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目前所倡导的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课堂语言教学的本质及核心。教学本质上是主体之间的互动交往,互动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由于在英语教学中,言语互动弥漫着整个课堂环境,教学者在课堂上的相对“知识优势”、“权利优势”、以及作为社会力量象征的对学生的“评价优势”,使得教师不仅有职责而且有能力主动引发学生与自己进行互动。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互动机会成为掌握语言的关键,而激发学生与自己持续互动并有效地提高互动的质量是当代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礼貌语言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
2. 理论背景
2.1. 教师话语中的提问
在课堂上,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经常被教师运用的方式[1]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大部分课堂指令。学习者通常没有太多途径引发并维持语言的输出,教师提问为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垫脚石[2] 。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原因有以下几点:它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它鼓励学生思考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它能使教师澄清学生所说的英语;它让教师引出特别结构或词汇;教师还能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通常,人们认为提问能让学习者保持参与对话的积极性,甚至让学习者修改会话,这样英语就变得更容易理解而且与个人相关度更高。对提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检测问题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不仅从语言产出的角度来研究,而且要从认知需求和互动目的的角度来研究。
2.2.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2.2.1. Grice的合作原则
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社会生活的不同赋予了礼貌不同的方式。美国语言哲学家Paul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四个准则:1) 质量准则,即不说相信是错误的事情,不谈缺乏足够证据的事情;2) 数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满足并且不多于会话的要求;3) 相关准则,即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4) 方式准则,即说话应简洁、有条理,避免模糊、歧义[3] 。
Grice认为,交际的双方必须遵从这些准则才能配合默契,交际才能顺利、和谐地进行。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可能产生误解。合作原则使交际得以正常进行,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不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合作原则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违背合作原则?正如Grice所强调的,当人们在交际中发现对方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时,他们就据此进行语用推理,推导出所说的话具有有意超越字母意义的隐含意义,因此有效的交际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参与[3] 。
2.2.2. Leech等的礼貌原则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1) 得体准则(Tact Maxim);2)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核心涵义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受益,以获取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4] 。
Brown和Levinson以及Leech等学者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Brown和Levinson提到言语交往涉及社交关系与文化,因而存在礼貌问题[5] ;Leech则认为,如果要解释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那就是因为礼貌[4] 。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并且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rescue)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这就圆满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言语交往中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语言的使用有很广泛的描述力,是人们在会话交际中尽力遵守和维持的策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在遵循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礼貌原则补充合作原则,从而挽救合作原则的不足。
2.3. 礼貌策略
在交际中存在着“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FTA威胁着言谈双方的面子。说话人为了给自己面子,也为了保住对方的面子,使用礼貌语言是最好的办法。礼貌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策略,它要求在话语中恰当对待FTA,最大程度地使交际双方在正、负两方面的面子都得以保留。
国外的Brown和Levinson等人、国内的何自然等都对礼貌策略进行了研究。何自然将与正、负面子相应的正面和负面礼貌策略及其他的礼貌策略归纳如下:1) 正面礼貌策略:满足对方面子上正面的要求。a) 表明共识。包括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赞赏、兴趣和观点方面的认同等;b) 表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合作;c) 使听话人的需求获得满足。2) 负面礼貌策略:满足对方面子上反面的要求。a) 不强求。给听话人自主,他可以不接受说话人的观点或要求;b) 向听话人道歉,表明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听话人;c) 寻找借口,避免对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维护对方负面面子不受伤害。3)间接礼貌策略: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对方的面子。a) 说话人通过暗示的方式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b) 说话人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准则,让听话人推导出其间接表达的意图;c) 说话人有意含糊其辞,使用模糊语或模糊限制语,把话说得模棱两可;d) 说话人只提原则,不讲具体,拐弯抹角,声东击西[6] 。课堂互动交际中的FTA威胁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面子。教师为了保住学生的面子,使用礼貌语言是最好的办法。礼貌语言这种语用策略,要求在话语中恰当对待FTA,最大程度地使教师和学生交际双方在正、负两方面的面子都得以保留。
2.4. 礼貌和课堂互动的研究
课堂上,融入教学的互动主要有指示、解释、讨论、提问、回答、重复、总结、更正和重申等。雒琨琨运用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指导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指令、鼓励、评价及批评等用语进行分析,通过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非公开策略的应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促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7] 。
将礼貌原则引入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互动语言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语言使用的能力。王蕊和张翠平等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应该以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为理论依据,从公开施行面子行为、积极礼貌策略与消极礼貌策略三方面规范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8] 。郑成龙和邵元生从礼貌和语言禁忌、礼貌和称呼、礼貌和赞扬三个方面对比汉语礼貌话语和英语礼貌话语,并且得出礼貌是相关的、有着各自文化特点的结论[9] 。秦德娟在她的研究中提到了教学活动是师生以及特定人际间的互动。如果教师能处于较高位置,认可师生间的距离,寻找一个适合教学环境的方法,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使用冷漠、讽刺和漠不关心的语言活动,那么教学互动就会得到提高[10] 。吴雪花讨论了用于英语教学的礼貌语言和礼貌原则的不同点;她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礼貌语言和礼貌策略使用的重要意义,以及用礼貌原则指导并改善课堂互动活动的重要性。因为礼貌语言和策略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社会功能意识,增强他们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 。
将有关语言活动的礼貌观念引入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注意到跨文化交流中学生礼貌能力的培养,以便引导学生能正确有效地使用交流策略。本文着重讨论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提问礼貌策略的运用。
3. 中国大学EFL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提问礼貌策略的运用
教师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互动。根据提问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核查、澄清、指令、展示、修辞、指称和评价。总的来说,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她们有掌控学生的权利。似乎提问学生不需要运用礼貌策略。实际上,教师在提问中运用了不同的礼貌策略,这些在数据中问题本身和提问的方式里反映出来。
笔者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用录音笔记录了某大学10位教师、10节大学英语读写课(共450分钟)的授课内容,并转写了录音内容。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语料,笔者总结了以下六种典型的课堂提问礼貌策略。
3.1. 提供帮助(Offering Help)
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或表现不令人满意,那么老师会要求别的学生给予帮助。例如:
Extract 1
T: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good. You make a good effort, but I’d like to give you several suggestions. The first is I’d like to correct that: 把这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we should not say separate this passage to how many parts, we should say …?
Ss: Divide.
在班上一名同学做了课件展示后,老师首先肯定了他精彩的讲述,用了“you”这样的称谓,然后对其作业给出一些建议,这时用的是“we”,“we”暗示班上其他同学可以一起答复。这一策略通过赞扬保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避免强迫保护了其消极面子。
教师通过运用提供帮助、不强迫学生回答问题等技巧,有效地挽救学生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3.2. 简化和释义(Simplification and Paraphrasing)
问题提出了,有时学生回答不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难一些,或是因为问题太大,他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适当答案。为了减小问题难度,或者缩小问题涉及范围,
教师经常会以另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代替前者,或者将问题细分为小问题。例如:
Extract 2
T: First of all,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guys come from?
Ss: (silence)
T: Where are the students from? What’s their home country? How to say in English?
Ss: Brazil.
T: Brazil, 巴西. Are the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 university students?
Ss: University students.
T: University students, how do you know that? (Smiling) You guess! Actually you can find the evidence; you can find the fact to prove yourself. University or high school?
Ss: High school.
教师将“Where the guys come from”简化为“What’s their home country”,在此期间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作答。之后,学生们集体回答了问题。凭借以上技巧,学生没有受到强迫,因此他们的消极面子得到了保护,学生也不会因为没能回答问题而感到愧疚,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
解释问题可以减少面子威胁,是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解释,让学生更明白教师问题的含义。例如:
Extract 3
T: People wanted to buy in ones or twos, so this kind of behavior indicates what?
S13: (silence)
T: Why don’t they buy a bounch of roses?
S13: Too expensive.
T: Too expensive. Yeah. Customers want to buy cheap ones, right? So what does the company offer?
S13: (silence)
T: Is the price offered by the company high or low?
S13: Low.
T: Low!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以上引用中的第一个问题里,可以看出学生似乎不知道句中“behavior”和“indicate”的含义。教师解释了句子意思,并且以更简洁的方式提问,以便让学生理解。第二个问题是“what does the company offer”,相比而言,这个句子的范围更大一些,所以教师将其转换为一般问句“Is the price offered by the company high or low?”。这一策略有效延长了回答时间,帮助他们继续努力跟随教师。学生很容易克服沮丧感,当他们理解教师的意思后能产生成就感。
3.3. 引出集体回答(Eliciting Collective Reply)
收集到的语料显示了教师提问的四种方式,包括:点名回答、引出集体回答、学生主动回答,以及教师自问自答。点名回答和引出集体回答在英语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教师总是让个别学生作答,就有一些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教师不时地引导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满足学生的面子需求。例如:
Extract 4
T: So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what?
Ss: Studying abroad.
T: Yeah, studying abroad.
Extract 5
T: This time I only want to find out whether you have read these words. First one, depart. (to the whole class) Please make a phrase——离开北京去上海。
Ss: Depart Beijing to Shanghai.
引用4是一节英语课堂的开始,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她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并想通过这一问题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引用5说明教师认为预习过教科书和复习过笔记的同学很容易就能回答问题。
此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同时忽视了被提问学生具体化这一点。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被掩盖起来,教师更深层次的提问很难达到。渐渐地,学生会失去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和渴望。所以这一策略应酌情运用。
3.4. 转换听话人(Switching to Other Addressees)
被点名学生应该回答问题。但是,某些问题他们回答不出。这种情况下,教师通常会转向另一学生提问。例如:
Extract 6
T: The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ragraph 10, others are angry because they have no compass in life. Well, this point is much interesting. They have no compass in life. Zhang Zhe?
S29: (silence)
T: Compass? How do we understand the word compass here? Compass means ….?
S29: (silence)
T: Well, sit down please! How about you, Liu Haisu? Do you know that?
S30: They lost themselves and they got angry.
S29不能及时回答。教师转向另一位学生,给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机会。采用这一方式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保护未回答出问题的学生的积极和消极面子,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3.5. 重复(Repetition)
教师重复同一问题,其实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特别是那些听力和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通过重复,问题能深入学生心中。例如:
Extract 7
T: What is your impression about Disney? Ok, say something about it? What’s your impression?
S1: Disney is about cartoons.
T: Disney is about cartoons! Yes! What else? Besides that, what other impressions about Disney are in your mind?
重复可以起到两种作用。首先,重复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的含义,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给出答案。第二,通过运用重复的策略,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完成回答,直到给出满意答案为止。只要学生有机会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他们就更容易回答圆满,那么积极面子也就加强了。
3.6. 指出难点(Pointing Out Difficulty)
学生因不能完美回答问题而对师生互动造成障碍,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因此,当学生遇到挫折,无法回答问题或者答案不令人满意的话,教师通常会指出问题中存在的难点。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例如:
Extract 8
T: … “Perfection cannot be delegated.” Oh, this is a little bit difficult to explain. “Perfectionists cannot delegate.” The new word “delegate” you should check it in your word list. It has two meanings, one is委托, another one is代表. Well, how should we understand here? Perfectionists cannot delegate. Han Liang?
S18: They must do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T: They must do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Yes, this is one way. What else? Perfectionists cannot delegate… (pause for a while) I think it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 in the whole passage. Wang Chen?
S19: Perfection is that everything should do by themselves.
T: Yes, it’s similar to Ge Liang’s explanation, thank you. Zhu Boxun? How about you?
S20: They think all things should do by themselves.
T: Oh, it’s similar to them. So do we have an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Li Menghui?
S21: We cannot find a perfect person.
T: We cannot find a perfect person…well, sit down please. The reason why I think it is quite difficult is that we can have several understanding toward the word “delegate”. It really depends on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word. But if we go on, we can leave it away and give it away. Go on: “They get angry that they have to carry all and blow their top.” We try to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 Ge Liang? Could you try to answer it please!
这个例子发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师预先说明了句子“Perfectionists cannot delegate”中单词“delegate”是新单词,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回答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当第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句子进行诠释以后,教师部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同时再次强调了问题的难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另一方面,消除了下一位即将回答问题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利用鼓励,而不是表露失望、批评的做法,通过再次指出难点的存在,让学生勇敢地再次尝试回答问题,找出难点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这样,学生的顾虑减少了,面子要求得到满足。此外,其他学生也有机会回答问题,表明教师仍然对学生有信心,因此师生互动得以继续。
3.7. 小结
下面的图1说明了教师话语提问中的礼貌策略使用的不同比例,可以更清楚地展示每一种策略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应用。
图1显示,课堂师生互动教师提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占63.7%。根据教师所使用策略的频度由高到低排列,“提供帮助”(16.04%)表示教师更愿意通过激发其他同学的回答来帮助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这不仅为其他学生创造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也保持课堂中连续互动;教师可以自己帮助学生,在轻松地解决个别学生和全体学生的面子需求的同时也节省了课堂时间。当问题相对较难的时候,教师们也会选择“简化和诠释问题”(15.81%)的策略。“引出集体回答”(12.92%)是另一种解决个别同学和全体学生面子需求矛盾的简单方法。当全班学生被提问,不管答案令人满意与否,都是以全部学生的名义进行回答。因为大部分参与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小,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丢面子风险减小。“转换听话人”(10.47%)给其他学生更多机会,同时不强迫没能回答问题的学生,保护其面子。“重复”(6.90%)能给学生更多时间考虑如何回答,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正确答案。虽然作为礼貌策略之一的“指出难度”(1.56%)在语料中运用得不多,但是它仍然起了促进师生互动的作用。
老师提问的时候,会注意学生面子的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对礼貌的看法都一致。有些教师一节课可以提问50到70次,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当时的课堂主题,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这十位被调查教师通常都运用了以上所归纳的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
Figure 1. Proportion of th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eacher’s questioning
图1. 教师提问中各项礼貌策略所占的比例
相同机会,尽力尽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与老师或其他同学形成互动。
4. 结语
师生课堂互动决定学生语言习得的有效性和质量。教师有效、恰当地提问和反馈会影响课堂互动情况。最理想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改善并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学生关注教师的态度和表达方式。从传统教学的观点来看,一方面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会影响课堂互动情况;另一方面,根据理论及语料分析,教师对于学生表现所持的态度以及教师提问、反馈等的方式对于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礼貌是人际交往活动中的润滑剂。礼貌用语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交谈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同样受到教师礼貌用语的影响,教师恰当的礼貌话语可以激发学生的话语反馈,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突破哑巴英语的窘境,真正敢于说英语,乐于学英语。因此,礼貌原则在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研究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理论基础,只有将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应用于教师话语中,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项目基金
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优化大学英语精品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平台”(ER2013A1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