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及高校教师人数增加,新老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晋级、住房、生活福利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好教职工的服务工作,为教职工办实事,是高校工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会十六大强调要“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群众路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 。工会工作要做到时刻牢记党的重托,践行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困难,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现有的基础上,切实健全工会服务教职工的长效机制。
2. 健全权益维护机制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利益矛盾凸显出来,高校工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健全教职工权益维护机制。
2.1. 实现依法维权
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承担主体作用,也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2] 。高校工会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开展工作,坚持以教职工为本,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从而更好地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
现在工会对依法维权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部分教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和纷争合法途径的了解不多,这就需要工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教职工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通过正当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及解决矛盾纠纷。
高校工会在宣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宪法》的宣传,通过学习,提高教职工对宪法的认识,引导教职工自觉地忠于、遵守和维护宪法。同时,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实施细则》、《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维护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教职工依法主张权利、维护权益的能力,让教职工清楚依法维权的方法步骤和程序[3]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注重从对教职工宣传、工会班组活动内容等方面实现依法维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下设有30个工会小组,每学年每学期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等,针对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活动、组织班组学习,班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报道,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一方面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深依法治国理念,提升教职工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另一方面也确实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的实际问题。
2.2. 完善教代会运作机制
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建设,学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教师合同聘用、职称评聘、收入分配改革等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需要教职工的支持、参与、监督。
学校工会作为教代会工作机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要完善教代会运作机制,要定期、及时、围绕中心议题举行会议,要在源头参与评议学校重大问题及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保证教师能参与民主决策、实现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4] 。
工会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克服现有教职工对教代会关心不够,民主意识薄弱的问题,做好宣传工作,让教职工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依法民主选举教职工代表,教代会代表产生后,工会要组织教代会代表学习,明确教代会代表职责,提高教代会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教代会代表是教职工的代言人,要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做好教代会的提案工作,不做“老好人”,不在利益面前代表自己,主动深入的参与学校发展的各项决策过程。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教职工代表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学校财务预算编制情况的报告》、《学校工会工作报告》、《工会经费审查报告》,以及其它修改教职工重大利益的专项报告等,代表们分组对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制度建设、教职工福利等事项进行讨论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代会还要进行教职工代表提案,代表们要深入群众,广泛收集民意,将促进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建议及涉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提炼形成提案,提请教代会讨论。学校工会按大会要求,将提案整理汇总后,与有关部门协调,进行落实及答复。
闭会期间,工会承担教代会的日常工作,要做到认真、规范。在党委领导下,做好校务公开及教代会决议落实的监督工作,不搞形式化,做好教职工和学校行政领导的交流桥梁,搭建民主、和谐的平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定期组织召开教代会,对学院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建设及其它重大改革等事项,如今年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教职工代表在小组讨论会上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充分发挥主人意识,正确行使权利,每次教代会上代表们都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既有宏观的,又有现实的,教代会成了教职工心中实现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平台。
2.3. 提高工会干部维权能力
工会要做到有效维权,将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
工会干部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放下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深入了解群众,关注群众利益诉求,真正与教职工心贴心。高校工会作为学校与群众的桥梁,不能只做“二传手”,也要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大局,只有“大家”建设好了,“小家”才能变得更好,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遇到有理念、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要做好协调、解释工作,动员大家从学校发展、共同利益出发,积极投身学校发展及内涵建设,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
工会干部要服务好群众,必须增强工作能力,树立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水平。现阶段,一些工会干部对法律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不够,为维权工作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工会干部加强学习外,应该不断吸取新鲜血液,有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和有法律专业素质的新同志相互配合,形成一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过硬专业素质的工会干部团队,对工会工作进行不断创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定期组织各部门工会主席、工会委员进行专题学习,在程的同时,将各部门工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提高了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每年年终,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工会评选”,为各部门工会的交流提高提供了新载体、新媒介。
3. 健全困难教职工帮扶机制
关心困难教职工是高校工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着力点。
3.1. 落实资金来源
高校工会要开展帮扶工作,首先要保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帮扶资金主要来自拨款经费收入、行政补助收入、社会力量捐款、学校工会会费和会员捐款等。五方面的资金来源中,主动性最强的自然是工会帮扶经费。工会除了积极争取各项经费资助外,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帮扶实力,牵头成立教职工爱心援助基金,让教职工在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现有政策享受有关待遇后,仍有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得到补充性的济难措施。
3.2. 丰富帮扶内容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口老龄化,教职工面临的困难也多样化了,除了家庭负担重,比如教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专指:配偶、子女或教工本人为独生子女的父母亲)患重大疾病,治疗医疗费用高,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或者教职工本人或家庭遭遇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或其它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外,还有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其他问题。
同时,随着科研、教学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教职工存在的困难更多体现在精神压力方面。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将是高校工会今后的工作重点,工会要加强教职工心理健康干预,全面地了解学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活跃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5]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关注教职工健康,工会根据近几年学院全体教职工的体检结果,并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分析后,有计划的新增体检项目。如针对上海甲状腺疾病高发的特点,2014年工会为每一位教职工新增了甲状腺彩超的检查项目。
工会还召开“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座谈会,了解教职工对工作、生活、家庭的感悟和对提升幸福感的深切体会,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来学院做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工会根据大家的要求,组织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如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体育节及校园文化艺术节,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运动会、插花比赛、书法展、摄影展、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已深入人心。学院工会有序推进各类教职工社团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垂钓社团、乒乓社、篮球社、足球社、乐队、羽毛球社、瑜伽社等社团参加踊跃,参与人数达120余人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
另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新设立了“爱心妈咪小屋”,针对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政策内的二胎进行上门关心,人性化的关怀是教职工更加投入地为学院建设出谋划策。
3.3. 实现帮扶长效化
高校工会要认真研究帮扶工作的规律及上级工会对帮扶工作的要求、政策,要从上级工会、学校工会、二级工会着手,健全和完善多层次、上下联动的困难教工帮扶制度,形成完整的帮扶工作体系。
学校工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困难教工进行认真摸底,以真实、全面地掌握困难教职工的生活状况,实行“个人或部门工会申请、二级工会考查审核、学校工会确认”的管理模式,确保帮扶资金合理、有效的运行。
学校工会做好温暖工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除了积极为教职工申办上级工会的各类帮困援助金和资助金、为全校教职工办理“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金”和“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成立“教职工爱心援助基金”外,还可以组织教职工成立帮扶小组互帮互助,通过多种方式对困难教职工实施心理援助,关注每个困难教职工的个性特点,为职工解困救急。
201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继续推进《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金》实施,有408名教职工继续投保《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投保金额为:111,020元,其中个人出资:31,240元,行政支持了79,780元,占总人数100%;有408名教职工继续投保市总工会《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金》,续保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0%,总投保额为:40,260元,全部由学院行政全额出资。工会积极为投保教职工办理理赔,《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在理赔年度中协调保险公司组织了4次受理活动。市总工会《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金》2013~2014年度工会帮助教职工理赔人50人次,获得理赔金38,541元,占投保金的182.7%。
工会建设好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教职工利益诉求。及时帮困解难,尽工会所能帮助教职工克服工作和生活困难,完善“十关心、十必访”,使教职工感受到学院的关心,大家庭的温馨。近年来,学院工会每年举行一次“爱心一日捐”活动,2014年开展的“爱心一日捐”活动,有359名教职工共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教职工爱心帮困基金》捐款54,781元,在职教职工参与率为100%。“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关心慰问教职工18人,慰问金共36,000元;为2位特殊困难的教职工启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教职工爱心帮困基金》,帮困援助共计10,000元。2014年依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在职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法(暂行)》对47位教职工进行临时困难补助,总金额为:36,700元,关心慰问参加义务献血的5位教职工,去医院或家庭探视患病治疗教职工3人。
4. 构建服务教职工工作体系
学校工会服务教职工体系要依据教职工需求分层次构建,如帮扶困难教职工,维护教职工权益、进行职业规划、心理关怀、文化娱乐等服务措施,满足教职工精神、事业、生活多方面需求。
构建服务教职工工作体系要具有整体性。工会在对工作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按照上级工会工作精神及要求,整合现有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实施细则,聚焦教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教职工的最困难的实际问题。
构建服务教职工工作体系要具有普遍性。目前教工之家建设已初具规模,工会要充分利用好教工之家这个平台,面向广大教职工,根据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一线教职工、困难教职工等群体需要,从医疗互助保障、个人事业发展、心理关怀疏导、生活服务等方面,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教职工多元化需求。
构建服务教职工工作体系要具有联动性。在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工会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参与社会协同才能更好的发挥服务教职工的作用,学校工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工会要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化、联动性的工作格局,发挥政府部门、工会体系、社会组织的联动作用,积极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6] 。学校内部也要做好工会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联动服务,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如卫生所、图书馆、街道社区等建立联合服务,为教职工开“方便之门”。学校工会还可以在教工和学生中积极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健康、生活等服务。
工会构建服务教职工长效机制,是维护教职工权益、满足教职工需求、促进工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校工会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党组织领导下,不断建立完善服务教职工的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从而助推高校工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工会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工会服务教职工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HYJ2015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