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公示语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为例
Survey and Research of Public Signs in Urban Streets—Taking Erdaoqiao and Shanxi Lane Streets in Urumqi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5.13111192, PDF, HTML, XML,   
作者: 马妤冰, 高立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高婉馨: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城市街道公示语调查研究City Streets Public Sign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摘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的公示语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拍照、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展开研究。从公示语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特点、分类功能与文化内涵四个维度展开分析,深入分析该区域公示语的现状,总结出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公示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以提升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公示语质量,以及对乌鲁木齐市其他类似街区可能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signs of Erdaoqiao and Shanxi Lane streets in Urumqi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akes the form of field investigation, photograph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them.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language us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ublic sign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his area,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ublic signs in Erdaoqiao and Shanxi Lane streets of Urumqi Cit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igns in Erdaoqiao and Shanxi Lane streets of Urumqi City. These findings may also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other similar blocks in Urumqi City.
文章引用:马妤冰, 高婉馨, 高立明. 城市街道公示语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1): 524-5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11192

1. 引言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公示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指引和信息,更承载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二道桥、山西巷街道,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典型缩影。这里汉语与维吾尔语是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大部分地区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语言。在各族人民的交际中,这两种语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此地的公示语不仅要服务本地居民,更要面向广大游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和山西巷街道公示语,旨在完善城市公示语研究体系,增进社会对公示语的了解,为新疆具有特色街道的公示语规范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新疆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提升。

2. 调查实施设计与公示语理论概述

2.1. 城市街道公示语理论概述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解释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2]。它广泛应用于城市街道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旅游景点、商业场所等各个区域,借助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公示语的研究涵盖公示语的分类与功能、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等方面。

2.2. 调查设计实施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以家住乌鲁木齐天山区二道桥、山西巷街道的居民为对象,共计600份,累计有效回收526份,有效回收率为87.67%,同时拍摄收集公示语语料,共收集140份。

3. 城市街道公示语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的公示语呈现出多样性,基于该区域公示语特点,下文将深入探究公示语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特点、语言分类与功能,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1. 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语言使用情况

对公示语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示语使用中的语言偏好,以及公示语在特定区域中的使用地位。本研究主要从居民对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使用的认知以及公示语语码选择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3.1.1. 居民对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使用认知调查

Table 1. Survey on residents’ cognition of the use of public signs in urban streets

1. 居民对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使用认知情况调查

您观察到的城市街道公示语使用语言有哪些?

样本(个数)

汉语公示语

509

维吾尔语公示语

287

俄语公示语

6

蒙古语公示语

4

此题设置为多选题,由表1可知,在当地居民所观察到的城市街道公示语所使用语言中,汉语公示语占比数量最多,占比96.77%;其次是维吾尔语公示语,占比54.56%;俄语和蒙古语公示语样本个数最少,占比分别为1.14%和0.76%。

侧面反映出当地居民在认知上对汉语公示语关注度较高。通过分析得出:一方面,汉语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设立中具有主导地位,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汉语公示语的机会最多,因此对其更为关注和熟悉。此外,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维吾尔语公示语占比第二。

对收集到的语料照片进行语码分析发现,在城市街道公示语中,汉语的使用比例较高,其次是维吾尔语,少数公示语使用其他语言(如俄语、蒙古语)。说明该区域的公示语语码较丰富。

3.1.2. 城市街道公示语语码选择调查

Table 2. Survey on code choice of public signs in urban streets

2. 城市街道公示语语码选择情况调查

公示语种类

样本(个数)

百分比

单语码公示语

4

2.86%

双语码公示语

132

94.29%

多语码公示语

4

2.86%

根据表2可知,双语码公示语占比最多,占比94.29%,多语码公示语与单语码公示语相对较少,均占比2.86%。进一步分析发现,双语码公示语主要由汉语和维吾尔语组成,这体现了在公示语设置上兼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需求。但多语码公示语占比较少,在公示语的建立上可以增加多语码公示语。

3.2. 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3.2.1. 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具有多语言性

根据语料收集分析,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城市街道公示语具有多语言性。公示语往往包含汉语、维吾尔语、俄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以方便不同民族居民和游客理解。

3.2.2. 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具有标识性

公示语语言具有较强的指示性,能引导人们找到目的地或场所的位置。交通指示类公示语通过明确的语言标识,如“禁止通行”、“向左转弯”,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保障交通秩序;公共设施指引类公示语,像“卫生间在此”、“电梯入口”等,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指引人们快速找到公共设施。

3.2.3. 城市街道公示语语言具有文化特性

城市街道的公示语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在词汇上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具体表现为: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街区,公示语会使用“古丽”这类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汇来命名店铺;使用新疆当地土话“皮牙子”来命名商品;还会用“艾德莱斯”维吾尔族特色词汇来描述传统手工艺品。

就语言风格而言,公示语会通过展示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民族特色。这种双语展示使公示语更具文化吸引力。

3.2.4. 城市街道公示语具有简洁性

城市街道公示语具有简洁性。在表达指示引导等信息时,公示语通常会简单明了,如“出口”、“停车场由此去”等。人们能够迅速从简洁的公示语中获取关键信息。

3.3. 城市街道公示语的分类与功能

公示语的设立具有多样化的分类方式。吕和发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一文中对公示语进行了分类,指出公示语“可包括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3]。鉴于该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依据此标准对城市街道公示语展开分类研究。

3.3.1. 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一般为公众指示方位、服务,并无限制、强制等意义[4]。例如在调查地可见的“大巴扎老茶馆由此上二楼 + 箭头”、“卫生间 + 箭头”、“停车场入口 + 箭头”等(图1),能明确告知地点处所名称。这类公示语通常简洁明了,以文字和箭头等形式呈现,方便行人快速理解。

(a) (b)

Figure 1. Examples of an indicative public sign

1. 指示性公示语示例

3.3.2. 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起善意提示作用[5]。像“小心地滑”、“禁止停车”公示语常见于公共场合,以保障公共秩序和人们的安全(图2)。

Figure 2. Example of a suggestive public sign

2. 提示性公示语示例

3.3.3. 警示性公示语

警示性公示语具有警告、禁止的作用,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避免发生危险或违规行为。如“高压危险禁止靠近”、“消防通道,禁止占用”等,一般采用醒目的颜色和较大的字体,以增强警示效果(图3)。

Figure 3. Example of a warning sign

3. 警示性公示语示例

3.3.4. 宣传性公示语

宣传性公示语主要用于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店内美食等信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比如“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宣传语,能突出新疆游玩价值,吸引游客;“国际大巴扎,您一生一定要来的地方”则体现了二道桥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吸引更多人前来游览(图4)。这类公示语通常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a) (b)

Figure 4. Examples of a promotional public sign

4. 宣传性公示语示例

3.4. 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语言内涵

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山西巷街道这类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地点,公示语的语言内涵呈现出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特征,其背后蕴含着深刻而多元的内涵与意义。对语料分析得出:

3.4.1. 城市街道公示语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

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大部分公示语会体现新疆地区多元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念,由新疆不同地标建筑组成的“新疆”二字展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随处可见的“汉语 + 维吾尔语”公示语标牌更是民族语言和谐共生的印证,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图5)。

(a) (b)

Figure 5. Examples of city street public signs reflecting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5. 城市街道公示语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示例

3.4.2. 城市街道公示语体现出地域特色

大部分公示语往往会包含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来展现当地独特的风貌。在公示语上会用少数民族名字作为店铺名称;在二道桥大巴扎描述建筑风格的公示语中用“城堡式巴扎”一词来体现新疆建筑特色,凸显了新疆的地域风情,展现了地域特色内涵(图6)。

(a)

(b)

Figure 6. Examples of city street public signs reflec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6. 城市街道公示语体现出地域特色示例

3.4.3. 城市街道公示语传达社会价值导向

在公共场合部分公示语蕴含着明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这对社会行为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社会价值观念,如“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体现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理念,展示出当地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请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深度全面,这不仅传播了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价值观,还有助于构建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公共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5. 居民对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评价

Table 3. Survey on residents’ evalu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urban streets

3. 居民对城市街道公示语的评价调查

您认为城市街道公示语存在哪些问题?

样本(个数)

百分比

不易识别和记忆

221

2.26%

不能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253

8.37%

无法传承文化和丰富文化

264

0.48%

标志不够显眼,没有吸引力

302

7.74%

信息滞后,更新缓慢

294

6.21%

设施老旧,盲目借鉴

210

0.15%

信息内容模糊,功能性不强

141

6.96%

表3的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在关于“公示语设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调查对象的选择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其中,“标志不够显眼,没有吸引力”、“信息滞后,更新缓慢”、“无法传承文化和丰富文化”这三个选项被选择的频率较高,分别占比57.74%、56.21%和50.48%。这表明当前乌鲁木齐市城市街道公示语在这三个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改进。而“信息内容模糊,功能性不强”这一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最少,仅为26.96%,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可以忽视,只是相对来说,其他问题对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形象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公示语的设立态度积极,认为合理的公示语设立能够促进民族间交流与和谐,同时更加能够体现出民族特色。但也希望公示语设立可以更加规范新颖创新,能够准确表达含义,拥有独特风格。

4. 城市街道公示语存在的问题

4.1. 多语码公示语占比失衡

在调查中,双语码公示语占比高达94.29%,而多语码公示语仅占2.86%。虽然双语码公示语兼顾了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需求,但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多语码公示语的缺乏不利于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限制了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形象传播。

4.2. 公示语设计缺乏吸引力且设施老旧

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公示语标志不够显眼,没有吸引力。这主要体现在公示语的颜色搭配不协调、字体选择不当、没有突出具体内容方面,这些导致公示语不能发挥本身功能。像“中国金店”采用花体字字体不容易识别;“解放南路”路牌破损(图7)。也有部分居民反映,许多公示语存在褪色、模糊等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公示语的美观度,还可能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给居民和游客带来不便,间接损害了城市的形象。

(a)

(b)

Figure 7. Examples of city street public signs reflecting unattractive design and old facilities

7. 城市街道公示语设计缺乏吸引力且设施老旧示例

4.3. 公示语内容滞后、更新缓慢

调查显示,个别公示语存在内容滞后现象。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店铺可能会搬迁、停业等,而公示语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会导致公示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居民生活。例如,在实地采集数据过程中发现,有店铺已停止营业,然而其对应的公示语却未给出及时提醒或进行更新(图8)。

Figure 8. Example of city street public signs reflecting outdated and slow update

8. 城市街道公示语内容滞后、更新缓慢示例

4.4. 公示语排列方式不符合文件规范要求

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用语用字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该通知明确对公示语的排列方式作出规定:当公示语采用上下排列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下;横向左右排列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右;纵向左右排列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左[6]

然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公示语的排列存在与上述规范要求不符的情况。例如,存在上下排列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被置于下方,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却被置于上方的现象(图9)。

Figure 9. Example of the arrangement of city street public signs not conform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ocument specification

9. 城市街道公示语排列方式不符合文件规范要求示例

5. 城市街道公示语设立建议

5.1. 规范语言使用,增设多语码公示语

加强对公示语设立中语言使用的审核和管理,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符合公共服务需要的同时,可以增加多语码公示语,来满足旅游需求,具体可在交通枢纽、二道桥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设置多语码公示语,充分满足多元化信息获取的需求。

5.2. 增强标志吸引力,更新设施设备

运用色彩搭配,选择对比度高的颜色搭配,使公示语更加醒目。加大对公示语设施的投入,定期对老旧的公示语进行更换和维修,可以采用新的材料提高抗损能力。

5.3. 完善内容设置,优化信息内容

建立公示语数据库,定期进行公示语内容的更新,确保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对于指示性公示语,增加详细的方位信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公示语信息内容。

5.4. 加强公示语监管与执法力度

在公示语的制作过程中,加大公示语规范使用的监管力度,可以组建公示语管理巡查小组定期巡查,重点关注公示语制作公司和门面,确保公示语从制作源头上符合规定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公示语进行限期整改并定期进行回访检查。

6. 总结

本文聚焦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公示语,通过调查分析揭示其语言使用情况、语言特点、语言分类与功能、语言内涵等现状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提升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研究显示,居民认知中汉语公示语占比最多,其次是维吾尔语,俄语与蒙古语最少,反映出汉语占主导地位。公示语语码以双语码为主,多语码和单语码较少,双语码兼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需求,但多语码公示语占比较少。在语言特点上,公示语具有多语言性、标识性、文化特性和简洁性的特点。除此,多数居民对公示语的态度积极,认为合理的公示语可促进民族交流、体现民族特色,但希望其更规范、新颖。同时指出个别公示语存在标志不显眼、信息滞后等突出问题,“信息内容模糊,功能性不强”问题相对受关注较少。

综上分析,我们得出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山西巷街道内的个别公示语存在公示语占比失衡问题;公示语设计缺乏吸引力且设施老旧;内容滞后更新缓慢;排列方式不符合文件规范要求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提升乌鲁木齐市街道公示语质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探究影响公示语设立的其他因素,为公示语的制定和推广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景治强. 少数民族聚居城市双语公示语翻译规范化探析——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汉维公示语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7): 148-149.
[2] 吕和发. 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2): 21-26, 35.
[3] 凯丽比努尔∙图尔洪.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语公示语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7.
[4] 曹瑞瑞.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规范化研究——以喀什古城、香妃园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37(11): 91-94+103.
[5] 侯凌霄. 合肥地铁公示语英译研究[J]. 今古文创, 2024(24): 110-113.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用语用字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QxODUwNQ==&mid=2247585881&idx=2&sn=0a653d1303cc6cb9d6ba9b2956b0b8c0&chksm=e95b2758ec21c16d76389b29810a41720ccfcf37f640746dabe6fb7c16762397ab695dca58b2&scene=27,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