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支付对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维度影响探究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 of Digital Payments on E-Commerce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s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支付已成为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环节,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本文从决策门槛、决策转化、决策路径、消费场景和消费心理五个维度,系统分析数字支付对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具体影响,结合实际交易数据与消费行为特征,梳理当前数字支付在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数字鸿沟、非理性消费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技术优化、服务升级、政策引导等对策,旨在为电子商务平台与数字支付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者决策体验提供参考,推动数字支付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pay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link of e-commerce transactions, profoundly affecting consumers’ purchas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impact of digital payments on the purchasing decisions of e-commerce consumers from five dimensions: decision threshold, decision transformation, decision path, consumption scenario, an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Combining actual transaction data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t sorts out the security risks, digital divide, irrational consumption and other issues th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payments on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measures such as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service upgrading, and policy guidance.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digital payment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optimize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experience, an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ayments and e-commerce.
文章引用:陈程. 数字支付对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维度影响探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1): 1806-181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3624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增长,2020至2024年交易规模从37.2万亿元增至45.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同期数字支付作为电商关键支撑,普及度与技术迭代加快,2024年底用户规模破10亿人、交易规模达920万亿元,移动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等新型方式逐步渗透电商各环节。数字支付已非单纯资金转移工具,而是通过改变交易流程、优化服务体验、拓展消费场景,全方位介入消费者购买决策全节点。深入探究其多维度影响,既能丰富数字消费行为理论体系,也能为电商平台与支付机构制定精准策略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数字支付对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维度影响

2.1. 降低消费准入,扩大决策参与范围

为清晰呈现数字支付对决策门槛的降低作用,下表从操作、成本、信息三类门槛指标,对比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的差异直观体现其对消费准入的推动效果[1],具体如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ecision-making thresholds between traditional payment and digital payment

1. 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在决策门槛降低效果对比

门槛类型

传统支付情况

数字支付情况

门槛降低幅度

操作门槛

需5~8步

1~2步

操作步骤减少70%~80%

成本门槛

跨境手续费1%~3%,境内转账收费

跨境手续0.3%~0.8%,境内转账免费

跨境手续费降低60%~70%

信息门槛

多平台切换查询

支付页同步评价、售后、物流信息

信息获取时间缩短80%以上

从表中可见,数字支付在三类门槛降低上成效显著。操作简化让中老年群体易上手,如面容支付无需记忆密码;跨境手续费下降降低海外购物成本,吸引更多人尝试跨境电商;信息集中化避免平台切换麻烦,像支付宝关联淘宝时同步的信用与物流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判断商品,减少决策犹豫,扩大了电商消费参与范围。

2.2. 缩短转化周期,提升购买完成率

决策转化核心指标为下单到支付时间、放弃支付率等,下表对比传统银行转账、移动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的关键指标,凸显数字支付在提升转化效率上的优势[2],具体如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key indicators for e-commerce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conversion under different payment methods

2. 不同支付方式下电子商务消费者决策转化关键指标对比

支付方式

下单到支付平均时间(分钟)

放弃支付率(%)

支付后订单确认时间(分钟)

复购率(%)

传统银行转账

15

25

60

30

移动支付

3

8

10

45

生物识别支付

1

5

8

52

表格数据显示,生物识别支付转化效果最优,1分钟下单时间、5%放弃支付率源于其即时到账特性,如京东购物微信支付后10分钟内确认订单,缓解等待焦虑[3]。同时,支付保障与促销联动刺激即时下单,而传统转账因耗时久、放弃率高,转化效果明显落后。

2.3. 决策路径维度:简化决策流程,重构决策逻辑

传统决策路径分散,数字支付推动其简化并转向非线性,下表对比数字支付普及前后各决策阶段差异,呈现路径重构的核心变化,具体如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e-commerce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 pa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digital payment

3. 数字支付普及前后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路径对比

决策阶段

传统决策路径

数字支付环境下决策路径

关键差异

需求识别

线下触发

线上线下多场景触发

触发场景多,识别更主动

信息搜索

多平台切换

支付关联电商一站式搜索

信息集中,减少切换成本

方案评估

手动记录对比

系统自动对比、显好评率

评估智能化,难度降低

购买决策

犹豫,需确认支付安全

受优惠、担保推动,决策快

犹豫时间缩短50%

支付行为

多步骤操作

一键/生物支付,实时到账

操作时间减少80%

购后评价

单独登录电商提交

支付APP内一键提交

参与度提升60%

数字支付不仅简化路径步骤,更推动其从线性转向非线性。传统路径中支付失败则决策终止,而数字支付有断点续接功能,如网络中断后登录可直接跳转未完成订单。像抖音购物,从短视频触发需求到支付APP查物流,步骤从6步减至4步,耗时缩至30分钟,大幅提升效率。

2.4. 消费场景维度:拓展场景边界,覆盖全时段全场景消费

传统电商消费受时空与类型限制,下表对比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的场景覆盖情况,呈现数字支付对场景边界的突破及全时段全场景消费的实现路径,具体如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e-commerce consumption scenario coverage between traditional payment and digital payment

4. 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在电商消费场景覆盖对比

场景类型

传统支付覆盖情况

数字支付覆盖情况

场景拓展效果

空间场景

固定场景

移动场景

空间覆盖扩大3倍以上

时间场景

工作日9:00~17:00

24小时不间断

时间覆盖提升200%

类型场景

单一商品购买

多元服务

场景类型增5类以上

数字支付突破场景边界效果显著。空间上,通勤刷微博时可微信支付下单,无需依赖电脑;时间上,电商凌晨秒杀、海外跨时区促销,数字支付支持即时付款;类型上,美团用户可通过美团支付一次性购食品、订电影票,实现一站式消费,让消费者在碎片化时间、任意空间完成多元决策[4]

2.5. 消费心理维度:影响心理感知,引导决策倾向

消费心理核心感知含支付痛感、信任度等,下表对比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对这些感知的影响,解析数字支付对消费者决策倾向的引导作用,具体如表5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payment and digital payment on e-commerce consumers’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5. 传统支付与数字支付对电商消费者心理感知影响对比

心理感知类型

传统支付影响

数字支付影响

对决策倾向的引导效果

支付痛感

现金流出,痛感强

余额数字变化,痛感弱

非必需品消费额提升30%

信任度

无保障,担心安全欺诈

有担保、盗刷赔付,信任高

购买意愿转支付比例升40%

便捷感知

操作复杂,多平台切换

一键支付,信息集中

选该支付方式占比升70%

路径依赖

无固定路径,易更换

形成习惯,排斥其他方式

复购选同支付方式比例升65%

数字支付通过改变心理感知引导决策。支付痛感弱让消费者易冲动购买非必需品,消费额比传统支付高30%;担保与盗刷赔付减少安全担忧,推动购买意愿转化;便捷性与路径依赖让消费者形成固定习惯,如指纹支付用户排斥输密码,支付宝用户不选无该支付的平台,巩固数字支付在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3. 数字支付影响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风险隐患影响决策信任

尽管数字支付平台有多重安全机制,但新型安全风险仍不断涌现,削弱消费者决策信任[5]。一方面,钓鱼链接、虚假APP、电信诈骗等手段频发,部分消费者点击虚假电商链接后,支付账户被盗刷、资金受损;2024年某第三方安全机构数据显示,数字支付相关诈骗案件同比上升12%,其中70%的案件通过虚假电商链接实施。另一方面,生物识别支付存在技术漏洞,指纹复制、面容伪造可能导致账户被非法使用,部分消费者因担心生物信息泄露,对生物识别支付持谨慎态度甚至放弃使用,直接影响决策效率。

3.2. 数字鸿沟导致部分群体决策门槛仍较高

数字支付虽降低整体决策门槛,但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仍存,老年群体、农村地区消费者的决策门槛依旧较高。从年龄看,60岁以上老年群体对数字支付操作熟练度低,部分人不会使用指纹支付、不理解担保交易规则,电商购物时倾向传统支付或放弃消费;2024年调查显示,该群体使用数字支付购物的比例仅25%,远低于全国平均的78% [6]。从地域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地区网络延迟、信号不稳定,数字支付时频繁出现支付失败、订单卡顿,农村消费者决策体验差,决策完成率比城市消费者低15个百分点。

3.3. 支付痛感降低引发非理性决策

数字支付降低支付痛感的同时,也让部分消费者出现非理性决策。一方面,冲动消费比例上升,消费者因支付痛感弱,看到促销信息或短视频推荐时,常未经充分评估就下单,导致购后后悔率升高;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数字支付用户的退货率比传统支付用户高18%,其中60%的退货原因是冲动购买后不需要。另一方面,过度消费现象凸显,数字支付支持的分期付款、信用支付让消费者可提前消费,部分人忽视还款能力,过度使用信用支付导致债务累积,影响后续消费决策的合理性。

3.4. 支付平台服务同质化削弱决策转化效果

当前多数数字支付平台服务功能高度同质化,均以支付转账、红包优惠、账单查询为核心功能,缺乏差异化服务,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削弱决策转化效果[7]。例如针对跨境电商消费者,多数平台仅提供多币种结算服务,未考虑语言障碍、海外物流跟踪、关税计算等需求;针对母婴用品消费者,未提供育儿知识推送、商品安全认证查询等增值服务。服务同质化使消费者对平台粘性降低,电商购物时仅依据是否有优惠选择支付方式,优惠活动结束后,决策转化率易下滑。

4. 优化数字支付对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对策

4.1. 强化安全技术研发,筑牢决策信任基础

针对安全风险隐患,数字支付平台需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多层级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提升AI风控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常用支付时间、地点、金额等习惯,实时监测交易动态,出现异地登录、大额非惯常支付等异常时,触发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二次验证阻断非法交易。完善生物识别技术,研发更安全的指纹、虹膜识别技术防止信息复制,推出生物信息加密存储功能,将信息加密后存于本地设备降低泄露风险[8]。此外,通过支付APP弹窗、短视频、社区讲座普及识别钓鱼链接、保护支付密码、及时冻结账户等知识,提升消费者安全意识减少诈骗,筑牢决策信任基础。

4.2. 推进适老化与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

针对数字鸿沟问题,需从技术适配与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提升弱势群体体验。推进数字支付适老化改造,简化老年版APP界面,增大字体与按钮,删除冗余功能仅保留付款、收款、账单查询核心功能,增加语音指导实时提示操作帮助老年人完成支付[9]。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建,政府联合通信企业加大5G网络、光纤宽带覆盖,降低网络延迟卡顿;平台推出离线支付功能,弱信号地区可通过蓝牙、NFC完成支付,网络恢复后同步信息。同时,社区、村委会联合支付平台开展数字支付进万家培训,手把手教老年人、农村消费者使用方法,讲解电商流程与支付安全知识,帮助其掌握技能。

4.3. 引导理性消费,规范信用支付管理

针对非理性决策问题,需结合技术手段与制度规范引导理性使用数字支付。推出消费提醒功能,平台结合消费者收入与消费习惯设置月度消费额度提醒,消费接近额度时发短信提示理性消费避免超支[10];下单支付时弹窗显示商品近30天价格波动、是否为必需品等信息,帮助冷静评估。规范信用支付管理,严格审核消费者信用额度,结合还款能力合理设定避免过度授信,推出还款计划提醒,还款日前3天发信息防逾期,对频繁逾期者适当降额。此外,电商与支付平台联动设置冲动消费冷静期,允许支付后1小时内无理由取消订单全额退款,减少资源浪费。

4.4. 鼓励服务创新,提升个性化决策体验

针对服务同质化问题,数字支付平台需结合电商场景与消费者需求,推出差异化个性化增值服务提升决策转化效果。面向细分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跨境电商消费者可享多语言支付界面、关税自动计算、海外物流实时跟踪服务,解决语言障碍与信息不对称;母婴用品消费者可享商品安全认证查询、育儿知识推送、母婴专属优惠券;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可享绿色消费积分,购买环保商品得积分兑换环保礼品。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整合支付、消费、售后全链条服务,消费者在支付APP内即可查看售后政策、申请退换货、评价商品,推出支付即会员服务,购物后自动成为会员享折扣、优先发货权益,提升用户粘性优化决策体验。

5. 结论

本文从决策门槛、决策转化、决策路径、消费场景、消费心理五维度,分析数字支付对电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发现其通过降低三类门槛扩大决策参与,提升即时性与保障机制缩短转化周期,整合环节简化路径,突破时空拓展场景,改变心理感知引导倾向。但数字支付仍存在安全风险、数字鸿沟、非理性消费、服务同质化等问题,需通过强化安全技术、推进适老化与区域均衡、引导理性消费、鼓励服务创新优化。未来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将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安全的决策支持,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市场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EB/OL]. 2025-08-14.
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50814110546732193580, 2025-09-17.
[2] 范晶, 高艳云. 数字支付推动居民家庭消费升级了吗? [J]. 消费经济, 2024, 40(1): 87-99.
[3] 于红岩. 移动支付技术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促进作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5(8): 44-46.
[4] 赵春辉. 电子商务中的在线支付安全性与消费者信任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30(2): 99-102.
[5] 纪佳乐.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J]. 中国市场, 2024(29): 111-114.
[6] 黄群慧, 陈颖. 以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扩容问题研究[J]. 齐鲁学刊, 2025(4): 111-119.
[7] 关利欣. 以多元场景创新释放消费潜能[J]. 企业改革与发展, 2025(4): 22-25.
[8] 余振燕. 网络经济学视角下消费心理变化的电商运营模式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5(9): 75-78.
[9] 陈柳钦. 人工智能推动消费升级的理论基础、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J]. 改革与战略, 2025, 41(1): 10-19.
[10] 刘丹, 赵佳鑫, 刘亚茹.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基于网商银行与县域政府合作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5(5): 18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