобы”引导从句实现语义扩展。这类结构上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出构式的变体性,也表明作者在实际写作中根据篇章目的与语步功能有意识地调节语言选择。构式语法强调构式作为“形式–意义–语用”三维结构单位,其真实使用始终处于语境驱动的动态构建过程中。
上述现象说明学术构式虽具有模板化特征,但在具体语篇中仍保留显著的灵活性与语用调节空间。因此,构式分析不仅要识别静态的模板化结构,也应关注构式的变体生态与组合逻辑。俄语学术引言中的构式系统正体现出“程式性与弹性并存”的语言使用规律,这对于学术写作教学、语料建模与语言识别技术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在构式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整理出典型构式与句法模型的匹配关系,见表1。
Table 1. Matching table of typical constructions and syntactic models
表1. 典型构式与句法模型匹配关系表
构式类型 |
构式模板 |
对应句法模型 |
所属语步 |
领域提示型 |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наблюдается + NP |
Adv + Passive Verb + N |
M1 |
引证型 |
Согласн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м + Gen |
Prep + NOUN |
M1/M2 |
限制判断型 |
Однако до сих пор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 изучено... |
Conj + Adv + Participle |
M2 |
批评型 |
Ряд работ... однако они не учитывают... |
Clause + Conj + Neg |
M2 |
研究目标型 |
Цель настояще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
NP + Passive Verb |
M3 |
方法提示型 |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роводится на основе + Gen |
Passive + Prep + N |
M3 |
5. 结论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出发,基于Swales的CARS模型,对俄语语言学期刊中51篇学术引言语篇进行语步标注和构式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俄语学术引言总体符合CARS模型的三步框架(M1-M2-M3)。其中,M1 (建立研究领域)几乎在所有语篇中出现,是引言的核心部分;M2 (指出研究空白)与M3 (设定研究目标)虽有省略或隐性表达,但在语篇组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逻辑功能。
2) 在构式层面,三个语步分别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构式类型与功能指向:M1偏好领域提示和引用构式,M2侧重限制性判断与批评结构,M3则以程式化研究目标表达为主。
3) 构式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大多数构式呈现出结构固定、语义明确的句法框架;另一方面,构式变体在动词、名词搭配和语序方面具有较大灵活性,反映出学术写作中的语用调节机制。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1) 语料选自语言学领域期刊,学科局限性较强,未来可扩展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2) 构式识别主要依赖人工标注,尽管保证了准确率,但在规模扩展上存在限制,后续研究可引入深度学习等自动抽取方法;3) 本研究未深入探讨构式的语用动因及文化差异问题,未来可结合元话语理论、评价理论等模型展开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体而言,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视角揭示了俄语学术引言中语步结构与构式使用之间的互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构式语法在篇章层面的应用,同时可为学术文本分析与写作实践提供初步的语料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