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提升效能探究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DOI: 10.12677/ae.2025.1511214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亚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人事管理效能提升服务建设New Era Universiti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ervice Development
摘要: 随着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事管理不仅是学校内部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以及人事服务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建议,最后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人事管理的效能建设,为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institutional progres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key component of internal university operations but also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teams, and the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alent. However,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aces multiple challenges, including an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lagging informatization, and low service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poses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service efficiency, and explores how to advance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era context, providing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王亚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提升效能探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1123-112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143

1.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在人事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人事管理不仅仅是日常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更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效能,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高校人事管理的转型与升级显得尤为迫切。通过信息化建设、绩效管理优化以及激励机制的改革等措施,提升人事管理效能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必要路径。

2. 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2.1. 高校人事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高校人事管理是指学校在人才引进、选拔、培养、激励与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活动,它关系到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发展战略。人事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影响到学校的学科发展、科研水平与国际竞争力。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与学科结构的调整,人事管理在学校的战略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高校中,人事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行政事务,它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发展等多个层面,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效的人事管理体系可以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师资力量,推动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学校赢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国际声誉。

2.2. 新时代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高校的人事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体制不完善: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体制存在许多不足,权责划分不清晰,管理机制僵化,影响了人事管理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一些高校的人事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等级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快速调整管理策略和人员配置。

信息化建设滞后:尽管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但高校在人事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仍显不足,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许多高校仍依赖纸质文件、人工操作,这不仅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还增加了错误和重复工作的发生率。

人才引进与激励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的一大难题。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与激励机制未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一方面,招聘流程复杂,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人才引进后在使用与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人才资源未能得到最优配置,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3. 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管理体制的僵化与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人事管理体制上做出了改革,但整体上依然存在体制僵化、管理层级多、决策不灵活的问题[1]。部分高校人事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员配置与管理策略。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大量冗余的行政流程,使得人事管理的效率低下。此外,校内各部门间协调沟通不畅,增加了人事管理中的复杂性。

3.2. 信息化水平偏低

大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系统仍处于基础阶段,信息化建设不足,未能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2]。这导致了管理中的信息滞后,决策依据不充分,工作效率较低。部分高校甚至仍依赖传统的纸质文件和手工操作,影响了整体效能。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限制了数据分析与决策的科学性,阻碍了高效、精准的人事管理。

3.3. 人才引进与使用机制不合理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资源,但目前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招聘流程复杂且标准不一,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许多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过于注重学历和资历,未能充分考虑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学科适应性,导致引进的人才质量不高。此外,人才引进后在使用与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很多高校未能及时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和科研平台。

3.4. 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高校普遍设有教师职称评定、奖励机制等激励措施,但这些激励手段单一,未能覆盖所有岗位和人才,导致一些优秀教师的积极性难以持续高涨,部分高校甚至面临优秀人才的流失问题。现有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未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此外,缺乏长效的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使得教师和员工的长期积极性难以保持。

4. 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效能的具体路径与建议

4.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决策效率

高校应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权责清晰化。改革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决策机制的灵活性,提高人事决策的效率,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学校发展的需求。优化人事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层级和审批环节,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信息共享与工作流畅。

4.2.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高校应加大信息化投入,建设完善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行政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在人员招聘、薪酬管理和考核等方面的数字化操作,减少人为错误[3]。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推动线上办理和电子审批,减少纸质文件和人工操作,提升管理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4.3.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与激励体系

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人才的标准应与国际接轨,招聘过程要简化,提高透明度和竞争力。高校应注重人才引进的多元化,既要吸引国内外顶尖学者,也要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此外,应完善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以增强其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建设全面、公正、透明的评估评价制度,通过完善的评估机制,对教职工在薪酬分配、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和贡献进行客观评价,能有效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与创造力[4]

4.4. 优化人事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高校要对人事管理的各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减少审批环节,缩短服务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具体措施包括:精简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线上服务平台,方便教职工及时查询与办理相关事项。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定期对人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教师与职工的需求能够及时、精准地满足。

4.5. 加强人才培养与留任策略,减少人才流失

高校应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定期为教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学与科研能力。制定多元化的职业晋升路径,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强其职业满意度。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分析,明确了高校人事管理在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路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等措施是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效能的关键。通过这些改革,可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高校人事管理的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困难。未来,高校应持续关注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人事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以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项目《高校学院人事秘书管理服务效能提升路径探究》,XM1072024160。

参考文献

[1] 张芸. 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路径探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23, 21(7): 89-92.
[2] 钟云云.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 科技管理究, 2023, 32(9): 201-204.
[3] 张健. 浅谈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34-135.
[4] 赵丹.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人事管理绩效提升路径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 2025, 1(3):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