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对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
The Impact of AI Tool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nglish Courses in Private Colleges
DOI: 10.12677/ml.2025.1311121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蒋成侠, 曲美玉: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AI工具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影响AI Tools Private Colleges English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Impact
摘要: AI尤其是生成式AI的快速迭代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影响着高校各类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将AI工具引入公共及专业英语教学,有助于摆脱多年来高校英语,特别是部分专业类别性强的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多种困境,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转向“探索引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目标。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英语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Abstract: The rapid evolution of AI, especially generative AI, and it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re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various English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is context, introducing AI tools into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will help to overcome the longstanding challenges face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articularly in highly specialized English courses. It can thereby shift the focus of teaching from “imparting knowledge” to “guiding explor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reform. Private colleges should explore actively new teaching models for ESP cours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cy.
文章引用:蒋成侠, 曲美玉. AI工具对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1): 690-69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11214

1. 引言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正在积极改革各类公共及专业英语课程,比如推进各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学生就业需求的专业英语课程及ESP (专门用途英语)公共课程的建设,但当前其教学普遍面临各种现实挑战。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AI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教育领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生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

2. 相关研究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整个教育界都掀起了研究和使用各类AI工具为各个教学环节赋能的相关研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个教育阶段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其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高校英语课程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颇为丰富。

张倩(2025)在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引入人工智能对高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其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更新英语教学方式、补充教学设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翻译等基础语言能力,进一步优化高校的教学体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1]。宫平(2025)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中提出,实现AI赋能高校英语教学创新与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对技术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加强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引导学生科学及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文章中还对AI在赋能教师效能、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丰富教学资源及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也对所面临的技术依赖、数据安全、工具局限及教师素养等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2]。支凯妮(2025)在《人工智能在民办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从民办高校中的英语数字化教学出发,分析相关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技术安全、理念与能力、师生角色重构与互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3]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辅助语言学习及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其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赋能作用也有从各个具体的英语技能领域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及研究。然而,现有研究中对AI工具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热门领域课程相关的具体影响研究更是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将从民办高校课程教学困境的分析出发,具体研究和阐述AI工具如何能改变其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并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3. 民办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困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课程都在强调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希望可以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行业领域或职业场景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对具有专业领域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公共英语课程还是英语专业课程改革,都在往专业化、实践化领域方向发展,比如英语专业的人工智能英语、ESP课程已成为很多高校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多年来,尽管各大高校都在各类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其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民办高校,因其在生源特点、师资结构等方面原因,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首先,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整体偏弱,而专业性强的英语课程中的词汇和文章本身就具备更高的难度,这使得在对应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能进行基础的文本阅读,如读懂基础概念文章、简单的技术或专业相关介绍短文,但是难以听懂行业相关的职场对话,更是无法在模拟场景中较为流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交流沟通。课程整体上对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限。

其次,当前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有跨学科知识要求的英语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大多都是英语专业毕业,英语基本功扎实,但是对所教授课程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内容[4]。即使教师通过自学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也难以在教学中进行深入讲解或关联拓展,甚至出现将部分专业性强的英语课程异化为翻译教学的情况,导致课程无法实现“专业 + 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驱动力。

最后,教学资源有限,缺少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多数教师也不具备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结合行业的真实情境或前沿发展进行教学,教师也很难设计出切实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任务。最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毕业后难以直接应用到职场中。

4. AI工具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与普及,除了学界对AI赋能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学生也开始在各类课程中较为普遍地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当前,在大学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AI工具主要有豆包、DeepSeek、Kimi、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而将此类AI工具引入英语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其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多种困境。

1) AI工具填补学生英语基础漏洞

相比于传统的在线词典和翻译软件,生成式AI工具可以充当私人教师的角色,在讲解专业词汇和术语时,能够对其发音和在不同语境下的词义进行分析;在翻译英文句子或文本时,不仅可以给出不同风格的译文,还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样翻译,甚至识别并处理专业领域特有的表达。此外,在课文难度较高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要求AI提炼文本的主要内容,或者将课文内容降低到自己可以理解的水平。这些将极大地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的获得感,进而帮助学生重塑学习信心。

2) AI工具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提炼话题,并使用AI归纳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常用句式,将其作为提示和脚手架,指导学生就给定的话题与AI进行口语对话练习。与AI对话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反复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与AI对话时不用担心会因为发音错误、词不达意而感到羞耻,也不用因为英语基础差导致“有想法但说不出”而感到尴尬。而且,由于AI可以即时纠错,指出用户在发音、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多次试错,利用AI的纠正建议,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表达、不愿意表达以及难以提升口语表达的痛点。

3) AI工具弥补授课教师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

AI工具可以充当教师的私人助手,利用AI工具,教师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某个专业概念,并且指令AI生成易于学生理解的例子或案例。例如,在《艺术设计》英语教材中出现了spec campaign一词,任课教师通过向AI提问,很快就能较为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使用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应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将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成具体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AI搜索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以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置于真实的专业场景中,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AI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模拟任务,既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5]

5. AI工具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与推动

AI工具的普及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必然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长期以来,尽管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停探索各类公共及专业化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产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尤其在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仍然难以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然而,随着AI工具在英语学习中的广泛使用,其必然会在根本上冲击传统的英语教学生态,倒逼各类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

1) 推动教师角色的转换。

AI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英汉互译,学生在AI工具的辅助下完全可以自主理解文章内容。如果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依然以词句翻译为核心,其教学价值必然被学生所质疑,面临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幅下降的困境。因此,在AI时代,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监督者”。教师应致力于重构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但是,鉴于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自律性方面相对较为欠缺,教师还应承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补足专业英语学习中的短板。

2) 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并积极推进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而AI的引入有望使这一教学模式实现突破性进展。ESP课程的授课对象虽然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也经常会出现学生对部分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情况,例如,在艺术修养外语课程中,当学到丝网印刷和平版印刷方面的知识时,学生表示在专业课中并未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然而,通过AI的辅助,教师可以将师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口转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机遇,教师不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将教学从单向传授转换为引导共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型。

3) 推动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

有跨学科专业知识要求的英语课程授课教师在对应语言基础能力外的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也会导致其难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因此在授课中很难做到将“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而AI能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快速引导老师思考可关联的思政元素,如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职场精神、社会责任等,并给出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或生成相关案例。因此,在AI工具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快速建立起初级的思政教学素材库,之后再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和具体的课程设计,对素材库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潜在风险与挑战

1) 教师群体培训不足

民办高校教师群体普遍年龄相对年轻,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学习热情也较高。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较为普遍的资源问题,教师们可能会面对一定程度上的培训不足。而AI工具等是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对于大部分是文科生的英语教师群体来说,高水平且专业的培训支持是十分有必要但又相对缺乏的,由此也成为AI工具在民办高校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的一定阻碍。

2) AI工具成本

目前市面上AI工具类型多样,数量庞大。但真正有效用的AI工具往往都是收费的且部分费用不低,加上能够运用到教学各个阶段的AI工具各有不同,各项产出的保存及维护等都需要定量的花费。这就给老师和学生们对AI工具的使用造成了相应的阻碍,也是AI工具在民办高校教学中的深度应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 数字伦理与依赖

AI工具深度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也引发了数字伦理及依赖性的相关讨论。由于高校英语师生能接触到的是国内外的AI工具,那么国外的AI工具会有较为明显的偏见,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并摒除其负面影响是高校英语教师需要迎接的挑战。面对相对更需要加强数字素养的学生群体,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AI工具给他们带来的好与坏,避免盲从与依赖,始终不放弃主动性思考与产出更是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严肃问题。

6. 结语

AI工具在英语学习中的大规模应用,必然会改变英语传统教学的运行逻辑,促使民办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发生深刻转变,为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痛点提供有效路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AI工具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也伴随着一些潜在风险,如学术不端、学生过度依赖AI导致自主思考能力下降,也会有教师培训不足、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面对AI带来的教学变革,民办高校和教师应共同探索,对各类英语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教学重构,充分发挥AI的技术作用,真正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

重庆移通学院核心课程《综合英语(1)》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倩.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鄂州大学学报, 2025, 32(4): 35-37.
[2] 宫萍.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 2025(18): 92-94.
[3] 支凯妮. 人工智能在民办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英语, 2025(10): 16-18.
[4] 刘芳. 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邢台学院学报, 2018, 33(2): 132-133+137.
[5] 扈启亮. “做中学”理论在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