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nd Achie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A Case Study of South Campus of Hefei No. 46 Middle School
DOI: 10.12677/ae.2025.1511217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蔡旺鑫, 陈 英: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初中英语学习能动性成绩相关性Social Cognitive Theory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chievement Correlation
摘要: 借鉴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框架,包括意向性、前瞻性、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四个维度,探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群体特征以及其和各维度与成绩的相关性。得出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较高,群体特征差异并不明显,在四个维度中,自我效能表现最为突出,而自我调节表现最为薄弱;同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呈正相关;在各个维度中,意向性和自我效能对成绩有积极影响,而前瞻性和自我调节对成绩则没有影响。结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见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发展学生的意向性和自我效能;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通过这些具体措施能系统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实现英语成绩提升。
Abstract: Drawing upon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framework—which encompasses four dimensions: intentionality, forethought, self-regulation, and self-efficacy—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junior high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t analyzes the overall level of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mong junior high students, their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dimens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junior high students exhibit a relatively high overall level of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group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four dimensions, self-efficacy stands out as the strongest, while self-regulation is the weakest. Furthermore,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Specifically, among the dimensions, intentionality and self-efficacy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achievement, whereas forethought and self-regulation show no significant impact. These findings offer practical insigh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addres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y fostering students’ intentionality and self-efficacy. Students need to develop accurate self-awareness through self-reflection and regulation. Implementing these measures can systematically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nd improve academic performance.
文章引用:蔡旺鑫, 陈英.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1390-139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179

1. 引言

能动性作为人类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在应用语言学中被视为一种“受社会文化中介的行动能力”[1]。正如其所示,学习能动性代表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如在学习能动性的研究中,学习能动性被视为学生调节、控制和监控自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个体在与环境因素互动时,会发挥自身能动性来调控其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2]。在当前学术领域,它已成为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该概念持续引发多学科关注,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如概念和理论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特定群体和场景研究等。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针对初中生这一相关性的研究较为单一,局限于高中生群体,对初中生群体的探究不足;二是现有初中生学习能动性研究侧重于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尚未充分剖析二者间的量化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定量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试,探究初中生群体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并探究其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以深化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理解,为教学实践提供实质性指导。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是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主动性,能够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和自我组织。概念上,他将学习能动性归纳为四大核心属性:意向性、前瞻性、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意向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自觉决策与目标设定,具有意向性的学习者能主动设定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前瞻性涉及到学习者规划未来学习活动的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学习资源及预判潜在障碍。自我调节涵盖学习者调控、管理并调整学习策略与行为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监控,以及根据反馈和进度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自我效能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念,高自我效能与更强的学习动机、持久力及面对挑战时的韧性相关[3]

2.2. 英语学习能动性

学习能动性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外关于外语学习者学习能动性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能动性表现和影响因素。部分学者发现不同情境下学习者能动性表现形式存在差异[4]。例如在不同任务的在线口语互动中[5],以及不同母语背景语言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交流的过程中[6],能动性表现均呈现差异。除此之外,能动性的影响因素是该领域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Lin指出,能动性的表现取决于学习发生的文化背景[7]。Mercer发现学习者能动性受内在因素(如动机、情绪和自我调节)控制,不仅受过去和当前经历影响,还受其目标设定及未来自我形象的影响[8]

而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教育阶段及理论视角。从教育阶段来看,中学阶段,吴静构建维度框架进行探究,发现初中生英语学习主体性亟待提升,这与内在和外在因素密切相关[9]。在高中群体中,章婷婷采用混合研究法证实多数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较高且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个人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显著[10]。在高校群体中,李池利、楊尚達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大学英语学习者能动性,分析发现受试者英语学习能动性水平处于中高区间,未来规划与期望对能动性具有一定影响,而自我调节能力则构成能动性的制约因素[11]

从理论视角来看,朱效惠等人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通过质性案例研究分析维吾尔族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动性,发现其发展呈现非线性、个性化、时空情境化特征,受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影响[12]。同样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苏芳、杨鲁新同样立足外语教材使用语境,运用质性案例研究阐明了外语教材使用语境下的学习者能动性系统由个体、教学及社会文化系统构成,其促进过程是系统要素适应系统变化与变革的自适应过程[13]。徐锦芬与邓巧玲则基于活动理论,采用混合研究法设计,融合定量与定性探究,以大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英语学习者使用教材的主体能动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习者使用教材的主体能动性总体较高,其中关系能动性居首位,其发挥受多重因素共同调节[14]

2.3. 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的相关性

目前,关于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的相关性的国际研究尚属匮乏。现有研究多基于班杜拉的理论框架。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四个要素界定个人能动性:意向性、前瞻性、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该理论指出,能动性与成绩的关联体现于个体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习者参与度越高、表现越优异,因其更易主动承担艰巨任务[3]。而近年聚焦这一关系的国内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在高中生这一领域,叶慧琪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阐释了教师投入因素与学生学习能动性及学业成就的紧密关联,揭示了教师情感投入、社会投入与认知投入水平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维度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15]。然而,章婷婷的研究采用综合方法考察了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证实其与英语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尤其指出“自我效能”维度与成绩的相关性最强[10]。本研究将探讨初中生这一特定群体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并探究其和四个维度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以深化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理解。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和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及其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展开:

1)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及群体特征如何?

2)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何种关联?

3)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维度如何影响学业成就?

3.2. 研究对象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聚焦安徽省合肥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九年级学生,年龄为15~16岁,共92人,均自愿参与本研究。这些学生自小学阶段便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多数具备中等英语水平,拥有多年学习积累。2024年9月到12月,他们完成了研究者发布的问卷调查,并按要求参与了三次由学校统一命题的英语标准化测试。

3.3. 研究工具

为准确测量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及其各个维度,并探究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采用Code的《学习能动性问卷》(AFLQ) [2],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集参与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和性别;第二部分是封闭性问题,共28个项目,包含了意向性,前瞻性,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四维度,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第三部分是两个开放性问题,作为问卷封闭性问题的补充部分,用于收集学生的其他意见和建议。选择该问卷的原因在于其已被广泛验证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同时该问卷已被翻译和改编成中文,以适应初中生的水平。本研究中,问卷的信效度检测结果显示,该问卷呈现出较高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 0.963, KMO = 0.909),这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3.4. 数据收集

为确保数据的科学、准确和完整,研究者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进行了系统的数据收集,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均在同一时间的英语课堂上完成线上问卷。在问卷开始前,学生就收到明确的说明,并获得充足的完成时间。问卷完成后,研究者在问卷平台上结束数据收集,共收集了100份问卷,筛除了8份无效答卷,整理了92份有效问卷并通过Excel软件保存。问卷收集完毕后,研究者收集了每位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三份英语测试成绩,都是信效度得到保证的学校统考标准化考试成绩,取其平均值作为整体英语成绩的指标,均存储于Excel软件中以备后续分析。英语测试中均包含听力、语法、阅读、完形填空和作文等题型,客观题由科大讯飞智能测评系统进行评分,以确保准确性。三位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根据评分标准对主观题进行评分,取其平均值,确保公平性和可靠性。

3.5. 数据分析

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针对研究问题一,采用SPSS 26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均值(M)以探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及群体特征。由于两班学生年龄相同且年级一致,群体特征研究仅关注性别因素。针对研究问题二,运用SPSS 26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以探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其英语成绩之间的关联性。针对研究问题三,研究者基于前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深入剖析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各维度对成绩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问卷开放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补充阐释。上述分析方法的选择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揭示研究问题的答案。

4. 结果

4.1.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及群体特征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显示初三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平均得分为3.4546,该分数处于1.5至5分的评分区间,且高于3分的临界点,表明其整体英语学习能动性较高。如表2显示,在四个维度中,自我效能均值最高(M = 3.5717),表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方面表现最佳。其次是意向性(M = 3.4592),第三是前瞻性(M = 3.4370),最后是自我调节(M = 3.3652),表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1. 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描述性统计

总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英语学习能动性

92

1.50

5.00

3.4546

0.76485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of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2. 英语学习能动性的四个维度描述性统计

总数

均值

标准差

意向性

92

3.4592

0.76946

前瞻性

92

3.4370

0.87086

自我调节

92

3.3652

0.86830

自我效能

92

3.5717

0.85348

Table 3.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mong males and females

3. 男性与女性的英语学习能动性

性别

总数

均值

标准差

F值

t值

自由度

显著性

英语学习能动性

男性

48

3.5662

0.79591

0.362

1.472

90

0.145

女性

44

3.3328

0.71871

表3显示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值0.145 > 0.05),但男生均值略高于女生,也就是,男生英语学习能动性高于女生,即男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表现优于女生。

4.2. 英语学习能动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在分析皮尔逊相关性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被设定为自变量,其英语成绩作为因变量。

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4. 英语学习能动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英语学习能动性

英语成绩

皮尔逊相关性

0.211*

显著性(双尾)

0.043

注:*相关性在0.05显著性水平(双尾)下显著。

表4显示,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 = 0.211, p = 0.043 < 0.05)。这表明更高的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更优异的英语成绩相关联。

4.3. 英语学习能动性四个维度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在分析皮尔逊相关结果时,将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四个维度分别设定为自变量,以英语成绩作为因变量。

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four dimensions of English learning agency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5. 英语学习能动性四个维度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意向性

前瞻性

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

英语成绩

皮尔逊相关性

0.247*

0.179

0.116

0.220*

显著性(双尾)

0.018

0.088

0.271

0.035

注:*相关性在0.05显著性水平(双尾)下显著。

表5显示,意向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47,显著性水平为0.018,低于0.05 (r = 0.247, p = 0.018 < 0.05)。这表明意向性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最强。其次,自我效能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20,p值为0.035 (r = 0.220, p < 0.05),这表明自我效能越高,英语成绩表现越优异。对前瞻性与英语成绩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179,p值为0.088。由于p值超过0.05显著性水平(r = 0.179, p = 0.088 > 0.05),统计证据表明前瞻性与英语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最后,对自我调节与英语成绩关系的检验显示相关系数为0.116,p值为0.271。由于p值超过0.05显著性水平(r = 0.116, p = 0.271 > 0.05),可得出自我调节与英语成绩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此外,根据问卷开放性问题分析结果,两位英语成绩优异且学习能动性高的男生在问卷中的回答也属于学习能动性的意向性维度,这也印证了意向性对英语成绩影响最大的结果。

5. 讨论

5.1.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的总体水平及群体特征

基于上述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开展以下讨论,此外,还参考了先前研究进行讨论。

总体来看,初中生整体英语学习能动性较高,这与以往研究[10]的结果一致。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即学习能动性会显著提升[16]。如学生通过会背单词或考试进步等获得能学好英语的胜任感,这种即时反馈直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普遍意识到英语在升学考试及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以及课程与考试压力也促使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是被支持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与以往研究不同,四个维度中,初中生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方面表现最佳,其次是意向性,第三是前瞻性,最后是自我调节,这表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这因为自我效能易受外部反馈影响而提升,如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只要某次考试进步或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容易快速建立能学好英语的信心;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7],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期,认知能力虽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自我调节所需的规划、监控和反思等高级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如初中生的时间管理意识较弱,制定了学习计划容易因贪玩或拖延而中断,同时,初中生在面临复杂的英语知识点时,难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多数家庭和学校也较少系统培养初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自我调节最弱。

同时,与以往研究不同,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男生均值略高于女生,即男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表现优于女生。这可能因为,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较小,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并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因此,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分心,导致英语学习能动性方面的性别差异不那么明显。同时,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性别平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这可能促使男女学生在英语学习表现上趋同。总体而言,男生英语学习能动性高于女生,可能源于研究中男生样本数量多于女生。同时,研究者在课堂中也观察到,男生相较于女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内外均有体现,具体表现为男生相较于女生来说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在课外也主动去向老师提问。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男生通常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在英语方面,一些男生可能会将成绩视为竞争的指标,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有可能一些男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技术等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可能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英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触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

5.2. 英语学习能动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更高的英语学习能动性与更优异的英语成绩相关联。这与以往研究[10]的结果一致,都说明学习能动性高的学生通常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课堂活动、课外阅读与练习,从而积累更多语言知识与技能。同时,这类学生能设定明确学习目标并采用有效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其次,这类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这种态度能转化为实际学习行为从而提升英语成绩。此外,他们倾向于运用有效学习策略,这有助于提升学习成效并确保优异成绩,因此英语学习能动性高的学生往往英语成绩更优异。

5.3. 英语学习能动性四个维度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在四个维度中,意向性与自我效能均与初中生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其中意向性与学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而前瞻性与自我调节则与初中生英语成绩无关联。然而该结果与章婷婷[10]的研究不一致,后者表明自我效能具有最强相关性。可能是因为研究样本的不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期,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成熟期[17],而本研究主要聚焦初中生群体,他们更需要意向性来建立学习秩序。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3],意向性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决策与目标设定。这表明高意向性学生通常更擅长规划与执行,更能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类学生可能更善于利用学习资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主动进行课外复习与拓展学习,这能帮助初中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直接推动英语的学习,进而与英语成绩形成强关联。而前人研究主要针对高中生,学生的抽象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已较为成熟,英语学习重点转向攻克复杂知识点。自我效能指学习者对自己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念,因此面临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时,自我效能高的学生通常更愿意投入精力来接受挑战,面对困难时更具韧性,他们可能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寻求帮助,并在学习中展现出更高的坚持度。

而前瞻性指学习者为未来学习活动制定计划与策略的能力,其行为方式将为长期发展带来益处。可能的原因是初中生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更关注考试分数等短期目标,而非语言能力整体提升等长期发展。同时,前瞻性可能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初中生尚未充分形成对未来英语学习的深刻认知。最后,自我调节指学习者为达成预期学习目标而调控、管理并调整学习策略与行为的能力。而初中生尚未完全掌握有效自我调节策略,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及反思调整等。同时,自我调节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需较长时间积累,而初中生的学习行为仍更依赖外部监督与指导。总而言之,前瞻性和自我调节需要更复杂的自我管理能力,超出初中生当前的能力范围,因此与成绩无关联。

6. 结语

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总体水平较高,群体特征差异不显著,其次,在四个维度中,自我效能最强,自我调节最弱。同时,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与其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其中,意向性与自我效能均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其中意向性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而前瞻性与自我调节则与英语成绩无关联。受此启发,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能动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并发展学生的意向性和自我效能;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反思和调节,主动提高英语积极性并追求进步,保障学习成绩提升。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某一中学九年级学生,未涵盖七、八年级学生,参与者数量有限,且研究仅在一所中学开展,因此样本规模与研究区域可能缺乏代表性和普适性。其次,本研究只采用了定量研究,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不同年级、学校及城市的数据来拓展研究范围,从而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最后,除实证研究外,还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对学习能动性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安徽省时代育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2023 jy jxggy jY246。

参考文献

[1] 李琛, 杨鲁新.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学术英语读写课中的学习者能动性个案研究[J]. 现代外语, 2022, 45(3): 394-405.
[2] Code, J. (2010) Assessing Agency for Learning: Agency for Learning and Measuring Agency for Learning: Validating the Agency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AFLQ) and Agency as a Mediator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Ph.D. Thesis,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3] Bandura, A. (2001)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1-2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4] Nitta, R. (2020) Biographical Retrodic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Learner Agency and L2 Writing Development through Study Abroad Experiences. In: Fogal, G. and Verspoor, M., Eds., Language Learning & Language Teaching,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33-158.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5] Knight, J., Barbera, E. and Appel, C. (2017) A Framework for Learner Agency in Online Spoken Interaction Tasks. ReCALL, 29, 276-29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6] Ahn, T.y. (2016) Learner Agency and the Use of Affordances in Language-Exchange Interactions.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 164-181.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7] Lin, Z. (2012) Capitalising on Learner Agency and Group Work in Learning Writing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SOL Journal, 4, 633-654.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8] Mercer, S. (2011) Understanding Learner Agency as a Complex Dynamic System. System, 39, 427-436.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9] 吴静. 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汉中: 陕西理工大学, 2022.
[10] 章婷婷. 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23.
[11] 李池利, 楊尚達. 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调查研究[C]//东北亚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国际论坛组委会,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东北亚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国际论坛论文集(Ⅲ). 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 2023: 125-130.
[12] 朱效惠, 李丹, 段杨杨.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4(3): 45-52, 88.
[13] 苏芳, 杨鲁新. 外语教材使用情境下学习者能动性个案研究——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J]. 中国外语, 2024, 21(3): 69-76.
[14] 徐锦芬, 邓巧玲. 学习者能动性视域下英语教材使用活动系统模型研究[J]. 外语界, 2024(2): 19-27.
[15] 叶慧琪. 高中生感知教师投入、学习能动性投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3.
[16] Deci, E.L. and Ryan, R.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Plenum Press, 11-40.
[17] 沃兹沃思, B.J.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