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among Chines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 Meta-Analysis
摘要: 目的:系统综述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到2024年12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含10,100名护理本科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3.06 (95% CI: 182.70~183.41)。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显示,专业态度、人文关怀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氛围、学校关怀氛围、共情能力是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结论:我国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培养护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和共情能力,丰富人文关怀和学生干部经历,营造良好的家庭及校园氛围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with further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humanistic care educa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s (PubMed, Scopus, CINAHL, CNKI, VIP and CBM)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earched from January 2014 to 30 December, 2024. Two investigators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literature screening,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he Meta-analysis was subsequently conducted using Stata 17.0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24 articles encompassing 10,100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ere included. The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score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as 183.06 (95% CI: 182.70~183.41). Subgroup 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professional attitude, humanistic care experiences, leadership experience, family atmosphere, school caring environment, and empathy ability wer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is predominantly at a moderate level. Nursing educators could enhance this competency by fostering students’ positive professional attitudes and empathy, enriching their exposure to humanistic care training and leadership experiences, and cultivating supportive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campus atmospheres.
文章引用:孙芸琪, 吴舒湲, 郭晶, 首心瑜, 林雨涵, 王可盈, 饶艳. 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护理学, 2025, 14(11): 2190-220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5.1411292

1. 引言

人文关怀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将汲取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人修养后,再外化为赋予患者的精神、情感和行为的能力[1]。人文关怀能力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医学院校应通过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开展人文社会实践等方案,提升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2]。目前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相关调查陆续开展[3] [4],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国内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的相关文献,明确其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Scopus、CINAHL、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中有关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的相关文献,并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相关文献的补充检索。中文检索词为“护理本科生/护理本科/本科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况/现状/调查/影响因素”,英文检索词为“Students, Nursing/Nurse/Nursing undergraduate/Student”、“Humanistic care ability”。文献检索时限从2014年1月到2024年12月30日。以PubMed为例,检索策略详见表1

Table 1. Search strategy in PubMed

1. PubMed检索策略

序号

检索策略

#1

Students, Nursing [MeSH Terms]

#2

Nurse [Title]

#3

Nursing undergraduate [Title]

#4

Student [Title]

#5

#1 OR #2 OR #3 OR #4

#6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Title]

#7

#5 AND #6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研究对象为护理本科生;② 文献内容包括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等;③ 以英文或中文发表的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章;④ 文献类型为横断面研究、相关性研究及中介效应研究等;⑤ 评估量表为CAI量表。

排除标准:① 研究对象为护理专业助产方向的学生;② 护理专业学生中包含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多层次学生,但无法单独提取出本科学生的数据;③ 文献类型为研究计划书、新闻报道、综述;④ 重复发表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信息,之后采取交叉验证的方法确保一致。如果出现分歧,将与第三位研究人员商讨并达成共识。根据前期设计的Excel表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省份、样本量、人文关怀能力CAI得分、影响因素等。

2.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5]对纳入文献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该评价标准共包含11个条目,条目评价为“是”、“否”或“不清楚”。若完全满足上述标准,文献质量等级为A级;若部分满足,文献质量等级为B级;若完全不满足,文献质量等级为C级。若两位分析评价结果不一致,将进行讨论,必要时咨询第三位研究人员。

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17.0软件对效应尺度MD和95% CI进行统计学分析。当I2 < 50%且P ≥ 0.10时,表示研究中的异质性可以接受,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当I2 ≥ 50%和/或P < 0.10时,表示研究中有较大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之后,将通过改变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对于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汇总。最后,采用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初检和补充检索共检索到文献428篇,经过NoteExpress 3.2以及人工查重后,剩182篇。阅读题目与摘要后去除文献113篇,阅读全文后去除45篇,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有24篇。见图1

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and results

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纳入的研究发表于2014年~2024年;归属地来自中国各个省份;研究类均为横断面研究。具体见表2

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第一作者

发表年份

省份

样本量

得分

影响因素

质量评价

张凤佩[3]

2014

河南

381

174.74 ± 12.47

情绪智力

A

左红英[6]

2018

云南

484

182.02 ± 15.65

年龄、年级、性别

B

王翔[7]

2018

安徽

436

203.77 ± 17.57

儒家思想

A

赵玲[8]

2019

湖南

1157

180.80 ± 17.07

与同学关系

A

许金仙[9]

2020

江西

202

187.52 ± 18.82

家庭氛围、与同学关系

B

王若楠[10]

2020

陕西

444

187.83 ± 19.89

年龄、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氛围、 居住地

B

余云红[11]

2020

湖北

284

200.18 ± 20.34

评判性思维倾向

A

祁艳霞[4]

2020

山东

155

179.78 ± 15.03

年龄、性别、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氛围、 人文关怀经历、专业态度、独生子女、居住地

A

郭瑞红[12]

2020

山东

490

184.38 ± 19.49

共情能力

A

崔冬雪[13]

2021

河北

941

191.74 ± 25.87

性别、独生子女、年级、与同学关系、 家庭氛围、人文关怀经历

A

于聪聪[14]

2021

山东

373

183.25 ± 20.24

情绪智力

B

王滢茹[15]

2021

湖南

214

187.43 ± 18.92

与同学关系、人文关怀经历

A

寇玉珠[16]

2021

山东

367

173.38 ± 29.14

人文关怀经历

A

刘合乙[17]

2021

湖北

208

164.12 ± 13.23

性别、年级、家庭氛围、人文关怀经历

B

刘砚燕[18]

2021

上海

158

183.02 ± 22.28

共情能力

A

张艳[19]

2022

海南

166

195.08 ± 20.32

与同学关系、家庭氛围、学校关怀氛围、 学生干部经历、专业态度、人文关怀经历

B

Lina, M. [20]

2022

黑龙江

323

179.60 ± 21.08

情绪智力

B

钟敏锐[21]

2022

广西

180

189.24 ± 18.93

性别、独生子女、学校关怀氛围、 人文关怀经历

B

苏涵[22]

2023

黑龙江、山东、 云南

1567

184.65 ± 23.65

情绪智力

A

庞浩[23]

2023

陕西

126

181.32 ± 5.14

情绪智力

C

王鹏[24]

2023

天津

490

184.38 ± 19.49

独生子女、与同学关系、家庭氛围、 专业态度、共情能力

B

滕秋晔[25]

2023

广西

352

171.06 ± 19.81

性别、独生子女、专业态度、人文关怀经历

B

董静静[26]

2024

上海

202

180.89 ± 23.06

共情能力、情绪智力

A

范晓婷[27]

2024

山东

400

193.23 ± 35.92

共情能力

A

3.3.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Meta分析

24篇文献报道了人文关怀能力的得分现状,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 = 98.8%, P < 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之间有较高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后的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3.06 (95% CI: 182.70~183.41, P < 0.001)。见图2。漏斗图显示各点分布较散且不对称,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见图3。进一步Egger’s检验结果显示t = 41.42,P = 0.347,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采用不同的效应模型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得分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4.28 (95% CI: 181.02~187.56),与随机效应模型相比无较大差异,提示结果较为稳定。

Figure 2. CAI scale scores status forest plot

2. CAI量表得分现状森林图

Figure 3. CAI scale scores status funnel plot

3. CAI量表得分现状漏斗图

3.4.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亚组分析

由于异质性检验发现纳入的文献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因此本研究对性别、年龄、居住地、专业态度、人文关怀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家庭氛围、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关怀氛围、年级、与同学关系等11项影响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态度积极(ES: 190.88, 95% CI: [175.18, 206.58], P < 0.001)、有人文关怀经历(ES: 189.44, 95% CI: [182.06, 196.82], P = 0.004)、有学生干部经历(ES: 194.04, 95% CI: [186.78, 201.30], P < 0.001)、家庭氛围融洽(ES: 189.44, 95% CI: [183.73, 195.15], P = 0.016)、学校关怀氛围浓厚(ES: 191.03, 95% CI: [177.17, 204.88], P < 0.001)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详见表3

Table 3. Subgroup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in nursing undergraduates

3.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亚组分析

影响因素

文献数

异质性检验

效应 模型

效应值

I2

P值

ES

95% CI

Z

P

性别

5 [4] [6] [10] [13] [21]

94.0%

<0.001

随机

182.72

[172.30, 193.14]

1.04

0.300

91.9%

<0.001

随机

187.46

[184.47, 190.45]

年龄

2 [4] [10]

<20岁

0.0%

0.400

固定

182.18

[180.20, 184.16]

1.94

0.053

≥20岁

0.0%

0.721

固定

179.48

[177.59, 181.35]

居住地

2 [4] [10]

城市

13.0%

0.284

固定

181.56

[179.10, 184.01]

0.54

0.587

农村

79.0%

0.029

随机

181.95

[178.12, 185.78]

专业态度

2[4] [19]

积极

98.0%

<0.001

随机

190.88

[175.18, 206.58]

5.24

<0.001

一般

96.8%

<0.001

随机

180.01

[162.96, 197.05]

人文关怀经历

4 [4] [13] [19] [21]

96.8%

<0.001

随机

189.44

[182.06, 196.82]

2.88

0.004

94.8%

<0.001

随机

178.52

[168.10, 188.95]

学生干部经历

2 [4] [19]

90.4%

0.001

随机

194.04

[186.78, 201.30]

7.70

<0.001

78.1%

0.033

随机

179.92

[172.78, 187.07]

家庭氛围

4 [4] [10] [13] [19]

融洽

97.0%

<0.001

随机

189.44

[183.73, 195.15]

2.40

0.016

不融洽

93.8%

<0.001

随机

180.03

[169.46, 190.60]

是否独生子女

5 [4] [6] [10] [13] [21]

91.7%

<0.001

随机

182.72

[176.53, 188.91]

0.43

0.667

不是

94.9%

<0.001

随机

183.65

[179.48, 187.81]

学校关怀氛围

2 [19] [21]

浓厚

97.5%

<0.001

随机

191.03

[177.17, 204.88]

4.85

<0.001

不浓厚

76.8%

<0.001

随机

177.62

[166.51, 188.72]

年级

4 [6] [10] [13] [17]

大三及以上

99.1%

<0.001

随机

180.30

[170.49, 190.11]

0.10

0.918

大二及以下

98.7%

<0.001

随机

178.86

[177.62, 180.09]

与同学的关系

2 [13] [19]

融洽

20.8%

0.023

随机

194.69

[190.83, 198.56]

1.40

0.162

一般

93.4%

<0.001

随机

179.44

[161.65, 197.23]

3.5.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Meta回归

对情绪智力、共情能力等影响因素展开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情能力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有影响(P < 0.05),尚未发现情绪智力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有影响(P > 0.05)。详见表4

Table 4. Meta-regress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in nursing undergraduates

4.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Meta回归

影响因素

文献数量

回归系数

95% CI

P

情绪智力

6 [3] [14] [20] [22] [23] [26]

0.043

[177.87, 183.59]

0.074

共情能力

5 [12] [18] [24] [26] [27]

0.484

[181.17, 189.06]

0.022

4. 讨论

4.1. 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高

本研究发现,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3.06分,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陈瑜[28]国内常模的平均测试水平(191.04分)。这可能与常模的调查对象纳入了高职院校护生有关,也可能与其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抽样,对全国华北、华中、华南等多个地区进行调研,而本研究纳入文献涉及的研究对象多数为中西部地区的护生群体有关。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比于人工智能的“冰冷”,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显得尤为关键,这使得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护生作为护理事业的后备军,护理教育者应持续关注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动态变化,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调查研究或纵向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

4.2. 影响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

4.2.1. 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会引起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异,深刻影响着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亚组分析显示,喜爱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更高。也有研究证实[4] [19] [24],职业认同度高、专业思想稳定的学生具备更高的人文关怀能力。相比于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促使其在人文关怀方面表现更突出。护理学专业由于其职业的独特性,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一流本科院校中,学生普遍表现出专业思想的不稳定[29]。新生入学后,常会遇到申请转专业乃至退学的情况。这种现象体现了学生在适应护理学专业及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时所面临的挑战与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各高校应在招生过程中重视入学前职业指导,面向高中生开展校园开放日和职业体验营,让学生及其家长充分了解护理专业的职业前景、工作内容和社会价值。而对于在校生,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4.2.2. 人文关怀经历

丰富的人文关怀经历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关怀经历不仅包括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关怀体验,如家庭、朋友间的相互支持与照顾,还可以是临床实践中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互动体验。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每一位患者,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文关怀理念,增强护理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研究显示[30],临床归属感对人文关怀实践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强烈归属感的护生往往具备更佳的人文关怀实践能力。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实习生临床归属感的培养,通过多种措施,如对实习生实施同质化管理,在重要节庆期间发放节日慰问品、实施一对一导师制等方法,以物质激励与情感关怀的耦合作用强化归属感。

4.2.3. 学生干部经历

学生干部经历也是影响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显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较高。分析原因,无论是参与学生会管理还是班级管理的学生干部,在组织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均会形成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更懂得为他人考虑,同时也锻炼了与教师、同伴的沟通交流能力[28]。既往研究表明[31],人文关怀能力可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实践得以提升。后续研究可以着重拓展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首先,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岗位,如勤工助学、教师助理、学生干部、实习组长等,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其次,通过开设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课程,采用角色体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学习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再者,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如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营、科研导师计划等,增进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团队沟通;最后,通过拓展跨校协作管理项目,促进学生校际间协作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4.2.4. 家庭氛围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氛围好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较高。家庭是塑造护生性情、品格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发展。与父母关系融洽的学生,更能感受到家庭的关心与爱护,会把从父母身上得来的幸福感转化为自身的关爱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后天自发的关爱能力[32]。因此,一方面,父母应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怀;另一方面,学校应构建高效、稳健的家校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共同探讨支持护生成长与发展的最佳方法,进一步成为护生的情感支持者;另外,还可通过家长志愿者计划,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动中,增强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4.2.5. 学校关怀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关怀氛围会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研究显示[33],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越多,学校的人文关怀氛围越浓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越高。具体来说,一是学校应建设良好的人文物理环境,通过建立校史馆、文化长廊、师生活动展示、南丁格尔雕像、杰出校友墙,积极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二是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医学人文故事”、“医学人文心理剧”、“叙事护理案例分享”等,演绎真实医患故事,提升护生医学人文感知;三是要凝练护理人文品牌,如“优雅护理人”、“最美护理”,让学生以成为护理人为荣、为傲,提高人文自豪感,增强人文认同。

4.2.6.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又称为同理能力,这是一种能够从他人的视角出发,感同身受地理解和体会对方处境与情感的能力[34]。本研究显示,护生的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这一结论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有文献报道[27],共情能力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察觉与了解患者的情绪,与他人情绪产生共鸣,进一步获取情绪反馈。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一直是护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报告[35],护生共情能力培训内容包含共情相关理论知识、情感共情训练、行为共情训练与实践等。教学方法[36] [37]可采取正反例微视频反思性教学法、巴林特小组情景剧表演等。评价方法可采用理论考核、真实情景考核、问卷调查等。

5. 小结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我国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示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培养护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和共情能力,丰富人文关怀和学生干部经历,营造良好的家庭及校园氛围,以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但是,本研究尚未发现情绪智力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而多个研究结果均显示[14] [20] [22] [23],情绪智力是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较多研究使用不同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计分方式不同,无法进行数据合并有关,期待今后予以进一步完善。此外,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中西部地区的护生群体,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的地理覆盖范围,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基金项目

202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5SCG020;2025年浙江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51302306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红, 余华, 范罗丹, 等. 在校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 42(3): 406-409.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等. 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EB/OL]. 2024-09-29.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79036.htm, 2024-12-10.
[3] 张凤佩, 孙翠勇, 张金华, 等. 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关系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 20-22.
[4] 祁艳霞, 于秀娟, 王若维, 等. 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 6(7): 100-104.
[5] 刘续宝, 王小钦.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86-87.
[6] 左红英, 朱婷, 张继兴. 独立院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7): 7-8+24.
[7] 王翔, 肖洪玲, 夏哲远, 等. 儒家思想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J]. 全科护理, 2018, 16(36): 4593-4594.
[8] 赵玲, 曾颖, 廖力, 等. 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 护理研究, 2019, 33(16): 2759-2762.
[9] 许金仙, 廖佳奇, 吴勤. 家庭环境、人格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17): 96-98.
[10] 王若楠, 刘芳, 姚洁, 等.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5): 658-662.
[11] 余云红, 赵体玉, 林敏. 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倾向与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关系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9): 676-680.
[12] 郭瑞红, 王永芳, 任丽萍. 共情能力在护理本科生人格特征与人文关怀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7): 3822-3827.
[13] 崔冬雪, 刘陆, 李萌, 等. 叙事医学背景下中医院校本科护理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J]. 叙事医学, 2021, 4(5): 337-341.
[14] 于聪聪, 江晓涵, 张晴, 等.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相关性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6): 87-89.
[15] 王滢茹, 周乐山.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关怀氛围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1, 18(9): 819-822.
[16] 寇玉珠, 张爱华, 杨朝霞, 等. 护理本科实习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 全科护理, 2021, 19(29): 4055-4058.
[17] 刘合乙, 彭丹, 皮慧敏, 等. 某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 22(27): 116-117.
[18] 刘砚燕, 唐杰, 胡韵. 高年级本科护生共情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21): 3305-3308.
[19] 张艳, 曾冬阳. 166名护理本科新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 22(32): 73-77.
[20] Lina, M., Qin, G. and Yang, L. (2022) Mediating Effect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in Nursing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Medicine, 101, e31673. [Google Scholar] [CrossRef] [PubMed]
[21] 钟敏锐. 桂西民族地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 模型世界, 2022, 24(22): 161-163.
[22] 苏涵, 朱雪梅, 崔岩, 等. 情绪智力在护理本科生自悯与人文关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20(3): 294-297.
[23] 庞浩.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23, 14(1): 133-135.
[24] 王鹏, 刘若彤.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3, 11(3): 34-36.
[25] 滕秋晔, 欧海燕. 广西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J]. 才智, 2023, 23(18): 135-138.
[26] 董静静, 蔡妤珂, 李凤萍.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情绪智力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2): 95-99.
[27] 范晓婷, 孙华昌, 张海霞. 实习护生医学叙事和共情能力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 32(4): 610-616.
[28] 陈瑜.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7.
[29] 廖袁钰, 赵光红, 刘书翔, 等.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8): 124-128.
[30] 史新华, 李巧巧, 刘彦, 等.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职场适应度与人文执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学杂志, 2024, 39(19): 89-92.
[31] 李秀凤, 梅露露, 高雅萱, 等. 新疆某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5): 114-117.
[32] 顾娟. “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6.
[33] 吴倩. 河南省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新乡医学院, 2020.
[34] 李妍, 申香丹, 邢鑫洋, 等. 情绪智力对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 共情能力的中介效应[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5, 31(8): 1078-1083.
[35] 杜华, 胡安妮, 韩江英, 等. 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J]. 中华护理教育, 2022, 19(5): 426-431.
[36] 张文瑜, 赵昱, 曾玉莲, 等. 正反例微视频反思性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 2022, 20(20): 2864-2869.
[37] 王宪, 尹秋馨, 蔡华娟, 等. 巴林特小组结合情景剧提升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沟通能力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17(10): 86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