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滨海湿地现状
滨海湿地是处于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界的就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及生物物种的特殊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诸如预防海洋灾害、吸附降解污染物、改善气候、保护海岸、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功能。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且能够让湿地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本文所述将滨海湿地为“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植物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米的近海区域,包括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米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1] ”。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滨海湿地总面积6.93万平方千米;其中自然滨海湿地为6.6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96.54%。而其中人工滨海湿地面积为0.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3.46%。在自然滨海湿地中,浅海水域面积为4.99万平方千米,滩涂面积为0.46万平方千米,滨海沼泽面积为0.05万平方千米,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为1.19万平方千米 [2] 。各组分在自然滨海湿地中占比如图1所示。在人工滨海湿地中,水库面积约0.02万平方千米,养殖池塘0.14万平方千米,盐田0.08万平方千米。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情况除黄河三角洲湿地为轻度受损外,其余如长江三角洲等大多均为中度受损,红树林生态系统超过半数以上处于亚健康及以下状态,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2. 大连滨海湿地现状
2.1. 概况
大连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三面临海,毗邻渤海、黄海,海岸线长达0.19万公里。海岸、海滩型滨海湿地丰富(图2),且沿海岛屿密布,河流众多,形成了如复州湾、葫芦山湾、普兰店湾、大连湾、金州湾等众多河口三角洲湿地 [3] 。其中葫芦山湾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已经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大连地区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因此也成为了东北亚区域内鸟类如白尾海雕、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鸟类迁徙的中间休息地以及繁殖地;其中长海县已经被定位黄嘴白鹭故乡。因此大连地区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4] 。
2.2. 类型及面积
大连地区滨海湿地总面积为5366.33平方千米,占辽宁地区滨海湿地总面积的35.3%,占我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7.4%。其中自然湿地总面积为4162.28平方千米,占大连地区滨海湿地面积的77.4%。人工

Figure 1.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China
图1. 我国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占比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 [5]
图2. 大连地区滨海湿地地理分布 [5]
滨海湿地面积为1204.05平方千米,占大连滨海湿地面积的22.6%。大连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湿地类型丰富。有浅水水域、滩涂、海岸性湖泊等湿地类型,其面积如表1所示(图3~图4)。

Figure 3.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stal wetlands in Dalian
图3. 大连各类型滨海湿地面积占比

Figure 4. The proportion of all types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total area of the same type in Liaoning coastal wetlands
图4. 大连各类型滨海湿地在辽宁同类型滨海湿地总面积中占比

Table 1. Type and area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 [6]
表1. 大连滨海湿地类型及其面积 [6]
2.3. 动植物资源
大连滨海湿地类型多样,且气候温和,因此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如斑海豹、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10种。其与辽宁省全省同类型物种数量的相对丰度如图5所示。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鱼类、木本植物与的相对丰度在辽宁省都超过半数,可见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富。
3. 大连滨海湿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造成大连地区滨海湿地变化原因有许多,总结后主要有海岸侵蚀、过度捕捞和陆源污染等。
3.1. 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大连地区滨海湿地面积变化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3点: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海岸侵蚀,从而加速了滨海湿地的丧失,进而导致了滨海湿地物种多样性减少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过度围海养殖等生产行为:大连地区海产品驰名全国,这些海产品的养殖需要占用大面积的滨海湿

Table 2.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 ecosystem
表2. 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情况

Figure 5. Relativ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and plants of Dalian coastal wetland ecosystem in the province
图5. 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种类动植物在全省相对丰度
地,在这过程中破坏了破坏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大连滩涂、浅海养殖和晒盐场密度过高,其面积由2000年的636.8平方千米发展到2006年的691.54平方千米。过度的围海养殖也造成了滨海湿地面积的减少与退化。
填海造陆:大连市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城市发展需求过大,围海造地、移山填海减缓了大连市用地矛盾,但与此同时造成的却是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滨海湿地物种多样性大量减少,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据统计, 围海造地工程使得沿海湿地面积以每年约14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
3.2. 过度捕捞
如图5中所示,大连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鱼类物种数量以及多样性在全省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对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应当遵循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开发强度不应超过物种的更新恢复速度。大连近海地区仍然存在着过度捕捞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3. 陆源污染物
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2014年,监测了415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63.1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1.1万吨,石油类为1199吨,氨氮为1.48万吨,总磷为3126吨,部分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汞、六价铬、铅和镉等重金属 [7] 。大连地区滨海湿地同样也面临着陆源污染物污染问题,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属、抗生素、石油、化肥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持续加重。
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以及某些酸性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了海水pH值下降,使海水酸化,从而导致珊瑚礁骨骼无法形成,造成珊瑚礁白化等现象。从而破坏了珊瑚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4. 结论
大连地区滨海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生物物种总量大,种群间关系复杂。湿地健康状况整体良好,部分地区污染严重,滨海湿地破坏等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对大连市滨海湿地现状分析,并结合国际上的相关湿地保护方法,我们针对大连市滨海湿地的保护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1) 加强滨海湿地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了适应滨海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我们从滨海湿地入手,制定符合国情的滨海湿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符合大连市滨海湿地情况的管理条例,以促进滨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与国际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相适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以及调查评价和区划制度等。同时,加强海岸带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工作。
2) 加强滨海湿地检测与修复。为了保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加强对于滨海湿地的检测与修复。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修复。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修复”。保障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3)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植物与野生动物大量减少,因此,建立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是在现实情况下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方法。
4) 加强湿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民众对滨海湿地概念以及滨海湿地作用等不了解,因此会对滨海湿地保护工作产生误解。我们在开展滨海湿地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湿地保护意识,让民众认识滨海湿地,了解滨海湿地,从而在生活中保护滨海湿地。形成有利于湿地保护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88)、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2014004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C20150207020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