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十三五”时期大学图书馆既要谋发展,更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重中之重,依势而谋、顺势而动、趁势而上,不断开启新的航程,勇于创新与变革,不断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多视角服务与支持。互联网已改变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在“互联网+”时代,把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渗透到大学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之中,还需树立多维度意识,以意识推进服务,以服务促进发展。及时动态地把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新举措运用到大学图书馆服务中去,加速大学图书馆在“十三五”时期的转型变革与超越发展。
2. 理论辨析
“意识”代表认知。“多维度意识”一指“意识”到不止只有一个维度的能力。在我们的意识中成为多维度,必须忆起我们之内的潜能——扩张我们的意识觉知超越我们物理平面的维度。意识到我们人类自己是多维度存在体是无论如何都要跨出和实践的 [1] 。人类是一种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2] 。人们的一些思想和重要行为是需要自我激发和自我决定的。而潜意识,则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多维度意识”二指“维”是一种度量,意为方向;0维是点;1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2维是平面世界,由无数的线组成的面;3维是立体世界由无数的面组成的体;4维是一个时空概念,由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四维空间;5维是“超意识”;N维就是N条直线两两垂直所形成的空间;多维就是多条直线交叉所形成的空间;因人类现只能理解到3维,所以后面的维度可通过数学理论构建。在量子力学目前仍在建立的膜理论,认为宇宙是11维的(见表1)。

Table 1. Build the multi-dimensional
表1. 树立多维度意识
3. 树立多维度意识
巴尔扎克认为:“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他的著作《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中强调:“图书馆能力大小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智慧。”人们的冲动/欲望、情绪、感受及其有意识的控制相互联系起来,扩展到超越个体的范围,而伦理准则和范围也可看作人们体内平衡机制(如确保生存的新陈代谢)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延伸 [3] 。“十三五”时期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正在从资源驱动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如何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技术、空间、人才及运维等诸多要素,不断为用户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乃是延伸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的深化过程。着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上践行是拓展服务的创新之举。
3.1. 自主意识催生自助服务
0维是点,喻形成自主意识。自助服务它能够增强用户的自主意识;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有助于保护读者隐私;减少人工干预并降低人工出错率;以及降低人工人员成本 [4] 。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每层都有图书自助借还机并配有图书杀菌机(附说明:成小图教您如何给图书杀菌?),更有卡通宣传(图书杀菌机快给你的图书“洗个澡”!),潜移默化地达到训练用户自助动手能力,提升了潜意识不依赖法则 [5] 。这种“导引式”自助服务值得大力推广。
3.2. 服务意识倡导新型服务
1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喻由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为标志的传统服务,向以学科服务、情报服务、移动服务、数据服务、出版服务、智库服务等为特征的新型服务节点连成线而形成服务意识。倡导新型服务乃是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使命所然,大学图书馆需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从满足用户的需求出发,想出新点子,开创新服务,产生新生长点,形成新竞争力,服务理念要新锐:
1) 借助大数据之趋势,实现服务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实证型、密集型、创新型服务方式转化。
2) 依托大数据之手段,实现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进而提升服务创新能力。例如:上海图书馆推出电子阅读器外借、“阅读护照”、电子阅读对账单、“云中上图”等多项服务,以技术服务双升级带动用户体验“新阅读”。
3) 凭借大数据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用户需求,通过统计、分析、挖掘和识别用户的隐性需求,达到对服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与再造。
4) 乘着大数据之东风,及时调整服务方式,以期达到驱动服务能力提升与管理模式变革,加大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服务通道,例如慕课(MOOC)、学科服务等。
5) 针对大数据之环境,实现服务性定位、技术与服务融合、智库中定位等过程体验,把智慧服务落实到实处。
3.3. 开放意识重视开放服务
2维是平面世界,喻在1维服务线的基础上外加社会服务线组成面而形成开放意识。在实现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愿景下进行环境扫描,大学图书馆当以卓越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努力培养青年学子的同时,还应进行开放服务,让大学图书馆成为一个集资源、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场所,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与互动。“十三五”时期大学图书馆当以积极向社会开放。据悉,在美国每年举办的图书馆评奖中(包括大学图书馆),获奖图书馆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必须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
1) 留场所。美国新建成的北卡州立大学图书馆就预留了四分之一的场所向社会开放,且临时的研讨室和活动区便于社会团体及企业员工与大学教师、研究生商讨合作。
2) 创理念。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更是创立一个理念,即帮助纽黑文(即耶鲁大学所在地)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
笔者认为,中国大学图书馆完全有义务为社会服务,尤其是地处大学城,可酌情向周边社区开放,成为游人参观的“景点”和“没围墙的大学”。同时,扩大服务范围可为周边企业、社区提供服务。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能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书香东部湾“最美图书馆”评选活动中喜获开发区“最美图书馆”荣誉称号,就是因近年来有效拓展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范围:一是整合资源优势,为周边企业、社区提供一系列文献资源服务,累计为下沙企业提供标准文献及学术文献传递服务1000多篇;二是连续举办5届向周边金沙农工子弟学校捐书献爱心活动,累计捐赠图书2000余册及2300余件文体物品;三是陆续举办青春作家刘同、北大最励志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兄弟等多场讲座,出现下沙高教园区学子八方云集,千人会场一票难求的局面;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特色,与专业学会合作,开办计量设备技术及设备应用专题研讨会等,深得社会对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服务的充分肯定!
3.4. 空间意识再造空间服务
3维是由无数的面组成的立体世界,喻由不同服务面组成空间而形成空间意识。空间意识可成为纯粹空间形式的展示场所,是未来“连接一切”时代的想像空间。O2O流空间理论认为,不仅是书,而是精神生活在线下的映射而围绕学习、交流、创造和所有意识活动的多维空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早在2010~2013图书馆规划中就提出“发展多功能的、有吸引力的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6] 。无疑,创建具有综合功能的:流通图书馆、社区中心、书店、咖啡吧、活动空间、社交中心、新的信息素养基地和“创客空间”等,能使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与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通过创作和三维打印模型来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显然,营造智能化空间环境和打造多功能空间服务,乃是大学图书馆“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
3.5. 移动意识衍生移动服务
4维是生活中所面对的3维空间,再加上时间所构成的空间,喻形成移动意识。手机已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成为“指尖上的图书馆”,微信平台让人机融合达到最佳体验。互联网已将“活在当下”变成“活向未来”,实现从当下到未来的动态联动。如今大学图书馆已聚集4G用户,同时开启5G时代的发展变化环境。今后学术成果的动态化传播将会成为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态势。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出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会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智慧图书馆将是移动与发展并存。
3.6. 创新意识驱动创新服务
5维是与生俱来的多维度,通过冥想、祈祷和臣服于高阶意识的折叠,形成知识创造螺旋,喻形成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感言:“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说明只有开发想象力才能唤醒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提出创新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凸显创新的牵引作用已成必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创新意识催生创新服务:
1) 被誉为现代奇迹 [7] 的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底启用,2014年获美国斯坦福研究图书馆创新奖 [8] 。这个智能图书馆可谓撬动了地球的杠杆,激励大学图书馆进行创新性发展。
2)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采取的六大行动之一便是建立特藏修复中心,积极引进国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筹备“国家级古籍保护修复中心”申报工作,对外开展修复咨询与技术服务,推进原生数字资源建设。
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改革方向是由好奇心驱动创新活力激发,到由使命驱动创新能力提升。大学定位就是引领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源泉。
无疑,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都为中国大学图书馆带来新一轮突破与发展启示,他们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者,由原来的“跑跑者”成为“并行者”再到“领跑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3.7. 文化意识引领文化服务
N维是由N条直线两两垂直所形成的空间,喻由多种文化交汇而形成文化意识。大学图书馆必须注重价值观取向,及时传播正能量并与国家乃至学校的文化相一致,起着引领传承文化、繁荣校园文化的重任,并将愿景、使命、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文明修身”和“一楼一品”环境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在每年定期举办的“书香校园”书画现场交流活动中,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为广大爱好书画的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着实是一场生动校园的美育课堂,彰显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浓厚了校园文化。
3.8. 合作意识敦促合作服务
多维是由多条直线交叉而形成的空间,可喻是由多种服务形态交叉而形成合作意识。如今全球图书馆的合作意识空前广泛,这些由多种服务形态交叉而建立的责任与合作机制,必将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共同运作关系,达到合作双赢:
1) 馆馆合作。2CUL的合作成为美国图书馆界馆馆合作的楷模 [9] ,这是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安德鲁•梅隆基金会资助下积极开展的一系列深度合作。
2) 与学科教育机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进行合作,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国内大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学科教育机构的强强联手并首开先河。
3) 与出版商合作敦促出版服务。
4) 馆际合作共享数据、智库等服务。
3.9. 信息意识推进信息服务
11维是指在量子力学,目前仍在建立的膜理论认为宇宙是11维的,可喻形成信息意识。大学图书馆当以满足用户多样性而形成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牵引信息素养教育应需,逐步实现优化策略,达到从搜索到发现到个性化自主学习到互动学习的过渡,推进信息素质培养,有必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1) 对大学生进行嵌入式与启发式并行的信息检索相关课程教学。
2) 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式的学术导向式指引,搞专题讲座,毕竟信息素养则熔信息意识、能力和方法于一炉,既继承了目录学的意识和方法优势,又将信息检索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10] 。
3) 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保障式对接,建专题数据库并进行学科服务等。
4) 对决策者进行前瞻式的推送情报服务等。
3.10. 超前意识畅想智慧服务
超前意识又称未来意识,是相对于传统意识、现实意识而言。大学图书馆不泛有先行者:
1) 英国林肯大学图书馆长Penny Carnaby女士,2011年初任职后致力创新转型,将图书馆改造成LTL,还设计出一个“2020远景规划”,提出了12个假设。如今LTL正从畅想变为现实 [11] 。
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提出新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出“智慧图书馆”——成为触手可及、灵活感知的“泛在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是建立在智能技术以及其他各种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新一代图书馆。这些用潜意识进行了预言,还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思维塑造成了全新的模式,寻找着未来一切可能的机遇,张开想象和信念的翅膀来重建更加灿烂的人生 [12] 。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界业界正在广泛讨论和大力探索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理论、模式、技术和最佳实践,超前意识已从概念走向了现实。
3.11. 绿色意识青睐绿色服务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若图书馆有花园相伴,我别无所求。”他强调的是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如今人们对绿色环境的青睐程度越来越高,“绿色”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甚至成为本世纪的主流:绿色意识、绿色环境、绿色标志、绿色设计、绿色学校……。
“十三五”时期大学图书馆可结合周边的生态环境,注重与周边景观的和谐,创造出绿色图书馆建筑与大自然共生的模式,让人有置身于大自然中有晨读的感觉。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座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象山生态环境之中,建筑物的多面外墙攀爬着蔓藤植物,既遮阳又美化。别开生面的是在绿色草坪上还停放一辆绿皮火车,里面有咖啡吧和书画展,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整个象山校区到处是绿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点,处处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搭配,绿色环保理念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完全是一种养眼的文化享受,更是绿色校园的经典之作,促进了绿色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很值得效仿。
大学图书馆在进行馆内空间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墙面及顶棚的装璜,应选用注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在实实在在搞好绿色建设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绿色宣传工作:例如经常更新“绿色”网站,适时挂出“绿色”植物标牌,文明规定“绿色”行为规范,把馆内环境变成具有家的温暖、大自然的清新场所,不断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接受“绿色”理念,感染“绿色”氛围 [13] 。
3.12. 共享意识促进共享服务
共建知识库、共建馆藏是当前美国图书馆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通过共建可以寻求新的发展机制 [14]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将不同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供用户检索、浏览和获取,提高资源获取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满意度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共识 [15] 。“十三五”时期要求大学图书馆加大数字化和数字馆藏建设,加大共建共享及馆际合作力度,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一个合作性馆藏发展模式﹣共享印本项目 [16] ,就充分发挥了共享多方资源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并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甚至超越图书馆界的合作才能把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工作推向更高层次,从而推动大学图书馆开放政策出台 [17] 。针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学图书馆界可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图书馆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建立“丝绸之路图书馆联盟”,建设“丝绸之路数字图书馆”,共同保护、利用与展示丝绸之路文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交流互鉴 [18] ,达到互利共赢共享还需任重而道远。
3.13. 协调意识达成协调服务
仔细梳理各意识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各意识之间并非孤立的,无论是点和直线的,还是平面、立体的,或是移动、冥想的,甚至是直线垂直、直线交叉的,更有宇宙乃至超前、绿色的,共享至无穷的,它们都是紧密围绕服务意识这条主线而进行工作的。其实各意识之间既可交叉,也可平行;既可激发,更可超越。如果说服务意识是一棵大树主干的话,那么,其它意识就是它充满智慧的一个个枝杈。况且,大树主干越粗壮越挺拔,各枝杈也就越丰满,更何况各意识之间还能贯通。反之,如果服务意识削弱了,其它意识便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所言:“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也就是说,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和发展之基。只有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多视角的支持。要让服务意识始终成为“新常态”,那么,多维度意识就要不断激发,不断完善,并协调形成之。
同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协调发展,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发展目标:
1) 建立共同价值观。努力在图书馆馆员之间培植协作意识和谅解精神,竭力在全体馆员中建立起统一于图书馆组织目标之下的共同价值观。
2) 树立大局观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营造各部门相互配合、支持、信任、谅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之氛围,增强馆员间的合作,树立全馆上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
3) 参与跨界协作。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2017年由《中国计量》杂志社和中国计量大学共同承办的“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海报征集活动;微信平台内容紧扣“计量与交通”主题,着力体现“交通需要计量,计量服务交通”;与学校相关部门协作宣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中欧班列、北斗导航、机场调度、港口计量、物流、交通能源等科普知识,从而推动计量知识在青年学子中的普及,彰显计量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重要作用。
4. 运用潜意识力量挖掘馆员潜力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认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不是在物理学领域,而是在精神领域,那是人类的潜意识在信仰的触动下所产生的力量。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储存着无尽的潜意识力量,它可以战胜一切问题。”华人励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感言:“潜意识的力量无所不能,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十三五”期间正是探讨领导技能的研究除强调诚实正直、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等传统的技能外,还注重在新环境下挖掘新的领导技能,如愿景、移情、情商、授权、政治与战略能力等 [19] 的大好时机。大学图书馆馆长不仅要有战略定力、全局视野、科学规划,还要针对用户需求、人才竞争、技术支持、生态环境、资源融合等要素进行探讨,更要对第一代图书馆(藏书空间 + 阅览空间)、第二代图书馆(开架空间 + 活动空间)、第三代图书馆(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激发社群活力)以及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变化进行探究,深入探索智慧图书馆对馆员能力的新要求,抓好以图书馆员为核心要素的能力建设,充分运用潜意识力量挖掘馆员潜力,全面打造专家型馆员与团队,利用智能技术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团队,群策群力地打好组合拳以驱动大学图书馆不断超车并迅猛发展。
5. 结语
大学图书馆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寻求生存和发展呢?勇于树立多维度意识,改变思维模式,不断改进服务形式,尽量满足教学与科研在新范式下的用户需求,转变馆员角色 [20] 乃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员心理资本注重挖掘员工所具有的优势,对激发员工潜能及提升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大学图书馆只有将馆员的职业生涯推向高潮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分析和解决当前和未来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致力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将宏观发展趋势与微观图书馆业务实践紧密结合 [22] ,既是发展战略上的全新机遇,更是重要挑战。力争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注重协调把握大局,倡导绿色回应师生,厚植开放互利共赢,推进共享殷惠用户,不断提高贯彻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重塑新思维、新战略、新方法去迎接新挑战,必将促使大学图书馆的全面转型与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