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之所以”是一个连词,一般是用来表示探究和缘由,常常和“是因为”连用;形成“之所以……是因为……”表示解释的句型。关于“之所以”这个词,肖奚强、王灿龙、王兴才等许多学者已有一些研究,比如“之所以”在小句中的作用是在上下文之间承担衔接过渡的作用[1] [2]。严慈认为“之所以”用在句首和句中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语法结构[3]。但已有研究没有“之所以是(为)”的结构分析,更多的是在分析词语释义和语法结构。本文发现“N之所以是(为) N”这个结构常常在日常口语、网络用语、报纸新闻等各种情形下频繁使用;如“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1985)、“回忆之所以是回忆,是因为回不去的记忆”(微博)等句子。也有单说的情况“女明星之所以是女明星”、“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啊!”(微博)。本研究利用在BCC语料库和各网络平台搜集到的语料,来探索这个结构的特点和意义,以及了解这个结构和常用的“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否有联系;它可以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它是否是一个构式?
2. 结构“N之所以是(为) N”解析
2.1. “之所以”的语义分解及句法位置
“之所以”的意思是“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它一般用于构建一种复句,这种复句的目的是解释某种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如:“他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堵车了”。
“之所以”的几种用法[4]:
1) 古代文言用法,置于句中,可作谓语,表示判断,如:
①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
② 此吾之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也。(《墨子》)
2) 置于开头,可作小句的标记或者引出话题和主语,如:
① 之所以一个顶篷就引起这么大的动静,主要是因为雅典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将会安排在室外游泳池进行。
② 之所以他考试没有通过是因为他学习不努力。
3) 连词,在句中或者句首,表示因果关系,如:
① 17岁男孩对爷爷的临终情景之所以10年不忘,就是因为他的哀悼过程始终没有结束。
② 卓别林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的创新,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新的卓别林。
2.2. 能进入结构“N之所以是(为) N”的词
“N之所以是(为) N”这个结构近年来常见于日常用语和网络各处。本文从BCC语料库中搜索[5],一共找到120例,截止2024年3月22日从微博中除去重复和不合格用例共找到239例,我们发现除名词外没有其他词类进入“N之所以是(为) N”这个结构。能进入这个结构的名词按语法分类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下面分别分析两种不同名词的在此结构中的情况。
2.2.1. N为普通名词
在359条语料中,能进入“N之所以是(为) N”的普通名词有329例,占91.6%,例如:
(1)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可能就是在法律框架下尽可能的包容吧。(微博)
(2) 众所周知,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其很强的个性和先锋的风格。(科技文献)
(3) 我对这个报道透露出来的生命不平等观深感悲切和愤怒。那只被电死的“烤鸭”之所以是“烤鸭”,是因为他是外来人口,是农民工。(都市快讯标题:把生命当烤鸭 让我感受到的愤怒和疼痛)
其中例(1)的意思是“上海”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所以用这个结构表示说明和赞同,后面的句子是解释这样认为的原因,印证了“上海”在说话人心中的评价。例(2)中“艺术”这个词代表“有特点、美、有个性”等的印象,用这个结构强调对“艺术”这个词的共同认知,是具有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例(3)是批判新闻中把被电死的农民工比喻为“烤鸭”的原因,那这个句子也是在突出强调作者对于“烤鸭”这个说法的愤怒。
2.2.2. N为专有名词
在359条语料中,N是专有名词的有30例,占8.3%,而且这些专有名词多为人名,其中既有历史人物,也有影视文学人物。例如:“李白、张爱玲、志明、春娇、xx偶像的人名”等。请看以下例子:
(4) xx之所以是xx1!这次生图美得太超过了!(微博)
(5) xxx之所以是xxx2,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眼神戏真好,天赋异禀。(微博)
(6) 写了一篇《xx之所以是xx》(微博)
例句(4)中,男明星xx多次因生图美貌帅气出圈,所以粉丝或者路人会以这个口吻赞叹他的“美貌”,但这个对话建立在双方都知道“xx”这个男明星的基础上;例句(5)是突出了某影帝的演技非常厉害的特点,是因为他的眼神戏很好。我们能看到,这个结构的语义建立在大家对这个名词有一个共同的普遍认知,如共同的背景知识:“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李白(诗仙、酒仙)”、“卓别林(幽默)”、“梁朝伟(影帝)”等。一般就可以使用这个结构表示感叹强调或者解释说明。
除以上人名外,也会出现认知范围更小的人名,一般出现在熟悉的朋友之间的对话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吐槽或感叹,如:
(7) 但不要企图改变她已经习惯的习惯,因为那些小毛病,刚好就是程又青之所以是“程又青”的原因。(微博)
这一般是出现在对话双方有共同认知的事实,比如都知道“程又青”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小毛病,但这些都代表了独特的“她”。或可用于调侃自己的朋友,或是对这个朋友的一些褒义的感叹,总之这个句式可以用在描述自己很熟悉的朋友上。
所以总结能进入“N之所以是(为) N”这个结构的几类词如表1所示。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nouns in the construction “N之所以是(为) N”
表1. “N之所以是(为) N”结构名词分类
第一类:普通名词 |
第二类:专有名词(人名) |
愚人之所以是愚人 |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 |
回忆之所以是回忆 |
诸葛亮之所以是诸葛亮 |
玫瑰之所以是玫瑰 |
纯元之所以是纯元 |
大侠之所以是大侠 |
程又青之所以是“程又青” |
2.3. 结构意义分析
“之所以”的意思是“所以”,是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之所以”一般是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使用。而说话人在解释原因时其实也是在表达观点,所以常常带有主观意味,如结构“N之所以是(为) N”中既可以表达说话者对名词“N”的赞同,解释“N”所带有的意义;也可以不加解释,单独使用,直接地表达对名词“N”的“强调和感叹”。
2.3.1. “N之所以是(为) N”的释义
例如:
(8) 玫瑰之所以是玫瑰,是风与光的眷顾,更是视线与灯光的归处!(微博)
(9) 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它的形式,它的结构,它的语言的前后关照,它的表现应有适当的分量等等,都必须列入我们写作与表演的考虑之中。(人民日报)
(10) 这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具有社会性。(科学文献)
(11) 愚人之所以是愚人,就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很有思想。(老舍《四世同堂》)
(12)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它永远是断代的,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曾经是一段历史。(张潇博文汇报标题:上海房地产成人礼演绎华彩乐章)
其中例(8)“玫瑰”代表的是美丽和浪漫,那用这个句式强调“玫瑰”美的突出。例(9)是解释说明艺术品应该是一个什么标准,艺术品为什么被称为艺术品。其中例子(10)中前一个“人”指称人这个物种,后一个“人”说明人的性质(在这句中突出“人”这个词的社会性)。例子(11)中前一个“愚人”是指称“某些人”,后一个“愚人”是带有“缺乏自我觉悟,愚蠢”等评述意义的词,后面的句子果然也解释了。而例子(12)中前一个“历史”指称历史这个词,后一个“历史”解释历史的含义(本句中突出历史是代表“过去”的这个含义)。这是这个结构的第一种意义。
2.3.2. “N之所以是(为) N”的感叹强调义
WhNley说过语言有两个基本交际功能:一是指称(reference)——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命名;二是述谓(predicNtion)——描述这些物体的行为或性质[6]。结构“N之所以是(为) N”中,前N、后N虽然同形,但是含义有所不同,前N是指称性的,是对对象和所述范围的所指;后N是评述性的,突出这个词的形容词性质和内在含义。如:
(13) 女明星之所以是女明星!(微博带有女明星配图)
(14)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啊。(微博)
例(13)中是单独出现了这个句子,没有跟后面的句子解释说明,但有配上女明星很美的图片,表示一种赞同和感叹。这是这个结构的第二种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N之所以是(为) N”的结构义总结为如下图1所示的两类。
Figure 1. Diagram of defin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N之所以是(为) N”
图1. 结构“N之所以是(为) N”释义图
该结构的第一种意义是我们所熟知的意义,表示解释说明;但第二个表示感叹和强调突出的意义是新发展来的用法。此类用法也是由第一种用法延伸而来的。这个意义当然也跟名词的特殊性有关,下文进行具体分析。
2.4. “N之所以是(为) N”结构的构式鉴定
Goldberg (1995)提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结合体,且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构成成分或其他已有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时,C是一个构式[7]。从形式看,“N之所以是(为) N”由连词“之所以”、判断动词“是”和变化词“N”构成。“之所以是(为)”是固定成分,N是可变成分。从意义看,该结构的第二个意义表达说话者赞同对“N”的普遍评价和描写,认为“N”很符合“N”词所带有的特征意义,是强调突出的意味。而一般认知的“之所以是”表示解释义,该构式的评价义无法通过其直接构成成分推知,即无法预测,所以可以判断为构式“N之所以是(为) N”。
3. 结构“N之所以是(为) N”中名词的意义
“N之所以是(为) N”中“N”的核心词是名词,能进入该构式的词都是名词。那为什么能进入该构式的都是名词呢?前面说到该构式的后“N”表达的是评述性的,突出“N”的形容词性质或其中一个语义。而名词在近几年的语言使用中,常常被活用为形容词,许多研究者称之为名词形容词化[8]。在认知语言学中,一般认为可以根据语义内容来界定词类范畴[9]。那么名词一般是表示一个集合的概念义的,比如“水果”就指[+可食用]、[+固体]、[+有汁水]等语义特征。所以有用水果来比喻鲜嫩多汁的事物的例子。如:她的小脸蛋像水蜜桃一样。
所以一个名词一定具有自己的语义内容,这个语义内容可以是词的概念义,也可以是名词的描写性意义。描写性意义会成为在指称功能之外的一个固定意义,于是这个名词的临时意义就被大众所接受,形容词性于此同时就附加在这个名词之上了[10]。例如:
(15) 他真的很男人。
(16) 他最突出的毛病就是见异思迁,比陈世美还陈世美。(刘玉娟)
这正好符合构式“N之所以是(为) N”的构式义:前“N”需要表示指称,后“N”需要突出评述和描写。名词的作用就是指称,指称事件、指称人物、指称物体等,而名词又具有一定的描写性意义,某些意义就被抽象出来作形容词了,形成具有固定意义的形容词[11]。而形容词和动词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所以能进入这个构式的词类只有名词。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见表2),大众对名词的认知程度高低与本构式表达的语义和表达效果是相关联的: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N”是普通名词,对于这个词的意义大众共同的认知和理解范围更广,所以相对应的对该名词的解释和映射也会更清晰,本构式话语的应用范围也更大。在“N”是人名的情况下,有共同认知和理解的范围会更窄,需要在对话人双方有一些共同的背景和认知,那话语应用和出现的范围也就更小。
Table 2. Table of examples of nouns with high/low cognitive levels
表2. 名词认知程度高低例表
普通名词 |
认知度* |
艺术 |
高 |
艺术品 |
较高 |
大侠 |
较高 |
历史 |
高 |
上海 |
较高 |
宁波 |
中等 |
铜仁 |
较低 |
专有名词 |
认知度* |
李白 |
高 |
诸葛亮 |
高 |
王菲 |
较高 |
肖战 |
中等 |
程又青 |
低 |
*认知度高低等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4. “N之所以是(为) N”句法特征和适用情景
4.1. 构式“N之所以是(为) N”单独使用
“N之所以”和“之所以”这两种语法结构及其句式来源于远古,而流传于现今。其中“之”为指示代词,用来作指示定语,用在名词性“所以”之前,构成“之所以”指示性偏正短语[3]。如:
(17)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
“之所以”还可以用在句首,如:“之所以造成误解,……”。但很多学者批判这种把“之所以”直接放在句首的行为[1]。但这个用法早已慢慢凝结成一个固定用法,如今也依旧在使用[12]。而如今的“之所以”慢慢发展成了连词,一般会和“是因为”连用,或者其他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如:“N之所以是N,在于/由于……”、“N之所以是N,不是因为……而是……”、“N之所以是N的原因……”等用法。很少有单独使用的例子。
而“N之所以是(为) N”这个构式中,“之所以是”可以单独使用,不和其他连词一同出现;也可以和其他连词共同出现使用。当它单独使用时表示的是感叹,赞美或惊讶“N”的性质,一般会和图片一起出现,或者在同一情景下与人一起感叹。如:和朋友一起看到作家老舍一段写得很好的文字,对着朋友感叹道:
(18) “老舍之所以是老舍啊!”
此时表达的是“老舍不愧是老舍”的意义,表示对老舍文笔的赞叹和世人对老舍一贯夸奖的赞同。
和连词共同使用时,表示的是“果然如此,解释,符合预期”等含义。如:
(19) “母校之所以是母校,是因为他不管变成什么样子,有的东西还是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微博)
例(19)表示说话人对母校的认同,不管它怎么变化,记忆里的样子还是很深刻。
所以这个句式可以单独使用,与一般我们认为的“之所以……是因为……”因果关系的结构是有所不同的。
4.2. 适用语境
构式语法理论非常立足于说话人对情境的“识解”,所以阐述构式的话语功能很有必要。高再兰说“之所以”有回指照应功能,由于“之”的指代作用,“之所以”具有语篇上的回指作用[13]。“N之所以是(为) N”也具有回指功能。后“N”是前“N”的回指。所以从语用角度来看,当说话人说“N之所以是(为) N”时的心理是原本就有对N的预设和评价,之后通过事实来突出强调N果然是预设的这样。如:
(20) 可能性之所以是可能性,因为它只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得到实现,还不是现实,可能不等现实,可能性也不一定会变为现实。(科技文献)
(21) 习惯之所以是习惯,就在于它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自然地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来,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而坏的习惯却成为我们成长与进步的最隐蔽的障碍。
或是出现了某人或某事物,接着说话人想要对此人或事物表达强烈的感叹和赞美或赞同,出现两次“N”以示强调。如:
(22) 大明星之所以大明星!(在一群人中一眼看到明星真人)
(23) 刻板印象之所以是刻板印象啊。(看到对于某个电竞明星的刻板印象后发出感叹)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这个构式的适用语境是:
1) 当说话人看到“N”,想要感叹名词“N”果然是他自己预设的样子,事物N极其符合他心中的评价和认知。
2) 虽然没直接地看到事物“N”,但是想要提起关于话题“N”,于是提出名词“N”,用“之所以是”再回指一遍N,解释为什么认为N有这样的特征。
5. 结语
本文主要立足于构式语法理论,对结构“N之所以是(为) N”进行了构式判定和构式义解释,描述了与其表示解释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第二个意义:表示感叹和强调突出。并且这个构式中前后的词只能是名词,本文还讨论了本构式中名词的意义,并指出本构式的适用情景。该构式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比较适合用在主观评价与较轻松的语言环境中。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之所以”和判断动词“是”可讨论的地方还很多,本文探究得不够深入;“之所以”还可以与“所以”进行比较,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NOTES
1xx为某偶像。
2xxx为某电影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