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它能帮助沿线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打通商贸、物流,促进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贸易交流与合作 [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为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而跨境电商在京津冀一体化机遇下成为推动河北省外贸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因此在分析京津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河北省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河北省的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些年来涌现出的一批特色县域产业,如保定白沟的箱包,易县的砚台,邢台清河的羊绒,衡水安平的丝网,唐山的钢铁等都已经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链。但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严重不足。一方面,尽管许多企业已经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开设网上店铺。但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还比较少。例如廊坊霸州市的钢材产品,集群式产业发展使得大量小作坊式企业一夜之间迅速产生,造成大小企业之间瓜分现有国内客户资源,竞争加剧,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也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传统外贸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贸易途径上,传统途径的中间环节复杂,交易时间长,在成本和效率方面没有竞争优势,不能随时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产业发展潜力差,产业结构不能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及时升级。即使有跨境电商门户的企业也没有统一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各自小额交易繁杂,不能统一处理,同时也就不能带动跨境电商产业链条上的其它产业,如物流、电子支付、信息服务等相关新型产业的发展。整体跨境电商作业流程落后,不成体系,不能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足够支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河北省整体竞争力弱,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河北省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跨境电商产业的兴起对于河北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因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京津冀三地的跨境电子商务整体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河北省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其跨境电商发展策略,以期对河北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 京津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京津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 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和实力也在逐渐增强。近些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1.1万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5.4万亿元,占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5.5%增加至2015年的22%。如图1 (2010~2015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变化趋势)所示,近六年来,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和交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但是2012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率相比各自前一年都是下降的,说明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幅度与趋势是不稳定的。
2) 京津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图2 (2010~2014年京津冀外贸进出口总额对比)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到2014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变化趋势是一样的。但与北京相比,天津与河北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差距很大。尤其是河北省,2014年,河北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天津市进出口总额的1/2,将近北京市贸易出口总额的1/7。由图1 (2010~2015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变化趋势)可知,跨境电商交易额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部分,并且近几年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变化趋势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是一样的,但京津冀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不能代表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具体变化情况,只能间接反映出其跨境电商交易额的整体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年鉴》汇总整理。
Figure 1. Trend: national cross-border e-commerce’s transaction in 2010-2015
图1. 2010~2015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汇总整理。
Figure 2. Column chart: comparis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in 2010-2014
图2. 2010~2014年京津冀外贸进出口总额对比
近几年来,北京市在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4年,北京市的跨境电商交易数量超过1.1亿件,出口20几个国家 [2] 。2016年1月到8月,北京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票数、金额均比去年增长1.6倍以上,打造了林德集团、聚优澳品等品牌旗下的特色体验店10余家。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O2O直购体验店、“小笨鸟”形式的“平台中的平台”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等三类经营模式,不断加大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投入 [3] 。
天津市利用自身港口优势,依托东疆湾保税港区的功能与政策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促进跨境贸易集约化发展,促进进出口业务的双向发展和线上线下的融合 [4] ,搭建了天津市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海关通关管理平台以及检验检疫管理平台,实现了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支付平台、检验检疫等平台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跨境电商产业壮大奠定了基础。2016年双十一期间,天津保税区当天的跨境购单量达到40,530单,实现交易额885万元。自2016年七月份跨境购首单试单成功以来,累计订单量已达8万多,目前跨境电商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 [5] 。
河北省跨境电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跨境电商发展态势良好。邢台清河县羊绒、衡水市安平丝网,石家庄辛集市国际皮革等一批县域外贸优势产业积极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河北辰邦国际贸易、石家庄双剑工具等公司均在国外建立了物流园区和海外仓 [6] 。
2.2. 京津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实际现状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京津冀三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全国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变化趋势是一样的,间接反映出京津冀跨境电商发展处于上升趋势,从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可以间接看出京津冀的跨境电商发展差距比较大。
河北省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加上其政策方面的支持与传统产业发展良好等优势可以使其有效利用京津地区资源,优势互补,与京津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京津冀可以积极借鉴我国早期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区的跨境电商进出口模式,打造保税区模范试点,实现京津冀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基于对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分析,目前河北省的跨境电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 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不足
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是指从事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的实体对接窗口,是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基本平台 [7] 。其内容形式主要包括跨境电商网站门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
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跨境电商网站门户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建设。河北省的跨境电商企业交易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对全省产业升级的拉动力较弱,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农产品基地和个体生产商,一是这些个体企业墨守成规,扔守着传统外贸订单式进出口,转型意识差;二是这些企业的单个实力比较弱,在网站门户建设上资金投入有限,缺乏集群合作意识。跨境电商门户网站以及综合服务平台是开展跨境电商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也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第一步,这些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严重阻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3.2. 政府缺乏引导和政策创新
跨境电商交易流程本身比较复杂,涉及到河北省的通关监管、支付平台、税收等环节建设,而这些环节不只是个人、企业间的交易,更多涉及到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政府是重要支撑力量。如北京海关部门结合北京市跨境电商特点,从制度、机制、监管等方面入手,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其海关监管流程,征税标准。政策发布及时稳健,自上而下对北京市跨境电商起到支持宣传作用 [8] 。河北省跨境电商缺乏政府大力倡导和及时的相应政策支持,是造成跨境电商发展缓慢,交易流程复杂,效率低下,支付有风险等问题的关键因素。
3.3. 跨境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河北省跨境物流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河北省自身跨境物流支撑性企业少,尽管河北省物流公司不少,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国内小型物流公司,做大做强的很少。而且像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国际物流,河北大华国际物流集团这些河北省排名前50的物流企业,知名度也不大,专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态势不好,集群不足,不能为跨境物流企业提供足够的运营效益和生存空间,以致跨境物流企业难以在河北省内落户,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制约河北省内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3.4. 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新兴模式。目前河北省还没有设置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也比较少,只有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几所高校有设置,并且也是近些年内新兴的专业,影响力较小。而且跨境电商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网络营销,平台管理操作等电子商务技能,又需要具备外语,物流管理,银行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这对高校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很大挑战,而且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另一方面,河北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不足,还没有培育出一些知名度比较大的企业,而河北省又与北京天津毗邻,因此一些跨境电商人才流入北京天津这些发达城市,而河北省内二三级城市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很难留住人才。
4. 加快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4.1. 引进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一要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网站门户。传统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诚商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eBay等国内外第三方跨境平台开展跨境进出口业务,集群式发展,建设一批有自身特色的门户网站。如河北省邢台市临西轴承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就是以“诚商网”为依托开展的区域特色平台 [9] ,该平台将全县150多家轴承企业和产品信息整合,提供信息发布、全球买家检索、企业和商品展示等贸易服务。二要培育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如石家庄一点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它与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物流公司合作,开展集智能办公、智能仓储、人才培养、物流配送、支付结汇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提供支付、通关结汇、纳税退税、外贸业务融资、信用证买断等专业服务,帮助实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防范市场风险,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4.2. 京津冀协同打造保税区模范试点
与京津冀地区相比,我国早期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宁波、杭州等地区的保税区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具体。如宁波保税区充分发挥其“进口保税”功能和政策优势,集聚了网易考拉、聚美优品、蜜芽宝贝等知名跨境进口电商项目,开展进口商品体验店,打造了国内著名的“阳光海淘”市场 [10] 。目前,宁波市正以保税区为先行优势,集聚龙头企业,平台服务、物流服务、软件服务等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河北省应借鉴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建设,创新进口模式。如石家庄市可以依托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以此为试点,吸引周边跨境电商进口企业入驻,开展线下进口商品体验店,“线上”市场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打造模范试点。同时发展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承接北京首都机场货运分流和功能的同时为自身航空跨境物流提供支撑服务。
4.3. 建设京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承接地
京津冀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上各有优势,北京有电商人才,高新技术,资金流,信息流等优势,天津有港口物流优势,而河北省可以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承接京津跨境电商产业中的生产商功能和物流仓储建设,缓解京津两地空间拥挤状况和物流仓储成本压力,同时带动自身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凸显区域整体竞争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又一区域化发展格局。
同时河北省可以引进京津地区的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来实现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各市对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深入分析各市特色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盘活河北省各市的产业布局 [11] 。如加快廊坊、保定等京津冀跨境电商合作和创新实验重点区域的建设,支持石家庄国际贸易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廊坊京东跨境电子商务北方贸易基地等跨境电商产业地的投资建设,打造环京津冀的跨境电商产业带。
4.4. 打造基于科学选址的跨境物流仓储中心
跨境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河北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跨境物流企业的建设,促进现有物流企业开拓国际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跨境物流仓储中心的建设要基于合理科学的选址方法,降低城市系统的干扰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的城市空间格局已经被打破。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应该基于科学选址,适应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地理方向上的新变化,化解长期积存的市场接入障碍。如2015年,中欧光伏班列的开通打破了过去城市以沿海地区为物流重镇的选址格局 [12] ,使得河北省面向欧洲的国际物流方式在运输成本和速度上有了更多选择,尤其是像石家庄、保定这些内陆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唐山、秦皇岛等沿海城市不再具有明显劣势,向西的国际物流通道被打通,有助于河北省内陆城市升级国际物流能力,挖掘经济潜力。
4.5. 依托京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数据显示,82%的企业希望大学对跨境电商专业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18%的企业希望增加跨境电商基础课程 [13]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际缺少的是大量有一定技巧和实战经验的中级人才。2013年9月,广东省潮汕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所跨境电商实战学院,创新采用“工学融合、工学交替、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当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趋势培养跨境电商综合素质人才。
一方面,河北可以吸纳京津两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加强高校间人才合作。如秦皇岛已经与北京化工大学等北京高校达成合作,在秦皇岛建立分校,促进河北省人才培养的集聚性与适应性。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在秦皇岛设立研发中心,旨在提高河北省人才培养的素质和高度。河北省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可以学习与借鉴京津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到京津高校实地学习,共享他们的丰富资源与优质师资,有利于提高河北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河北省跨境电商企业规模有限,不能为高校提供足够的实训基地,但京津的跨境电商企业相对较多,河北省内高校可以采取与京津企业相互合作的模式为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训平台,促进河北电商人才的培养。
基金项目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6-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