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勘探起步较早,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兴隆台变质岩潜山油气藏,但由于受当时勘探手段和认识水平等因素限制,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进入八十年代由于三维地震和数字测井技术的兴起,使变质岩潜山勘探进入黄金时期,在大民屯凹陷东胜堡等多个变质岩潜山油藏,获得较高的产能。从二十世纪70年代至2004年间,潜山的勘探经历了初探、高潜山勘探和低潜山勘探三个阶段,潜山揭露的厚度一般几十米到二三百米,也仅仅停留在潜山表层风化壳,认为位于生油凹陷中的潜山表层风化壳可以形成油藏[1] 。2004年后在系统总结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辽河的地质研究人员提出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的勘探理论,在该理论指导下,2005年在兴隆台潜山主体部位部署了XG7井,该井揭示潜山厚度约1600 m,均见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并且在进入潜山1000 m和1400 m处试油获得高产油气流[2] ,从而开辟了潜山深部找油的全新领域。勘探领域的拓展,同样带来新的挑战,潜山油气富集与潜山的岩石类型密切相关,对潜山内幕岩性的认识和识别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钻井取心有限,单单依靠钻井岩心的岩矿鉴定类型并不能代表每一口井潜山揭示的岩性,同样每口井测井所获得的参数及曲线形态特征并没有赋予岩性意义,这就需要建立起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实现岩性的测井曲线识别,这样不仅仅可以降低钻井成本,同时,通过每种岩性形成储层的难易程度分析建立优势岩性序列,进而有效刻画油层有效厚度,为储量申报等奠定基础。
2. 地质概况
辽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北部,东邻辽东地块,西接燕山沉降带,南邻渤海湾[3] ,陆地面积约12,400 km2。辽河坳陷结晶基底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4] ,沈288-2井、沈236井角闪斜长片麻岩样品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2568 ± 12 Ma、2533 ± 8 Ma,为新太古代地层。在白垩纪末–古近纪初,由于郯庐断裂的活动[5] [6] ,在本区产生一系列北东向的壳断裂、岩石圈断裂和超岩石圈深大断裂,如抚顺–营口断裂、二界沟断裂、威远堡–盘山断裂和辽中–大洼断裂,通称为辽宁郯庐断裂系[7] 。这些断裂的形成,使辽中古隆起开始解体和下沉,进而在辽河地区形成了大陆裂谷。辽河坳陷以辽中断隆为界进一步分为两个大的次一级凹陷,即西部凹陷和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向北延伸形成大民屯凹陷。受辽宁郯庐断裂系控制,辽河坳陷基底为不对称的“V”字形,断裂基底地形复杂,起伏不平,形成多个断块古潜山,上覆分别为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基底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基底最小埋藏700多米,钻遇最大厚度达1600多米。辽河坳陷在各凹陷内具有足够厚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到潜山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因此,在辽河坳陷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以及中央凸起变质岩中均获得工业油气流(图1),同时,太古宇基岩内幕发现多套含油系统,取得了变质岩内幕勘探的重大突破。
3. 岩矿分析与鉴定、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
识别岩性最真实和直接的方法是镜下鉴定,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确定岩石类型和每类岩性的矿物组成特点,再利用X-衍射全岩对矿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起潜山主要岩类及其矿物含量特点。选取反映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敏感的岩石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玛等测井资料。由于岩石密度、补偿种子等测井曲线主要受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与岩石的成因及结构构造无关,因此,可以首先建立岩石的矿物成分与测井曲线的关系,再进一步建立起每种岩类与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的关系。岩性的测井识别,最初关系的建立是对潜山整口井的岩屑依次摆开,结合曲线变化特征进行密集取样分析,最后再利用旋转井壁取心分析对建立起来的岩石类型进行验证,最终达到测井曲线识别岩性的目的。

Figure 1. The distributing of buried-hill in Liaohe Depression
图1. 辽河坳陷潜山分布
4. 太古宇岩石组成及特征
4.1. 潜山岩石组合及类型
辽河坳陷太古宇潜山主要由变质岩和岩浆侵入体组成。变质岩为潜山的主体岩性,占地层揭露厚度的70%左右,主要为区域变质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浅粒岩、斜长角闪岩以及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化形成的各类混合岩,包括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占30%左右,分为浅成侵入体和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包括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绿岩等;深成侵入体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30 Ma~220 Ma,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纪,与吴福元等人 [8] 研究的东北地区岩浆活动的三叠纪(233 Ma~212 Ma)时期的相吻合。总的来说,辽河坳陷新太古界潜山岩石岩矿分类包括两大类14个亚类,30多种具体岩石类型(表1)。其中的动力变质岩是构造改造形成的,其原岩仍然是区域变质岩、混合岩等,除动力变质岩外,在辽河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中出现最多、分布最广的岩石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11种。
4.2. 主要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特征
4.2.1. 区域变质岩
1)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灰、黑灰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晶粒大小0.50~4.00 mm。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其中黑云母和角闪石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石英含量10%~25%,斜长石含量40%~70%,黑云母(或角闪石)含量10%~30%,容易蚀变。
2) 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
灰色,黑灰色,绿灰色,细粒均粒它形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大小一般0.10~1.00 mm。主要成分石英含量20%~25%,斜长石含量35%~50%,黑云母(角闪石)含量10%~35%,一般小于20%,局部富集副矿物榍石等,可形成中等储层。
3) 浅粒岩
浅灰色,细粒均粒它形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分为斜长浅粒岩和二长浅粒岩两种,以斜长浅粒岩为主,该类岩石的特点是暗色矿物含量小于10%,主要成分斜长石含量40%~50%,石英含量30%~35%,钾长石含量5%~30%,黑云母或角闪石含量小于10%。长英质矿物呈它形粒状互相接触,少数为镶嵌状。该类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易破碎,裂缝发育,可以成为好储层。
4) 斜长角闪岩
黑灰、深绿灰,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粒级在0.25 mm~3.00 mm之间。主要成分为角闪石和斜长石,有时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斜长角闪岩,一般角闪石含量50%~70%,斜长石30%~40%,石英5%~10%。角闪石为主的暗色矿物含量大于95%为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分布较少。该类岩性裂缝发育差,即使产生裂缝也被方解石全充填,对形成储层不利,划分为非储集岩。
4.2.2. 混合岩
混合岩是区域变质岩受混合岩化作用改造的产物。一般由残留的变质基体(暗色部分)和新生的长英质、花岗质和石英脉体(浅色部分)组成(图2)。根据混合岩化由弱到强,可划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新生脉体含量小于15%)、注入混合岩(新生脉体15%~50%)、混合片麻岩(新生脉体大于50%,具片麻或条带构造)和混合花岗岩(新生脉体为主,残留基体很少)。图2左图露头不同部位代表了不同的混合岩类型。混合岩化变质岩由于脉体含量小于15%,原岩改造较弱,为了便于测井识别变质岩类型,将其归到区域变质岩类

Table 1. Rock types of Archean buried-hill in Liaohe Depression
表1. 辽河坳陷太古宇潜山岩石类型

Figure 2. Characteristic of migmatite basal bodies (dark) and vein body (undertone) (left is outcrop, right is core)
图2. 混合岩基体(暗色)与脉体(浅色)特征(左为露头,右为岩心)
中,不单独作为一种类型。混合岩主要有三类,每一类岩石特征如下:
1) 注入混合岩类
新生的长英质脉体含量15%~50%,基体、脉体界线一般较清楚,以机械注入或交代作用为主。基体中矿物所受交代作用不强烈,但交代反应,交代重结晶及重结晶也占有一定比例。主要为长英质黑云斜长片麻条带状混合岩、花岗质黑云斜长片麻条带状混合岩等。该类岩石随着混合岩化程度的加深,暗色矿物含量降低。岩石多为灰绿色、灰白色混杂,条带状、角砾状构造,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晶粒大小一般0.80 mm~2.40 mm。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
浅粒质混合岩:是注入混合岩的一种特殊类型,变质原岩为浅粒岩,注入脉体含量在15%~50%。该类岩石在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中形成了很好的储层,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进行划分。
2) 混合片麻岩类
混合岩化作用已相当强烈,残留的基体含量<50%。由于强烈的交代作用,残留的变质岩基体和新生的长英质脉体之间,无明显的差别和界线,原来的区域变质岩已发生了较深刻变化,仅残留某些不易变化的矿物,常为暗色矿物。主要类型为条带状混合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等。岩石以粉红、粉灰色为主,混杂黑绿色、深绿色。混合岩化作用残留下来的暗色基体较少并呈定向分布。鳞片粒状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少量暗色矿物。
3) 混合花岗岩类
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岩性与岩浆结晶的花岗岩有相似之处,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但其中仍可保留一定数量的暗色矿物较集中的斑点、条痕或团块,分布不均匀,大体代表交代反应后残留的基体。该区混合花岗岩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仅个别样品中含少量角闪石。混合花岗岩划分为斜长混合花岗岩和二长混合花岗岩等。
4.2.3. 岩浆侵入体
岩浆岩侵入体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深成侵入岩主要有中酸性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浅成侵入体主要是岩脉,类型有中酸性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以及基性辉绿玢岩、辉绿岩、煌斑岩等。主要岩石类型特征如下:
1) 酸性侵入岩类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粉红色、浅粉色、浅肉灰色等,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石英含量20%~30%,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量近于相等或者以其中一种长石为主。斜长石多为半自形板状、粒状;碱性长石晶体粗大,多为晚期结晶。该类岩石在辽河钻井中一般钻遇厚度较大,一般可达几百米,岩石结晶较好。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粉红色、浅粉色、浅肉灰色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5%~20%,其中,石英5%~7%,斜长石3%~10%,碱性长石2%~10%,少量黑云母。基质由粒状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该类岩石在辽河钻井中一般钻遇厚度较较小,几米到十几米,岩石结晶差。
2) 中性岩侵入岩类
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灰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大小0.20~2.60 mm。主要成分:石英小于5%(石英闪长岩石英含量5%~20%,一般在15%左右),填隙状;斜长石60%~65%,自形,半自形板状,晶体较粗大,绢云母化;角闪石20%~35%,长柱状,部分叶绿泥石化。该类岩石一般钻井解释厚度较大,结晶较好。
闪长玢岩:紫色、紫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大小0.20~1.50 mm。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角闪石和黑云母多绿泥石化;基质由微晶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和铁质组成。该类岩石一般钻井解释厚度较小,几米到十几米,结晶较差。
3) 基性侵入岩类(脉岩类)
该类岩石在辽河坳陷多呈岩脉产出,厚度几米、十几米到几十米,主要为煌斑岩和辉绿岩。
煌斑岩:该类岩石,是一种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的岩脉,深灰色,深灰绿色,煌斑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大小0.10~0.50 mm。岩石主要由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和长石组成。暗色矿物含量30%~50%,一般蚀变中等-深。
辉绿岩:灰黑色,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大小0.10~1.00 mm。主要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少量橄榄石,副矿物为磁铁矿。辉石35%~45%;斜长石55%~60%;橄榄石和磁铁矿少量,一般橄榄石蚀变深,仅留晶型。
5. 岩性的测井识别
5.1. 岩性测井识别方法的建立
辽河坳陷太古宇变质岩潜山的勘探一直以来仅仅停留潜山的顶部100 m~200 m,认为岩性是一套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由于钻探较浅,并未发现岩石组合的复杂性。近几年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潜山深层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太古宇钻探厚度达到1600 m,录井和测井资料显示潜山岩石组成极为复杂。由于钻井取心成本高、时间长,变质岩取心收获率又较低,因此,钻井取心有限,一般来讲每一口井取心只有十余米,平均取心收获率60%左右,心长占钻遇地层厚度的0.5%左右。显然,利用钻井取心精确确定潜山岩性,恢复巨厚潜山岩性剖面是不实际的,因此,急需建立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实现岩性的测井识别。在钻井取心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钻井的岩屑,首先建立起潜山的岩矿鉴定类型(岩石学分类),研究各类岩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氧化物组成及含量、元素组成及含量等,进而研究每一类岩石的岩石物理特征,在岩矿分类和岩石化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相似特征的岩石进行归类,如条带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只是岩石的结构特征不同,可统一归为注入混合岩大类;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只是由于侵入产状不同,造成岩石结晶程度的差异,可归为酸性侵入体类,进一步划分可以根据建立起的测井类型基础上根据岩层的薄厚、产状的不同区分是深成的花岗岩体还是浅成花岗斑岩脉体。通过岩矿类型的鉴定和相似特征岩石归类,最终建立起潜山岩性的测井识别类型。
5.2. 岩石物理特征及测井响应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辽河坳陷太古宇潜山的主要矿物可分为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两个系列。硅铝矿物矿物中SiO2与Al2O3的含量高,不含FeO和MgO,包括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它们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铁镁矿物矿物中FeO、MgO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地下岩石的地质信息可以通过岩心和岩屑获得,也可以通过岩石物理特征,即测井参数获得。现场测井可以获得与孔隙度、岩性、油气以及其它岩石性质有关的参数,在沉积岩中应用已经非常成功。而作为变质岩来讲,也曾有人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兴隆台潜山结晶基岩岩性[9] ,但研究成果没有从基础的岩矿分析入手,对兴隆台变质岩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得出的结论存在偏差。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岩性,需要搞清测井参数所反应的岩石物理特征,每一种矿物有特征测井相应值(10)。通过矿物的测井相应特征,来研究每一种岩石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利用测井曲线恢复巨厚的基岩岩性剖面,最终有效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
在结晶基岩潜山中划分具体岩类,主要选择了对矿物和元素反应敏感的岩石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玛和Pe等测井曲线。变质岩和岩浆岩由矿物结晶而成,矿物为晶粒镶嵌状,原生的晶间孔极少。岩石密度曲线主要受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同矿物密度值不同[10] ,黑云母、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密度大,而石英、长石等硅铝矿物密度小;补偿中子测井实质是测量氢的浓度[11] ,对于沉积岩来讲,补偿中子测井主要受孔隙流体中氢含量影响,而对于变质岩主要受组成岩石的矿物影响,组成结晶基岩的主要铁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等,其组成中含结构水,因此含有一定量的氢,当岩石中含角闪石和黑云母时,补偿中子值较高;自然伽玛值的高低与矿物中放射性含量有关,根据鲍文反应系列[11] ,Th、U、K等放射性元素进入晚期结晶的矿物,如钾长石、黑云母等,因此,钾长石、黑云母含量高的岩石自然伽玛值也高,对于早期结晶的矿物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等自然伽玛值低。根据每一种矿物的特征测井响应,通过系统岩矿鉴定与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对应标定研究,建立了每一种岩石类型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及测井响应值(表2),根据岩石物理特征响应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及测井响应值可以更加宏观有效地识别潜山岩性。
太古宇潜山中常见的岩石类型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斜长浅粒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的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会特征及自然伽玛曲线特征见图3。
片麻岩,自然伽玛曲线高锯齿状,值在60 API~120 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一般补偿中子曲线在左,岩石密度曲线在右,交汇成中等“负异常”,岩石密度2.67 g/cm3~2.7 g/cm3,补偿中子6%~12%。
变粒岩,自然伽玛曲线中值较平直小齿状,值在75 API~85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补偿中子曲线在左,岩石密度曲线在右,交汇成中等“负异常”,岩石密度2.70 g/cm3~2.75 g/cm3,补偿中子5%~6%。
浅粒岩,自然伽玛曲线中值较平直小齿状,值在105API~115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岩石密度曲线在左,补偿中子曲线在右,交汇成“正异常”,岩石密度2.60 g/cm3~2.70 g/cm3,补偿中子0%~3%。
斜长角闪岩,自然伽玛曲线低平直状,值在20 API~30 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补偿中子曲线在左,岩石密度曲线在右,交汇成大的“负异常”,具有高岩石密度、高补偿中子特点,岩石密度2.90 g/cm3~3.0 g/cm3,补偿中子15%~20%。
注入混合岩,自然玛曲线高锯齿状,值在70~200 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呈绞合状,岩

Table 2. Eigenvalu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primary rocks’curves
表2. 主要岩石类型测井曲线相应特征值及曲线形态特征

Figure 3. Character of the main rocks’ curve responses
图3. 主要岩石类型测井响应特征
石密度2.67 g/cm3~2.70 g/cm3,补偿中子3%~6%。
浅粒质混合岩,自然玛曲线中值较平直状夹高值;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呈“正差异”,岩石密度2.50 g/cm3~2.60 g/cm3,补偿中子3%左右。
混合片麻岩,自然伽玛曲线高低起伏的锯齿状,值在75~150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呈较小的“正差异”,岩石密度2.5 g/cm3~2.60 g/cm3,补偿中子3%~6%。
混合花岗岩,自然伽玛曲线高锯齿状,值在100~180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呈的“正差异”,岩石密度2.5 g/cm3~2.65 g/cm3,补偿中子1%~2%。
二长花岗岩,自然伽玛曲线中值平直状,值在90API左右;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补偿中子曲线在右,岩石密度曲线在左,交汇成“正异常”,具有低岩石密度低补偿中子特点,岩石密度2.55 g/cm3~2.60 g/cm3,补偿中子0%~1%。
闪长岩,自然伽玛曲线中低值平直状,为60 API~75 API;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交汇曲线“交合状”或“负差异”,岩石密度2.55 g/cm3~2.70 g/cm3,补偿中子6%~9%。
5.3. 岩性曲线识别与岩矿鉴相互刻度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进行岩石学定名,刻度的是一小块样品的的岩性特征,该类岩性的规模大小、在钻井中揭示厚度、分布特征等,并不能直观反映。测井曲线能够反映岩性宏观分布特点,包括厚度、规模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岩性进行准确定名,再通过岩石物理特征的研究建立起岩性与曲线的对应关系,实现岩性的测井识别,这在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变质岩来讲,岩石中矿物结晶粗大,不均匀性强,岩石薄片大小一般为2.5 cm × 2.5 cm,对于岩性均匀的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可以准确定名,对于混合岩来讲单单利用岩石薄片所切合的部位定名必定存在一定偏差,这就要求岩石宏观标本与微观薄片鉴定结合定名,这样仍然存在偏差。如图2所示的混合岩,取样在白色条带上,岩矿定名为混合花岗岩,取样在暗色部位岩矿定名黑云斜长片麻岩,该类岩性的准确定名应为花岗质黑云斜长片麻条带状混合岩(根据脉体与基体相对含量),这里定名的偏差是因为刻度的不同。岩性的测井识别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更加综合地反映脉体(浅色)和基体(深色)的相对厚度,进而宏观准确定名。另外,在辽河坳陷测井曲线可以把中生代岩浆侵入的花岗岩和太古代变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进行很好的区分,中生代花岗岩由于为岩浆结晶形成,岩体成分较均匀,自然伽马曲线为平直状,太古代混合花岗岩由于为交代成因,岩性均一性差,自然伽马曲线为锯齿状。在岩矿鉴定上,这两类花岗岩很难区分,因为中生代花岗岩在结构上由于碱性长石的结晶包裹斜长石,与混合花岗岩的交代残留结构不好区分,参考测井曲线可以对该类岩性准确定名。总之,岩矿鉴定与测井曲线结合可以更加真确地刻画地质体的特征。
6. 结论
1) 辽河坳陷太古宇潜山由变质岩和晚期岩浆侵入体组成,变质岩占70%左右,侵入体占30%左右。变质岩主要为新太古代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动力变质岩;岩浆侵入体主要为中生代三叠–侏罗纪时期侵入的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辉绿岩和煌斑岩等。太古宇潜山岩性岩矿鉴定可以划分为14个亚类30多种岩石类型;但分布最广、出现最多的岩类有11种。
2) 不同的岩石类型由于矿物组成、氧化物含量、元素组成不同物理特征差别较大,以硅铝矿物为主的岩石(混合花岗岩、花岗斑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具有较高的自然伽玛值,较小的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值;铁镁矿物含量较高的岩石(斜长角闪岩、闪斜煌斑岩等)具有较低的自然伽玛,较高的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值。根据各类岩石物理特征的不同,优选出了对岩性反映敏感的常规测井系列有岩石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光电截面指数等。
3) 岩石密度(选值2 g/cm3~3 g/cm3)与补偿中子(48%~−18%)曲线交会的差异性,即密度在下中子在上为“正差异”、密度在上中子在下为“负差异”,结合自然伽玛马、光电截面指数等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参数值可以识别太古宇潜山岩性。
4) 岩矿鉴定与测井曲线在岩性识别上刻画的尺度不同,二者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可以更好地识别太古宇潜山岩性。目前,测井曲线可以成功地识别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浅粒质混合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酸性侵入体、中性侵入体和基性侵入体11类岩性。
5) 测井曲线可以很好地区分太古代变质成因的混合花岗岩和中生代岩浆成因的花岗岩,是除了同位素测年外,显微镜下岩矿鉴定区分这两类岩性的最好的辅助手段。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辽河陆上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