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Unit Teaching—Taking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5.1511219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林 婷:惠州市光彩小学,广东 惠州;谭梅芳: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惠州
关键词: 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现状调查Assignment Design Large-Unit Instruction Core Literacy Learning Task Clusters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Status Survey
摘要: 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落脚点,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作业设计目标缺少核心素养引领、作业设计类型较为固化单一、作业评价方式有待提高,教师更新并落实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亟待更新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目标;深入理解教材,丰富作业内容;提高整合能力,促进评价多元化的优化策略,围绕学习任务群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根据作业设计的进阶性、层次性和多元性,设计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作业实践活动,突出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Abstract: Homework design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unit teaching, large-unit homework design is an important hand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as an example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homework design exists homework design objectives lack of core literacy leadership, homework design type is more solidified single, homework evalu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eachers to update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large-unit homework design urgently need to be update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proposed that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re qualities, a clear unit objective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ich homework content;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ability, promote the evalu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of diversified strategies, around the learning task group for after-school homework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homework design of the progressive, hierarchical and diversified, the design of the basic, enhancement, expansion type homework, guiding the students in the completion of a large unit of teaching perspective homework practice activities, highlighting the individualized thinking,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re language literacy.
文章引用:林婷, 谭梅芳.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J]. 教育进展, 2025, 15(11): 1517-152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112196

1. 引言

作业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掌握所得、内化所学的主要方式,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标、实现大单元教学的重要路径。新课标指出,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1]。因此,作业设计必须紧跟改革步伐,设计出契合新课标的作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设计与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与系统整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单篇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更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

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落脚点,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及部编版教材全面推行的教育发展新语境下,作业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议题。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单元作业的科学化设计与实施,更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

然而,鉴于单元作业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基础相对薄弱,当前一线教学中,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效能与预设目标之间仍存在显著落差,其在实践层面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通过系统性的优化策略予以解决。

2. 惠城区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领域,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单元作业设计理念、实践行为及学生对单元作业的反馈等维度进行深度剖析,系统把握当前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实际状况。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笔者选取惠州市惠城区作为核心调研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区域内的小学师生展开实证调查。此举旨在客观、全面地获取当前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真实数据,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实证基础,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主要是以学者王月芬[2]博士论文的作业设计调查维度为基础,并参考了学者陈代丽[3]、学者薛瑾[4]、学者党潼[5]硕士论文的调查问卷设计,同时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双减”政策[6]、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1] (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核心素养以及作业方面提出的要求编制的,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两套问卷。完成问卷收集后,笔者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从多维度剖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惠城区小学教师和学生,其中惠州市光彩小学、下角小学、惠外学校三所学校为主要调查对象学校,同时兼顾城区其他学校,尽可能涵盖城区内公办、民办各类学校。通过线上问卷星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学生版问卷收回527份;教师版问卷收回2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其中参与调查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占比约88%,参与调查的中高年级的教师占比71.2% (见表1表2)。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n = 527)

1. 问卷调查学生分布情况(n = 527)

学段分布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1~2年级

63

12.00%

12.00%

3~4年级

105

19.90%

19.90%

5~6年级

359

68.10%

68.10%

总计

527

100.00%

100.00%

Table 2. Analysis of the proportion of teachers surveyed who teach different grades (n = 236)

2. 参与调查的教师任教年级比例分析表(n = 236)

任教年级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1~2年级

68

28.80%

28.80%

3~4年级

76

32.20%

32.20%

5~6年级

92

39.00%

39.00%

总计

236

100.00%

100.00%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惠城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作业目标缺乏核心素养引领、作业类型较为固化单一、作业评价方式有待提高、教师亟待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四方面的问题。

1) 作业设计目标缺乏核心素养引领

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延伸,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明确的作业设计目标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目的。新课标强调,需构建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运用,来规划与实施学习任务组合。单元整体作业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伴随物,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新课标的发布,其重要性在教育界日益凸显。

如何减负增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作业设计、确定怎样的作业设计目标,则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依旧主要停留在为巩固课堂知识(33.1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6.43%)、补充或预习课堂教学内容(14.81%)、提高学习成绩(10.61%)等实现知识性作业目标,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7.51%)、提高学生能力(7.51%)等方面的目标凸显性严重不足(如图1所示)。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依据也普遍来自于当天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对于单元语文要素和语文素养关照不足(如图2所示)。

Figure 1. Pie chart of current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target distribution

1. 当前语文作业设计目标分布饼状图

Figure 2. Bar chart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basis sources

2.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来源条形图

2) 作业设计类型较为固化单一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中,反复抄写、记忆背诵等方式是短期内最为有效的巩固学习方式,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教师依旧会采取以抄写默写、背诵等常规性书面作业(88.98%),这种作业类型较为固化单一,无法拓展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无法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对于真正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动手操作类作业(3.39%)、社会实践类作业(4.66%)、口头朗读类(2.97%)在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类型中所占比例寥寥(如图3所示)。

Figure 3. Pie chart of the types of homework often assigned by teachers

3. 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饼状图

3) 作业评价方式有待提高

建构主义强调不同学习者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这就造成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性[7]。进行单元作业评价的前提是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评价往往指向于甄别、选拔功能,这导致教学和作业设计只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下,评价观应从甄别、选拔转向发展、增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条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功能,注重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当前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以简单批改(30.73%)为主,部分教师能做到详细批改(22.82%)、面批面改(21.92%),极小部分教师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生生互评(16.72%)、学生自评(7.81%)等方式丰富作业评价方式(如图4图5所示)。从调查来看,无论哪个学段的教师都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固然能够反应学生学习成效的部分问题,但难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教师亟待更新并落实作业设计理念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大单元”“大概念”等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总体

Figure 4. Pie chart of teachers’ homework evaluation methods

4. 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饼状图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homework evaluation methods amo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grades

5. 不同年级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分布图

Figure 6. Pie chart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concepts of large units

6. 教师对大单元相关概念的了解程度饼状图

呈橄榄型。大部分教师对相关概念有基本了解(47.88%)或比较了解(33.90%),而对此十分了解(7.63%)、不太了解(8.47%)和完全不了解(2.12%)的教师都是极少数(如图6所示)。可见,教师群体从理念上对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教育行业的新动向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在进行实际的作业设计时,教师是否将单元教学总目标纳入到作业设计的考量范围,其情况不尽相同(如图7所示)。其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在意识上对“大单元作业”持赞同支持的态度(如图8所示)。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认知是停留在理论上、意识里,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同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进行作业设计,教师普遍反应面临诸多困难,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大(30.30%),教师难以面面俱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作业分层标准实施困难(23.30%),教师缺乏设计分层作业的策略(16.00%),教师个体能力有限、精力不济,既无法独自制定标准,又没有指导性的策略,大单元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均难以落实;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参与度不高(20.80%),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作业方式,被动学习成为常态,面对需要发挥自我意识完成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抵触和抗拒心理等,这些都是在大单元视角下进行作业设计教师所要面对的困境(如图9所示)。

Figure 7. Pie chart of teachers’ consideration frequency of the overall teaching goal of the unit before designing homework

7. 教师在设计作业前对单元教学总目标的考虑频率饼状图

Figure 8. Cross-tabulation of teachers’ recognition of “large-unit assignment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8. 不同年级教师对“大单元作业”的认同度交叉统计图

Figure 9. Pie chart of the biggest difficulties in task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unit

9. 大单元视角下进行作业设计的最大难点饼状图

3.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教师首先应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目标,同时深入理解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另外教师要提高单元整合能力,促进作业评价的多元化,从而提高作业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1) 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目标

大单元教学视角下,可以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并根据主题进行主题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根据单元主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来完成。为了充分发挥任务驱动作业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单元主题、单元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任务设计。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3篇经典历史人物故事为核心载体,通过对主要人物言行举止的刻画与解析,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内在品质。单元内的口语交际模块聚焦于历史故事的讲述实践,习作环节则指向学生个人经历的文字化表达,“语文园地”更是围绕简要复述这一关键能力,系统设计了阶梯式学习活动。基于此,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可界定为:培养学生读解故事、口头述讲故事及书面创作故事的综合素养。

从语文要素来看,本单元内明确包含两项核心训练要点:其一,在阅读层面,着力培养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进行简要复述的能力,旨在夯实文本理解与信息提炼的基础;其二,在表达层面,强调引导学生围绕具体事件进行写作,并能在叙事中融入个人真实感受,以此提升书面表达的完整性与情感性。这两项要素分别对应“输入”与“输出”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语言学习闭环。

在大单元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中,围绕单元核心任务“传讲历史人物故事”,把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为主要学习路径,组织单元教学,将本单元主题设计为“传讲历史人物故事”,在此基础之上分设两个作业任务:“华夏自古多豪杰”和“我是‘说书人’”,在这个主题架构之下,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核心任务展开作业设计(如图10所示)。

Figure 10. Framework diagram of homework design for Unit 8 of Grade 4, Volume 1

10.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框架图

2) 深入理解教材,丰富作业内容

“语文作业设计的关键,是要切近学生发展需求,确保作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8]。因此,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厘清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并在与学生的学情相联系的基础上,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创设大单元学习环境,丰富作业设计内容,凸显作业设计的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作业分层标准实施困难”等问题,提出“动态分组 + 分层任务包”策略,确保作业的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民间故事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口头传统故事,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播于社会中的人群之间,是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民间故事在教育、娱乐和传承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9],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资源。

统编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学习民间故事的主要单元,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特点,激发学生对国内外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并且提出了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体会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同时乐于与人分享阅读成果,充分体现“文化自信”(民间文化传承)、“语言运用”(故事复述与表达)、“思维能力”(创造性改编)与“审美创造”(故事美感感知)的核心素养目标。

从单元内容的横向联系来看(如图11所示),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指导,以课后小练习、小练笔等形式落实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同时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Figure 11. Analysis of the third unit of the fifth grade textbook, Volume 1

11.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图

因此,在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民间故事会”的形式,通过“听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编民间故事”几个环节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置作业任务,设置“动态分组 + 分层任务”作业。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情、教材要求、教师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成。通过基础型作业、提升型作业、拓展型作业三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如图12所示),凸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 提高整合能力,促进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是用于反馈教学信息的手段。单元整合是以整体视角设计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单元试卷和单元评价量表两种形式。试卷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评价量表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评价量表(见表3)是在本单元学习完之后,对学生对于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而单元评价量表则是在学生完成了本单元学习内容之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观察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以上两种形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进而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Figure 12. A brief design of homework for Unit 3 of the first grade textbook, Volume 1

12.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简案

Table 3. Evaluation scale of Unit 3 in Grade 5, Volume 1

3.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评价量表

组别

评价维度

优秀(4)

良好(3)

合格(2)

待改进(1)

基础组(完整复述)

情节完整性

能完整梳理并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无重要情节遗漏

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但偶有次要情节遗漏

能复述部分情节,但关键情节有遗漏

无法完整复述故事,情节混乱

语言表达

语言流畅、自然,用词准确,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语言较流畅,用词基本准确,偶有卡顿

语言不够流畅,用词有不当之处,卡顿较多

语言不流畅,用词错误多,无法清晰表达

提升组(创造性复述)

情节创新

能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合理添加细节(如人物心理、环境描写),使故事更生动

能添加少量合理细节,但创新程度较低

能尝试添加细节,但部分细节与原故事逻辑不符

未添加任何细节,与基础复述无差异

语言表达

语言流畅、生动,能根据故事内容调整语气、语速,富有感染力

语言较流畅,能基本调整语气,有一定感染力

语言不够流畅,语气调整较少,感染力不足

语言不流畅,无语气调整,缺乏感染力

拓展组(故事创作)

情节设计

情节完整、新颖,符合民间故事特点(如善恶有报、神奇元素),逻辑严密

情节完整,有一定新颖性,基本符合民间故事特点

情节基本完整,但新颖性不足,偶有逻辑漏洞(如情节断层、因果不连贯)

情节不完整,无新颖性,逻辑混乱(如无明确起因/结果、情节矛盾)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机智),行为符合人物设定

人物形象较鲜明,有基本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行为与设定无明显冲突

人物形象较模糊,性格特点不突出(仅能简单描述人物身份,无性格体现)

人物形象模糊,无性格特点(无法描述人物身份或性格,人物行为无逻辑)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课堂理解的有效途径,在大单元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重视作业设计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目标,合理地设计作业。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避免机械性、重复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立足学生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并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4. 结语

新课标指导下的大单元作业设计,要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目标,深入理解教材,丰富作业内容,同时提高单元整合能力,促进作业评价的多元化。注重作业设计的进阶性、层次性和多元性,设计多样性、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作业实践活动,突出个性化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阅读视野,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的。

基金项目

广东省惠州市2023年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单元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编号:2023hzkt475);2023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师范生课程思政素养发展的英语教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王月芬.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 陈代丽. 大概念统摄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3.
[4] 薛瑾.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
[5] 党潼. 基于扎根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308/t20130823_156205.html, 2013-08-23.
[7] 张晓滕. 基于大观念视角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8] 谢显东, 徐龙海.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讲究“四化”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2): 106.
[9] 张海珠. 联结, 民间故事快乐讲——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策略[J]. 小学语文教师, 2021(Z1):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