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5年上半年股市高歌猛进,一时间,“90后”大学生谈股票、炒股票极为流行,大学生纷纷将资金投入股市,希望能在大牛市中分得一瓢羹。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群体,大学生股民整体存在着证券专业基础薄弱、投资技能偏低及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大学生炒股行为引发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同时炒股时的自由与刺激迎合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进入股市似乎成为门槛最低的创业选择。因此,本文通过对“经管类”大学生1炒股及炒股对其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希望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生炒股行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炒股现状及炒股对创业意愿影响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炒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 文献综述
1) 大学生炒股的原因及现状
大学生炒股意图是多元的。首先,全民炒股浪潮的冲击、家庭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加入炒股大军 [1] ;其次,由于所学专业与股市的相关性,一些“经管类”大学生热衷在股市进行实证研究;还有一些大学生进入股市是由于好奇心驱使或为了赚钱,或为以后发展与理财探路 [2] ;总结来说,大学生陷入炒股热浪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其中外部原因有社会风气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经济上的需要;内部原因有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大学生从众心理和赌博心理的存在 [3] 。
大学生炒股现状值得研究。首先,在炒股年级及专业方面,很多大二、大三学生对股市兴趣浓厚,大四学生对炒股关注甚少。“经管类”大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接触证券投资,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炒股来实现自身价值 [4] 。其次,许多大学生进入股市过于冲动,炒股投入明显超出其个人承受能力 [5] ;另外,大学生炒股方式趋于网络化,但整体存在着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6] 。
2) 大学生炒股的影响
大学生炒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炒股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财与投资的水平,从而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帮助 [7] 。另一方面,炒股可能使大学生的重心偏向于如何赚钱上而影响学习,甚至可能会导致拜金主义的滋生 [8] 。
3)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微观个体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特质、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心理行为特质等)与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家庭环境、创业教育、经济水平等) [9] 。现有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成果表明,一些个体心理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风险承受能力是个体决定是否选择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10] ,风险偏好者更倾向于创业,因为他们自信可以扮演好创业者的角色 [9] 。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发现直接研究大学生炒股对其创业意愿影响的文章几乎没有,但是许多文献表明,风险偏好者倾向于创业,因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炒股经历可能会通过影响大学生股民的风险倾向及创新胆识,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
3. 调查内容、形式及方案思路
1) 调查内容与形式
本文试图对“经管类”大学生个体特征、炒股行为特点、创业意愿现状,以及大学生炒股对其创业意愿影响四方面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① 杭州一本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户籍及是否模拟炒股、是否真实炒股等。
② 杭州一本院校“经管类”大学生炒股基本现状,主要包括入市原因、股龄、投资金额、仓位、收益率、长短线投资情况、炒股利弊等。
③ 杭州一本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基本现状,主要包括毕业打算、理想工作类型、城市、薪酬、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毕业后是否炒股等。
同时考虑到大学生炒股可能对其创业意愿有影响,因此设置了联系“炒股现状”和“创业意愿”两者的问题。比如“近半年做长短线投资的情况如何”,“经历过股灾之后,您的仓位情况如何”等来刻画被调查人的风险偏好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就业与创业意愿”中通过“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中设置“工作是否稳定”选项以及设置“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因素的量表”来呼应风险偏好情况,探究在炒股中有较强风险偏好的同学是否倾向于选择创业等具有较大不确定风险的就业方向。
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形式来设置问题,并采用量表的形式来更准确的刻画相关样本特征。大部分采用封闭式问题,在相应问题中我们选取部分与研究方向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并设置成选项,而部分采用开放式问题,比如“未来半年中您认为中国股市总体会如何,如果上涨,您觉的会涨到几点,如果下跌,会跌到几点”等问题。
2) 调查方案思路
本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七所一本院校“经管类”11~13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浙江理工大学)。由于“经管类”大学生对股市了解及参与程度较高,炒股比例较高,同时14级大学生未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炒股比例较低,因此选择“经管类”11~13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力保证所调研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 [11] 。首先对每个年级采取分层抽样,在此基础上对各学校进行配额抽样,最后在各学校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对应样本数,以保证抽样的科学有效性。
本研究采取网上问卷调查(运用问卷型网络调查系统)为主,访谈及文献查阅为辅的调查方式,收集相关内容及数据,后期用excel和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我们通过加入特定学校、特定年级、特定学院的班级群,以及通过联系所调查学校的亲朋好友对其认识的经管类学生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由于每个学校、年级发放数量已提前计算出,故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利用网络调查时效性和及时管理性的优势,及时了解各学校各年级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对问卷回收数量足够的年级我们将对问卷星系统做出设定,及时停止回收,以便准确得到需要的样本。
4. 样本描述及炒股大学生主体特征
1) 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初至8月初,共发放问卷732份,回收有效问卷673份,问卷有效率为91.94%。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男生占49.63%,女生占50.37%;从调查对象户籍来看,农村户籍占56.46%,城镇户籍占43.54%;从调查对象所在年级来看,大四占21.55%,大三占47.25%,大二占31.20%。其中,由于在调查期间,很多大四学生在准备考研或者在校外实习,故抽样时抽到大四的比例较低也是合理的。综合而言,问卷样本分布合理,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2) 炒股大学生主体特征
通过调查大学生炒股比例,性别、户籍及年级的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炒股的主体特征。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初至8月初。经过调查,在回收的问卷中有52.75%的大学生有模拟炒股的经历,26.60%大学生有真实炒股的经历;从性别上看,男生参加过模拟炒股的比例为52.10%,女生为53.39%,女生模拟炒股的比例略高于男生;男生参加过真实炒股的比率为35.93%,女生为17.40%,女生真实炒股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行事更谨慎,风险偏好普遍低于男生;从户籍上看,城镇户籍大学生参加过模拟炒股的比例为49.83%,农村户籍为55.00%;城镇户籍大学生真实炒股的比例为32.08%,农村户籍为22.37%,农村户籍有模拟炒股经历的比例高于城镇户籍,真实炒股比例却低于城镇户籍,其原因可能是农村户籍大学生相对于城市户籍大学生资金来源及金额有限,且风险偏好较小,投资较保守;从年级上看,大四参加模拟炒股的比例最多高达57.93%,其次是大二,占56.67%,最少的是大三,占47.80%。大二、大三、大四真实炒股的大学生比例依次上升,分别占23.33%、27.04%和30.34%。
5. 大学生炒股行为特征
1) 大学生炒股原因及动机
大学生炒股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股市行情好,受同学及家长的影响;不炒股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风险太大,对股市没有兴趣以及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调查显示,24.27%的学生炒股是因为“当时股市行情好”,受同学以及家庭炒股氛围影响的大学生比例分别占19.79%和19.26%,比例较高。“羊群效应”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即当看到周围同学炒股获益后,内心生出羡慕嫉妒之情,便也想尝试炒股使财富升值;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炒股是一种投机工具,通过炒股能让自己的闲置资金得到充分运用从而带来较高的收益率;同时少部分大学生想把学到的投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炒股加强对金融知识的认知,提高个人实践能力。针对不炒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0.47%的大学生因为资金不足而放弃炒股,说明了大学生炒股资金来源不能独立,26.37%的大学生表示股市风险太大,说明大学生对炒股有一定的风险预期,缺乏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有15.04%的大学生表示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难以炒股,说明大学生炒股有一定的理性分析,注重炒股专业度。但是不炒股大学生同样认为炒股是尝试新鲜事物,是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2) 大学生股龄、炒股资金来源及投入量
大学生股民股龄短,投资金额较股市户均投资金额小,资金来源大部分不能自给。在股龄方面,调查显示只有26.60%的大学生在近半年有过真实炒股经历,而在这为数不多的实盘炒股大学生股民中,只有25.14%的学生有一年以上的炒股经历,股龄在半年以下的占到了50.4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股民是股市中的新股民,且大部分股龄半年以下也和股市进入牛市的时间相对应,这也验证了大学生炒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股市行情好。在投资金额方面,投资5000元以内的学生股民占到了21.23%,5000~1万元比例为22.35%,1~2万比例为20.11%,2万以上为15.08%,5万以上比例为21.23%。相对于整个中国股市户均投资金额(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显示为52.1万元)大学生股民的炒股资金投入很小,绝大部分学生是小股民。由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学生无炒股资金的投入保障。在资金来源方面,父母提供的资金占40.21%,其次是生活费,比例为29.54%,个人平时储蓄占比23.49%,其他借款和兼职收入也占一定比例,资金来源不能独立。同时能够看出部分家庭对孩子炒股持一定的支持态度。
3) 大学生炒股收益及收益用途
大学生股民炒股收益率受大盘影响损失较大,但小部分大学生在股灾中也有一定的收益。并且大部分大学生股民打算将股市中获得的收益用来补给生活费和享受生活。调查显示,近半年炒股亏损的大学生股民人数比例占到了65.36%,其中39.66%的大学生股民表示近半年股票投资亏损在50.00%以上。考虑到调查时间是在2015年7月初,此时中国股市正在经历严重股灾,股市行情非常恶劣,大学生炒股亏损严重估计与此有较大关系。而收益在10.00%以上的人数占比32.96%。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炒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在股市波动中保持投资盈利能力,值得大学生股民深思,同时这也考验了大学生股民能否灵活操作降低股市风险的能力。在炒股收益用途方面,36.36%的大学生表示将会用于享受生活,如外出旅游等,31.17%的大学生表示会将其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也有20.79%的大学生将会继续投资股票。
4) 大学生选股方式及投资策略
大学生选股方式理性化,投资策略倾向于中短线。调查发现,超过50.00%的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选股。其中通过基本面分析选股的大学生占29.90%,通过技术面分析选股的占21.29%,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选股方式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选股理性化。同时也有19.14%的大学生通过朋友、论坛、专家推荐进行操作,15.09%的大学生炒股跟着感觉走,这可能是由于这部分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投资技能偏低。在投资策略上,选择做中短线的大学生接近50.00%,这与他们的炒股动机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大学生炒股是因为当时行情好,想赚钱,但又无法估计这波牛市能持续多久,所以投资策略倾向于中短线,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5) 大学生炒股风险偏好
面对股市,操作谨慎的大学生比例略高于操作激进的比例。调查发现,认为创业板波动太大,应规避风险的大学生占比38.55%;面对股市持续大跌选择密切留意市场走势,不进行任何买卖或者卖掉一半投资的大学生接近60.00%;股市持续下跌时,选择3成仓甚至空仓的大学生占50.00%左右,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股市操作较为谨慎,这与他们的风险偏好有关。同时,认为创业板高风险高收益值得购买的大学生占34.08%,面对股市持续大跌时,卖掉所有股票的大学生占25.14%,股市持续下跌时仍然保持7成仓甚至满仓的大学生超过30.00%,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股民操作较为激进。
6) 大学生对未来股市走势的态度
过半大学生对未来股市走势态度乐观。在股市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仍然有53.07%的大学股民对中国股市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半年股市会涨。
7) 大学生炒股的双重影响
大多数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可以提高个人理财能力,增强风险意识,但同时炒股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压力,如亏损将带来经济负担。58.82%的大学生认为炒股可以帮助个人理财和增强风险意识,还有13.24%的大学生把炒股作为一种收入来源,用来改善生活,8.82%的大学生想通过炒股运用自己金融知识;同时52.03%的大学生炒股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压力,17.89%的大学生认识到炒股会影响学习,还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炒股筹资会影响生活质量。说明炒股是一把双刃剑,高风险高收益,大学生入市需谨慎。
6. 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及炒股对创业的影响
1) 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
本研究中,我们从大学生毕业后的打算、曾经是否有过创业意愿及大学生放弃创业意愿的原因三个方面调查了“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现状。
调查显示,“经管类”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较低,但有创业意愿的比例高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其中缺乏资金、人脉和能力是大学生放弃创业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53.64%的“经管类”大学生毕业的首要选择是找工作,而选择创业的只有12.63%,一小部分学生则选择考研、留学等。另外,在调查大学生是否有过创业意愿时发现,29.25%的大学生有过创业意愿,比例高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人数,表明很多大学生是迫于一些原因放弃了创业的想法。通过汇总,结果发现缺乏资金、人脉和能力是大学生放弃创业的重要因素,占比分别为22.38%,22.95%和17.85%。这种现象与现实相符,创业有很大风险,需要巨额资金、社会资源以及较强的个人能力,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其他原因放弃了创业,如:个性不适合创业、家人反对及缺乏合适的项目等。
2) 炒股对其创业意愿的Logistics分析
通过列联分析,我们发现毕业后打算创业的炒股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不炒股大学生,炒股大学生中有28.49%毕业后选择创业,而不炒股的大学生中只有6.88%选择创业,这说明炒股与不炒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明显差别。所以,为了研究炒股中哪些因素影响炒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我们将炒股大学生的毕业打算分为两类——创业和不创业。再运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炒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显著程度。令Y为因变量,Y = 1表示炒股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Y = 0则表示炒股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创业。建立如下的Logistics回归方程:
。
方程中,P为因变量Y发生的概率,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
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
为回归方程常数项。
在Logistics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Y (大学生毕业后是否选择创业),Y是虚拟变量,取值为0或1。Y = 0则表示炒股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创业,Y = 1表示炒股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
根据之前的列联分析及卡方检验,我们发现仓位、股龄、炒股资金、收益率及长短线情况对炒股大学生的毕业打算有显著影响。因此将解释变量确定为X1表示仓位,X2表示股龄,X3表示炒股资金,X4表示收益率,X5表示长短线投资情况。用R软件进行Logistics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
结果显示,仓位、股龄和长短线投资情况对炒股大学生毕业后是否创业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炒股资金和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这与我们的预测有些差别。考虑到有些变量间相关程度很高,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这可能对回归的拟合效果有影响,基于此,运用逐步回归法对变量进行选择,重新得到回归方程:
。
结果显示,炒股大学生的仓位、股龄及长短线投资情况对其是否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仓位和长短线投资情况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478和0.4168,这表明创业意愿与仓位和长短线投资情况是正相关。即仓位越少的大学生,创业概率越大。而从长短线选择方面可以看出选择风险偏好越小的长短线策略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概率越大。股龄的偏回归系数为0.6031,表示股龄越长的大学生毕业后会创业的概率越大。
7. 大学生炒股的建议
1) 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大学生应正确处理学习和炒股的关系,把握好度。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比于炒股,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个人能力更为重要。若因为过度投入时间和精力关注股市,或者由于股市波动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则是得不偿失。大学生应该处理好学习与炒股之间的冲突,例如尽量避免在课上看盘,或可以选择在假期时进行炒股等。
其次,大学生要理性看待炒股,培养良好的心态,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学会正确理财。很多大学生入市动机功利化,容易在股市投机,形成赌博心理,一旦出现大额亏损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打击。首先,股市高回报高风险,有赢必有亏。大学生应该理性地看待股市上的盈亏,培养良好的心态,不因为股市亏损而造成巨大的心情波动,影响生活。大学生也可以将投入股市的资金限定在自己可以接受的风险承受范围内,避免巨大亏损带来的冲击。其次,炒股是理财的一种方式,但炒股不等于理财。大学生应该多学习一些理财知识,了解更多的理财途径,理性看待炒股,更加注重在股市上积累的理财经验而非通过股市投机实现一夜暴富。
再者,大学生要提高炒股专业度。股市是一个强者生存的市场,不懂炒股知识,盲目进入股市跟着感觉炒股,最终只会成为“韭菜”,被人收割。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炒股专业度,比如参加炒股相关课程的学习、多关注财经新闻、多看炒股相关的书以及模拟炒股的训练等。
2) 高校方面
高校首要是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努力提高大学生在投资行动中抵抗挫折的能力,及时其消除投资失败带来的心理困扰;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优秀品格,让大学生懂得炒股失利不等于失败,应坦然面对挫折。
高校也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炒股时间。对于大学生来说,炒股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但这仅是对在校学习的一种辅助,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其本职是学习,不可颠倒主次,不顾课堂学习时间进行炒股。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上课忙于炒股,而忽视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高校还应提高大学生炒股专业技能,鼓励其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应开设股票投资相关课程,普及金融投资的相关知识,并且鼓励引导大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应当因势利导,举办炒股知识讲座,模拟炒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从而实现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理工大学521人才培养计划和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础理论类及实践应用类)资助成果。
NOTES
1“经管类”大学生主要指就读经济、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专业的大学生。本文所提及的大学生均指“经管类”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