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拒绝行为是有悖于对方的期待或请求的一种发话行为。拒绝行为本身带有破坏对方心情或危及人际关系的危险性(施2006:45) [1] 。
Mehrabian (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人们所有的感受当中,只有7%的感受来自语言,而38%的感受来自声音,55%的感受来自面部表情。这些数字表明了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但目前的拒绝发话行为研究中,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以言语行为为中心展开考察 [2] 。
2. 研究对象
本文基于视频语料库JV-Finder (Japanese Video) [3] ,截取影视作品(『私が恋できない理由』《我不能恋爱的理由》、『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打工仔买房记》、『風の少年』《风之少年》、『全開ガール』《全开女孩》、『半沢直樹』《半泽直树》、『家政婦の三田』《家政妇三田》、『プロポーズ大作戦』《求婚大作战》)中的拒绝发话行为片段,将视频片段导入ELAN转写标注软件,进行分层分割标注等工作后,全方位地考察准自然会话下的日语拒绝发话行为的非言语行为的使用特征。基于影视作品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非言语行为也许有待探讨,但是电视剧里的登场人物、导演及编剧等都是土生土长并深受日本教育的影响,因此演员的演绎应该能反应其国家特有的非言语特征(任2002:184) [4] 。
3. 分析方法
首先,拒绝发话行为以拒绝行为的发起为开始,拒绝行为的完成为结束。而关于非言语行为的分类,本文遵循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名誉教授Mark L.Knapp (1978)的七分法。① 身体动作和体语行为② 身体特征③ 接触行为④ 副语言⑤ 近体语言⑥ 化妆用品⑦ 环境因素。重点考察其中的“身体动作和体语行为”,包括视线、手势、鞠躬、其他等。
ELAN (UDICO1 Linguistic Annotator) [5] 是由荷兰内梅亨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跨平台的多媒体转写标注软件,可对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等多要素进行编辑加工,是一个可对语言全方位考察的多媒体工具。本文以实际截图的视频为基础,用ELAN自建了小规模的日语拒绝非言语行为的视频语料库,即一个定位相对准确、检索方便,语言、非语言、环境等逐一关联的多媒体语料库。
本次共截取职场拒绝片段20个,将这些片段分别导入ELAN转写标注软件。进行分层分割处理,将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等进行分层标记。下表1为职场中拒绝发话行为出现次数的统计结果。
下面,在ELAN中的“层”处“添加新层”,首先为“言语行为”层,将视频按言语行为的起止时间进行分割,按角色进行台词标注,即为右侧的言语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将言语行为的出现与分割的起止时间点相一致,这样播放视频时,角色的言语行为可与下面的台词播放保持一致。

与言语行为的分割标注方法相同,在“层”处“添加新层”为“非言语行为”层,即为视频中可以观察到的本次主要考察的非言语行为。

Table 1. Statistics of refusal locutionary acts in the workplace
表1. 职场中的拒绝发话行为出现次数的统计

如上述方法所述,将视频片段分别导入ELAN,进行分层、分割、标记工作。然后将这些片段设置为一个小的视频库,命名为“职场片段20个”,如图所示。这样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快速检索,准确定位(图1)。
在进行检索时,必须勾选“正则表达式”,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如“鞠躬”(图2)。

Figure 2. Nonverbal behavior—retrieval method of “bow”
图2. 非言语行为——“鞠躬”的检索方法
关于“鞠躬”的非言语行为检索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只选取拒绝方发出的非言语行为作为本次考察数据。
按照上述的方法,将本次抽取的20个职场片段中的拒绝发话行为的非言语行为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本次数据中出现的非言语行为包含:“视线”、“手势”、“鞠躬”、“面部表情(微笑、愤怒)”、“迟疑”、“声调变换”及“离开”,因为其他的非言语行为难于界定和把控,所以本次主要考察经常出现的“视线”、“手势”、“鞠躬”这三种类型,将“面部表情(微笑、愤怒)”、“迟疑”、“声调变换”及“离开”统一归为“其他”类型。
通过研究发现,非言语行为在拒绝发话行为中,根据使用的意图,可划分为实质性和非实质性。实质性,即为:理由说明、离开谈话场地或表明拒绝;非实质性,即为:感情输出(感谢/歉意/愤怒/为难/意外/聆听),人际关系维持或修复。(实质性用“”表示,非实质性用“”表示)
例1:
A:家の前まで送ってよ。
B:大丈夫です。(手势、拒绝)家の前の道はすっごい細いですし一通なんで。
A:じゃあ車ここに止めて送るよ。
B:いえ、(视线、拒绝)コンビニにも寄るし、あの、(迟疑)ここで、ここで結構です。(手势、拒绝)あの酔いもさめましたし、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鞠躬、感谢并拒绝)
(A与B为同事关系,且A对B有好感并追求中,A送B回家的片段出自《全开女孩03》 JV-Finder 标签394)
例2:
B:返事聞かせていただいてもいいですか?
A:はい。あの、(迟疑)声をかけていただいて本当に感謝しています。(视线、感谢)スターライツさんで自分の力を試したいって思った気持ちに嘘はありません。だけど、他にやってみたいことができました。掛け替えのない人と掛け替えのないことを。

Figure 3. Nonverbal behavior—retrieval result of “bow”
图3. 非言语行为——“鞠躬”的检索结果

Table 2. Statistics of nonverbal behavior in refusal locutionary act
表2. 拒绝发话行为中非言语行为的统计结果
(A与B为合作伙伴关系,且B之前邀请A去他公司工作,A欲拒绝,出自《我不能恋爱的理由09》 JV-Finder 标签404)
例1中,拒绝方的手势动作,伴随着言语行为“大丈夫です”、“ここで結構です”一同出现;视线目光,伴随着言语行为“いえ”一同出现;迟疑动作,伴随着言语行为“あの”一同出现;鞠躬动作,伴随着言语行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一同出现。通过分析得出,例1标注出的非言语行为,都为实质性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同出现,是拒绝方无意识中间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表现。其中B最后说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并鞠躬,在表达感谢的同时,也再次表明了拒绝的意义。
例2中,拒绝方的迟疑动作,伴随着言语行为“あの”一同出现;视线目光,伴随着言语行为“声をかけていただいて本当に感謝しています”一同出现。通过分析得出,“あの、声をかけていただいて本当に感謝しています”本身并不包含拒绝意义,只是在拒绝方正式发出拒绝行为前使用,用以缓和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非实质性。
根据非言语行为的出现形式,可划分为独立出现和伴随言语行为出现。在本文中,独立出现时,用“I”表示,即Independent的首字母;伴随言语行为出现时,用“D”表示,即dependent的首字母。
例3:
A:また半沢が何かたくらんでるのかね?
B:支店長、やはり私は半沢課長を裏切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課長を監視する役目は辞退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A:後悔するよ!私が人事部畑出身だということを分かって言っているんですか?
B:(I鞠躬)失礼します。(I离开)
(A与B为同事关系,A是上级,B是被威胁的下级,出自《半泽直树04》 JV-Finder标签313)
例4:
A:あっ、すいません。あの、今日面接を受ける武と申しますが、あの、順番を先に回してもらうことは可能でしょうか。
B:あっ、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D鞠躬)そういったことは受け付けかねます。(D视线、拒绝)
(A与B为陌生人关系,A是面试者,B是公司工作人员,出自《半泽直树04》 JV-Finder标签313)
例3中,鞠躬和离开的非言语行为都为独立出现,于言语行为“失礼します”前后使用。鞠躬,表达对无法满足对方(上级)请求的歉意之情和对对方的尊重之情,离开这一行为,则再次明确了拒绝方的拒绝意味。在拒绝发话行为中,属于有实质性作用的非言语行为。
例4中,鞠躬并伴随着“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一同使用。鞠躬在表达对对方尊重的同时,也表达了无法满足对方请求的歉意之情。属于用来保持并维护良好人际关系而使用的非实质性的非言语行为。后面的视线行为,伴随着事实的陈述,表达了拒绝的含义。
下面将考察这四大类非言语行为在发话行为中所占的比例。Sacks (1974)指出话轮的单位可大可小,一个非语言层面的吸气或呼气可以是一个话轮单元,即可以促成话轮转换,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者一个句子成为一个单元。本文则将说话者的一个句子视为一个话轮 [6] 。
根据统计得出,20个职场视频片段中,话轮共147个,非言语行为出现58次,视线、手势、鞠躬、其他分别占话轮总数的12%、7%、8%、12%,共占总话轮的39%。在本次考察的所有非言语行为中,视线、手势、鞠躬、其他分别占总非言语行为次数的31%、17%、21%和31%。数据表明,日本人在发出拒绝时,言语行为固然重要,但是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例可以看出,非言语行为出现的位置多在拒绝发出时和拒绝完成后,间接促进会话的进展,侧面展示对人际关系的维持和拒绝方的心理活动。
本次视频片段共选取20个,话轮数为147,平均每一段视频都大概有6~7个话轮。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拒绝时,大多数不是一次就结束会话,而是多次交替会话才完成拒绝。这也体现出了日本人委婉的为人处世的特点。
4. 总结
本文基于视频语料库JV-Finder,以拒绝发话行为中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使用ELAN多媒体转写标注软件,编辑非言语行为公式,试分析了日本人在拒接发话行为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及使用特征。通过本次研究得出,日本人在拒绝发话行为中,非言语行为比例占39%,其中以“视线”、“手势”、“鞠躬”为最常使用的非言语行为。并且,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方式分为两种,伴随言语行为使用和独立使用。伴随言语行为使用,如:[手势 + 大丈夫です];独立使用,如:[鞠躬 +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在日语拒绝表现中,非言语行为出现的位置多在拒绝发出时和拒绝完成后。
根据其使用的情景,可将非言语行为划分为“实质性”和“非实质性”。拒绝发出时的非言语行为一般都侧面展示出拒绝方的心理活动过程,可视为拒绝实质内容的一部分,拒绝完成后的非言语行为,多数为非实质内容,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拒绝行为中,谈话双方的话语权转换也很微妙。一次拒绝行为的完成可能是一次话轮转换即可,也可能要经过3次甚至3次以上的话轮转换才可完成,这要视谈话内容的重要性及双方的社会关系而决定。
今后,将在本文的基础上增加数据量,将拒绝表现细分为拒绝请求、拒绝邀请、拒绝提议,并基于B&L的礼貌原则理论,具体分析拒绝表现的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意图及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视频语料库的日语拒绝行为的研究》(13YJA740039)阶段性成果。
NOTES
1EUDICO是European Distributed Corpus (欧洲分布式语料库)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