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新兴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语义迅速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其中,“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因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广大网友的青睐。目前学界仅有刘莉菲对该构式的语义、构件和语用层面进行了考察[1],但没有注意到构式压制在该构式中所起的作用。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主打一个XX”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更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审美。
构式语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关系,认为语言中的许多表达形式并非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的组合,而是具有独特的整体意义和功能的构式。Goldberg提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这种对应体无法从该构式的组成部分或其他的构式中推知[2]。这一观点为我们研究“主打一个XX”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持。
“主打”一词本身具有“重点打造、重点推介”的语义。在网络语境中,随着人们的大量使用,“主打”一词逐渐与“一个”结合,形成了“主打一个XX”这一独特的构式。这一构式中,“主打”作为常项,而“XX”则作为变项,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各种词性,还可接短语、句子等。例如:
(1) 大学生主打一个拖延?(新浪微博,2024-01-09)
(2) 主打一个“矛盾”,当代年轻人就是既要又要……(红星新闻,2023-05-04)
(3) 主打一个叛逆?为何那么多年轻人走进3.5分餐厅(光明网,2024-01-08)
(4) 于文文主打一个要风度不要温度(微博,2024-01-09)
(5) 主打一个文思敏捷!高考助攻锦囊,请查收(光明网,2023-06-07)
这一构式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意义丰富,能够表达说话者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主打一个XX”构式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基于网络语境下语言使用者的创新和模仿而逐渐形成的。在网络平台上,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新颖性的表达方式,而“主打一个XX”构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义,迅速在网络中传播开来,成为了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然而,任何语言的形成和演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主打一个XX”构式的形成和演变同样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构式语法的基本原理如不可预测性、高频性、能产性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构式的整体意义并非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示评价的整体义,这体现了构式的不可预测性。同时,由于这一构式在网络上的高频使用,使得它逐渐被语言使用者作为构式存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和传播。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实现推进:其一,以构式语法为核心框架,补充论证“主打一个XX”的构式属性,明确其不可预测性、整体义等关键特征,弥补刘莉菲研究中理论框架缺失的不足;其二,首次引入“构式压制”机制,解析“主打”语义泛化的过程与动因,并探讨构式框架变化与语义泛化的关联,修正现有研究对构式内部语义互动分析的空白;其三,结合社会建构论,将构式使用与青年身份建构实践结合,拓展现有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通过这些补充与推进,本研究不仅能深入揭示“主打一个XX”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也能为网络流行语的构式研究提供更完整的分析范式,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语义、构式压制、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对“主打一个XX”构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以揭示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同时,我们还将结合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构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构式分析
2.1. “主打一个XX”的构式判定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换句话说,构式本身具有独立的整体意义,其整体意义不等于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3]。像“主打一个拒绝”“主打一个随心所欲”“主打一个性价比”等形式,它们的意义显然不是组成成分义的简单相加。这三者可以概括为“V一个V”“V一个A”和“V一个N”,“V”和“V”“A”“N”构成动作与受事关系,但“V”和“V”“A”“N”并不具有真正的支配关系,“一个”和它们之间也没有真正的领属关系。之所以这样表达,是言者为了拉近与听者的距离。从语用信息的传递来看,三者都表达了对陈述对象的褒贬。
根据构式语法的判定原则,“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其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可预测,即可称为构式”[4]。“主打一个XX”的不可预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语义不可预测,构式的“评价义”无法从“主打”的原始语义(重点打造/推介)或“一个”的常规功能(修饰可数名词)中获得;二是句法不可预测,“XX”可容纳动词、形容词等非名词性成分(如“主打一个拒绝”“主打一个真诚”),突破了“一个”修饰名词的语法限制,也突破了“主打”后接具体名词的搭配习惯。这种语义与句法层面的双重不可预测性,证明“主打一个XX”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构式,而非简单的词汇组合。
“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将“主打”和“一个”两个词汇与“XX”结合起来。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它传达的信息远不止这些。例如:
(6) 赞!主打一个正义感!(江苏网警,2023-09-21)
(7) 我们家的艺术家主打一个快 + 专业。(新浪微博,2024-01-09)
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可称之为构式。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打一个XX”所表达的强调突出语气,或是表褒贬的语用信息,仅从“主打一个XX”表达式自身组成成分是无法推知的,用常规的语法规则更是无从解释。这充分体现了该表达式在语义和语用上的不可预测性。据此,我们将“主打一个XX”表达式称为“构式”。
2.2. “主打一个XX”的语义特征
“主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仅有两个释义:重点打造;重点推介[4],但在“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中,其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泛化和转变。从词典的释义中不难看出,“主打”后接的宾语通常为具体名词,如“主打歌”“主打商品”等,并且不带有任何的褒贬评价色彩。
然而,在“主打一个XX”构式中,“主打”发生了语义泛化。“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5]。“主打”随着流行扩散发生的语义泛化,主要体现在主体范围扩大和语义色彩方面。
1) 主体范围扩大
表现为后接宾语不再局限于具体名词,可以是形容词、动词、短语甚至句子。如:
(8) 主打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更是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和情感,轻柔平缓的唱腔带出一股悠然的伤感,平淡中透出丝丝的幽怨,完整的歌曲中又不乏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人民日报》,1993-05-22)
(9) 花式整活、雪地撒欢……辽宁大熊猫,主打一个热情好客!(东北新闻网,2024-01-09)
(10) 这面锦旗主打一个真诚!(光明网,2023-12-20)
以上“主打”搭配的宾语由最初的例(8)的具体名词,扩大到了例(9)例(10)的熟语和形容词,突破了原有主体范围的限制。
2) 语义色彩扩大
“主打一个XX”构式的语义色彩通常情况下为褒义,但也有表无奈、讽刺的贬义色彩。
(11) 广西和哈尔滨两地这互动主打一个有爱(微博,2024-01-09)
(12) 主打一个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再问就是快了(微博,2024-01-09)
例(11)表达的是在大热的东北文旅背景下,广西人民和哈尔滨人民不断交往,促进了两地人民的感情。例(12)表达的是博主对拖延症的不满,带有强烈的讽刺贬义色彩。这种语义的泛化是构式语法中常见的现象,即构式中的词语会失去原有的精确意义,而获得更加灵活和多样的表达功能。
此外,语义泛化也推动了构式的框架变化。辛仪烨指出了在语义泛化的推动下,流行语的框架与语义泛化呈现三种关系:框架对空位的语义制约越松弛,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在框架内,保留的框架成分越少,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在框架外,框架附加的成分越多,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6]。将“主打一个XX”与类似的构式对比,我们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
1) 框架对空位的语义制约越松弛,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
在“主打一个XX”中,“主打”和“一个”同为双音节词,该构式受到的音节韵律的制约更强,所以“XX”的成分一般不会是单音节词。然而,在“主打XX”中,音节韵律的限制弱化,使得空位“XX”的语义制约变得松弛,可以接纳单音节词,如:
*主打一个歌
主打歌
2) 在框架内,保留的框架成分越少,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
在类似的“主打的就是一个XX”构式中,尽管有“主打”作为核心成分,但“的就是一个”的冗余成分增加了框架的复杂性。相比之下,“主打一个XX”和“主打XX”保留了更少的框架成分,更简洁直接,因此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和对象,体现了更高的语义泛化程度。
3) 在框架外,框架附加的成分越多,语义泛化的程度越高
当在“主打一个XX”的构式外增加更多的修饰成分或解释性内容时,如“主打一个高颜值的穿搭”或“主打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些附加成分不仅丰富了表达,也进一步拓宽了“XX”的可能范围。如果去掉附加的定语,那么这个构式是不成立的。因为附加成分使得框架能够适应更多类型的对象或情境,从而推动了语义泛化。
2.3. “主打一个XX”的构式压制
构式语法认为,一方面,构式的语义是结构固有的,是人类认知经验在语言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在构式意义的认知建构过程中,也要受到词汇语义和修辞的制约与压制[7]。压制是为解决语义冲突而引发的隐含语境内的重新解读机制。语义压制不仅调和了“主打一个XX”构式在语义上的不协调性,而且也使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彼此兼容,从而实现形式和意义的优化配对[8]。
在“主打一个XX”构式中,“主打”和“XX”的词汇语义对于整个构式的意义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主打”一词通常带有积极、正面的语义色彩,强调某一事物或行为的主要特点或优势。这种积极、正面的语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XX”的选择范围,使得“XX”更倾向于表达积极、正面的内容。例如,“主打一个热热闹闹”、“主打一个正能量”等表达,都强调了积极、正面的情感。
此外,在“主打一个XX”构式中,“XX”是一个变量,可以填入各种不同的词汇,从而生成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填入的词汇,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都会带有各自独特的语义特征。当这些词汇与“主打”结合时,其原有的语义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以适应构式的整体意义。例如,当“XX”是名词时,如:
(13) 郑州文创园:太好逛了,主打一个“松弛感”!(河南日报,2023-12-07)
这里的“松弛感”被压制了其原有的名词意义,转而强调一种松弛的状态或特征。
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当主打一个XX构式被用于讽刺或贬损时,其整体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主打”不再仅仅表示强调或突出,而是带有一种夸张或讽刺的意味。同时,“XX”也不再是单纯的对象或特点,而是被赋予了某种负面或贬低的色彩。这种语义压制使得主打一个XX构式在表达讽刺或贬义时,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说话者的意图。例如,当有人说“主打一个自信”,在积极的语境中,这可能表示某人非常自信、有底气。然而,在讽刺的语境中,这句话可能是在暗指某人过于自大、盲目自信,甚至可能带有一定的嘲笑意味。这种语义压制使得同一个构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种语境依赖的压制机制,使构式具备了语义灵活性,能够根据交际需求调整表达态度,进一步增强了构式的使用适配性。
3. 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演变与能产性机制
3.1. 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演变
随着“主打一个XX”构式的广泛使用,其能产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演变过程中,该构式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
1) 从具体到抽象
最初的“主打一个XX”构式多用于描述具体的行为或状态,如:
(14) 场内主打一个陪伴,场外主打一个逗乐(微博,2024-01-09)
(15) 广东人主打一个随性(微博,2024-01-09)
随着使用的深入,这一构式逐渐抽象化,可以用于描述更为复杂的概念或情感,如:
(16) 主打一个“还路为民”!安康白河交警常态化整治乱停乱放(陕西警方,2023-12-27)
(17) 火锅糊弄学,主打一个“粗糙着精致”(消费者频道,2023-06-06)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核心动因在于构式“评价义”的逐渐固化:当构式的“强调评价”功能被广泛认可后,语言使用者开始尝试将其用于更复杂的表达场景(如官方政策宣传、青年文化评论),而抽象化的“XX”能更好地承载深层观点与复杂态度,使构式的适用范围从“日常闲聊”扩展至“公共表达”。
2) 从单一到多样
在演变过程中,“主打一个XX”构式中的“XX”部分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最初的“XX”多为名词性成分,如“吃货”、“宅”等。随着构式的发展,“XX”逐渐扩展到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等,如“主打一个用心”、“主打一个努力”等。这种多样化的变化,使得该构式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多样,能够适应更多的表达需求。
这种多样性的演变,本质是构式能产性的初步体现。“XX”的限制越少,构式能生成的表达式越多,越能适应日常调侃、观点表达、社会评论等多样的交际需求,进而推动构式的广泛传播。
3.2. 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能产性机制
由于“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中的“XX”可以替换为各种不同的词或短语,因此该构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得说话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或短语填入构式中,从而生成新的、符合语境的表达式。在“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中,“主打”和“一个XX”两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相互整合,共同构成了整个构式的意义。这种意义整合使得该构式在表达时能够传达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语义信息,从而满足说话者的表达需求。
在网络语言中,一旦某个构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就会触发类推机制,使得类似的构式不断涌现。类推机制借助原有的语言结构形式,以它作为一个“模”,之后进入该结构的词语受到“模”的压制,从而演变成无数个带有该“模”的语言表达[9]。具体来说,使用者只需在“主打一个”后面加上符合日常经验和句法结构的任意成分进行类推仿拟,就可以形成新的表达式,其类推过程如图1所示。
Figure 1. Analogy process diagram of “主打一个XX”
图1. “主打一个XX”类推过程图
原有构式“主打一个N/NP”通过类推机制,形成“主打一个A/AP”“主打一个V/VP”,最后通过整合共同形成了“主打一个XX”构式。
除此之外,还可在常项部分进行类推,在“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走红后,类似的“主打就是一个XX”“主打的就是一个XX”等构式也相继出现。这样的类推仿拟遵循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同时也符合了语言的模因性。模因论认为,语言中的某些信息单位(如词汇、短语、句子等)因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广泛的传播性,能够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复制和传播。“主打一个XX”构式正是一种典型的模因,它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形式和意义,成为了网络语言中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类推机制与模因复制机制的结合,构成了“主打一个XX”能产性的完整逻辑:类推机制提供了“生成新表达的路径”,使构式能不断产出新内容;模因复制机制提供了“传播新表达的动力”,使新表达能快速扩散并被群体接受。二者共同作用,使构式既能保持表达的新鲜感,又能维持传播的持续性,最终成为网络流行语。
4. 从社会建构论看“主打一个XX”及其青年人身份建构
语言是人类对现实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10],而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形成,正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人们通过语言游戏创造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以捷根(Gergen)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社会互动共同建构的[11]。青年人使用“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正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塑造和展现自己的个性、态度和价值观。
青年人通过“主打一个XX”构式强调和突出自己的某一特点或行为,从而在社会互动中树立独特的个人形象。例如,“主打一个自信”可能表达的是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对挑战的积极态度。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该人群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也符合社会建构论中关于个人身份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强化的观点。网络青年使用该构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建构的实践。通过不断地使用和传播这一构式,他们不仅强化了自身对某一特点或行为的认同,也促进了这一构式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和接受。这一过程反映了社会建构论中“互动产生现实”的观点,即人的身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不断建构和强化的。
青年人在交际中使用“主打一个XX”构式还体现了他们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挑战和重构。在网络语境中,这一构式常常被用于讽刺或贬损某些现象或行为,从而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这种用法不仅展示了青年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也促进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更新。这与社会建构论中强调的社会现实是通过人们的主观理解和互动不断建构和变化的观点不谋而合。
因此,青年人群使用“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更是一种身份建构的实践。他们通过这一构式塑造和展现自己的个性、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促进了社会现实的建构和变化。正如社会建构论所指出的那样,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不断建构和强化的。“主打一个XX”这一构式的流行和使用,正是他们借助社会建构论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生动体现。
5. 结论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主打一个XX”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构式的构式义和能产性机制的分析,以及从社会文化背景层面对该构式的推动作用的考察,揭示了这一构式独特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通过语料对比,本文梳理了“主打一个XX”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路径:明确构式的描述对象从具象行为扩展至抽象概念,变项“XX”从单一词性扩展至复杂结构;同时,结合类推机制与模因论,解析了构式能产性的完整逻辑(类推提供生成路径,模因提供传播动力)。这些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核心传播规律:一个构式要成为流行语,需具备“低门槛的能产性”(便于生成新表达)与“高适配的功能性”(适配网络语境需求)。前者保证构式的内容新鲜感,后者保证构式的传播生命力。这一规律可为预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未来,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主打一个XX”构式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随着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构式中的“XX”可能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同时,随着人们对构式的不断使用和创新,构式的整体意义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这一构式的发展变化,以揭示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