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青县作为国内重要的黑牛养殖基地,其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产业链条不完整,存在种质资源保护不足、标准化养殖水平低、深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导致产品附加值未能充分释放。其次,品牌建设薄弱,缺乏统一的质量认证体系和区域公共品牌推广机制,市场认知度有限。再者,产业融合度低,且中小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不足。对此建议对策:一是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推广数字化智能养殖技术,建立疫病防控与质量追溯平台;二是打造“高青黑牛”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精细化分割、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拓展电商及高端商超渠道;三是创新“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通过金融保险政策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开发黑牛主题农旅项目,推动三产融合。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lack cattle breeding base in China, Gaoqing County faces multiple challenges in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rstly, the industrial chain is incomplete,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low level of standardized breeding, and lagging deep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release of product added value. Secondly, the brand building is weak, lacking a unified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public brand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awareness is limited.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s low,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farmers lack the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is: firstly, establish a breeding system for high-quality seeds, promote digital intelligent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quality traceability; the second is to create 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brand of “Gaoqing Heiniu”, develop refined segmentation, pre-made dishes and other deep processed products, and expand e-commerce and high-end supermarket channels; the third is to innovate the “leading enterprise + cooperative + farmer” model, reduce breeding risks through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policies, and develop black cattle themed agricultural tourism project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1. 引言
在北纬37度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一片被自然馈赠的沃土上,高青黑牛正以“一头牛带火一座城”的气魄,书写着中国高端肉牛产业的崛起传奇。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黄河滋养的生态环境与优质饲草,为黑牛生长提供了天然“天堂”,而从本世纪初董雅娟博士团队开启的克隆育种攻关开始1,这份先天禀赋便与科技力量深度交融,高青黑牛通过国家高档肉牛新品种鉴定,从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品种,到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的领军品牌,高青黑牛的发展轨迹,既是黄河岸边生态农业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农业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样本。
2. 高青县黑牛产业发展优势
2.1. 独特自然环境与优质品种优势
高青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北部,以农业为主,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黑牛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县域内水资源丰富,黄河水灌溉形成的肥沃土壤,牧草资源丰沛,为黑牛提供了天然的营养来源[1]。高青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黑牛的生长繁育,减少了极端天气对养殖的不利影响。高青黑牛以鲁西黄牛为基础,并且通过基因改良,形成了独特的排酸牛肉。其肉质以“雪花纹”著称,肌间脂肪分布均匀,口感鲜嫩多汁,营养价值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高青黑牛”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活体牛类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显著提升[2]。高青县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养殖体系,形成一套完美的溯源体系,确保产品品质达到国际标准。这一系列自然资源与品种优势,为产业的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
2.2. 全产业链与科技的优势
高青县黑牛产业已形成“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资源高效整合与价值提升。在育种环节,依托国家级黑牛种质资源库和胚胎移植技术,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年供种能力达万头以上。养殖环节推行“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通过标准化牛舍、智能化饲喂系统和监控设备,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科技赋能是产业链升级的核心动力。高青县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推广黑牛专用饲料配方、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及低碳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提升环保效益[4]。在加工端,引进低温排酸、精细分割和真空包装等先进工艺,开发牛排、牛肉干、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销售环节通过电商平台、冷链物流和品牌直营店构建全国分销网络,并开拓高端餐饮市场,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推动高青黑牛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
2.3. 政府政策和品牌营销的优势
高青县人民政府将黑牛产业纳入县发展重点,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政府出台相关的产业规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规模化养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给予补贴;通过土地流转优惠和税收减免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此外,高青县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化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产业研究院,强化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品牌建设方面,高青县实施“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通过央视广告扩大影响力,并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拓展年轻消费群体[5]。2022年,“高青黑牛”品牌价值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打造黑牛主题文旅项目,如观光牧场和牛肉品鉴中心,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政策与品牌的双重驱动,不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更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形成产业与区域经济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3. 高青县黑牛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3.1. 产业链深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受限
高青县黑牛产业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但产业链后端深加工环节的薄弱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高青黑牛产品仍以屠宰品、鲜肉、冷鲜肉等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种类单一、规模有限,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牛排、牛肉干、精品高档礼盒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未能充分挖掘黑牛肉的高端市场潜力。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低温排酸、精细分割等先进工艺应用范围有限,导致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化、个性化食品的需求。本地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溢价能力不足[6]。多数加工企业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对电商平台、新零售场景的适应性较弱,市场响应速度滞后。深加工能力的不足不仅降低了产业整体利润率,还导致高青黑牛在高端餐饮市场和礼品市场中竞争力不足,难以突破区域品牌局限,形成全国性消费认知。
3.2. 养殖成本高与疫病风险叠加,规模化生产压力增大
高青黑牛养殖环节面临日益突出的成本压力与风险挑战。首先,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一半以上,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受国际市场和国内供需波动影响显著,加之近年来环保政策趋严,饲料加工与运输成本进一步上升,挤压养殖户利润空间。其次,黑牛生长周期长且通常需2年以上、育肥技术要求高,导致资金周转率低,中小养殖户因融资渠道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部分农户甚至因资金链断裂退出养殖。
疫病防控压力同样严峻。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口蹄疫、布病等传染性疾病风险上升,高青县本地远离市区,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医疗配置不够完善,兽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一旦发生疫情可能导致严重经济损失。此外,环保政策对养殖废弃物处理提出更高要求,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不足,部分中小养殖场面临治污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的双重压力,制约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程。
3.3. 品牌影响力不足与市场拓展受阻
高青黑牛虽已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在消费端,消费者对高青黑牛“雪花牛肉”的认知多局限于山东临近市区及周边地区,全国范围内高端牛肉市场仍被日本神户和牛、澳洲北美安格斯牛等进口品牌主导。品牌宣传缺乏持续性和精准度,传统广告投放未能有效接触主要的消费群体,而新媒体营销手段,如直播带货、社交媒体大v推广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创意不足,难以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7]。
市场渠道建设亦存在短板。线下销售过度依赖本地商超和餐饮企业,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辐射范围有限,产品无法广泛传播到主要消费客群;并且线上电商平台运营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明星产品设计和流量运营能力,与头部生鲜平台的合作深度不足。同时,价格体系混乱问题突出,部分经销商为争夺市场低价竞争,损害品牌高端形象。在出口领域,由于国际检疫标准严格、认证程序复杂,并且品牌知名度低,无法与国际知名商品竞争,高青黑牛尚未打开海外市场,未能发挥其品质优势参与全球竞争。
4. 高青县黑牛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4.1. 建设现代化深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条
首先,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联合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引入低温排酸、分子级保鲜、智能分割等先进工艺,开发即食牛排、功能性牛肉制品,如高蛋白低脂产品、预制菜等高端品类。设立黑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中式烹饪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如火锅牛肉片、酱卤牛肉,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培育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本引入,支持本地企业兼并重组,打造3~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深加工企业[8]。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基地,推动胶原蛋白提取、骨血综合利用等副产物高值化开发,形成生产模式。构建数字化加工平台: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从养殖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确保产品可溯源。开发智能仓储和柔性生产线,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新零售市场需求。
4.2. 优化养殖模式,降低综合成本
推广低成本生态养殖技术:研发黑牛专用饲料配方,利用本地秸秆、酒糟等农业废弃物替代部分精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推广“牧草轮作 + 粪污还田”循环模式,减少化肥使用并提升土壤肥力。构建疫病防控与预警体系:联合省级畜牧兽医机构建立黑牛疫病监测网络,应用AI影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控牛群健康状态。定期开展养殖户防疫培训,推广疫苗接种标准化流程。设立疫病风险补偿基金,降低养殖户损失。推动规模化与智能化养殖:鼓励合作社整合零散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统一采购饲料、兽药以降低成本。
推广智能耳标、自动饲喂系统、环境监测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饲喂和能耗节约,将育肥周期缩短10%~15%。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广“龙头企业 + 家庭农场 + 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由企业提供种牛、技术并保底收购,农户负责育肥,共享溢价收益。设立产业链发展基金,支持上下游企业联合研发和市场开拓。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集黑牛养殖、加工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引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4.3. 实施品牌全球化战略,拓展市场空间
构建多层次品牌矩阵,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升级“高青黑牛”地理标志品牌形象,设计统一视觉标识,如专属于高青黑牛的logo,制定品牌使用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央视《国家品牌计划》、高铁冠名等提升全国知名度。培育企业子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高端子品牌,针对商务礼品、高端餐饮等细分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线[9]。挖掘文化IP价值:将黑牛文化与黄河文化、齐文化结合,开发文创衍生品,提升品牌情感附加值。
创新全渠道营销体系布局高端消费场景:与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合作推出联名菜品,在北上广深开设高青黑牛体验店,提供烹饪教学、定制切割等服务。拓展电商与新零售:开设天猫、京东旗舰店,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共建“雪花牛肉专区”。开展直播带货,邀请美食博主进行“牧场溯源直播”,打造“24小时极速达”冷链配送网络。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欧盟BRC、日本JAS等国际认证,建立出口专用养殖基地。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渠道,在东南亚、中东举办品鉴会,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进入海外市场。完善价格与渠道管控机制建立分级定价体系:根据雪花纹密度、部位等指标制定6级品质标准,实现优质优价。对经销商实行“区域独家授权 + 价格保证金”制度,杜绝低价倾销。建设数字化营销中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和促销策略。开发会员管理系统,提供积分兑换、私人订制等增值服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扶持政策:设立黑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深加工设备购置给予30%补贴,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的企业奖励20万元。推行“保险 + 期货”模式,对冲饲料价格波动风险。强化金融创新:开发“黑牛贷”专项信贷产品,以活体牛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5. 高青县黑牛产业的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高端肉牛产业的标杆,高青县黑牛产业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多年的发展积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家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下,高青黑牛产业有望通过科技创新、品牌赋能和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从区域特色产业向全国性高端牛肉品牌的跨越式发展,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样本。
未来五年,高青黑牛产业将深度融入数字化浪潮,构建“智慧牧场 + 智能工厂”的产业新生态。在养殖端,物联网技术将全面覆盖牛群管理,智能耳标实时监测黑牛体温、运动量和采食情况,AI算法精准预测发情期和疾病风险,使单头牛养殖效率提升。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品种改良,通过筛选优质基因培育出雪花纹密度更高、饲料转化率更强的黑牛新品系。与此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全程追溯系统将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透明化管理,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每块牛肉的养殖环境、饲料配方和检疫记录,构建“舌尖上的信任链”。
依托“高青黑牛”地理标志的品牌势能,未来产业将实施“文化 + 品质”双核驱动战略。一方面,深挖齐文化中“牛”的图腾意象,让高青黑牛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现代诠释。另一方面,对标日本和牛、澳洲安格斯牛的国际标准,建立涵盖雪花纹分级、风味物质检测的全球领先品质认证体系,推动“高青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高青黑牛产业将率先探索畜牧业碳中和路径。通过推广“光伏牛棚”模式,牧场屋顶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满足养殖场大部分的能源需求;粪污资源化系统将牛粪转化为生物燃气和有机肥,碳减排量经核证后进入全国市场。牧草种植环节引入节水灌溉和固氮作物轮作技术,使单位牛肉生产的碳足迹降低近一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价值链的重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将通过“牧草改良–黑牛养殖–土壤修复”的循环模式实现生态治理,形成可复制的“以草促牧、以牧改土”经验[10]。这种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高青黑牛赢得“绿色牛肉”认证,更将成为全球盐碱地农业开发的典范。
6. 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高青黑牛产业的未来不仅是单一产业的进化史,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通过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生态筑基的三重变革,这条流淌着黄河基因的黑牛产业链,必将催生出集高端食品供给、农耕文明传承、绿色低碳示范于一体的新型农业范式。当“高青黑牛”成为世界高端牛肉版图上的东方坐标,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畜牧业的崛起,更昭示着一个农业强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NOTES
*共同一作。
1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15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