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MOOC是Massive (大规模的)、Open (开放的)、Online (在线的)、Course (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国内外的开放课程大多是本校受欢迎的课程,教授也是在本领域的专家。据了解,耶鲁大学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三四万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也需两万美元 [1] 。这种免费提供给大家的制作精良的教学资源应得到最大化利用,因此MOOC不仅仅应该出现在我们随时随地的网络学习上,也应引进传统课堂,与传统教学形成互补。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检索课由校图书馆教师承担授课任务,目前专职和兼职教师共计8人。该课程全日制本科设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全日制硕士以及在职工程硕士班设为必选课,均为16学时,其中12学时为理论课,4学时为上机操作课。
2. 课程定位与学习的必要性
2.1. 课程定位
笔者认为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工具课,就像英语与计算机应用也可以看作工具课。非英语专业人士掌握英语的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可以快捷、直接从英文数据库或讲英语的国际人士获取信息;如今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掌握计算机应用,能提高工作效率且可以从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计算机获取大量信息。掌握信息检索技能的功用类似于掌握英语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功用。
2.2. 课程必要性
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已被业内谈滥了,笔者不再赘述,只想强调,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量越来越大,获取、整理信息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闲暇时间越来越少,是时候给自己充电了。先投资一定时间、精力学习信息检索技术,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信息检索技能,学习、科研效率都会大幅提高。任何专业背景的人,其在学习、科研等活动中都离不开信息检索技术。
3. 课程内容分析及与MOOC结合实例
3.1. 课程内容分析
信息检索课目前分为理论授课与上机实习两部分。
3.1.1.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涉及信息概念、文献分类、计算机基本检索方法等介绍,这部分内容大多是固定的,鲜有变化,无论是谁讲,内容基本一致。笔者在课下,看了许多相关内容的MOOC片段,从中遴选出制作不错的,在笔者按教学大纲讲到某知识点时,插播遴选出的MOOC视频。课堂上不仅笔者讲,插播不同MOOC教师讲解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变化,新鲜有趣,听课注意力大幅提升,笔者从学生的神态中感知到插播MOOC的功效。有些教师的MOOC旁征博引、评古论今,有的诙谐幽默,形象生动,有的编排饱满,信息量爆棚。学生在看MOOC的时候不仅能获取大量有用信息,而且寓教于乐,点燃学习兴趣。让一向被认为枯燥古板的信息检索课因MOOC的介入而活跃起来。一堂课既有笔者针对学校、学生具体情况的讲课内容,又插播了行业大师对通用概念、方法的讲解,让信息检索课的内容达到丰富、有趣。
3.1.2. 上机实习
上机实习课一般安排在计算机房,主要是配合完成作业,进入数据库进行实际检索与应用。学生做作业前,先插播相关数据库实际操作MOOC视频,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跟着操作,这时笔者得以分身到学生中间做辅导,仿佛实习课堂多了一位辅导教师,解决了之前笔者如果在上边讲,就不能及时解答操作中学生的个别问题。学生边听边操作,遇到问题,笔者可以及时解决,提高了上机实习课的实习效果。
3.1.3. 与MOOC结合实例
表1为笔者全日制本科教学内容,以及MOOC插播处。MOOC是专业人士智慧、知识的结晶,经过笔者筛选出的教学视频片段,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大纲对课程深度与广度的要求。课下笔者的筛选工作也非常重要并且花费时间,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会有不同大学、不同教师的讲课视频,笔者一一试听,以确定课上插播时,内容、程度与教学大纲匹配,时间满足笔者课堂时间布局。由于MOOC是按照知识节点分段录制视频,并且在每段视频中插有与本段视频内容相关提问,每次MOOC中有提问时,笔者都让学生参与进来,有时让主动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会从学生名单中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对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给予鼓励,无论答案对错,都给他们的平时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加分;对抽到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果答对了,也给予平时成绩加分,错了不加分,如果抽到的学生未到则扣分。由于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固定,并且与学生成绩挂钩,迫使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可以降低信息检索课不是专业课而不受学生重视的不良影响。
4. 课堂中插播MOOC的扩展功效
学生在课堂听的MOOC,如果一次没有听懂,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听,指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充分利用MOOC特点,发挥碎片化学习功效,顺利掌握知识点。讲课中插播MOOC时,不仅让学生收看当堂视频,还和学生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其他MOOC,比如MOOC中还有大量国外知名大学信息检索课程,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小段,增加感性认识,告知MOOC查找方法,以备课下感兴趣的、有需要的学生自己学习。很多学生都有出国留学的愿望,引导他们去看不仅和本课程相关MOOC,还可以观看自己本专业相关MOOC,这样学生不仅能拓宽专业知识,还能从英文MOOC学习中提升专业英语水平,且为学生了解国外大学授课方式提供了一个渠道。许多人文、艺术方面的MOOC,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把信息检索课程作为一个点,以点带面,让这种学习方式扩大到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中。

Table 1. Full-tim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ontent
表1. 全日制本科教学内容
5. 利用慕课学员讨论区
MOOC中有学员讨论与分享区,鼓励学生不仅看MOOC,课程中与结课后还可以参与MOOC讨论和分享。在讨论区不仅能够发表自己对课程的认识,还可分享自己在学习、应用信息检索中积累的经验,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的信息检索课班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里面有留学生、少数民族生、进修生,学生之间的交集较少,彼此缺少沟通机会,MOOC学员讨论区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不仅弥补了信息检索课班学生关系松散的缺点,还扩大了信息获取途径,因为上同一MOOC的同学,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圈层的人群。
6. 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
6.1. MOOC在面授课堂的定位
MOOC视频是教学手段,是教师上课时的辅助工具。MOOC是按照知识点录制的分段视频,各段视频是独立的,而知识点的有机串联是面授教师需要掌控的,MOOC与面授内容融合、衔接的好坏,直接考验到面授教师的教学讲课、组织水平,也就是说讲好信息检索课还是要靠教师,教师是主体。所以每堂课插播MOOC,讨论时机等问题需要教师在课下练习、编排,实现课堂内容饱满,衔接顺畅,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并且课堂时间掌握恰当。因此,MOOC的合理利用,需要信息检索课教师有足够的信息技术底蕴及课程组织能力。
6.2. 存在问题
将MOOC引入面授课堂,好处颇多,但由于受到课程学时限制,播放的视频经常是笔者截取的相关知识点片段,学生不能在课上感受到精心设计完整的MOOC魅力。信息检索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校开设以来 [2] ,由于各种原因,笔者认为仍然未得到应有重视,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掌握了信息检索技术,谁就能及时、高效获取有价值信息,而有效信能助力科研与学习,但大部分学生仍未意识到信息检索课的重要意义,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科研与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检索课程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检索课程后,体会到信息检索技术带给他们的好处,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每一个奋战在信息检索课程的一线教师,都是学生应用信息检索技术的启蒙师,作为启蒙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也需不断更新与提高。
6.3. 改进设想
信息检索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课,上课地址应该选择有互联网的计算机机房,学生最好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操作时,学生不仅可以从大屏幕看,也可以看和教师操作同步的自己电脑屏幕。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习操作,这样边讲边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实际检索技能。如果理论课的授课与实习课都能在计算机房上,信息检索课质量应该会大幅飙升。当然,这种边讲、边演示、边让学生实际操作的上课方式,需要课程增加学时。信息检索课如果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上课的硬件设施与学时保证,笔者认为不是问题。
7. 结论
笔者将MOOC引入信息检索课面授课堂,是对传统授课进行改进的一个尝试,任何新鲜事物从发生到成熟都需要过程,过程体现在不断地尝试去做,在做中体会、发现缺陷与长处,发扬推广优势,改进短板,这样让MOOC服务于传统课堂,让传统课堂弥补MOOC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