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ase Librar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DOI: 10.12677/ae.2025.1511217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莉娟: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康定
关键词: 师范认证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ase Library
摘要: 为贯彻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契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解决学前教育专业“重教书、轻育人”及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空白问题,本文围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展开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课程思政案例库集中于医学、理工类等学科,学前教育领域“失声”,且存在建设目标与学前需求脱节、内容设计单一、与师范认证衔接不足等问题,因此,开展师范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师范认证标准可优化案例库资源配置、保障质量、推进应用,且案例库建设能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学前专业教育融合,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Abstract: To align with the national priority on faculty ethics and to meet the standards of teacher-education program accreditation,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long-standing “teaching-heavy, nurturing-light” orientation in pre-service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ECE) and the complete absence of a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PE) case repository for the field. A systematic review reveals that existing IPE case banks concentrate almost exclusively on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other STEM disciplines, leaving ECE virtually voiceless. Moreover, prevailing repositories suffer from misaligned objectives vis-à-vis ECE needs, monolithic content design, and weak articulation with teacher-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riteria. Constructing an IPE case library specifically for ECE programs under the accreditation framework therefore carries hig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can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guarantee quality, and facilitate implementation, while the repository itself can enhance faculty ideological literacy and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ltimately integrating political-ethical education with 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s.
文章引用:王莉娟. 师范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1375-13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177

1. 引言

党中央已郑重提出,必须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培育出卓越的教师队伍,此举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这一指导方针,国家教育部审慎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李红英(2023)等学者认为该认证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适应了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旨在为即将踏入教育领域的师范毕业生设定严格的教育质量标准[1]。徐海云(2023)等学者认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师范生在完成学业时能够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学技能以及高尚的德育素养[2]。然而,在过往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一种偏向,即教师和教育机构过分聚焦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传授,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素养的培育。这种“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显然不利于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构成,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于构建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徐海云(2023)等学者提出为有效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德育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式”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2]。这一改革策略旨在将课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融合。张琪(2009)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3]。最终,将能够培养出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幼儿教育人才,以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中对德育素质的严格要求。“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源于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论述,他强调“立德树人”应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并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朱丽霞(2021)等学者提出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课程思政”旨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丰富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4]。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共产主义的未来接班人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通过深入探索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存在高度契合,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师范认证时,积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积累相关思政案例,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经过对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我们发现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论文研究成果共计251篇,而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仅有19篇论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护理学、英语、历史、生物学、化学、文献检索、土力学和食品等学科领域,尚未涉及学前教育专业的案例库建设。同时有38篇学术论文将“课程思政”与“师范专业认证”相结合进行探讨,但大部分研究仍局限于单一课程或单一知识内容的课程思政建设。鉴于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广泛需求,目前的研究成果显得相当有限,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2.1. 已有研究的学科版图:学前教育“失声”

当前,学界已在多学科领域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张雷(2025)针对“心理学导论”课程,构建了“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实践应用”的三阶案例库框架,实现了心理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分层融入[5];薛翠翠,万巧琴,张荣(2025)聚焦精神科护理学,通过梳理临床护理场景中的伦理困境、职业精神等元素,建成兼具专业性与思政性的案例库,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6];杨涛(2024)以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为对象,基于案例分析探讨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医学类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提供了参考[7]。此外,王宇超,敖玉辉,石金静(2023);王莉,范勇,徐家宁(2023);孔维华,胥啸宇,朱骏(2022);赵萍,孙波(2023)分别在化学、测绘地理信息、外语等学科也纷纷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案例库建设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经验[8]-[11]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明显的学科局限与应用空白。从已有的19篇文献来看,课程思政案例库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理工类、普通师范类(如心理学、动物生理学)及高职教育领域,尚未涉及学前教育专业;且多数案例库的建设模式围绕“专业技术 + 思政元素”展开,未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保教结合”“幼儿为本”的独特性,也未结合师范认证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的“师德养成”“实践能力”等专项要求。

2.2. 建设目标偏差,与学前教育需求脱节

现有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目标多聚焦“专业技术提升”(如医学的临床能力、理工类的技术应用)或“通用师德”(如中小学教育的师生沟通),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需同时满足两个核心目标:一是“幼儿启蒙导向”,即案例需融入“幼儿良好品德培养”“家国情怀启蒙”等内容,帮助未来幼儿教师掌握“思政育人从娃娃抓起”的方法;二是“学前师德养成导向”,即案例需覆盖“幼儿权益保护”“童心关怀”“保教伦理”等特殊师德维度。例如,张雷(2025)依据“心理学导论”课程建设的师范类案例库中“师生沟通”案例,针对的是中小学生,无法适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情绪主导行为”的特点[5];薛翠翠,万巧琴,张荣(2025)所建医学类案例库的“伦理决策”案例,也与学前教育“幼儿安全防护、游戏活动中的师德细节”无关[6]。这种目标偏差导致现有模式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需求。

2.3. 内容设计单一,实践适配性差

现有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内容设计多围绕“专业理论”或“成人场景”展开,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需以“幼儿园保教实践”为核心场景,以“游戏化”为主要形式。从现有研究来看,王连红,薛彩秀,杨可(2023)所建医学类案例库的“虚拟仿真临床场景”[12]、孔维华,胥啸宇,朱骏(2022)所建理工类案例库的“测绘实践场景”[10],均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户外游戏、绘本教学”等场景无关;即使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2023)所建师范类案例库,也未涉及“幼儿游戏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绘本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等学前特色内容[13]。此外,现有案例多以“文字描述”或“视频演示”为主,未结合幼儿喜欢的“游戏化、互动化”形式,导致案例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用不起来”,实践适配性差。

2.4. 师范认证衔接不足,建设缺乏政策导向

2022年发布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学生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且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学生掌握保教实践技能”。但现有课程思政案例库研究均未结合师范认证标准展开:一是未将“师德师风”细化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指标(如“不体罚幼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二是未将“实践能力”与案例库建设结合,缺乏“案例教学–幼儿园实践–反思改进”的闭环设计;三是未考虑认证中的“产出导向”,案例库未明确“学生通过案例学习需达成的育人效果”(如能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幼儿活动方案)。这种衔接不足导致现有案例库无法满足师范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需求,亟需结合认证标准构建针对性的案例库。

3. 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3.1.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将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资源配置

首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具有严格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崔玉良(2022)指出它是以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标准为核心,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科学、统一、规范的专业认证体系,来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4]。这种以专业标准引领师范教育改革,以专业认证推动师范教育质量提升的方式,本身就是学术性和科学性的体现。

其次,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其学术性和科学性。这是因为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强调以师范生的核心能力素质发展为主线来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这对于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根据师范生的能力素质发展需求,系统规划案例库的内容体系,优化案例库的结构布局,从而提升案例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者,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强调“证据为本”,注重运用数据和事实来证明师范生达到毕业要求的程度。这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评价方式,也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使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持。在优化教学案例库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对案例库的使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确保案例库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最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存在高度契合,这也为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内容体系,提升案例库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3.2.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将保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质量

首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本身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它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师范生成长的特点,旨在通过构建科学、统一、规范的专业认证体系,来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这种以专业标准引领师范教育改革,以专业认证推动师范教育质量提升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术性和科学性。

其次,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标准中强调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理念,为案例库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思政教学案例,确保案例库的内容质量。同时,标准中的“持续改进”理念也要求我们定期对案例库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而保障案例库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此外,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强调的“证据为本”的评价方式,也为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持。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对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确保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案例库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提升其整体质量。

最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度契合,这也为保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有良好思政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库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在保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质量方面所体现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

3.3.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将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应用

首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科学性。该标准以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标准为核心,经过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检验,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认证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关注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还注重其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其次,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在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中强调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理念,引导我们关注师范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以师范生的核心能力素质提升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和配置教育资源。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应用将更加贴近师范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案例库的应用效果。

此外,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还强调“证据为本”,注重运用数据和事实来证明师范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也为教学案例库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对案例库的应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案例库的内容和结构,从而确保案例库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最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度契合,这也为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有良好思政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库的支持和应用。因此,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在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应用方面所体现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是不容忽视的。

3.4. 认证背景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将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可持续发展

首先,从学术性角度来看,徐海云,王涛,李梦茹(2023)提出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过程。它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学案例[2]。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思政意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因此,建设案例库的过程也是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专业素养的过程。通过参与案例库的建设,专业课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更加自觉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政专业素养。

其次,从科学性角度来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案例库中的案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评价。这些案例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注重动态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这种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助于保持案例库的先进性和时效性,还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最后,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还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案例库可以为后续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借鉴;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案例库中的内容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建设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坚定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4.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目标

针对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研究内容分析,本项目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深入研究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精准把握其核心价值,并据此设计出一套既符合认证要求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指标点”体系。

二是系统收集并整理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此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指标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确保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

三是以案例库为基础,开发与优化一系列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精品案例教学课程。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打造出生动活泼、高效互动的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是构建完善的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将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目标的双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5.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一,蒋乐平(2019)提出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框架下,深入探索并挖掘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成为本研究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5]。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为高等院校指明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向,也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基于此背景,本项目首先确立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清晰层次和明确方向,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最终质量为根本导向。同时,紧密结合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及相关案例,以及行业国际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探究思政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融入路径。这对于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二,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优秀教学团队如何有效贯彻认证理念,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案例教学的全面融合。针对此核心议题,学校需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独特性质,审慎组建一支兼具高度专业素养和深厚思政教育素养的教学团队。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该团队应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科学配置包括“双师型”教师、专业学生工作辅导教师以及学术型教师在内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团队成员需共同研讨并分解课程思政指标点,建立每门课程的独立思政教学案例库以及复合交叉案例库,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应对专业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持续优化,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还能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其三,本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科学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持久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体系将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设定清晰、明确的监督检查标准,进而确保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学前教育领域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6.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内容

6.1. 研究并构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路径

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仍处于摸索阶段。现存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较为稀缺,其质量亦呈现出一定的不均等性,且缺乏系统的归类与整合。此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教学成果的广泛交流与推广。因此,本研究旨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框架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路径。这对于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2. 系统整理并编纂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本研究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资源。熊艳艳(2022)通过预设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八大核心能力,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技巧、综合育人策略、反思能力、沟通与合作技能,我们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的挖掘方向[16]。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涵盖专业主干课程的独立与交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丰富、系统的教学资源支持。

6.3. 实施并推广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八项核心能力为依据,构建了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教学案例的展示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科学改进。同时,对“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跟踪和详尽分析,旨在揭示案例教学有效融入的内在规律,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基金项目

四川民族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师范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G202336)。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 丁爱民, 姚成立.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专业课程考核探索——以“物理化学II”课程为例[J]. 安徽化工, 2023, 49(6): 148-151.
[2] 徐海云, 王涛, 李梦茹.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云南化工, 2023, 50(5): 191-194.
[3] 张琪. 浅谈初级教师的道德教育[J]. 现代交际, 2009(11): 5.
[4] 朱丽霞, 吴棒.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 41(5): 92-96.
[5] 张雷. “心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探索[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 24(2): 48-54.
[6] 薛翠翠, 万巧琴, 张荣.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25, 40(8): 72-75.
[7] 杨涛.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锦》: 基于案例分析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探讨[J]. 磁共振成像, 2024, 15(9): 237.
[8] 王宇超, 敖玉辉, 石金静.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2): 43-48.
[9] 王莉, 范勇, 徐家宁. 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递进式教学实践[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4): 27-30.
[10] 孔维华, 胥啸宇, 朱骏.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J]. 测绘通报, 2022(10): 152-157.
[11] 赵萍, 孙波.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案例汇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3): 2.
[12] 王连红, 薛彩秀, 杨可. 助产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案例库的建设[J]. 护理学报, 2023, 30(12): 36-39.
[13] 杨晓东, 甄国红, 姚丽亚.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课程思政信息资源库建设: 缘由、构架与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29): 69-75.
[14] 崔玉良.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核心素养,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4): 124-128.
[15] 蒋乐平. OBE视域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19(24): 105-107.
[16] 熊艳艳. 基于OBE理念优化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业指导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4):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