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的趋势仍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趋势。
2. 目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
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美国形成了建立在学院制基础上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而发展了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的一体化,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开发型的研究人才。德国也在逐渐改变其单一的学徒式培养模式而效仿美国专业式培养模式,并建立了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德国式研究生院。而日本“产官学一体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质上是协作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不同的培养模式都存在着某些共性:注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实用性;强调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本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分类培养上,按照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培养研究生。学术型学位侧重于学术性培养,专业学位突出职业性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也必然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革。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正朝着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基于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多种,每种模式也存在相似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都是为了达到互相发展的目的,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共赢。一个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对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是不可缺少的。以下为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1] (见表1)。
3. 以“GM1000”为背景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
3.1. “GM1000”产生与背景
随着发展战略的转型,吉利汽车集团开始了国际化并购与全球布局,在研发、制造、采购、海外营销及工厂建设等方面急需大量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面对在职员工知识体系不全面、研究生重理论轻实践,无力支撑企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2010年国家颁布《高等教育改革纲要》、鼓励教育创新的大形势下,吉利汽车联合吉利教育推出以社会认可、企业认可为宗旨的“千名研究生培养计划(GM1000计划)”。
3.2. “GM1000”研究生培养模式
“GM1000计划”,是为吉利汽车培养实践型高层次人才而诞生的项目。主要培养特色:
1) 采用“双轨制”,变学校培养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为一体的定制定岗培养模式,学员带项目课题入学。
2) 实行“三导师制”,变传统的一师多生制为本校导师、合作院校导师及企业高管共同担任不同方面的指导老师,共同培养。
3) 该培养模式将企业管理和用人理念前置,由用人单位参与招生、课程设计、导师队伍建设、论文开题、答辩、毕业等各个重要培养环节,并要求每个学员有6~12个月的在企实习,深度参与工作。
“GM1000计划”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前置、校企联盟等方面。为此,吉利以培养定制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学校的招生计划,以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和素质模型作为学校对学员的考核标准,以企业的岗位体系作为学校设置教学专业的依据,以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基础,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对标和互动。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Table 1. Four kinds of graduate training mode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表1. 基于校企合作的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Figure 1.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f GM 1000 program
图1. “GM1000计划”人才培养体系图
4. 结论
“GM1000”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区别于普通的校企合作模式,采用“三导师”制培养模式,更注重培养结果。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建立适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同时校企双方应遵循信任原则、兼容原则、互补原则、平等原则、共赢原则、灵活原则等。建立校企双方合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利于规范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双方在参与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吸取有益知识,使得双方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致谢
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刘若宸老师、张传伟老师、关云霞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基金项目
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青年英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