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公示语(public signs)是社会用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用字。“其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标牌、路标、指南、公告等,即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提示、警示、告示等帮助的服务型语言标识都属于公示语的范畴” [1] 。从表现形式来讲,公示用语简洁、规约,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等应用功能。公示语对于公众和旅游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对公示语的误译和错译都会导致不良后果。本文主要从公示语英译语用失误的角度,结合对收集语料的归纳和整理,对目前上海市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更好的完善上海市公示语英译的环境。
2. 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分类
英国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于1983年发表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开创性地提出了“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美的交际效果的差错 [2] 。这种差错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如说话者说话方式不妥当或表达习惯不一致等,最终导致了交际行为的中断。国内的研究者多认为,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使得两种观念无法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际的双方认为没有取得预期的交流效果,就会产生文化冲突和不适宜的言语行为。鉴于语用者对语言环境或文化语境把握不足,珍妮∙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与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2.1. 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音的语用失误、词汇的语用失误与语法的语用失误。结合公示语的用语特点及使用场合,本文主要从词汇的语用失误与语法的语用失误两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市的公示语翻译。
2.2. 社会语用失误
社会语用失误并不是由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而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无法完成场景要求的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即社会文化能力欠缺所致。唐红芳认为,社会语用失误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根源于文化冲突以及在某些特定场合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得体的不同观点 [1] 。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对双方文化了解匮乏,导致把本国特有的文化强加给对方的现象。要避免这种语用失误,就要尽可能的做到避免文化上的语用失误。
2.3.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的区别
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属于语用失误的两种表现,二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从范畴上来讲,前者与语言有关(language-specific),而后者与文化有关(culture-specific);从所指上来看,前者与语言的不得体有关,后者则与交际效果关系密切。而两者又有相似地方,例如,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会语用失误都存在套用母语表达或社交方式方法的问题。厘清两者的区别与共同之处,对于语用失误的准确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
3. 上海市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分析
3.1. 语用语言失误
3.1.1. 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多涉及字母或单词的错写、漏写,大部分是由于译者的粗心大意造成的,然而这类小错误却很常见。例如,
1) “免费停车场”(某免费停车场的标牌)
2) “灭火器箱”(某商场的灭火器箱)
例1)的正确译文应为:Free Parking,被人们误写为“Fee Parking”,错误非常明显。例2)的正确译文应该是:fire extinguisher box,却被翻译成了“fire xetinguisher box”,这种错误不仅会给人留下译者粗心的印象,也会令外国人困惑不解。
3.1.2. 用词不当
公示语英译中,用词不当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是指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个别词的使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3) “请将纸屑扔入筐”(上海市久金购物中心的洗手间)
例3)被译为“Put the confetti in the bin”。在英文中,“confetti”主要是指婚礼上或狂欢节时抛洒的五彩纸屑,而这里的纸屑明显是指卫生用纸,使用“confetti”一词很不合适,正确译文应为“Put the wastes in the bin”。
4) “旋转木马”(上海中山公园游乐场)
例4)被译成了“spin-rocking horse”,这是典型的一对一直译,而在英语中,其正确的表达方式是“merry-go-round” [3] 。
3.1.3. 表达方式错误
表达方式是语言中已形成定势的、优化了的有效表现方式,有较高的可接受性。经过长期的发展,汉英两种语言都有不少这种定势和优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应当重视两种语言各自特定的表达方式。例如,
5) “绿草茵茵,踏之何忍”(上海世纪公园的草坪上的公示语)
汉语的表达重视结构的对称,均衡,人们已经很习惯于用四字格和对偶的方式表达对花草的呵护。如果将例5)直译为“The grass is green, how can you bear to step on it?”则显得过于啰嗦,不符合英语公示语简洁明了的特点。正确的译文应为“Keep off the grass”。这样既可以避免语用失误,又能够起到公示语的效果。
3.2. 社会语用失误
3.2.1. 礼貌语的语用失误
在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由于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的不同会引起对方的误解,那么这些词就应该避免使用,以免显得唐突无礼。在中国,很多公共场合都比较严肃,会使用“禁止”的字样来约束公众的行为,而欧美国家的公示语往往从阅读者的角度出发,语气较缓和,因此在翻译公示语时应有所注意,可直接套用国外常用的“No+V-ing”的形式。再比如,中国文化崇尚尊重老人,因此在一些公共交通上经常会看到“老、弱、病、残、孕专座”的标语。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们非常忌讳“old”一词,常借用其他词来委婉的表示“老年”这一概念,比如an adult community(老人区),Elder Hostel(老人团)等。因此,在翻译这类公示语时,也应该避免使用类似“Reserved for the Old”的翻译方式。可喜的是,笔者在观察了上海多条公交线路之后发现,虽仍有极个别的线路带有“old”等字样,但大多公共交通都将其译为了“Courtesy Seats(爱心专座)”,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又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3.2.2. 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译者按照中式思维来翻译公示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接受。例如,
6) “禁止倚靠车门”(上海2号和6号地铁门上的公示语)
例6)被译为“Leaning on the door Prohibited”。公示语应当有简洁、节省空间的考虑,而这一译文显得过于啰嗦且容易引起歧义,可能会有外国人将其理解为“倚靠在被禁止的门上”。在国外,勿倚靠车门的表达方式通常为“Do not lean on door”或者“Keep Clear”。再如,
7) “紧急情况时请使用此开关”(上海隧道六号线靠近车门处一公示语)
例7)被译为“Emergency For use”,这是典型的中式表达。这一公示语的目的是告诉乘客,此开关仅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平时不要触碰。其实在国外也有对应的表达,即“Emergency Use Only”。
3.2.3. 忽视社会文化背景
有些公示语是只对国内民众产生效力的,如果把这类公示语翻译成英语,不仅会造成对方理解上的困难,也会对国家的形象造成影响。例如,
8) “向文明市民致敬”(上海某街道的宣传标语)
9) “争做文明游客”(动物园里的宣传口号)
例8)被翻译为“Salute to Civilized Citizens!”,例9)被译为“Be Civilized Visitors”。其实这类公示语主要是为了提高本国人民的道德意识,对国外受众几乎没有什么警示意义。况且,呼吁民众做“civilized citizens”会让外国人误以为本国市民都是“uncivilized(野蛮的)”,因此,这种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语就没有翻译成英语的必要了。
4. 公示语翻译策略
通过对上海市公示语的调查与分析发现,语用失误的成因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差异方面,而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更多语用失误的出现,更好的表现出公示语的社会功能和语用特点,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公示语的翻译。
4.1. 借译
目前很多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是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关注“信息接受者”的感受,从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进行考虑,满足他们对于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示语的翻译能否取得成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由“信息接受者”来决定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当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类似的表达方式时,译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借用法,即直接套用国外类似的表达方法,达到让“信息接受者”理解的目的。例如,
10) “闲人免进”(办公区公示语)
11) “游客止步”(办公区公示语)
12) “保持车距”(高速公路上的公示语)
在国内,这类公示语非常常见,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汉语的格式去套用英语译文。例10)和例11)的译文我们可借用为国外的“Staff Only”来翻译;例12)的译文,我们可直接借用为“Keep your Space”。
4.2. 仿译
由于中外文化传统的不同,我国不少公示语无法直接找到相对应的译文,但鉴于其场合的公众性及广泛性,又必须使外国人了解公示语的意思,以达到警示的效果。这时候,译者可以考虑采用效仿国外某些表达方式的策略,将公示语进行翻译,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
13)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上海某高速路口的安全宣传牌)
如果按照直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It’s better to stop three minutes than to forestall one second.”,译文就会显得冗长啰嗦。高速路口的车流量一般比较大,车速也较快,如果译文过长不仅无法起到警示性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危险。因此,可以将这一宣传牌翻译成“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效仿了英语中的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不仅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劝导作用。
4.3. 不译
公示语正确的翻译,是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但有一部分公示语在国外是找不到任何踪迹的,如“独生子女政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这类公示语,也没有对应的英文表达。这时,译者应当考虑是否需要翻译出这些公示语。例如
14) 请照顾好您的小孩,以免受伤(上海某高铁的广播宣传语)
国内经常会有一些因小孩打闹而引发事故的新闻。而对于外国乘客来说,来中国的目的多为一些旅游或经济事务,本来就很少携带年龄较小的儿童出国,再加上国外的父母一般对儿童的监护力度较大,很少让小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随意打闹。因此这种公示语的警示作用更多的是针对国内乘客。对于这类公示语,译者也可选择不译。
5. 结语
语言应当顺应交际的需要。在公示语翻译的过程中,需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角度对翻译进行完善,才能正确的表达出源语言的思维内容。除此以外,由于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那么它的表达还应当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做好以上两点对于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坚持将文化习惯放在首位,认真分析中外公示语的文化差异,从而得到正确的译文,营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国际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