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Marx’s Theory of Free Trade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DOI: 10.12677/acpp.2025.1411578, PDF, HTML, XML,   
作者: 师 嘉: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关键词: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经济全球化Marx Free Trade Ideology Economic Globalisation
摘要: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是其在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丰富研究的基础上,洞悉资本逻辑和本质,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自由贸易,对其在“加速社会革命”这一层面上的积极作用表示赞同。研究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对我们在当今自由贸易新变局的时代背景中,始终坚定自身立场,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自由贸易的利弊,把握自由贸易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free trade emerged from his extensive research in political economy, through which he discerned the logic and essence of capital. Adopting a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he acknowledged free trade’s positive role in accelerating social revolution. Examining Marx’s free trade ideology hold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maintaining steadfast principles amidst contemporary shifts in free trade dynamics. It enables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free trade’s merits and drawbacks while charting its correct developmental course.
文章引用:师嘉.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哲学进展, 2025, 14(11): 238-242.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5.141157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1],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当今背景下我国的自由贸易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关键点,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坚持和继承马克思的自由贸易思想,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现经济更稳健可持续的高水平发展。

2.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掠夺的资本积累后形成了一定的工业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过剩问题,急需更广泛的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在1846年,英国政府制定了谷物法及其相关关税保护的政策,标志着谷物可以自由无阻地进入英国市场。但同时反《谷物法》联盟趁此机会大肆宣扬《谷物法》对立于上帝法则的说法,试图通过将自由贸易与宗教神学联系起来,大肆传播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好处,以达到诱导其他国家取消与英国的贸易壁垒的目的,最终将本国的生产过剩问题通过世界市场来解决。

1847年比利时报纸“民主工场报”刊登了马克思的《保护关税派、自由贸易派和工人阶级》,他从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发展史的角度来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此开始了对自由贸易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同年9月,布鲁塞尔举行了一场讨论自由贸易问题的会议,但最终这场会议得出的结论竟是“自由贸易对工人极为有利”。马克思在意识到资本家打着为工人谋福利的幌子,来实现自己谋私利的自由后,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3] p. 588),这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的一句话。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经济学文献,从社会生产关系入手进行研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以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为研究对象,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从辩证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进行了分析。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辩证分析

马克思批判一些宣称“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对抗”([4] p. 756)的自由贸易信徒没有意识到现实本质,忽视了制度之下的本质和矛盾,并将视野放到更高的世界历史层面上,指出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世界市场变得更加紧密和互相依赖,资本在世界市场上自由流动([4] p. 757)。但同时,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和加快社会革命的角度对自由贸易保持赞成态度。自由贸易使得世界市场扩大,促进全球资源配置优化,加快技术革命。在人类解放意义上,资本的自由增殖推动资产阶级制度下受压迫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对加速社会革命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3.1. 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充分激发生产力潜能

马克思赞同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历史作用的“正向效应”,即在驱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加速社会革命的爆发。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认为,自由贸易清除了阻挡生产要素更大范围延伸的许多障碍,只有在自由贸易下才能充分释放工业机器蕴含的生产力,“自由贸易扩大了生产力”([4] p. 752)。“资本的扩大是对工人最有利不过的事。这一点必须同意”([4] p. 752),生产资本的扩大同时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进一步扩大,机器更大范围使用,加深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产生更大的市场需求,这时实行自由贸易成为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3.2. 促进世界市场统一规则的形成,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

自由贸易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突破了地域和国家之间的限制,且随着航线的发现,国家之间的交往扩大了,人类交往能力提高,促进形成“各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充分释放出生产力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4] p. 562)。交通技术的发展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交往能力,克服地方和民族等界限,扩大了人类的交往范围,促进被普遍认可的具有统一市场规则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统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3.3. 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加速社会革命,促进无产阶级解放

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并不会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会随着经济发展加深阶级矛盾,加快社会革命的爆发。“一旦那些至今还有可能被工人看作造成自己贫困境遇原因的所有次要因素全都消失,到那时,所有遮挡工人的视线、掩盖他的真正敌人的帷幕必将被撕得粉碎”([4] p. 757),这时,工人会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贫困境遇是由资本的肆意剥削造成的,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推动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5]

4.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今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变成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趋势,各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为世界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一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沿着生产能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的脉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速生产力往前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 p. 35)。经济全球化从本源上而言是世界交往方式的一体化,尤其是在今天世界各国联系交往日益密切的时代中,各个国家、民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都是世界经济的参与者。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为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有助于推动我国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4.1. 充分激发自由贸易的经济积极性

马克思充分认可自由贸易经济功能的积极作用,自由贸易下资本的自由流动促进资本的积累和积聚,通过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交流,各国之间资源和技术进行自由交流,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充分发挥出大机器中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一国通过贸易扩大市场,可以实现该国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从而可以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他指出“不管在任何两国之间进行对外贸易,两国都得到两种不同的好处……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使国内市场的狭小不至妨碍某一工艺或制造部门的劳动分工达到最高的完善境地。通过为可能超过国内消费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对外贸易鼓励各国改进自己的生产力,……从而增加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财富。”([6] p. 25)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认为自由贸易和世界市场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今时代,自由贸易打破地域限制,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和劳动力成本,自由贸易使各国通过贸易交换所需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全球生产效率,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其次,自由贸易也为技术创新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在自由贸易环境下,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促使它们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自由贸易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不仅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充分激发自由贸易的经济积极性,对于推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

4.2. 积极防控自由贸易的经济负面性

在激发自由贸易积极性的同时更要防控经济负面性。自由贸易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负面性。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下资本增殖的内在矛盾和阶级冲突,为防控这些负面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自由贸易可能加剧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各阶级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本实力,往往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因技术落后和资本短缺而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中心–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固化;与此同时,国家内部各个阶级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其贫富差距扩大。其次,自由贸易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当一国在自由贸易中遭受利益损失或面临外部经济冲击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可能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从而阻碍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7]。此外,自由贸易还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的波动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得一国经济波动可能迅速传导至其他国家,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因此,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共同应对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负面挑战。

4.3. 推动中国式自由贸易现代化

推动中国式自由贸易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开放发展,又要立足国情,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首先,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是关键。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涉外经贸法律法规,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其次,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是重要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引擎。我们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注重防范数字贸易风险,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为数字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这些举措更好地发挥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中国式自由贸易的现代化转型。

4.3.1. 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我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稳步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8],为契合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自由贸易为引擎,深化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变革,将国内贸易投资规则与国际普遍接受的准则相协调,促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形成。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旗帜鲜明主张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9],推动各国连结成为具有内在利益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表明,只有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4.3.2. 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

推动贸易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数字贸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具有高效、便捷、低成本等显著优势,正深刻改变着全球贸易格局。为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我国需从多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范围与质量,降低数字贸易成本,为数字贸易发展筑牢根基。另一方面,加大对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数字贸易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数字贸易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2]。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各国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贸易以其特有的优势为贸易强国建设赋予了新动能[10]

5. 结语

马克思对自由贸易总体持批判态度,但马克思对于自由贸易“加快社会革命”这一点保持肯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与征程。在全面把握经济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以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为切入点,以构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网络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加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进程,着力打造更高标准的自贸试验区。中国正依托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局面,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迈进,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球经济安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同心协力 共迎挑战 谱写亚太合作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23-11-18(02).
[2]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01).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6] 亚当·斯密. 国富论[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366-367.
[7] 赵福生, 邹佳睿, 师嘉. 马克思自由贸易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4): 32-40+54.
[8] 冯其予. 深化高质量对外开放 积极应对外需收缩道[EB/OL]. 2022-11-23.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211/23/t20221123_38245274.shtml, 2024-03-30.
[9] 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N]. 人民日报, 2023-09-28.
[10] 习近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 人民日报, 2023-1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