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实践探索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DOI: 10.12677/ces.2025.131189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越男, 倪春梅, 王 鑫, 王英丽*: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郑承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新媒体教学改革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New Media Teaching Reform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育人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式。文章系统分析了新媒体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的现状问题、模式创新、效果评估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内容动态化、教学互动化、实践场景化、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框架。新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校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Abstract: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onlin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re elements of integrating new media into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including current status, existing challenges, model innovations,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ramework featuring “dynamic content,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scenario-based practice,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acy of the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ourse, and further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science-related program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文章引用:王越男, 郑承云, 倪春梅, 王鑫, 王英丽. 新媒体视域下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实践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11): 501-50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11896

1. 引言

新媒体是依托于互联网载体,以信息传播多元化、平等化、精简化为目标的媒介。其区别于传统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普及率高等特点。新媒体已深度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其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1],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育人工作的精准性和互动性,重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体验,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和交叉性四大特征,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着“连接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衔接专业教育与合规素养”的关键角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4]。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快速更新的法规体系和复杂的标准内容时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直播、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5]

随着新媒体技术(如虚拟仿真平台、在线互动社区、动态课程平台等)在高校本科教育领域的应用,“内容动态化、教学互动化、实践场景化、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核心内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具有较强的动态更新特性(如每年均有数十项国家标准修订,《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持续完善) [6] [7]。通过新媒体工具连接国家官方发布部门,实时同步最新法规相关信息、政策解读等,培养学生跟踪、解读法规动态的职业素养,解决传统教学“内容滞后”的核心痛点。“教学互动化”模式可借助新媒体互动平台(如在线讨论区),构建“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网络。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复合型”,而构建“知识–技能–素养”三维评价体系,展现出鲜明的学科独特性。食品标准与法规其本质是一门“应用型法规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相关的食品法规、政策和标准,其最终应用场景是“合规管理”与“监管执法”,凸显了学科实践属性的独特性,将教学场景与食品行业实际工作场景深度绑定,实现“所学即所用”的迁移。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标准更新频率加快,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研究在新媒体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大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应用的表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支撑;针对该课程特点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技术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为高校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现状

2.1. 教学内容方面

现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重视的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威胁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相关从业者学习食品标准与法规尤为重要。

但当前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问题,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法规标准的修订频率,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8]。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反映食品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要求,仍然以过时的法规和标准为主要教学内容,忽略了近年来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颁布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标准[9]。此外,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和复杂性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10]

2.2. 教学方法方面

食品标准与法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多数教师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对标准与法规理论知识进行空洞讲解,该方式往往忽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1]。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12]

2.3. 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超星学习通、(长江)雨课堂、慕课等在线课程平台,辅以微博、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方式开展教学。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习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然而,将新媒体技术融入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转型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新问题。部分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在线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网络上的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可能存在错误或误导性内容,这对学生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多样,学习过程更加复杂,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课程教学改革与措施

3.1. 课堂教学的创新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教师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授课内容上需采取一些创新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和手段对食品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普及宣传。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难点和重点,5~6位同学为一组制作5~15分钟的微课程视频,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例如,制作“如何看懂食品营养标签”、“解密GB 28050-2025”、“食品违法犯罪”等专题视频,将抽象的法规条文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内容。因此,课程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为改革目标,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依托,构建课程体系,重塑能力目标,使得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呈现清晰的映射关系。

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将与食品标准、法律法规等有关的优质教学案例及时引入课堂,包括新闻联播、“每周质量报告”和“3.15晚会”等栏目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插入相关的影像资料,增强同学们对热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增设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专题讨论,如预制菜进校园专题探究、网红食品安全专题和食品真实性和溯源专题等,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些内容的融入既提高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丰富性,又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2. 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条文繁多,学生学习力不从心、枯燥乏味,传统的讲授方式更让学生难以有效地理解知识要点,长此以往便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进而导致课堂质量下降。因此,就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具有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特点,通过智慧课堂、AI信息技术和长江雨课堂等创建师生互动的实践条件和创新平台。

食品法律法规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意识教育也应贯穿课程始终,让学生结合“四个最严”,增强食品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利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弹幕投票选择案例分析的主题,或对法规条文的理解进行实时反馈;建立课程专属的在线讨论区,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教师定期进行回复和引导。借助食学宝、学习通、科普视频、食品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充分利用智能智慧信息教学平台,增设创新互动环节,如随机提问和案例分析抢答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丰富度和主动性。

3.3. 实践环节的创新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现实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更像一门应用型实践课程。

实践环节的创新主要通过虚拟仿真实践、案例分析实践和模拟执法实践等完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开发食品标准与法规相关的虚拟实验室模拟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食品检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合规操作等实践环节,加深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实际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案例,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或微信群等渠道发布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线上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设计“食品企业合规审计”模拟场景,学生扮演监管人员,对虚拟企业的生产、标签、检验等环节进行合规性检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法规标准的实际应用。

3.4. 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构

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呈现出多元主体考核、多元内容考核、注重过程考核的特点,对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程度进行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和过程考核成绩(50%)构成,在过程性评价融入新媒体实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营一个新媒体账号(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平台),持续4周发布原创内容(如法规图解漫画、案例分析文章、主题短视频),考核指标包括内容专业性、粉丝互动量、传播数据(阅读量、转发量)。在过程性评价中增加情景化测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食品企业合规检查”场景,学生扮演审核员,在虚拟工厂中查找标签违规、生产流程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并依据法规出具整改通知书,系统根据答题准确性与效率评分。

对2024春季学期和2025春季学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分析,2个学期教学班的人数均为60人,结果见图1

Figure 1. Two-semester course analysis

1. 两学期课程分析

根据2024年与2025年春季学期的学情对比数据(见图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期末总成绩表现有显著提升:平均分从75.5分提高至81.5分,及格率从90%提升至100%,优秀率从5%增至15%。学生成绩的显著提升,得益于本课程于2025年春季学期成功实施的评价体系改革。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实践和在线平台法规讨论等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新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切实的学习成果。学情分析表明,在新的评价体系下,过程性评价成绩直接与总成绩挂钩,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在在线互动平台上的讨论参与度,更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期末突击”转向了贯穿整个学期的持续性积累。

由此可见,对于法规学习这类需要渐进性能力积累的课程,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3.5. 教学流程的整体设计

基于上述创新策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整体教学流程应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见图2

Figure 2. Teaching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course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2.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流程

课前阶段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包括微视频学习、在线测试、问题思考等。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初步了解课程内容,提出疑问和困惑;课中阶段采用“深度自主学习,充分集中研讨”的模式。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弹幕、投票等技术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课后阶段通过在线作业、虚拟实验、案例分析、短视频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学习食品生产许可教学内容时,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课前学生通过雨课堂学习《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核心条款,完成“许可申请材料清单”在线填空练习。授课教师通过平台推送2025年“三新食品”(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许可审批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审批要点。课中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分组使用相关的仿真系统模拟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系统自动生成“不合格项整改报告”。并邀请市场监管局相关专家通过腾讯会议解析“许可现场核查常见问题”,学生实时提问并参与案例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加入“食品生产许可交流群”,定期接收最新政策解读(如2025年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及相关行业案例推送。教师组织企业导师线上指导,学生提交“模拟核查报告”,导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反馈。该部分的评价方式主要由虚拟核查报告(30%)、研讨参与度(30%)和企业导师评价(40%)组成,模拟真实监管流程,培养学生依法监管思维,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4. 结束语

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内容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为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创新与变革。通过将新媒体技术作为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工具、传播载体和实践场景,既能让学生掌握法规核心知识,又能培养其在信息爆炸时代筛选、分析、传播法规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懂法规、会应用、能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新媒体技术为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然而,新媒体在教学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筛选信息,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以更好地推动新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TJX202319);2024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营养学》);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周鹤. “大数据 + 人工智能”模式下智慧教育融合创新应用与对策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4(23): 35-37.
[2] 张桃, 孙璐璐.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研究[J]. 信息与电脑, 2025, 37(19): 185-187.
[3] 刘薇, 汪雨龙, 林薇. 职业本科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4, 60(4): 128-132.
[4] 姜爱丽, 曹际娟, 郑秋月, 等.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食品工业, 2023, 44(6): 216-218.
[5] Kress, G. (2003)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 Routledge.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6] 崔丽伟, 胡平. 多元化教学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 农产品加工, 2016(13): 74-75, 78.
[7] 张冰, 张镇欢, 吴笑伟. 高职轮机工程专业“四化五有”实训课堂的创新与实践[J]. 天津航海, 2025(2): 52-55.
[8] 何向丽, 李昌文, 李可.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食品工业, 2024, 45(10): 174-177.
[9] 朱艳萍.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J]. 粮食与油脂, 2022, 35(7): 170.
[10] 周海旭, 苏同超, 周浩宇, 等.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 2024, 45(5): 193-196.
[11] 苑园园. 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4): 67-69.
[12] 姚瑞祺, 龙明华, 刘颖沙.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J]. 农业工程, 2020, 10(2):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