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方言中“漂亮”义词汇研究
A Study on the Vocabulary Expressing “漂亮” in the Gushi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5.13111201, PDF, HTML, XML,   
作者: 胡晨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固始方言俏巴排场zan34then33The Dialect of Gushi 俏巴 排场 zan34then33
摘要: 固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方言词汇丰富且独具特色,有着自己的词汇系统,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具有“漂亮”意义的一组形容词:“俏巴”、“排场”、“zan34then33”。它们的书写形式以及读音有着明显的方言特色,并且它们的意义相近,修饰对象不同而又互补,体现了方言词汇的系统性。
Abstract: The dialect of Gushi belongs to the Central Plains Mandarin. It is rich in vocabulary and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its own vocabulary system. Among them, the most prominent are a group of adjectives with the meaning of “漂亮”: “俏巴”, “排场” and “zan34then33”. Their written forms and pronunciations have obvious dialectal features. Moreover, their meanings are similar, but they modify different object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ich reflects the systematic nature of dialectal vocabulary.
文章引用:胡晨光. 固始方言中“漂亮”义词汇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1): 594-59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11201

1. 固始县及固始方言研究概况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85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大县。固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其声调与普通话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对固始方言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叶祖贵的《固始方言研究》及《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对固始语音、语法及部分词汇进行了系统描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词汇研究方面,孟红梅的《河南固始方言中“俏巴”一词探析》与赵远远的《浅议河南固始方言中的“俏巴”一词》等论文对个别词汇进行了历时或共时的局部探讨,揭示了某些词的语用特征与地域文化内涵。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多数成果集中于单一词语的描写,缺乏对同一语义场内相关词汇的系统性比较与词际关系分析;另一方面,对形容词“适用对象”及其语义分工机制关注不足,未能从词汇系统角度揭示近义词之间的互补与对立关系。以“漂亮”义词汇为例,既有研究虽提及“俏巴”、“排场”等词,却未就其修饰范围、语义分工及系统功能展开深入探讨。因此,本文旨在从语义场理论出发,以“俏巴”、“排场”与“zan³⁴tʰen³³”为研究对象,通过横向对比与语境分析,系统阐释其词义结构、适用对象与语用分工,从而揭示固始方言形容词的系统性特征与语义组织机制,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

2. 词的使用情况与词义分析

目前学界对于词义的研究十分成熟,各家研究方式与角度也大同小异,例如葛本仪认为“词义包括着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1]。黄伯荣、廖旭东在《现代汉语》中认为广义的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狭义的词义通常指词汇意义,其中词汇意义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色彩义又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符淮青则将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附属义中包含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学界在研究词汇的意义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义和附属义上,其语法意义一般是在研究词的语法功能中提及。符淮青指出“词的概念义在运用中由于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会显出各种差别”[2]。故实际上我们在探讨词汇的概念义时,除了参考辞书释义之外,也应当注意“随文释义”。

此外,符淮青还指出“表性状的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它们是形容词或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这类词的意义丰富,内容复杂……表性状词的意义特征,主要是从‘适用对象’‘性状特征’两方面去分析”。由于“性状特征”这一概念在实际分析中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地关注其“适用对象”这一方面。本文所释词汇也都是形容词,故其“适用对象”也是意义分析的关注重点。

俏巴

“俏巴”一词在固始县使用较为频繁,该词流传较为广泛,除了固始县外,安徽的霍邱县西部也有部分地区使用,其发音及书写形式也基本固定,即“俏巴ʈɕiau53pa21”。

在《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南·词汇卷》中,“俏巴”收录在第1049个词条“漂亮”一词下,发音为“ʈɕiau53pa0”,本书对“漂亮”的解释为:“形容年轻女性的长相”[3];但在固始人的实际应用中,“俏巴”不仅仅只用来修饰年轻女性,在《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民歌卷》中对“俏巴”解释如下:“俏巴ba,意指好、漂亮”[4],在《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中对“俏巴”解释如下“俏巴——好。多指人和事物。用指人时,则多指对男性的赞美;用指女性时,对未婚女孩,不能用,否则有轻慢之贬义,对已婚女性多在玩笑场合用,有打趣之意;对老人用多有不尊重之意”[5]。这些是辞书对于“俏巴”一词概念义的界定,但都有些许出入,因此,我们还是通过具体语境来探究“俏巴”的词义:

(1) 那个小伙长得俏巴得很。

(2) 这事干得俏巴得很。

(3) 这个玩具真俏巴。

(4) 那小狗好俏巴呀。

(5) 你家小孩越长越俏巴了。

(6) 我们家乡的小姑娘都可俏巴了。

(7) 我中午炒了几个菜,可俏巴了。

(8) 你斗地肯定比我俏巴呀,俺斗地不行!

(9) 俏巴是俺们固始方言,其他地方都不说。

(10) 你这件毛衣好俏巴。

(11) 你的手机比我的俏巴一些。

(12) 你的小宝宝长得好俏巴。

(13) 小丽的男朋友长得俏巴得很。

(14) 你把房间布置得俏巴一些,待会有客人要来。

(15) 没想到你剪纸剪得这么俏巴。

(16) 你看这个小狗好俏巴。

(17) 你家的小花猫好俏巴。

(18) 这个电影好俏巴。

(19) 这件事你干得很俏巴,值得表扬。

(20) 你做饭做得好俏巴,正合我的口味。

(21) 这幢大楼盖得好俏巴啊。

其中例句(1) (13)句中的“俏巴”形容年轻男性,大致相当于“帅气”;(5) (12)句中的“俏巴”形容小孩,大致相当于“可爱”;(6)中的“俏巴”的意义是“形容年轻女性的长相”,大致相当于“漂亮”;在形容人物外貌时,这五个句子中除了夸奖小孩外貌时,“俏巴”能够当面使用,在形容成年人时,没有当面使用的情况,这与在固始人生活中用“俏巴”一词形容人物外貌时,除了夸奖晚辈,基本不当面使用的习惯基本一致;(2) (19)句中的“俏巴”形容事情,大致相当于“漂亮”;(3) (10) (11) (15) (18)句中的“俏巴”形容物品,大致相当于“好”;(4) (16) (17)句中,“俏巴”形容动物,大致相当于“可爱”;(7) (20)句中,“俏巴”形容饭菜,相当于“好吃”;(8)句中,“俏巴”修饰对象不明,但基本可以归为事物一类,且有开玩笑、打趣之意。(9)句中,“俏巴”一词作主语,但这里“俏巴”不再是“俏巴”这个词的本义,而是特指“俏巴”这个词;(14)句中的“俏巴”形容房间,大致相当于“干净,漂亮”的意思;(21)句中的“俏巴”形容建筑物,大致相当于“体面,气派”的意思。

可见“俏巴”一词不单单用来形容年轻女性,其适用对象至少还包括“年轻男性、事情、物品、动物、小孩”。其意义并不固定,大致相当于“好”,可以用来形容好的人、事情、动物、物品。其意义与“漂亮”有关但并不等同,“俏巴”一词修饰对象的范围比“漂亮”一词更广阔,二者可以看作是近义词的关系。

排场

“排场”一词在《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南·词汇卷》中收录在第1049个词条“漂亮”一词下,但其把它归纳在信阳地区,此外洛阳、洛宁、周口、鲁山等地均有这个词,在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安徽某些地区“排场”一词也有使用,例如:合肥、霍邱等。但这些地方的发音与信阳地区不同。在笔者对于固始县各乡镇人士进行求证后发现这个词在固始县也广泛使用,其发音与信阳方言一致,为“pʰai33saŋ21”,在《信阳历史文化丛书·郭丁香》中“排场”一词多有使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排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如下:“① 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② 铺张而奢侈;③ 体面”[6]。可见,“排场”一词,义项众多,那么其在固始方言中的意义我们还是要“随文释义”。

(22) 她四娘长得排场。

(23) 他连襟(中年)长得排场。

(24) 我家房子装修得可排场了。

(25) 你看他家小麦好排场!

(26) 郭门一个娇娇女,嫁妆咋能不排场;嫁妆陪送寒碜了,老姐她也有话讲。

(27) 这碗插到那碗里,人家看着不排场。

(28) 虽是没把凤冠戴,比戴凤冠还排场。

(29) 远亲近邻齐相送,丁香出嫁好排场。八个伙计抬花轿,八个伙计担喜箱;八个响手吹喇叭,八个响手配笙簧。

(30) 四把果子撒洞房,洞房布置真排场。

(31) 新鞋新帽好排场。

(32) 万良生就浪荡子,喜听别人卖排场。

(33) 稆结瓜果蜜蜜甜,稆结娃娃不排场。

(34) 前两天连下几天雨,今个终于晴了,晴得排场得很。

(35) 今个天晴得好排场,你把被子弄出来晒晒!

其中(22) (28)句中的“排场”用来修饰成年女性的外貌,大致相当于“漂亮”;(23)句用来修饰中年男性的外貌,大致相当于“帅气”;(24) (26) (30) (31)句用来修饰物品,大致相当于“气派,体面,漂亮”;(25)句用来修饰植物,大致相当于“茂盛”;(27)句的大意是“这碗吃到那碗,别人看见显得不体面,没家教”,则“排场”在这里的含义大致相当于“体面”;(29)句中“排场”的含义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排场”释义的“① 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大致相同,但其褒义色彩比较明显,这里的“排场”更多表现出自己的羡慕之意,而没有对“铺张,奢侈”的贬低和批评;(32)句中的“卖排场”,《信阳历史文化丛书·郭丁香》将其注释为“奉承”,那么“排场”在这里相当于“体面”的意思,但这里“卖排场”作为一个整体,意义发生了转移,由“别人给的体面”引申为“奉承”之意,(33)句中“不排场”《信阳历史文化丛书·郭丁香》注释为“这里指丢了大人了”,则“排场”在这里含义为“体面”。(34) (35)句中,“排场”用来修饰天气,可以理解为“天气好”的意思。

综上所述,“排场”一词在固始方言中有《现代汉语词典》中①、③两项的含义,且在固始方言中,“排场”是一个褒义词,即使用来形容一些奢侈的场面,也流露的是羡慕的情感倾向,而不是批判的态度,且还有表示“好”的含义;其适用对象包括人、植物、物品、天气、场面等,在修饰人时,一般不修饰未成年人。可以与“漂亮,体面,光彩”等形成近义词。

zan34then33

“zan34then33”仅在《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中有所收录,记作“冉疼”,其中南部段集、武庙、祖师三乡及与其他乡交界处的个别村读作“tian34then33”,其他各乡均读作“zan34then33”。在《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中这样解释“冉疼——可爱,漂亮的意思”[5]

对于该词的词形,《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记作“冉疼”,但该词形当只是记音,并非本字。除此之外,民间有认为当写作“惹疼”的。但两种说法都有明显的疏漏。首先说“冉疼”,“冉”字字源不明,一般认为“冉”字是“髯”字的先造字,表胡须之义,《汉语大词典》“冉”字词条释义如下:“冉1,① 逐渐,渐进。② 柔弱。③ 龟甲的边。冉2,① 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国名。② 周时国名”[7]。其含义与“可爱”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可见其只能是记音的,但固始南部读作“tian34then33”,又与“冉”字字音相去甚远,故此词形当不可取;再说“惹疼”之说,此种说法在意义上有一定合理性,“惹疼”即惹人心疼、惹人怜爱之义,而可爱的东西即是惹人心疼的、惹人怜爱的,但首先“惹”字的发音在固始方言中读作“zai34”,与“zan34”虽说不上相去甚远,但也是界限分明了,其次与固始南部“tian34then33”发音中的“tian34”音更是毫无瓜葛了。

据笔者考证,该词大概率写作“䑙舕”,首先从读音上来看,按《康熙字典》所载“䑙:【未集下】【舌字部】【广韵】他酣切【集韵】他甘切,丛音耼。【广韵】舌吐也。【集韵】舚䑙,吐舌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玄熊䑙舕以齗齗。又【集韵】吐滥切,音赕。又【类篇】他念切,音栝。又【广韵】女盐切,音髯。义丛同”[8]。按反切所得之音有“than55”、“ʑan35”、“thian51”,而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固始方言中“zan34then33”也有部分地区读作“tian34then33”,其中读音“zan34then33”的“zan34”与“䑙”的“ʑan35”音,主要是声母与调值略有不同,按叶祖贵《固始方言研究》一书所言:“固始方言的z声母主要有两个来源:1) 来自中古的日母止摄开口三等除外),如“热、人、让、攘、染、忍、扔、扰、日、软”等。2) 来自梗摄合口三等庚韵云母字,通摄合口三等钟韵以母、影母字,如“用、涌、永、拥、蛹、勇、咏、泳、佣、踊、庸、荣、融、雍、臃”等。而䑙字的“ʑan35”音为“女盐切”所得,“女”字在中古属于娘母,即䑙字的“ʑan35”音声母在中古时期当为“娘母”,而中古娘日二母,在上古时期一般认为二者皆归泥母,故如此看来,这种演变也是有迹可循了,而调值的差距虽有区别但并非相去甚远,只是上升音略低一些;此外读音“tian34then33”的“tian34”与“䑙”的“thian51”音除了调值有所区别,主要是送气与不送气之分,而固始方言中这种送气丢失的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上文提到的“排场”一词,在固始方言中读作“pʰai33saŋ21”,这里“场”读音中的送气已经丢失;其次,“舕”字韵书皆未收录,《康熙字典》载:“【篇海类编】与同”。现在一般读为“than51”,而固始方言中读作“then33”,除了调值变化主要是元音舌位高低略有差距,总体上来说,音是十分相近的。

其次,从意义上来说,“䑙舕”本义为“吐舌貌”。主要用来描绘动物的形貌,而固始方言中“zan34then33”一词为“可爱,漂亮”之义,主要用来修饰动物和小孩,而小孩和动物吐舌之时,正是可爱的形貌,那么从意义上来说,其引申过程也是有迹可循的。

不过,即使在声音和意义上看来,zan34then33二字有着相当大的可能性写作“䑙舕”,但由于缺乏实证用例,我们仍然不能对其妄下结论。“䑙舕”一词,在历史上目前仅见于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玄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笔者几经考证,暂未见有其他用例。此处提出个人的发现以及猜想,抛砖引玉,若有其他学者考证该词,可作参证,下文涉及“zan34then33”一词,仍用“zan34then33”。

最后,关于“zan34then33”一词在固始方言中的具体含义,我们还要通过具体用例进行考查:

(36) 你家小孩真zan34then33

(37) 隔壁家有条小狗,长得可zan34then33了。

(38) 俺老侄子长得zan34then33得很。

(39) 我侄女生了一个小宝宝,可zan34then33了。

(40) 俺们小区里猫多得很,里面有只特别zan34then33

其中(36) (38) (39)句修饰对象为小孩,(37) (40)句修饰对象为小动物,大致都可以相当于“可爱,漂亮”,此外其修饰对象都有“小”、“有生命的”色彩义。可以和“可爱”、“漂亮”形成近义词。

3. 词际关系

我们将上述三个词汇的修饰对象进行一一列举,得出如下表格(见表1)。

Table 1. List of modifiers and the elements they modify

1. 词汇修饰对象一览表

词汇

修饰对象

俏巴

年轻女性、年轻男性、事情、物品、动物、小孩

排场

成年人、植物、物品、天气、场面等

zan34then33

小孩、小动物

综上所述,“俏巴”、“排场”、“zan34then33”是一组近义词,其中“zan34then33”的修饰对象范围基本被“俏巴”的修饰对象范围所覆盖,但“zan34then33”更特指“小”是“俏巴”所不具备的;“排场”的修饰对象部分被“俏巴”的修饰对象覆盖,但修饰人时特指“成年人”且能够用来修饰“植物,天气”;它们的修饰对象虽然有所相交,但彼此也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其中“俏巴”一词的修饰对象是最为广泛的,它能够修饰的对象除上述列举的以外,在中年人对同辈中年人进行评价时也可以使用,但一般不当面使用,其次在修饰动物时范围比“zan34then33”一词更为广泛。

4. 结语

本文以固始方言中表“漂亮”义的三个典型词汇为研究对象,从适用对象、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描写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词在语义上虽均与“漂亮”相关,但在修饰对象上存在明确的分工与互补,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内部逻辑的方言形容词子系统。

其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方言词汇的系统性与语义分工机制。固始方言中“漂亮”义词的互补分布表明,方言词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一个具有语义层级和功能分工的系统。这种系统性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方言研究中应注重词群内部的语义网络构建,避免孤立释义。同时,强调了“适用对象”在形容词词义分析中的核心地位。本文验证了符淮青提出的从“适用对象”与“性状特征”两方面分析形容词词义的理论路径,并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凸显了“适用对象”在区分近义词中的关键作用,为方言形容词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综上所述,固始方言中“漂亮”义词的研究不仅展现了方言词汇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也反映出方言系统内部的语义组织逻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更大规模的语料,引入认知语义与方言地理学的视角,深入揭示词汇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推动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走向系统化与深度化。

参考文献

[1] 葛本仪. 现代汉语词汇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3] 辛永芬, 王新宇, 段亚广. 中国语言资源集∙河南∙词汇卷[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
[4] 陈有才, 主编. 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民歌卷[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7.
[5] 陈兴焱, 主编; 李超, 副主编. 信阳历史文化丛书∙方言卷[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7.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20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3.
[7]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1卷∙下[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8] 张玉书, 陈廷敬, 编撰. 康熙字典[M].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