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癌症以其高死亡率和治疗难度一直以来都作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所努力研究的对象。在如今以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治疗目的的导向中,世界学者对癌症的关注范围也逐渐地由生理层面扩展至了心理层面。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弹性概念的提出也使得临床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研究重点转向了应对和适应能力的方面,这也与之前的治疗导向不谋而合。心理弹性是一种应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一种动态的过程和非特质的能力,它的两个基本操作性定义为个体遭遇逆境和成功应对(马伟娜,桑标,洪灵敏,2008)。因此,心理弹性和对其的积极影响因素对于癌症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众多研究显示身心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程度有着显著地相关(杨艳杰,邱晓惠,彭涛,2005)。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在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方面多有研究,但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干预与其二者之间关系的论述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癌症患者在心理方面的治疗提供实证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170例住院癌症患者,共发放问卷17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91.7%。年龄18~89 (61.4 ± 12.8)岁。男性73例,女性83例,均为神志清醒,无精神类疾病且自愿参加本调查。职业:无业7例,工人68例,农民64例,干部7例,学生1例,教师及文员7例,退休2例。
2.2. 方法
2.2.1. 调查工具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and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Connor & Davidson, 2003)。本研究使用由张建新,余肖楠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CD-RISC心理弹性量表(Yu & Zhang, 2007),共25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坚韧,自强和乐观。采用Likert5级评分,分数范围0~100。中文版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如性别、年龄、经济水平、信仰。疾病相关信息,如癌症种类、治疗阶段等。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肖水源等人编制(肖水源,1993),该量表共10题,三个维度分别是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分值越高代表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2.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1) 癌症患者心理弹性评分156例患者心理弹性评分(55.08 ± 17.96)三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坚韧(22.93 ± 8.55)、自强(25.37 ± 7.89)、乐观(6.78 ± 2.78)分。
2) 不同因素下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年龄、社会支持度方面有差异。而在性别、治疗阶段和所患癌症种类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在治疗方法中“其他”包括姑息治疗、靶向治疗、放化疗结合手术。社会支持度水平分组按照调查样本在社会支持量表中的总分由高到低排列,选取前后27%人数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其余为中等组。结果见表1。
3)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的统计分析法对心理弹性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39.38 ± 8.57)及其三个维度得分进行分析客观支持(8.37 ± 2.42)、主管支持(24.49 ± 5.97)、利用度(6.52 ± 2.19),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相关,并和社会支持中的三个维度也存在显著地相关性(p < 0.01),其中和主观支持的相关水平最高。这说明癌症患者所获得的主观支持度越高则其心理弹性也越高。结果见表2。
4) 为了进一步比较社会支持各因素对心理弹性的预测情况,将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将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主观支持能预测其30.4%的变异量。进一步说明主观支持对于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要性。结果见表3。
4.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癌症病人的心理弹性分数为(55.08 ± 17.96)分。与我国普通成年人心理弹性得分(陈瑜,2007) (70.50 ± 13.48)和美国一般人群心理弹性得分(Connor & Davidson, 2003) (80.4 ± 12.8)分相比均显著地低于后两者。低水平的心理弹性评分说明癌症给患者及其家庭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和痛苦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精神层面。也是其分数较之于普通人的得分较低的原因。而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可能是造成美国一般人群心理弹性分数最高的原因。Molina等的研究曾表明(Molina, Yi, Martinez-Gutierrez, et al., 2014),心理弹性在癌症患者患病前、中、后期都存在积极的心理促进作用。故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无疑会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如前所说,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心理特质,其会随着时间和不同的情况而变化,罹患癌症这一事件会导致心理弹性的下降,而另一方面低水平的心理弹性会给患者造成更多的压力和痛苦等负性的情绪和能量,而这种境况会进一步为治疗和患者的健康带来阻力和障碍。因而了解何种因素会影响到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之后临床治疗和心理层面治疗的改进和实践。
在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根据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宗教信仰、和经济水平方这三个因素对于心理弹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赵雯雯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赵雯雯,郑珊红,张爱华,2015)。在宗教信仰方面宗教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压力痛苦成为患者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患者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mental resilience score of cancer patients
表1. 癌症患者一般资料及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resilience and social support
表2. 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r)
注:**p < 0.01。

Table 3. Regress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resilience
表3. 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回归
注:** p < 0.01。
的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抱有希望继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而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治疗,也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在经济压力方面所承受的负担相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经济方面的支持也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最后年龄对于心理弹性的作用研究发现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的分数要高于中等年龄组。对于此结果的解释可能是由于中等年龄组大多处在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料的双重压力之下,因而相对于其他两组而言心理弹性水平较低。除此之外本调查显示在性别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却并不显著,这与赵雯雯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样本数量不足够多,另外因条件限制,本次样本在文化水平方面各个层次数量明显不够主要以中等文化偏下为主,因而无法进行有意义的统计学分析。
最后调查显示社会支持对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减轻患者的压力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尤其是主观支持维度相对于客观支持和利用度两者有着更多的影响力。对此,国外学者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主观知觉的支持比客观的支持更加有助于个体心身健康的增益,因为主观支持影响个体对支持性行为的解释和反应(Haber, Cohen, Lucas, & Baltes, 2007)。由此可以说明癌症患者所能感受到的来自亲属和其他社会关系支持的水平对于其治疗和在患癌期间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医护人员的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也是如此(付岚,李俊英,李虹,余春华,向秋芬,2004)。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一点。以上调查分析的结果也与其他研究者所得出的结果相同(王雪仙,周东华,王秀平,2011)。
综上,在治疗过程当中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方面予以关注并给予支持,将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治疗和生活。此外对于患者诸如年龄、宗教、经济水平等方面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制定干预方法以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和治疗效果。
基金项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6RW01)、陕西省2017年教育厅课题。