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社区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选取鄂尔多斯市多处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老年人社会隔离量表,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情况。采用Excel 2010录入数据,应用
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 (P25, P75)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方法进行,而多因素分析则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概率检验,以P < 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结果:本研究纳入170名社区老年人,老年人社会隔离得分为(11.80 ± 2.768)分,处于中度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健在子女数量、居住情况(P < 0.05)。结论:在当前社会中,老年人群体面临较高的社会隔离风险。因此,护理专业人员应当针对易于遭受社会隔离的社区老年人,实施针对性的社交活动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期降低社区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几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in Erdos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nursing staff to formulate nursing plans. Methods: A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the elderly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 several communities in Erdos, Inner Mongolia from September 2024~March 2025. A self-mad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 social isolation scale for the elderl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Excel 2010 was used to enter the data, and SPSS 27.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Count data is expressed in frequency (percentage). The non-normally distributed continuous data were described by M (P25, P7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Kruskal-Wallis H test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P < 0.05. Results: A total of 170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isolation were (11.80 ± 2.768), which was at a moderate leve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surviving children, and residence status (P < 0.05).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 incidence of social isola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is high, and the nursing staff should carry out relevant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who are prone to social isol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ocial isola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1. 引言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2年底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占总人口的6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表明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1] [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在提升。政府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强调了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旨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并满足他们对高品质健康养老的需求[3]-[6]。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已将社会隔离作为老年人一个关键的社会和政策问题[7]。当前,社会隔离风险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群体数量呈上升趋势。鉴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上的敏感与脆弱性,以及社会地位的下降和易被忽视的现状,他们已成为社会隔离的高风险群体。社会隔离的出现容易阻碍老年人获取社会网络的支持、建立健康认知等,进而导致不良健康的产生[8]。同时当前我国国内针对老年人社交或社会隔离相关研究较少,多数集中于患病老年患者或特殊老年人群,多忽视社区普通老年人,针对社区普通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及社交健康相关研究相对国外更加落后。据此,本研究主要针对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当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通过深入分析,能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健康策略、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奠定基础,从而更有力地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随着当前社会对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其晚年幸福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望能够为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9月~2025年3月期间选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多家社区(大学西路社区、新华西街道四合社区、三顺店社区)中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 年龄 ≥ 60岁;2) 长期在该社区居住者;3) 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者;4) 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 存在认知障碍者;2) 精神类药物使用者;3) 参与其他研究者。最终纳入本研究社区老年人共170名。
2.2.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收集:根据研究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住址、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等。
2) 老年人社会隔离量表[9]:采用我国学者庞慧汉化的中文版老年人社会隔离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cial Isolation Scale in Older Adults, C-SIS),C-SIS共包含两个维度(即联系度与归属感),每个维度包含3个条目,共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前3个条目评价指标分别0 = 0,1 = 1,2 = 2~3,3 = 4~5,4 = 6个或更多;后3个条目评价指标分为0 = 非常不同意,1 = 有些不同意,2 = 中立,3 = 有些同意,4 = 非常同意;其中条目5为反向计分,总分0~24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隔离度越严重。总量表的S-CVI为0.97,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0、0.707,重测信度为0.936,信效度良好。
2.3. 资料收集录入
社区老年人将根据统一的指导语了解相关概念和本次调查的目的,并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被告知量表的填写方式和注意事项。研究对象被要求依据其个人状况,严谨、细致、真实地回答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鼓励研究对象自主完成问卷填写,若遇填写障碍,研究者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协助完成问卷内容的记录。填写完成后,研究者将认真检查填写是否有遗漏并立即收回。问卷信息将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概率,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5. 伦理原则
本研究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原则,所有收集的数据仅用于本次研究,不会泄露给第三方。在此期间,本研究将严格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以确保老年人拥有随时可退出的权利,并且退出的决定不会对其接受其他医疗服务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者将会对收集到的老年人所有信息进行匿名处理,以此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结果
3.1. 社区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纳入170名社区老年人;其中60~70岁者占比42.94%,70~80岁者占比30.59%,>80岁者占比26.47%;男性占比63.53%,女性占比36.47%;独居老年人有12 (7.10%)人、与子女同住者有66 (38.82%)、和配偶同住91 (53.53%)、和他人同住(护工或保姆等)者有1 (0.59%)。详见表1。
Table 1.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n = 170)
表1. 社区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n = 170)
名称 |
项目 |
频数 |
百分比 |
年龄 |
60~70岁 |
73 |
42.94% |
70~80岁 |
52 |
30.59% |
>80岁 |
45 |
26.47% |
性别 |
男 |
108 |
63.53% |
女 |
62 |
36.47% |
婚姻状况 |
未婚 |
2 |
1.18% |
已婚 |
121 |
71.18% |
离异 |
34 |
20.00% |
丧偶 |
13 |
7.60% |
居住情况 |
独居 |
12 |
7.10% |
与子女同住 |
66 |
38.82% |
和配偶同住 |
91 |
53.53% |
和他人同住(护工或保姆等) |
1 |
0.59% |
存活子女数量 |
1 |
22 |
12.94% |
2 |
32 |
18.82% |
3 |
51 |
30.00% |
大于等于4 |
65 |
38.24% |
退休前职业 |
领导干部 |
21 |
12.35% |
工人或职工 |
47 |
27.65% |
农民 |
55 |
32.35% |
自由职业 |
47 |
27.65% |
月收入情况 |
<3500元 |
62 |
36.47% |
3500~5000元 |
44 |
25.88% |
>5000元 |
64 |
37.65% |
患有慢性病数 |
1 |
51 |
30.00% |
2 |
66 |
38.82% |
≥3 |
53 |
31.18% |
文化程度 |
文盲 |
20 |
11.76% |
小学 |
35 |
20.59% |
初中 |
50 |
29.41% |
中专或高中 |
49 |
28.82% |
大专 |
16 |
9.41% |
本科及以上 |
- |
- |
3.2.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得分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得分为(11.80 ± 2.768)分,处于中度水平,表明当前老年人群普遍发生社会隔离。详见表2。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dimension scores of social isolation scale for the elderly (n = 170)
表2. 老年社会隔离量表维度得分分布情况(n = 170)
项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得分 |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总得分 |
4 |
15 |
11.80 ± 2.768 |
各维度得分 |
想想您的家人,朋友和邻居们,
您与多少人能——每月至少有一次面对面的沟通或交流? |
1 |
5 |
3.847 ± 1.340 |
说心里话? |
1 |
5 |
3.981 ± 1.319 |
从个人层面感觉很亲近? |
1 |
5 |
4.082 ± 1.386 |
想想您的家人,朋友和邻居们,
您与多少人能——总的来说,我觉得我的人际关系很融洽 |
1 |
5 |
3.941 ± 1.095 |
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 |
1 |
5 |
4.047 ± 1.113 |
我觉得我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参加社交活动 |
1 |
5 |
3.911 ± 1.215 |
各维度得分 |
维度1:联系度 |
3 |
15 |
11.932 ± 1.278 |
维度2:归属感 |
3 |
15 |
11.825 ± 0.857 |
3.3.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单因素分析
据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健在子女数量、退休前职业为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P < 0.05)。详见表3。
Table 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 (n = 170)
表3.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 170)
名称 |
项目 |
(
± s) |
t/F |
P |
年龄 |
|
|
0.943 |
0.392 |
|
60~70岁 |
12.12 ± 0.68 |
|
|
70~80岁 |
14.86 ± 3.84 |
|
|
>80岁 |
2.34 ± 4.26 |
|
|
性别 |
|
|
1.823 |
0.179 |
|
男 |
7.89 ± 3.66 |
|
|
女 |
12.70 ± 5.66 |
|
|
婚姻状况 |
|
|
52.632 |
<0.001 |
|
未婚 |
4.50 ± 0.71 |
|
|
已婚 |
12.78 ± 1.15 |
|
|
离异 |
8.38 ± 3.88 |
|
|
丧偶 |
12.77 ± 0.83 |
|
|
居住情况 |
|
|
2.653 |
0.049 |
|
独居 |
12.75 ± 1.29 |
|
|
与子女同住 |
11.64 ± 3.07 |
|
|
和配偶同住 |
11.87 ± 2.60 |
|
|
和他人同住(护工或保姆等) |
5.000 |
|
|
存活子女数量 |
|
|
9.155 |
<0.001 |
|
1 |
9.41 ± 3.89 |
|
|
2 |
11.69 ± 2.62 |
|
|
|
3 |
11.71 ± 2.96 |
|
|
|
≥4 |
12.74 ± 1.50 |
|
|
退休前职业 |
|
|
6.700 |
<0.001 |
|
领导干部 |
9.90 ± 3.86 |
|
|
|
工人或职工 |
11.34 ± 2.85 |
|
|
|
农民 |
12.02 ± 2.68 |
|
|
|
自由职业 |
12.85 ± 1.46 |
|
|
月收入情况 |
|
|
1.357 |
0.260 |
|
<3500元 |
12.18 ± 2.47 |
|
|
|
3500~5000元 |
11.89 ± 2.51 |
|
|
|
>5000元 |
11.38 ± 3.17 |
|
|
患有慢性病数 |
|
|
0.232 |
0.793 |
|
1 |
11.78 ± 2.82 |
|
|
|
2 |
11.65 ± 2.94 |
|
|
|
≥3 |
12.00 ± 2.53 |
|
|
文化程度 |
|
|
0.719 |
0.580 |
|
文盲 |
11.50 ± 3.40 |
|
|
|
小学 |
11.71 ± 2.71 |
|
|
|
初中 |
12.28 ± 2.42 |
|
|
|
中专或高中 |
11.41 ± 2.98 |
|
|
|
大专 |
12.06 ± 2.49 |
|
|
|
本科及以上 |
- |
|
|
3.4.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给予一般资料赋值(婚姻状况:未婚 = 1,已婚 = 2,离异 = 3,丧偶 = 4;居住情况:独居 = 1,和子女同住 = 2,和配偶同住 = 3,和他人同住(护工或保姆等) = 4;健在子女数量:1 = 1,2 = 2,3 = 3,大于4 = 4;退休前职业:领导干部 = 1,工人或职工 = 2,农民 = 3,自由职业 = 4)详见表4,最终回顾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健在子女数量、居住情况为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P < 0.05)。详见表5。
Table 4. General data assignment table
表4. 一般资料赋值表
自变量 |
赋值 |
婚姻状况 |
未婚 = 1,已婚 = 2,离异 = 3,丧偶 = 4 |
居住情况 |
独居 = 1,和子女同住 = 2,和配偶同住 = 3,和他人同住(护工或保姆等) = 4 |
健在子女数量 |
1 = 1,2 = 2,3 = 3,大于4 = 4 |
退休前职业 |
领导干部 = 1,工人或职工 = 2,农民 = 3,自由职业 = 4 |
Table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y (n = 170)
表5.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 = 170)
变量 |
β (大于0正向) |
标准误 |
标准化β |
t |
P |
常量 |
10.000 |
1.288 |
|
7.763 |
<0.001 |
婚姻状况 |
−0.801 |
0.302 |
−0.184 |
−2.650 |
0.009 |
居住情况 |
−0.225 |
0.299 |
−0.052 |
−0.753 |
0.045 |
健在子女数量 |
−0.786 |
0.184 |
0.297 |
−4.277 |
<0.001 |
退休前职业 |
0.699 |
0.193 |
0.251 |
3.614 |
0.053 |
4. 讨论
4.1.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的社区老年人170名,其社会隔离得分为(11.80 ± 2.768)分,处于中度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退休前职业、月收入情况、患有慢性病数、文化程度不是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最终经过统计分析确定婚姻状况、健在子女数量、居住情况为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本研究得分程度与李永平等[10]运用一般疏离感量表调研陕西患者得分(45.33 ± 4.13)分相似均处于中度水平,可能由于地域民俗相似,气候相同,文化沟通交流频繁等原因,使得社区老年人之间的社会隔离感并未如同预想般严重,仍处于中度水平。这提示我们,虽然地域、民俗、气候等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但社区内仍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我觉得我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参加社交活动”获得最低分(3.911 ± 1.215)分,可能因老年人群自身机体衰退,进而产生社交回避现象,社交欲望相比年轻人大幅度下降。相较况莉等[11]学者研究社区听力障碍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老年人社会网络量表得分为(14.45 ± 5.67)分更低,可能的原因在于本研究纳入的老年人群整体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好,尽管存在一定的社会隔离现象,但并未达到听力障碍老年人所面临的严重程度。听力障碍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不仅对于他们的社交活动产生了影响,还加剧了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相比之下,本研究中的老年人虽然也存在着面临社交回避的问题,但整体表现相对于听力障碍的老年人较为良好,这可能与他们拥有良好的躯体健康和更为活跃的社交环境与氛围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相反,我们更应该多加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参与度,从而降低社会隔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2. 未婚或丧偶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
未婚或丧偶社区老年人相较已婚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可能原因包括单身老年人群社交范围较小,研究显示,有配偶的老年人社交圈往往会因为配偶而扩大,双方社交融合会促进社区老年人社交。同时未婚或丧偶社区老年人失去家庭这一重要支持系统时,会因内心封闭或自身长久独居因素产生社交回避心理,不愿与他人交流。我国学者张硕[12]在调研我国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表明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此类老年人可能经济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也相比有配偶的社区老年人更差,这也是未婚或丧偶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的一大因素[13]。未婚或丧偶的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往往缺乏配偶的支持与陪伴,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交活动时感到更为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回避倾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社区和社会各界应当更加关注这类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社交参与和心理健康。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增强社交能力,从而降低社会隔离的风险。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可在社区开展相关知识讲解,讲解社会隔离的不良影响及社交的优点,也可以开展单身老年人群交友会等线下见面会议,定期随访此类重点老年人群等方式预防或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发生发展。
4.3. 独居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独居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独居老年人缺乏家庭支持和陪伴有关,导致他们社会活动减少,社会适应能力减弱。并且,独居的老年人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生活上的困难,以此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身体疾患,经济困难或是情感孤独等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社会隔离。根据研究显示,独居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生活自理上,在他们看来社交活动并不重要,这导致他们的社交圈逐渐缩小。同时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独居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的能力也在下降,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社交机会[14]。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成为发生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相对于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家庭日常交流与活动中,长时间处于这种生活模式可能会导致他们逐渐与外界失去联系。还有一些独居老年人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例如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无法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这也进一步缩小了他们的社交范围。因此,社会各界应重视独居老年人的社交需求,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缓解社会隔离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孤独感,增强社交能力,从而降低发生社会隔离的风险。同时,家人也应当给予独居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支持和尊重他们的选择,尽量不要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独立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4.4. 健在子女数量少的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社会隔离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在子女数量少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社会隔离。可能是因为这些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家庭的爱、关心与支持,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由于子女数量少,老年人在面对生活困难时,缺乏足够的信心,常常会感受到孤独与无助,这进一步加重了社会隔离的发生。此外,相关研究显示,健在子女数量少的老年人可能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家庭活动与聚会中,这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交机会[15]。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保持老年人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而子女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这种互动减少[16] [17]。所以,社区和家庭成员应当更加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提供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同时社区也应当组织更多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社交与交流的机会,提升其社交能力。家庭成员也应更多与老年人保持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关心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还能增强其安全感,从而降低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现象。
5. 结论
本研究显示当前社区老年人群普遍发生社会隔离,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健在子女数量是相关影响因素。提示当前护理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未婚或离异,独居、子女不健在的高龄老年人给予针对性护理。定期上门探访、组织相关活动,建立互助小组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群社交能力,扩大社交圈。同时社区护理工作可针对以上人群进行交流会,提高老年人自我认知并鼓励老人广泛交友。本研究由于时间及能力限制,样本量较少,不能代表总体社区老年人群社会隔离现状,今后将加强进行大样本严格横断面调查,以期为社区护理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