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济优16号是济南护理职业学院以优良自交系04031-1作母本,以07079作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作者搜集引进黄瓜种质资源280份,在综合性状评价的基础上,选育出优良自交系18个,经配合力测定和组合选配,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经田间试验、低温耐性、抗病性鉴定和品质检测,育成济优16号黄瓜新品种,适于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对实现日光温室越冬黄瓜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选育程序明晰,品种主要特性良好,生产和示范推广中,种植者一致反映该品种早期产量突出,显著高于当地主栽品种津绿3号。2013年9月由山东省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对该成果通过了鉴定和验收。
2. 品种选育过程
2.1. 育种目标
针对当前越冬黄瓜应用品种或品质欠佳、或对某一病害抗性差等问题,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该项目以选育优质、多抗、丰产、耐低温弱光适宜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的黄瓜一代杂种为育种目标,新品种要求瓜皮深绿密刺,外观商品性好,风味优,抗多种病害性能强,在低温弱光下结果能力强,产量高于对照津绿3号15%以上。
2.2.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过程
济优16号母本来源于李氏21自交后代,2000年秋到2004年春李氏21黄瓜品种经6代自交选育,第3代群体内主要性状基本一致,第4代群体内除一特殊植株外其它主要性状一致,该特殊植株长势、抗病性极强,瓜条长,刺瘤略小,对此株又进行2代自交选育获得稳定自交系04031-1;父本来源于农友88自交后代,2004年春到2006年秋,通过连续6代自交、分离获得的稳定纯合自交系,生长势中等,抗病中等,瓜皮深绿色,刺瘤明显,瓜长28 cm左右,瓜把偏短,品质优异。经配合力测定,黄瓜自交系04031-1和07079一般配合力高。
2008年春根据育种目标配制杂交组合19个,2009~2010年进行越冬日光温室初评试验,结合前期产量、总产量高低,植株长势、抗病性、耐低温、弱光表现、果实主要特征特性综合考量,筛选出4个表现优异组合04023 × 05003、04023 × 04031-2、04031−1 × 07079、04023 × 07079。经2010~2012年日光温室越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春对品比试验表现优异组合04031-1 × 07079进行了制种,以满足区试、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用种量;2011~2013年山东省黄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04031-1 × 07079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定名为济优16号,2013年9月通过由山东省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和验收,济优16号其选育程序(图1)。

Figure 1. Selection process of a new cucumber variety Jiyou No.16
图1. 黄瓜新品种济优16号选育程序
3. 品种主要特征
济优16号植株长势旺,叶片中等大小,深绿,主蔓结瓜为主,有回头瓜,第一雌花节位始于主蔓第5~6节,雌花节率45%左右,瓜条顺直,瓜长35 cm左右,单瓜质量220 g,心腔小于1/2,瓜色深绿,密刺,刺瘤中等,富光泽,无棱,畸形瓜率6.7%,果顶圆形,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商品性好(图2)。在前期夜间低温度8℃~
10 ℃
、阴天、有雾弱光条件下该品种未表现出明显的叶片反卷、生长较慢、花打顶、畸形瓜增多等生理异常 [1] [2] [3] ,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弱光性能。适于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4. 品种主要特性
4.1. 产量表现
2010~2012年日光温室两季越冬黄瓜品比试验,前期产量(始收~翌年1月30日前)平均3084.9 kg/
667m
2
,比对照津绿3号增产31.2%;总产量平均14646.2 kg/
667m
2
,增产24.6%增产均极显著。与追加对照津忧35号比较,前期产量增产7.8%,总产量增产2.3%,增产不显著。
2011~2012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前期产量平均2853.3 kg/
667m
2
,较对照津绿3号增产24.7%,总产量平均15757.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9.4%。四点均增产,前期产量居第2位,总产量居第1位。

Figure 2. New cucumber variety Jiyou No.16
图2. 黄瓜新品种济优16号
2012~2013年山东省生产试验,前期产量平均2816.9 kg/
667m
2
,较对照津绿3号增产31.0%,总产量平均14266.3 kg/667m2,较对照增产32.6%。四点均增产,前期产量、总产量均居第2位。
4.2. 品质检测
2012年5月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济优16号干物质为4.4%,维生素C 111.0 mg/kg,可溶性固形物为3.4%,粗纤维为0.3%;对照津绿3号干物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4%、92.6 mg/kg、3.4%、0.3%。
4.3. 抗病鉴定
2012年3月由济南护理职业学院食品营养系植保室进行苗期人工室内接种抗病性鉴定,济优16号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5.6、33.3和16.7,抗病对照津忧35号其病情指数分别为34.2、30.8和22.7,感病对照新泰密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83.3、70.0和20.8,表明,济优16号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2011~2012年山东省生产试验抗病鉴定结果,济优16号抗霜霉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叶部病情指数17.3,较对照津绿3号(38.9)抗性提高55.5%,枯萎病未发生。
5. 生产示范与推广应用
自2013年开始在山东济南、潍坊、德州、菏泽,河南等地试验、示范与推广,目前推广面积1125 hm2。种植者一致反映该品种早期产量突出,显著高于当地主栽品种津绿3号,增产20%以上,越冬温室栽培产量一般15,000 kg/667m2左右,管理水平高者可达18,000 kg/
667m
2
。抗病,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是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理想品种。
6. 栽培技术
济优16号山东9月中旬播种 [4] ,始收期11月上中旬,终收期翌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采瓜期达210天以上,因采瓜期长,必须提高温度、光照、肥水等管理措施,方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结合播种期、密度、肥料三因素三位级正交优化试验,砧木筛选试验,品比、示范、生产等试验,集成如下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前20天左右,对多年连作温室进行高温闷棚、土壤熏蒸等消毒处理 [4] 。
2) 播种嫁接:华北地区一般9月中下旬 [4] ,山东多为9月中旬,选用抗病、耐低温、生长势强的杂交白籽南瓜嫁接,克服因连年应用黑籽南瓜嫁接抗土传病害能力降低问题,且白籽南瓜脱蜡粉能力较强,提高产品品质;苗期需注意温度控制,注意低夜温、加大昼夜温差管理,有效促进雌花分化,定植前7天降温炼苗,培育壮苗。
3) 重施农家肥:济优16号采瓜期较长,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农家肥亩用量10,000~15,000 kg,通过增施有机肥,使20~30 cm的表土成为富含有机质的海绵田,这是保证这茬黄瓜栽培成功,高产、少病和高效益的一个关键,化肥亩用量过磷酸钙100 kg或用30~50 kg磷酸二铵。
4) 及时定植:苗龄一般20天左右,达到2~3叶1心 [4] ;高畦栽培,亩保苗4000株左右;济优16号生长速度快,定植缓苗后外界温度较高可适当蹲苗。
5) 植株调整:及时吊蔓、落蔓,使叶片均匀分布,落蔓时摘除下部病黄叶、侧枝、卷须、畸形瓜和病瓜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6) 反光幕、二层膜的应用:严冬时节,室内北墙张挂反光幕,以改善室内北侧光照条件,夜间要在草苫上再覆盖一层厚薄膜保温,雨雪天也要在草苫上覆盖薄膜,以防使草苫受雨雪损害及使室内保温,二层膜使用可使室内温度提高3℃~
5 ℃
。
7) 加强肥水、温度及光照管理:严冬时节要控制浇水时间、次数,浇水选晴天的上午,一般间隔7~12天,浇水结合施肥;雾霾天多时,应尽量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及时排湿,预防病害发生;春季天气变暖,浇水、追肥间隔时间要逐渐缩短,浇水、追肥量要逐渐增大,以促为主,管理温度偏高的,可以2~3天浇一水;结瓜高峰期过后,追肥和浇水也要随之减少,以促使茎叶养分向根部回流,以延长结瓜期。
8) 采收、防病:济优16号成瓜速度快,需及时采收,适当早摘、勤摘,春暖以后,生长加快,更要勤摘早摘 [1] ,严防瓜坠秧且影响产品品质;注意防病,一旦发病,及时对症入药。
基金项目
济南市科技计划专项,济科合字(2010)第201003072号。科研经费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