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类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Data Analysis Capabilities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Talent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ae.2025.1511218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月玲:南宁学院商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数字经济财会人才数据分析SPSSDigital Economy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Talents Data Analysis SPSS
摘要: 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对财会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其核心素养。文章在剖析数字经济时代财会职业变革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思维–工具–方法–应用”四维度的财会人才数据分析能力框架。针对当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课程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系统性的培养路径,核心包括:构建融合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真实情境 +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文章以南宁学院《SPSS数据分析》课程的改革实践作为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其以“业财融合”为导向,通过重构行业场景教学内容、引入三类真实数据源、实施师–生–企三维评价等具体措施,有效提升学生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财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Abstract: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imposed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competency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talents, making data analysis capability a core competenc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our-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the data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accounting talents, encompassing “thinking-tools-methods-application.” In response to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system, such as outdated curricula,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ingular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atic cultivation pathway. The core of this pathway includes: building an integrated and progressive curriculum system, implementing a “real-world context +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l, developing a “dual-qualified” teaching team, and establishing a pluralistic and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Specifically, using the reform practices of the “SPSS Data Analysis” course at Nanning University as a typical case study, this paper elaborates in detail on its success in effectively enhancing students’ practical data analysis abilities. These measure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business-finance integration”, include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around industry scenarios, introducing three types of real data sources, and implementing a tripartite evaluation system involvi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both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paradigms for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reform in similar institutions.
文章引用:陈月玲.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类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1441-144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186

1.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正全面步入一个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中国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2024年达0.46万亿,较2023年增长17.9% [1]。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数字经济更是成为推动经济复苏、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动能。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运营模式、决策流程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财务职能从传统的“核算反映型”向“价值创造型”战略管理加速转型[2]。财务工作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事后记账与报表编制,而是前移至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深度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的融合分析成为洞察企业运营、支撑战略决策的关键。

这一变革对财会人才的能力谱系提出了颠覆性要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权威机构均强调,未来的财会专业人员必须是“数据的解读者”和“业务的合作伙伴”。然而,我国高校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准则轻业务、重核算轻分析、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3],导致毕业生数据分析能力严重不足,与产业需求形成显著鸿沟。

在数智技术重塑会计行业边界的背景下,国内外学界与实践领域围绕会计教育改革的探讨,均聚焦于“数据分析”这一核心维度,形成能力要求升级与课程体系适配两大研究方向。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重构来看,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数智时代会计人才的核心必备能力,突破了传统会计以核算为核心的能力框架。国内研究明确,会计人才角色正从传统核算者转向“数智技术实践者”“业财融合引领者”,需具备会计数据采集、流转、分析与应用的全流程能力,以及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企业决策支撑的能力(蒋瑜峰等,2022 [4]);国外会计组织亦将数据分析能力纳入核心能力框架,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增强版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中,将技术领域能力更新为“信息系统、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凸显数据分析在管理会计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崔华清等,2022 [5])。

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革新来看,增设与优化数据分析相关课程,成为衔接能力需求与教育输出的关键路径。国内高校已开展针对性探索,西南财经大学通过提升数学和统计类课程难度、增加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相关课程,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马永强,2023 [6]);王爱国等(2021)则提出开设面向会计数据场景的专项课程,以真实业务框架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数据智能化路径,实现“业务–数据–分析”的闭环教学[7]。国外高校同样注重课程与实践的结合,如玛丽埃塔学院会计专业“顶点”课程,将FASB编纂数据库研究等数据分析技能融入教学,同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汤夕粞,2021 [8])。

综上,无论是人才能力界定还是课程体系建设,国内外会计教育研究均达成共识:数据分析能力是数智时代会计教育的核心锚点,需通过“能力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匹配”的双向改革,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与行业数智化需求的深度适配。因此,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类人才数据分析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财会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本文旨在构建一个普适性的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并结合南宁学院《SPSS数据分析》课程的具体改革实践,为这一课题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2. 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人才数据分析能力框架重构

国家财政部2018年发布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会计人员需具备会计类专业知识、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以独立处理基本业务,这一要求与会计核算、税务筹划、财务报告编制等传统经典能力相呼应,核心均围绕“专业素质过硬”展开。但这类能力要求多聚焦于财会领域内部,既缺乏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未充分适配数字化发展背景下的新需求。

而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企业财务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能力要求已难以满足决策需求。此时,数据分析能力成为连接传统财会技能与数字化需求的关键纽带,让会计人员从“数据记录者”升级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者”,恰好弥补了传统能力在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适配中的短板。笔者认为,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能力结构,可解构为以下四个维度:

1. 数据思维层:这是能力结构的基石。它要求财会人员具备强烈的数据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出与财务和业务相关的关键信息,理解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并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思维习惯[9]

2. 工具应用层:这是能力实现的载体。财会人员需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这既包括经典的SPSS、Stata等统计软件,用于规范的统计推断与建模;也包括SQL用于数据提取,Python/R用于更灵活的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以及Power BI、Tableau等用于数据可视化与交互式分析[10]

3. 分析方法层:这是能力构成的核心。它超越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业务问题,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并能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对收入、成本、利润、风险等财务关键指标的洞见。

4. 业务应用层:这是能力价值的最终体现。它强调将上述思维、工具和方法综合运用于真实的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典型场景包括: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与业绩评价、成本动因分析与控制优化、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欺诈识别、预算编制与执行偏差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决策支持等。

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新一代财会人才所应具备的数据分析能力全景图。

3. 当前财会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尽管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已成为共识,但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1. 课程体系滞后,与业务场景脱节。许多高校未开设或仅简单增设一两门有关数据分析的课程,内容多照搬统计学或信息科学的知识体系,案例陈旧且与财务会计融合度低。学生虽学会操作,却不理解分析结果在成本控制、收入分析、风险预警等具体财会领域业务场景中的实际意义。

2. 教学内容“空对空”,缺乏真实数据驱动。教学案例多为教材附带的、经过高度简化的模拟数据。学生在一个“无菌环境”中学习,无法处理真实世界中数据的杂乱性、缺失性和复杂性,导致“纸上谈兵”,进入职场后面对真实数据束手无策。

3. 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参与度与创造性不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团队协作解决一个完整数据分析项目的机会,难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4. 评价机制单一,难以衡量综合能力。考核多以期末笔试或简单的上机操作为主,侧重于对软件操作和统计理论的记忆,无法有效评估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展现出的数据清洗、分析设计、报告撰写和业务解读能力。

4. 财会人才数据分析能力系统化培养路径设计

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一个系统化的“四位一体”培养路径。

1. 构建“融合递进”的课程体系。打破单一课程孤军奋战的局面,设计一个贯穿本科四年的能力培养链路:

基础层(大一):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中融入基础的数据观念,并开设《数据库原理》等有关数据技术的课程。

核心层(大二大三):开设《SPSS数据分析》《Python应用》等有关数据技术的课程,让学生掌握SPSS、Power BI、Python等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

拓展与综合层(大四):开设《智能财务决策》《大数据财务分析》《行业会计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并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技能。

2. 推行“真实情境+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这是培养路径的核心环节。其精髓在于:

内容重构:以行业和业务场景为主线重构教学内容。例如,将知识点融入“零售业销售收入因素分析”、“制造业成本偏差分析”、“金融业客户信用评分模型”等项目。

数据真实:教学数据来源应多元化,包括合作企业的脱敏数据、权威数据库(如国家统计局、Wind)的宏观微观数据、以及学生自主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

过程完整: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整经历“业务问题定义–数据获取与清洗–分析方法选择–模型构建与解读–分析报告撰写与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强调产出导向。

3. 打造“校企协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企业财务分析师、数据科学家担任行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案例开发、课堂讲授和项目评价。同时,鼓励校内教师赴企业实践或参与横向课题,提升实务经验,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

4. 构建“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做法,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考评体系。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专业性与规范性)、企业导师(评价实用性与可行性)和学生(通过互评考察团队协作);评价方式应涵盖实验报告、项目文档、数据分析报告、口头答辩等多种形式。

5. 案例实证:南宁学院《SPSS数据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南宁学院商学院针对会计学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SPSS数据分析》课程,是上述培养路径,特别是在“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机制创新”方面的成功实践。

5.1. 课程定位与目标

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明确服务于财会人才的数字化转型。其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操作,更是培养其“运用统计分析理论,选择恰当方法,依托SPSS工具,解决财会领域实际数据分析问题,并撰写专业报告”的综合能力。

5.2. 核心改革举措

1. 教学内容重构:从知识逻辑到行业逻辑

课程彻底摒弃了按“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模块组织的传统结构,创造性地按照广西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将内容重构为“旅游业”、“商贸企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教育单位”“医疗单位”“机关单位”等8大行业的SPSS数据分析模块。每个模块都聚焦于该行业的典型财务问题,如旅游业的客单价与满意度关系分析、商贸企业的促销活动效果评估、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等,实现了数据分析与财会业务的深度融合。

2. 教学情境创设:三类数据源确保“真学真做”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以真实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其数据来源有三:

一是企业的真实数据:来自课程团队当中企业专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团队成员横向课题合作单位,对企业真实数据进行脱敏后的财务与业务数据。

二是数据库挖掘数据:引导学生从学校购买的数据库及阿里研究院、镝数聚、国家统计局等公开平台,以及同花顺、东方财富网等公开咨询网站,挖掘和整理行业数据。

三是学生调研数据:学生小组围绕特定问题设计问卷并收集一手数据。

通过这种“真数据、真问题”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让学生在真学、真做当中掌握真本领。

3. 教学模式创新:以产出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

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PBL)。每个行业模块即一个分析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从数据获取、预处理、统计分析到最终撰写一份可供企业参考的数据分析报告的全过程。教师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教练”,课堂中心从“教师演示”转向“学生实战”。

4. 评价体系优化:师、生、企三维协同评价

教师评价:侧重于数据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报告逻辑的严谨性。

学生互评:在小组汇报环节,考察成员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与贡献度。

企业导师评价:邀请合作企业的财务总监/经理对分析报告的业务洞察力和决策参考价值进行点评与打分。

三维评价机制全面考核了学生的技术应用、团队协作和职业素养,并与多元化的考核项目(数据整理报告、分析过程记录、最终报告、小组汇报)相结合。

5.3. 改革成效

经过两轮教学实践,改革成效显著。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SPSS,更关键的是建立了将数据分析技术与财会业务问题相关联的能力。在教学满意度方面,校内评教、督导听课及学生匿名反馈中,均获得了高度评价。

以2025年的开课情况为例,南宁学院2022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约430人、共10个教学班。其中有7个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以下简称传统教学班),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见图1~3;有3个班采用以上教学改革措施(以下简称教学改革班),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见图4~6。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以下是传统教学班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关于学习技能、实用性、SPSS工具与财会专业融合方面的答题情况。

第1题:你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学习到的技能有多少?

Figure 1.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on question 1 in the survey

1. 传统教学班在问卷第1题的答题情况

第2题:你认为《SPSS数据分析》课程是否实用?

Figure 2.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on question 2 in the survey

2. 传统教学班在问卷第2题的答题情况

第3题:你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感受到该工具与财会类专业融合了吗?

Figure 3.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on question 3 in the survey

3. 传统教学班在问卷第3题的答题情况

以下是教学改革班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关于学习技能、实用性、SPSS工具与财会专业融合方面的答题情况。

第1题:你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学习到的技能有多少?

Figure 4.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eaching reform classes on question 1 in the survey

4. 教学改革班在问卷第1题的答题情况

第2题:你认为《SPSS数据分析》课程是否实用?

Figure 5.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eaching reform classes on question 2 in the survey

5. 教学改革班在问卷第2题的答题情况

第3题:你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感受到该工具与财会类专业融合了吗?

Figure 6. Answering performance of teaching reform classes on question 3 in the survey

6. 教学改革班在问卷第3题的答题情况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教学改革班的学生在《SPSS数据分析》课程学习到的技能、SPSS的应用能力、SPSS工具与财会专业融合能力都比传统教学班有明显的提高。

6. 结论与展望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强化财会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成功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其关键是要构建一个清晰的多维能力框架作为目标指引、设计一个融合递进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真实情境”和“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革命、配套建设“双师型”队伍和“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

展望未来,财会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解决技术更新与资源限制的问题、如何处理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建立更稳定、更深入的企业数据合作渠道等,这将是下一步研究与实践深化的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为南宁学院2023年实践教学示范课程项目《SPSS数据分析》(项目编号:2023XJYYS03)。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R].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501/t20250116_651709.htm, 2025-10-20.
[2] 陈月玲, 廖莎莎. 财务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J]. 科学与财富, 2023(13): 1-3.
[3] 何瑛, 李涵雯, 胡叶琳. ChatGPT如何赋能新文科建设? [J/OL]. 教育与教学研究, 1-11. 2025-10-11.[CrossRef
[4] 蒋瑜峰, 李夏宇, 蒋绍宇, 等. 财务智能化趋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财会月刊, 2022(13): 94-101.
[5] 崔华清, 何敬. 国内外会计组织对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研究[J]. 财务与会计, 2022(18): 78-84.
[6] 马永强. 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西南财经大学的思考与实践[J]. 会计研究, 2023(3): 175-189.
[7] 王爱国, 牛艳芳.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6): 34-39.
[8] 汤夕粞. 国外会计专业本科生“顶点”课程的启示[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10): 121-122.
[9] 张俐.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企业数据分析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 28(18): 172-174.
[10] 于瑶, 闫海霞. OBE导向下AI赋能应用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SPSS软件教学为例[J]. 信息与电脑, 2025, 37(16): 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