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几点思考
A Note on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s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s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摘要: 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内容以及实践能力提升模式的途径,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onten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s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way of practice ability promotion mode. We als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文章引用:刘靖国. 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几点思考[J]. 教育进展, 2016, 6(6): 283-287.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6.66042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特别的,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部门,物流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许多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彻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是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见文献 [1] )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平台和服务,同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素质、精神和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一种核心的素质。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内容与实践能力提升新模式,使其与国家提倡的创新创业大环境接轨,使其服务于地方商贸物流经济发展,使其与大学生个体发展相适应,对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意义重大。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对物流教育的高度重视,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已经大量涌现。有的文献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如文献 [2] 指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大学生,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抓好第二课堂活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文献 [3] 提出了基于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专业 + 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献 [4] 针对目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提出从如下途径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文献 [5] 围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教育这一核心思想,细化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育人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设置的对策建议。也有的文献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等宏观层面思考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模式,如文献 [6] 针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现状,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目标,探讨了现阶段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内容。文献 [7] 以长江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总结了目前高校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中传统实验室模式、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长江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始于知识理论,重在实践探索,贵在研究创新。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内容、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对于进一步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创业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结合地方物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为高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熟练技能人才做出努力。

2. 实践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要素以及其间的关系,提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方式与途径,构建具有较好的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业能力和实践适应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2.1.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从当地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一方面,探索大学生个人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因素;另一方面,探索大学生凭借个性品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因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量大并且培养条件相对不足的现状,探索建立以教师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为内涵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贯通课程内外,贯穿教学全程。

2.2. 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方式与途径

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研究加强实验实习环节、物流管理技能教育,融入多种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如物流规划计划大赛、商贸物流创业沙龙、创业成功论坛等方式丰富开阔创新创业训练内容。探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各种竞赛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给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譬如物流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的指导方法和手段,“以赛代训”“以赛促训”,以大赛获奖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参与高水平大赛的自信;思考如何借助物流实践实习平台,推进学生参与竞赛的意识和竞赛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关系、教学科研基地,利用学校商贸物流实践中心等平台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借助于“微商”“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进行创业实践,提出大学生“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2.3. 构建以提升“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业能力和实践适应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环节包括:①小班化研讨,全程指导:通过覆盖全体学生、由教师讲授的小班化“研讨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业导师制的师生互动,以及小班化思维训练课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习观念和模式的转变。②营造氛围,学生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学习氛围,通过启发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个性发展:通过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团队、进入教师工作室或研究室等,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④融入专业教学,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常态:将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化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工作中,促使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常态化、持续化、优质化。

总之,通过构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方式与途径,形成具有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业能力和实践适应能力的人才培养新常态。

3. 实践途径

3.1.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施方案

在方案中科学安排各类训练实践环节,确定合理的训练内容、时间,确保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校企合作等衔接配合。

3.2.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积极开展物流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完善现有的物流训练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训练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创业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物流管理专业校内仿真实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3.3. 开展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并组织开展校内特色课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3.4. 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各项教学环节的执行者、是培养学生的主导者。教师要自我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胆创新,自由发挥。

4. 主要措施

4.1.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要走进企业,走入社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要走进企业,接触社会物流企业管理专业人士,利用当地办学资源优势,与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教学科研基地,专门对接实践教学;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商贸物流,初步认识物流实际作业流程,明确了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求学生主动接触外聘物流企业合作导师,通过他们了解当地商贸物流发生、发展、发达的历程和专线物流的特点、运作流程以及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从而为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开阔思路和提供工作方向。

4.2. 举办教师参与的知识研讨班、培训班,找到实践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要阅读最新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实践的文献,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具体要求。派相关教师到国内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习调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研究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访交流。分析差异, 初步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途径与模式。

4.3. 将部分物流学科竞赛和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开为选修课

内容上,要包括竞赛、建模常用的理论知识诸如物流设计、数学知识(包括数理统计、运筹学、图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 Mathematica, SPSS, Lingo等,教学上要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求解实际模型;考核评价上,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在平时物流设计、建模等各方面能力的表现,例如设计方法、建模水平、灵活性,是否勇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用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可以采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和模拟物流设计比赛等方式进行。此评价方式对学生后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乃至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水平提高也是有所帮助的。

4.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要以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内容可以从国内外已有的物流设计赛题中筛选,也可以从教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课题中整理出来。利用物流试验中心或数学试验中心开展物流设计或是数学实验,让学生充分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查询资料、收集信息和阅读文献,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定期举办学科竞赛、数学建模培训讲座、培训班。接受参加培训的同学集中学习常用的物流设计和数学建模知识内容和相关软件包的使用,培训中广泛地采用讨论班方式,同学自己报告、讨论、辩论,教师主要起质疑、答疑、辅导的作用,启发性地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要求,鼓励学生阅读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写出物流设计书或是建模报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015-05-13.
[2] 李亦亮.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大学生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8(12): 87-90.
[3] 谢如鹤, 刘广海, 王满四, 等. 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4(7): 142-145.
[4] 王松, 曲慧梅, 徐长冬.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物流科技, 2013, 36(9): 23-24.
[5] 黄先军. 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J]. 中国市场, 2009(23): 25-27.
[6] 胡云峰.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技术, 2010, 29(21): 141-142.
[7] 关高峰, 李诗珍. 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J]. 物流技术, 2014, 33(7): 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