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作为中国唯一的食药同源甜百合,兰州百合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已有400余年种植历史。兰州百合主产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的天然条件,造就了百合“瓣大肉厚、色泽如玉、味甜无苦”的独特品质。在电商背景下,相关理论为理解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视角: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了电商是由多方主体协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印证了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中关于优化流通费用的观点;全球价值链理论指出电商驱动产业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跃升,实现价值链高端化;而品牌地理学则强调电商通过突破地域限制,能够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品牌,从而推动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兰州百合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农产品电商行业已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如今,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域界限以及信息屏障,使得农产品可以跨越区域直接与消费者达成交易,这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传统流通方式中信息不透明、信息传递慢、运输成本高等问题[1]。电商平台不仅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研究兰州百合产业如何借助电商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路径,构建“工艺流程→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分析电商背景下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升级路径及面临挑战,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提供借鉴。研究结合最新的产业数据和案例,聚焦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探索传统农业与现代电商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2. 电商背景下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规模与产业链结构
兰州百合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截至2025年,七里河区百合种植面积达5.54万亩,年产量3.3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35亿元。1这一规模效应使百合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兰州百合产业已从传统的种植业向加工、销售、科研、文创等多元领域拓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链上游,兰州百合产业依托“科研 + 政府 + 企业/合作社 + 农户”的创新模式,实现了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种植。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百合产业链发展,将其纳入全市现代农业重点扶持产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扶持资金,从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到品牌建设给予全链条支持。这种政企协力的模式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产业链中游,兰州百合的加工体系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外,当地企业还开发了百合粉、百合饼干、百合面膜等新产品,达到延链、强链、补链的目的。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值得注意的是,兰州百合在产品创新方面积极融入“大健康”概念,充分利用其食药同源的特性,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产品。在产业链下游,兰州百合积极拓展销售渠道。150家百合加工销售企业中,已有28家企业通过政府助力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在200多家百合系列产品店铺中,130多家开展线上销售业务,为农产品电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2
2.2. 电商销售模式
随着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兰州百合的销售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目前,兰州百合已形成多元电商渠道并存的销售格局。根据鲜花电商行业的整体趋势,综合电商平台以53.32%的占比稳居榜首,传统鲜花批发市场以42.19%的占比紧随其后,同城即时配送服务以37.25%的占比位列第三。3这种多元渠道格局表明,消费者对线上购买农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对商家的渠道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兰州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3.1. 种源依赖与技术瓶颈
兰州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种源依赖问题。与延平百合产业类似,在百合花种植成本中,种球占60%左右。长期以来,国内百合花种球一直依赖进口,高昂的成本制约了产业发展。尽管兰州百合是本土品种,但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表现为品种单一、抗病性差等问题。兰州百合生长周期长、气候适应性差,在长三角等地区种植收益欠佳。这种适应性不足限制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百合因基因组杂合度高、基因组庞大等原因,加上我国在百合资源系统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时间短,目标基因挖掘与利用难度大,体系不完善,要获得突破性的观赏品种难度大。这一技术瓶颈导致兰州百合品种改良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观赏百合领域,国外品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兰州百合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用和药用方面,功能较为单一。
在加工技术方面,兰州百合产业面临深加工能力不足的挑战。目前,百合干、百合粉等初级产品仍然是主流,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创新相对滞后。虽然已开发出百合饼干、百合面膜等产品,但市场规模有限,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技术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此外,兰州百合产业还面临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对小农户而言,由于资金、技术有限,难以快速采纳创新技术和模式,导致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整体升级受阻。
3.2. 产品同质化与品牌溢价不足
兰州百合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溢价能力不足。随着百合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在全国范围内,除兰州百合外,还有龙牙百合、宜兴百合等多个品种,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虽然兰州百合具有“食药同源甜百合”的独特属性,但在普通消费者眼中,不同产地的百合差异并不明显,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品牌溢价难以实现。
在品牌建设方面,兰州百合虽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但品牌影响力仍主要局限于特定区域,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升。与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品牌相比,兰州百合在品牌故事讲述、文化价值挖掘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不高,难以支撑产品溢价。
其次,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价格透明化,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轻松比较不同商家的产品价格,导致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虽然兰州百合品质优良,但普通消费者难以直观辨别其与普通百合的差异,导致高价策略难以实施。如何通过电商平台有效传达产品差异化价值,是兰州百合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兰州百合在市场细分和目标群体定位方面还不够精准。在目标群体中,通常存在不同类型的成员,而不同类别的背后则隐藏着不同需求[3]。虽然开发了多种产品,但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的产品差异化不足,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年轻白领的养生需求,可以开发便捷小包装产品;针对家庭主妇的烹饪需求,可以开发搭配好的汤料套餐。市场细分的不足限制了品牌的市场渗透力和竞争力。
3.3. 电商人才短缺与物流瓶颈
农村电商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是一个关键性障碍,直接影响了电商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4]。农产品电商不仅需要熟悉种植技术的农民,还需要电商运营、营销推广、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艰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电商人才。特别是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电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在物流方面,兰州百合面临冷链物流不完善的挑战。传统供应链下,完善和独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尚未成形,使得生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口感随运输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降低[5]。百合产品对新鲜度要求较高,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但农村地区冷链设施不足,物流成本高,影响了产品新鲜度和品质保障。特别是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的南方市场,物流挑战更加突出。虽然兰州已建立“互联网+”三级电商销售服务体系,但在物流环节仍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兰州百合电商发展的因素之一。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存在形状、大小、品质等方面的自然差异,难以实现完全标准化。这种特性导致电商销售中容易出现产品描述与实际收货不符的情况,影响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虽然兰州百合已推行标准化种植,但在采收、分级、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
此外,农产品电商还面临信任建立的挑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线上购买的农产品信任度不足。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建立信任机制,如溯源系统、质量认证等,是兰州百合电商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兰州百合在质量追溯和透明度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溯源和信息透明化的需求。
4. 电商背景下兰州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种业创新与科技赋能
面对种源依赖和技术瓶颈,兰州百合产业应加强种业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通过收集、保存和系统鉴定评价特色种质资源,构建百合种质研究图谱,为品种创新奠定基础。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在技术推广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设立百合种业振兴科技专家工作站,打造百合花国家种质资源库、全国百合花中试熟化平台。这种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加工技术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应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兰州百合产业可以引入先进加工技术,开发更多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健康食品和功能性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此外,兰州百合产业还应积极拥抱数字农业技术,需要从生产端、加工端及销售端等融入数字技术[6]。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智能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品质和一致性。同时,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系统,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品牌价值。
4.2. 差异化竞争与品牌价值提升
为解决产品同质化和品牌溢价不足的问题,兰州百合产业应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强化品牌独特价值。品牌打造不是简单的宣传造势,而是涉及产品独特资源的深度挖掘以进行品牌内容定位,以及基于特色建设不断推进的产品市场影响度提升[7]。首先,突出兰州百合“食药同源甜百合”的独特属性,强调其与其他百合的差异。可以通过科学研究验证其健康功效,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发布白皮书,增强品牌可信度。同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开发专属产品,实现精准定位。
在品牌讲故事方面,兰州百合应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情感品牌。可以结合兰州的地域文化特色,讲述百合与黄土高原的故事,强调产品与产地的独特联系。通过文创赋能,开发具有文化创意的周边产品,提升品牌的情感价值和社交价值。在电商营销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应把握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趋势,创新营销方式。可以借鉴龙山县百合产业的经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百合种植环境、加工工艺和食用方法,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
此外,兰州百合产业还应注重体验营销,增强消费者参与感。可以通过开放百合种植园,设计“挖百合、品百合”等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同时,在线下设立品牌体验店或专柜,提供产品试吃、制作体验等服务,强化品牌形象。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营销能够深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品牌忠诚度。
4.3. 电商人才培养与物流体系优化
针对电商人才短缺和物流瓶颈,需要提高农村电商从事者专业素养[8]。兰州百合产业应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电商人才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设立农产品电商专业或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针对现有从业者开展培训,提升其电商运营能力。还可以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或团队,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本地人才。
在物流体系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应优化冷链物流网络,保障产品品质。可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提高冷链覆盖率和效率。同时,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优化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获得更优惠的物流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为了解决标准化问题,兰州百合产业应建立全流程标准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保障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质量、安全、卫生、环保[9]。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包装,每个环节都应制定明确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过程质量监控和追溯,确保标准落地。
在信任建立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应增强透明度,建立消费者信任。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溯源系统,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开产业的社会和环境表现,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同时,如消费者晒单、评价等,增强品牌口碑和可信度。
4.4. 文旅融合与循环经济模式
农旅融合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提振乡村经济的有效手段[10]。兰州百合产业应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拓展产业边界。可以借鉴龙山县打造“世界百合博览园”的经验,建设百合主题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参观。通过百合花海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结合,创造多元收入来源。同时,开发百合主题民宿、餐厅等业态,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农村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的重要动力[11]。在产业融合方面,兰州百合产业可以探索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例如,百合加工后的副产品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百合种植;养殖业废弃物也可以转化为能源和肥料,形成循环利用。
此外,兰州百合产业还应加强区域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可以通过区域合作,共享技术、市场和品牌资源,避免恶性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种源研发方面,可以建立南北互促的新格局,共同攻克技术瓶颈。最后,兰州百合产业应注重包容性发展,确保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可以通过“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参与产业链各环节,获得更多收入。同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小农户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实现共同致富。
5. 结论与展望
电商助农是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之间的碰撞,不仅能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如何借助电商平台的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进入新的阶段,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路径,本研究通过种业创新与科技赋能实现工艺流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矩阵实现产品升级;进而通过差异化竞争与品牌价值提升以及电商人才培养与物流体系优化,掌控研发、品牌与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完成功能升级;最终通过文旅融合与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产业从农业向文旅康养等新价值链的链条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生态。研究表明,电商平台不仅改变了兰州百合的销售渠道,更深刻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和运行方式。通过生产模式创新、品牌营销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兰州百合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兰州百合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NOTES
1数据来源:西北百合香飘厦门 兰州百合推介活动在厦举办[EB/OL]. 央广网, 2025-09-17.
https://xm.cnr.cn/xczx/20250917/t20250917_527365226.shtml
2数据来源:黄河金岸百合之都 兰州百合文旅融合来厦推介[EB/OL]. 新浪福建, 2025-09-17.
https://fj.sina.com.cn/news/2025-09-17/detail-infqufes0028416.s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33&r=0&rfunc=97&tj=cxvertical_pc_pager_spt&tr=174
3数据来源:2025七夕鲜花热潮背后: 中国鲜花电商的“浪漫经济”新图景[EB/OL]. 艾媒网, 2025-08-29.
https://www.iimedia.cn/c1088/10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